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4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经济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 商品的基本属性(1)知道商品的含义。
P4(2)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P5【注意】(1)假冒伪劣产品,由于没有应有的使用价值,因而不能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要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3)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
2.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含义。
P5(2)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
P4-5(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P5【注意】(1)货币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一般等价物。
(2)牧畜、布帛、贝壳等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但这些不是货币。
3. 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P6(2)流通手段P6(3)支付手段P7【注意】(1)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只需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3)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4. 金属货币与纸币(1)了解金属货币。
P7(2)纸币的含义。
P8(3)为什么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P7(4)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
(5)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P8【注意】(1)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后来又出现了金属铸币。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严格来讲,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特别是在涉及到货币的含义和本质的时候。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但实质上纸币只是价值符号(货币符号)。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①共性:它们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实质与原因);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与经济秩序(危害与影响);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对策)。
②其实,它们的不同点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5.结算与信用工具(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高一期中必背知识点归纳一、数学1. 关于函数:-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法;-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 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复合函数及其应用。
2. 关于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
3. 关于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 关于平面几何:- 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等; - 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判定;- 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与技巧。
二、物理1. 定律与原理:-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 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
2. 力学:- 力的分解与合成;- 力的作用点与力矩;- 运动学中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概念。
3. 电学:- 电流与电荷的关系;- 电阻与电阻率;-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4. 光学:-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成像与透镜。
三、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 常见元素的周期表位置与性质;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规律。
2. 化学反应与方程式:- 化学反应类型及表达;- 平衡态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 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电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4. 溶液和离子反应:-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计算;- 离子反应的平衡与溶度积。
四、生物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有关器官的功能。
2. 遗传与进化:-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方面的交叉与重组。
3.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物质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
4. 人体生长与发育:- 人体器官的形成与功能;- 人体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
以上所列知识点为高一期中考试中必背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在备考中要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于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积累与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15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方式:问题式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西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有哪些,各自的目的、内容、作用?这些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分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是怎样建立这一制度的?有何作用?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与西周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有何异同?3.结合唐朝到清朝的有关史实,简要指出统治者是如何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皇权的空前强化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4.西汉、宋代是怎样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有何影响?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给我们怎样的启示?5.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怎样发展演变的?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见解,说说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6.列举秦朝、汉朝、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分析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变化的根源。
纵观历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你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矛盾是什么?两对矛盾斗争的趋势是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什么?对希腊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什么是城邦?城邦公民指哪部分人?城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政体类型有哪些?最流行的政体是什么?3、雅典民主制是怎样确立的?4、体现雅典民主的三个重要机构是什么?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雅典民主制有什么特点?5、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6.从建城之初到公元3世纪, 罗马的政制发生了怎样的演变?7.古罗马贵族共和制的主要机构有什么?它们是如何防止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利益的?8.元首制的实质是什么?由贵族共和制向帝制过渡的原因?9.十二铜表法诞生的原因?内容有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平民的胜利”?10.查士丁尼法典形成的原因、构成、意义?11.谈谈你对罗马法的评价。
高一上半年期中各科知识点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和掌握知识的时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从各科的角度,总结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的知识点,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语文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语文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1. 文言文阅读:着重掌握古文的词语、句式和篇章结构等基本要素,培养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现代文阅读: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能够进行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3. 写作:主要考察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要注重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数学高一上半年期中数学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整式的加减乘除:掌握整式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并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能够解一元二次方程。
4. 几何基本概念:掌握点、直线、平面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运算和证明。
英语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英语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程度。
1. 听力:能够听懂日常用语和简单的对话,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 口语:能够运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和表达。
3. 阅读:理解并掌握课本中的文章,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4. 写作:能够书写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句子和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化学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化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离子、原子结构等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化学反应:理解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基本反应,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 物质的变化: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如溶解、蒸发、燃烧等。
4. 实验操作: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质点:能看成质点的条件。
二、参考系: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
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就可能不同。
处理这类问题时,要“设身处地”地想,可以用双手等模拟。
例1、甲同学看到乙同学在向西运运动,则乙同学看甲同学的运动方向是:。
三、时间、时刻:要求同学们能自己针对实际问题画出“时间轴”。
能在轴上找出对应的点或段。
对一些常用的描述:“前2秒”、“第2秒内”、“第2秒末”、“第2秒初”、“第一天”、“前二天”、“8:00开始”、“12:00结束”等,要能够理解是表示时间还是时刻,能够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点或段。
四、位移、路程:1、位移由两个点确定:和。
千万注意位移是矢量,它的方向由指向。
2、矢量:请同学们整理一下,现在学过的矢量:、、。
例2、第1s向东走20m,第2s向西走10m,第3s向东走20m。
A、请画出最后2秒的位移。
B、画出第一秒的位移。
五、速度:千万注意: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尤其是在后面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初速度”、“末速度”要区别于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V和对应这一段的初速度V0、末速度V t的关系是。
)我们的五个基本公式中,用的一般都是瞬时速度。
在例2中,求:最后2秒的平均速度、第1秒的平均速度。
六、打点计时器:1、纸带中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求法:例3、在纸带上A、B、C、D四个计数点。
则要求C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应用除以。
千万注意:第一、BC 之间有没有别的打印点、第二、总时间的算法。
2、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S= a T 2式中的T 为单段位移对应的时间。
比如AB 之间的时间为T ,BC 之间的时间为T 。
△ S 表示的是相邻两个T 时间内的两个位移差。
比如△S=AB-BC 。
七、加速度:1、加速度单位的读法: 。
2、关于“快慢”和“大小”。
例4、物体在A 点时V A =10 m/s 。
到B 点时,V B =20 m/s 。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复习与归纳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1、自然资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自然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社会属性)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3、特性: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4、土地资源与人类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对人的影响较大。
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单一,利用率低。
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农业用地中,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制约人类的发展非农业用地中,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成为衡量土地质量标准。
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利用率高。
5、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度开发、利益兼顾、保护环境、公众参与(是关键)6、土地荒漠化成因:主要为人为因素: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1、灾害分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旱涝),生物灾害。
2、洪灾成因:自然因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等。
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等3、洪水形成与汇水、排水速度有关: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4、洪水发生区域,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就越严重。
5、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投入等。
6、P89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分布、主要形成时间、危害、防治措施)灾害分布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危害防治措施干旱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旱伏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选择耐旱作物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洪涝及时预报,做好防灾准备寒潮青藏高原以外地区冬半年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
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一.集合的概念、分类: 二.集合的特征:⑴ 确定性 ⑵ 无序性 ⑶ 互异性 三.表示方法:⑴ 列举法 ⑵ 描述法 ⑶ 图示法 ⑷ 区间法 四.两种关系:从属关系:元素 ∈、∉ 集合;包含关系:集合 ⊆、=集合 五.三种运算:交集:{|}A B x x A x B =∈∈ 且 并集:{|}A B x x A x B =∈∈ 或 补集:U A {|U }x x x A =∈∉且ð六.运算性质:⑴ A ∅= A ,A ∅= ∅.⑵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 若B A ⊆,则A B = A ,A B = B .(4) 集合123{,,,,}n a a a 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
第二章 函数 指数与对数运算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如果nx a =,则称x 是a 的n 次方根,0的n 次方根为0,若0a ≠,则当n 为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有1个,当n 为偶数时,负数没有n 次方根,正数a 的n 次方根有2个,其中正的n负的n次方根记做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2.两个关系式:n a =;||a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 3、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 n a=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 na-=.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⑴ mnm na a a +⋅=; ⑵ m nm na a a-÷=;⑶ ()m n mna a=; ⑷ ()mmma b a b ⋅=⋅;⑸ 01a =,其中m 、n 均为有理数,a ,b 均为正整数 二.对数及其运算1.定义:若b a N =(0a >,且1a ≠,0)N >,则log a b N =.2.两个对数:⑴ 常用对数:10a =,10log lg b N N ==;⑵ 自然对数: 2.71828a e =≈,log ln e b N N ==.3.三条性质: ⑴ 1的对数是0,即log 10a =; ⑵ 底数的对数是1,即log 1a a =;⑶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4.四条运算法则:⑴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⑵log log log aa a MM N N =-;⑶log log na a M n M =; ⑷1log log a a M n =.5.其他运算性质:⑴ 对数恒等式:log a ba b =; ⑵ 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ab b =;⑶log log log a b a b c c ⋅=;log log 1a b b a ⋅=;⑷log log m n a a nb b m =.函数的概念一.映射:设A 、B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中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 二.函数:在某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 、y ,对于x 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记做()y f x =,其中x 称为自变量,x 变化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y 的变化范围叫做函数的值域.三.函数()y f x =是由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映射. 四.函数的三要素: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函数的解析式一.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解析式;例如:已知xxxf2)1(+=+,求函数)(xf的解析式.二.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形式,求函数的解析式;例如:已知()f x是一次函数,且[()]43f f x x=+,函数)(xf的解析式.三.由函数)(xf的图像受制约的条件,进而求)(xf的解析式.函数的定义域一.根据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⑴整式:x R∈⑵分式:分母不等于0⑶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⑷含0次幂、负指数幂:底数不等于0⑸对数: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二.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定义域:例如:已知()y f x=定义域为]5,2[,求(32)y f x=+定义域;已知(32)y f x=+定义域为]5,2[,求()y f x=定义域;三.实际问题中,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决定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一.基本函数的值域问题:二.求函数值域(最值)的常用方法:函数的值域决定于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因此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往往取决于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常用解法有:观察法、配方法、换元法、常数分离法、单调性法等函数的奇偶性:一.定义:对于函数()f x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x,如果满足()()f x f x-=-,则称函数()f x为奇函数;如果满足()()f x f x-=,则称函数()f x为偶函数.二.判断函数()f x 奇偶性的步骤:1.判断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称可进一步验证,如果不对称;2.验证()f x 与()f x -的关系,若满足()()f x f x -=-,则为奇函数,若满足()()f x f x -=,则为偶函数,否则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三.已知()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区间M 、N ()M N ≠∅ 上的奇(偶)函数,分别根据条件判断下五.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包含0,则(0)0f =.六.一次函数y kx b =+(0)k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b =;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b =. 函数的单调性一.定义:一般的,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属于此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12x x <时满足:⑴ 12()()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 ⑵12()()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二.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⑴ 取值; ⑵ 作差、变形; ⑶ 判断: ⑷ 定论: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设()u g x =,则()y f u =,可根据它们的单调性确定复合函数[()]y f g x =,具体判断如下表: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函数的图像一.基本函数的图像.二.图像变换:三.函数图像自身的对称四.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
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详解一、生活与消费考点1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P4——P5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考点2 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P5——P7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考点3 纸币的含义与纸币流通规律P7——P8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4.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货紧缩: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考点4 信用卡的功能P9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高等数学》期中考试前复习2011.11.1一、函数与极限(一)函数1、函数的定义(1)映射的定义若,X Y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X 中的每一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Y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为从X 到Y 的映射,记作:(),,()f f f X Y y f x x X D y R f X Y→↔=∈≡∈≡⊂ ()()()f f y f x x D D y f D f D =∈≡∈≡ 简表之 (){()}f R f X f x x X ==∈其中D —映射f 的定义域,)(D f —映射f 的值域,f —映射的对应法则;x —元素y(在映射f 下)的一个原像,y —元素x (在映射f 下)的像,两者关系:()y f x =值得提醒的是,10 ,fx X x y ∀∈−−→是唯一的;而,f y R y x ∀∈−−→未必唯一; 20 ?,f f R Y R Y ⊂= (2)函数的定义设数集,D R ⊂,则称映射:f D R →为定义在D 上的函数,通常简记为(),,(){(),}f y f xx D R f D y yf x xD=∈↔===∈ 式中x —自变量,y —因变量,D —定义域可见,从实数集(或其子集)X 到实数集Y 的映射通常称为定义在X 上的函数2、函数的表示 (1)公式法;(2)图像法;(3)表格法3、函数的形式(1)显式函数 )(x f y =;(2)隐式函数 0),(=y x F ;(3)参数式函数 )(),(t y y t x x ==4、函数的特性(1)有界性若M x f ≤)(,或M x f m ≤≤)(,则函数具有界性 (2)单调性若↑↑)(,x f x ,则函数)(x f 为单调增函数; 若↓↑)(,x f x ,则函数)(x f 为单调减函数。
注:单调性与区域有关(3)奇偶性若)()(x f x f =-—偶函数; 若)()(x f x f -=-—奇函数 (4)周期性若 )()(x f T x f =+,则函数)(x f 具周期性,周期T 为一最小的正数 注:a) 若)(x f 为周期函数,则()(),f x nT f x n Z +=∈;b) 若,sin x y ω= 则周期ωπ2=T ;c) 奇函数对坐标原点O 对称,其曲线通过坐标原点;偶函数对y 轴对称; d )奇函数或偶函数,当且仅当函数()y f x =在(,)l l -+或[,]l l -+内(或上) 有定义时才有意义。
1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提纲
一、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
概念: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巨行星-木、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①纬度高低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低 ④日照时间长短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我国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光球层上的太阳黑子(周期11年)和色球层上的耀斑(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地轴
2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
昼夜交替 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周期: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
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显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对左岸冲刷显著。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研究手段: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纵波(P )和横波(S )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纵波波速比横波快。
内部圈层: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外部圈层: 【三大类岩石】
3
岩浆岩 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
沉积岩 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
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
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
变质岩 如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砂岩→石英岩,
花岗岩→片麻岩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三、大气圈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图1-6
4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原来受热均匀时的增加或减小,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
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的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水量最大,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陆上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地表径流。
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陆上内循环。
【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资源不断更新③使各圈层间、海陆间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④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河流的补给类型、特点、时间、分布地区。
(详见学案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