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之胃肠道反应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363.64 KB
- 文档页数:5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的中医护理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以及致癌性相关行为的增加,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肿瘤疾病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致死率。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是恶性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能够明显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
然而,病人在化疗期间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尤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
持续的消化道反应不仅会导致病人营养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还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和进程,影响病人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1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的消化道反应中医学认为,化疗药物多性寒,易损伤脾阳,药毒积聚,削伐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导致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肿瘤患者化疗后常会出现5种中医证型,包括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脾胃不和证、气血两虚证、胃阴不足证。
当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化疗药物会给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治疗后患者常会出现多种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以便秘、恶心、呕吐、腹泻等为主。
2中医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的护理思路中医护理是近些年来临床上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是以中医理论作为护理基础,护理内容包括了针灸、拔罐、中药熏洗等,在采取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更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采取适当的中医护理方法,以此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
中医辨证上认为,在患者治疗后化疗药物进入到人体内,会导致患者的五脏六腑失调,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治疗肿瘤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则需要以疏肝和胃、活血行气等为主。
中医护理正是在以“疏肝和胃、活血行气”理论作为指导,采取中医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抑制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免疫力。
为了让患者安全度过化疗期,尽可能地减少或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就中医如何调护进行叙述,以此减轻化疗后的消化道反应。
3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的中医护理方案第一,艾灸。
艾灸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用艾叶制成艾灸材料,然后通过燃烧艾灸材料,将材料所散发出来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部位,以此通过促进经气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
常见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化疗药物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它能够有效杀灭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人体其他细胞造成损伤,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在提供化疗时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1.恶心和呕吐:化疗药物对胃肠道刺激性极大,容易引起恶心和呕吐。
预防和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提倡多进食少量、少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咖啡因、油腻、辛辣食物;-药物治疗:给予抗恶心药物,如口服多潘立酮等;-放松心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减轻焦虑和压力;-注重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
2.脱发:化疗药物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周期,导致脱发。
预防和护理包括:-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接受脱发的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态;-提供合适的头发护理产品: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洗发水和护发素;-避免热处理:避免使用电吹风、卷发棒等热处理器具;-避免刺激性的发型和头饰:选择柔软的头巾或帽子。
3.乏力:化疗药物会导致身体疲乏,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预防和护理包括:-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提供营养支持:合理膳食安排,补充足够的营养;-鼓励适量运动:适度参与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耐力。
4.食欲减退:化疗药物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影响营养摄入。
预防和护理包括:-给予多次少量的饮食:避免大量进食,可以选择多次少量进食的方式;-提供营养补充品:如口服补充剂、营养液等。
5.口腔溃疡:化疗药物损伤口腔黏膜,容易引起口腔溃疡。
预防和护理包括:-注重口腔护理:定期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提供适当的饮食:避免辛辣、酸性的食物,选择柔软易咀嚼的食物;-给予合适的口腔溃疡护理药物:如含漱剂、贴片等。
6.消化道不适: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腹泻、便秘、腹胀等。
-提倡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平衡膳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止泻药、缓泻药等。
-------医院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了影响机体正常的增殖细胞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毒性。
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臵预案。
一、消化道反应(一)消化道反应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程度可分为五级(二)处理措施1、胃肠道反应0级:不需任何的处理。
2、胃肠道反应Ⅰ级:①胃复安10mg im tid;②异丙嗪25mg im prn;③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3mg iv qd/bid或昂丹司琼8mg iv qd/bid(用药前半小时);④地塞米松5mg iv bid;⑤口腔黏膜炎可用氯己啶漱口水漱口至口腔炎消失;⑥腹泻可应用易蒙停1粒 qd或蒙脱石散剂3g,tid 至腹泻停止,根据情况适当补液及补充电解质,有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时应用抗菌药物。
3、胃肠道反应Ⅱ级:①胃复安10mg tid或者胃复安10mg im tid;②异丙嗪25mg im qd;③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3mg iv qd/bid或恩丹西酮8mg iv qd/bid(用药前半小时);④地塞米松5mg iv bid;⑤配合镇静剂:安定10mg qd;⑥口腔黏膜炎可氯己啶漱口水漱口、三乙醇胺乳膏稀释后含漱至口腔炎消失;⑦腹泻可应用易蒙停1粒 qd或蒙脱石散剂 3 tid至腹泻停止。
同时,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大量输液和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每日液体量保证在2500ml以上,并复查肝功、电解质,必要时停药。
4、胃肠道反应Ⅲ、Ⅳ级:①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3mg iv qd/bid或昂丹司酮8mg iv qd/bid(用药前半小时);②地塞米松5mg iv bid;③配合镇静剂:安定10mg qd或异丙嗪25mg im qd;④口腔黏膜炎可氯己啶漱口水漱口、、三乙醇胺乳膏稀释后含漱至口腔炎消失,疼痛剧烈者可用复方利多卡因溶液漱口;⑤腹泻可应用易蒙停1粒 qd至腹泻停止。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胃癌是当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伴随着其疗效的提高,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已经成为胃癌的常规治疗方案之一。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本文就对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护理体会的总结如下。
一、胃肠道反应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后,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情况比较普遍,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并且会加重患者的身体状况。
针对这些症状,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干预。
护理重点如下:1. 饮食方面,要减少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营养的均衡;2. 给予积极的抗恶心、止吐治疗,必要时应医生指导给予药物治疗;3. 给予口服或肌注腸内营养支持,以保证营养的供给;4. 协助患者保持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5. 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二、血液学毒性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引起的血液学毒性是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高热、呼吸急促、干咳等症状可能会表明一些罕见但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伴有哮喘、面部水肿、严重低血压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治疗)。
我们护理的重点有: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心率、呼吸等变化,及时监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2. 给予白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等支持治疗,提高血小板数、降低出血风险;3. 进行血常规监测,确定化疗方案和剂量;4. 采用严格的无菌护理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三、神经系统反应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四肢麻木、手脚发麻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感觉异常、行动不便、甚至是瘫痪等严重后果。
此时,我们的重点是:1.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神经系统功能训练,改善四肢感觉和行动能力;2.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咽喉部神经反应后遗症的发生;3. 防治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化疗胃肠道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导语:化疗胃肠道反应是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一些病人对这样的反应很敏感,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有可能导致化疗难以继
化疗胃肠道反应是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一些病人对这样的反应很敏感,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有可能导致化疗难以继续进行。
这时候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心理以及药物的反应程度作出适当的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那么,化疗胃肠道反应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1、恶心、呕吐:一般可使用止吐药物及止吐治疗。
2、食欲减退:是仅次于恶心、呕吐的常见胃肠道反应,由于病人不思饮食,影响营养的摄取,使病人身体衰弱,降低对化疗的耐受性,而影响治疗的进行。
处理:1.给合适的止吐药物,使恶心、呕吐减少到最低程度,相应改善病人的食欲;2.必要时于化疗同时给予甲地孕酮或甲孕酮可增进食欲,减少化疗反应,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3.少吃多餐,给病人所喜欢的食物;4.给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要少而精,多变换品种,以提高病人的食欲,增加热量,改善营养状况;5.提供有利于进餐的环境,避免接触烹调异味;6.调整电解质平衡;7.检测血浆蛋白水平;8.营养不良病人宜适当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9.必要时给予经肠道内或肠道外补充营养。
3、便秘:因化疗药所致的神经毒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使之蠕动减弱,进而出现肠麻痹。
处理:1.让病人进高纤维素食物,多饮水;2.鼓励病人适当活动;3.给缓泻剂以软化大便;4.控制使用5-HT3拮抗剂止吐药的次数;5.需要。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摘要:化疗一直是医生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最普遍主要应用的肿瘤治疗方法手段有之一,但由于化疗类药物在持续杀伤自身肿瘤细胞之同时,会直接对自己身体上其它正常细胞器官造成损害,主要有包括胃肠道排斥反应、心脏毒性反应等全身不良代谢反应,其中以胃肠道反应症状最为明显常见。
本文重点从中医方面进行总结并探讨应用中医药疗法防治化疗药物后引起胃肠道反应等的比较优势,以期进一步为中医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参考。
关键词:胃肠道反应;化疗;中医药研究表明,胃癌病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和其病死率长期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病人前三几位。
在世界现阶段发达的科技医疗水平背景下,化疗仍然是现阶段治疗人体恶性肿瘤中最有效可靠的临床手段措施之一。
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本身来说,一方面化疗药物抑制延缓了患者肿瘤发生的继续生长蔓延和细胞转移;同时另一方面长期化疗又会累积产生其它许多药物毒副作用,从而可能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原有的生活质量。
在其众多已知的治疗不良的反应来源中,胃肠道相关的各种不良治疗反应最为广泛常见,且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术后化疗过程的正常生活1.相关资料化疗法长期以来可以有效缓解治疗中晚期病症的同时又很容易地伴随病人出现的诸如因为一些慢性消化道疾病术后复发症状和因为滥用放疗相关的化学药物有可能同时引起较为明显症状的诸如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头晕腹胀呕吐及恶心腹痛等各种身体毒副作用,严重程度时已经影响到晚期了癌症疾病患者的术后康复的正常快速和身体快速恢复。
1.1化疗药物相关性恶心呕吐恶心与呕吐症状是药物治疗反应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症状。
呕吐现象是人体本身对肿瘤自身引起的另一种生理保护性反应,人体会对这种药物本身有着一种生理本能性的排斥抗拒,才会导致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和头晕呕吐等等的一系列感觉,严重上的还影响到了日常人体日常的日常营养摄入。
2.胃肠道反应的中医病因及治疗2.1中医病因依据传统理论,中医认为化疗药属湿热大毒,其热上炎,灼炼阴液,表现为心悸、口渴、汗出;湿毒攻下,囚困脾阳,表现为痞满、泄泻。
化疗造成的消化道反应及对策化疗造成的消化道反应及对策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抗癌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然而,化疗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消化道反应,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
本文将讨论化疗造成的消化道反应及对策,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
一、胃肠道反应化疗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这些反应常常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面对这些反应,患者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饮食调整: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分几餐多次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饭后保持适度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
2. 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抗恶心、抗呕吐、止泻或通便药物。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
3. 心理支持:积极的心态对消化道反应的缓解很有帮助。
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癌友会等支持团体,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情感。
二、口腔反应部分化疗药物会对口腔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口干、口疮、味觉异常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干扰患者的进食和日常生活。
以下是一些对策:1. 口腔护理: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并使用温和的牙膏、漱口水。
避免食用酸性和辣味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2. 饮食调整:选择温和的食物,避免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和饮料。
如果出现味觉异常,可以尝试使用调味剂来改善食物的口感。
3. 滋润口腔:经常喝水保持口腔湿润,可以尝试含漱口水或含漱舒缓液来缓解口干和口疮的不适感。
三、食欲减退化疗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进而引发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患者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 小而频的进食:分几餐多次进食,每次少量但经常摄入食物。
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摄入,选择富含营养的食物。
2. 营养补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使用营养补充品。
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剂,维持身体的营养平衡。
3. 增加食欲:尝试一些增加食欲的方法,如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多参加社交活动、适量锻炼以提高胃肠蠕动。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化疗药物得不良反应除了影响机体正常得增殖细胞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得毒性、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得不良反应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得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置预案。
一、消化道反应(一)、消化道反应就是化疗药物最常见得毒性反应,分为五级(二)、处理措施:1、胃肠道反应0级:不需任何得处理。
2、胃肠道反应Ⅰ级:①胃复安10mg im tid;②爱茂尔2ml imbid③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格拉司琼3mg iv qd/bid或恩丹西酮8mg ivqd/bid;④地塞米松5mg iv bid;⑤口腔黏膜炎可漱口水漱口、氟康唑外用或青霉素800万u ivdrip qd至口腔炎消失;⑥腹泻可应用PPA0。
5 tid或易蒙停1粒qd或蒙脱石散剂3tid至腹泻停止并适当补液及补充电解质。
3、胃肠道反应Ⅱ级:①胃复安10mg tid或者胃复安10mg im tid;②爱茂尔4ml im bid③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格拉司琼3mg iv qd/bid或恩丹西酮8mg iv qd/bid;④地塞米松5mg iv bid;⑤配合镇静剂:安定10mgqd或非那根25mg im qd;⑥口腔黏膜炎可漱口水漱口、氟康唑外用或青霉素800万u ivdrip qd至口腔炎消失;⑦腹泻可应用PPA0。
5 tid或易蒙停1粒 qd或蒙脱石散剂 3 tid至腹泻停止、同时,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大量输液与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每日液体量保证在2500ml以上,并复查肝功、电解质,必要时停药、4、胃肠道反应Ⅲ、Ⅳ级:①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格拉司琼3mg iv qd/bid或恩丹西酮8mg iv qd/bid;②地塞米松5mg iv bid;③配合镇静剂:安定10mg qd或非那根25mg im qd;④口腔黏膜炎可漱口水漱口、氟康唑外用或青霉素800万u ivdrip qd至口腔炎消失;⑤腹泻可应用PPA 0、5 tid或易蒙停1粒qd腹泻停止、同时,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大量输液与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每日液体量保证在2500ml以上,并复查肝功、电解质⑥停药观察、5、一般情况处理:①口腔护理;②清淡、易消化饮食;③大量饮水;④大剂量水化治疗。
化疗后恶心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约8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使用化疗,而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
恶心、呕吐是化疗中最常见胃肠道副作用,往往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预期治疗,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疗效。
化疗所致呕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反射过程,与延脑呕吐中枢及化学感受区受到抗癌药物代谢产物刺激有关。
对化疗出现胃肠道反应该如何处理?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严重的呕吐可导致出现脱水、无法进食,严重的恶心、呕吐是非常痛苦的。
有的患者甚至不能忍受这种痛苦而拒绝进行化疗。
恶心呕吐的原理除了化疗药物对于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作用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药物通过间接或者直接的作用刺激大脑的呕吐中枢。
化疗引起的呕吐可以分为急性呕吐、延缓性呕吐。
急性呕吐是指在化疗24小时以内发生的呕吐;延迟性呕吐是指化疗后1周内出现的呕吐。
可以通过补充pizvdn 白蛋白肽营养粉,密集补充患者所需营养,帮助患者提升血象,升白,改善食欲、提高体重、提升体质,减少副作用,保障营养不缺失,食欲好了,身体的各项指标才会正常。
目前对于呕吐已经有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包括激素、胃复安和众多的5-HT受体抑制剂,这些抑制剂包括枢复宁、枢丹、呕必停、康泉等很多种类,各种药物的效果基本是一样的。
如果病人在化疗过程中食欲很差,应该适当进行营养的补充,可以进行静脉补液,同时应用保护肝脏、肾脏功能的药物。
化疗过程中其他的消化道反应:因为消化道黏膜是增殖活跃的组织,因此在进行化疗时黏膜的损伤非常常见,这些损伤主要以炎症的形式表现。
这些炎症包括口腔炎、食管炎、口腔溃疡等。
氟尿嘧啶类药物出现黏膜的炎症和口腔溃疡的机会最常见。
连续应用比单次应用出现的频率高得多。
病人主要的不适是疼痛和不能进食。
治疗方面可以口服维生素B6,并且进行对症处理,可以局部应用麻醉药、经常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各种治疗口腔溃疡的散剂、贴剂。
不能进食时及时通过pizvdn白蛋白肽营养粉进行补充。
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血常规(WBC相关),离子,便常规+隐血,便细菌真菌涂片了解是否出现菌群失调急查大便的普通培养和厌氧培养大便细菌培养:在有发热、出现中毒表现、免疫抑制、高龄、病程延长和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寄生虫和虫卵检查放射检查留取厌氧培养时,应该将大便尽量放满试管,这样培养时可以容易从厌氧区域取材接种生理基础正常人每天摄入的水分和各种消化腺及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消化液总量约9L;空肠吸收水分3~5L;回肠2~4L;结肠1~2 L;最终随粪便排出的水分100~150ml。
由于肠道吸收水分的潜力强大,所以正常人粪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稳定的。
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便或未消化的食物。
具体指标:解液状便,每日三次以上,或每日总量大于200克,含水量大于80%。
分类(一)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2~3周,多为感染所致;慢性腹泻:起病缓,病程常在2个月以上,病因复杂。
分类(二)•一、渗透性腹泻:由于服用不易吸收的物质,阻碍肠道对液体的吸收;•二、分泌性腹泻:肠道粘膜分泌过多液体;•三、渗出性腹泻:血浆、粘液、脓血的渗出;•四、动力性腹泻:肠蠕动亢进,造成肠腔内物质与肠壁接触时间减少,而降低吸收;•五、吸收不良性腹泻:肠粘膜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
分类(三)•1、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CTID):约有45 %的患者经历过各个级别的CID,一、治疗相关性腹泻•2、放疗相关性腹泻Ⅰ度、Ⅱ度腹泻也可能迫使10 %以上患者的化疗疗效的降低。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疾病相关性腹泻化疗相关性腹泻无痛性腹泻或伴轻度腹痛喷射性水样便一天数次或数十次,持续5~7 d,严重者长达2~3个月可出现在化疗当天或化疗后庆大霉素、黄连素、痢特灵等治疗无效化疗开始平均6天(4-22天)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
真菌感染可排泡沫样稀便,带黏液,有腥臭味;葡萄球菌感染黄绿色稀便,每日3~20余次,伴有腹胀,腹痛造成CTID的主要药物氟尿嘧啶(5-FU)fluorouracil伊立替康(CPT-11)irinotecan羟基喜树碱(HCPT)希罗达(Xeloda)多西紫杉醇(Taxtere)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药物(Iressa、Erbitux)•分泌型腹泻:使隐窝细胞(分泌功能)不成比例的增加,同时毒害微绒毛细胞(重吸收功能),导致肠化疗导致腹泻的机理•分泌型或渗出型腹泻:导致杯状细胞增加及上皮非典型增生和肠上皮脱落发生。
化疗之胃肠道反应处理
半分钟读全文
•化疗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
•恶心和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
随着止吐药的更新,将近70%-80%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基本上能完全缓解。
•便秘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合理的膳食结构、正确的排便习惯、合理规范化使用通便药物可以改善症状。
•最常引起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抗肿瘤药物是氟尿嘧啶类和伊立替康,治疗主要加速黏膜修复并预防继发性感染。
恶心和呕吐
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 是化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
随着止吐药的更新,将近70%-80%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基本上能完全缓解。
CINV按照发生的规律可以分为5种类型:
•急性恶心、呕吐:指给予化疗药物后24h之内发生。
主要是通过引发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
•延迟性呕吐:给予化疗药物后24h后发生(持续6—7 d)。
主要是P物质破坏血脑屏障,胃肠功能失调所引起。
•预期性呕吐:由条件反射而引起,主要是由于既往化疗中恶心、呕吐控制不良所致。
•爆发性呕吐:即使进行了预防处理但仍出现的呕吐,并需要进行解救性治疗。
•难治性呕吐:预防性和解救性止吐治疗均失败的呕吐。
致吐与止吐
CINV是一个由神经通路、神经递质和受体参与的复杂的过程。
现有的止吐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介导呕吐的神经递质或其受体而达到抑制呕吐的目的。
5-HT3受体拮抗药:
第一代:包括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等。
半衰期普遍较短,对急性呕吐控制较好。
第二代:帕洛诺司琼等,半衰期较长(可达40 h),亲和力较第一代强30~100倍,对迟发性呕吐的控制率效果非常好
皮质类固醇
临床常用于止吐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为地塞米松,它对迟发型呕吐控制较好,且有较好的经济性。
通常与5-HT3受体拮抗药等药物组成联合止吐方案,同时提高对急性和慢性的恶心、呕吐的控制率。
NK-1受体拮抗药
NK-l受体拮抗药通过与P物质竞争性结合P物质受体发挥止吐效应,代表药物有阿瑞匹坦、福沙匹坦等。
此类药单用效果不明显,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和5-HT3受体拮抗药联合使用,对高致吐化疗药引起的急性和迟发性呕吐起到很好的效果。
其他止吐药
甲氧氯普胺、奥氮平、中医内服外治等。
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
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原则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推荐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合理规范化使用通便药物。
润滑性泻药
常用的有蜂蜜、聚氧乙丙烯、甘油、矿物油等。
容积性泻药
包括葡苷聚糖、甲基纤维素等,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
此类药物为植物性或半合成纤维素,服用该药后需大量饮水。
渗透性泻药
包括甘露醇、山梨醇、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和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可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刺激性泻药
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等,建议短期、间断使用。
此类泻药可直接刺激结肠神经丛起到通便作用,起效快,适用于急性便秘。
微生物制剂
主要用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体内微生态,促进肠蠕动从而改善便秘症状,常用的有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等。
灌肠药和栓剂
适用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的临时使用。
促胃动力药
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HT4受体激动剂,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中医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以及中医针灸推拿。
腹泻
化疗相关性腹泻( chemotherapy- induced diarrhea,CID) 是肿瘤患者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最常引起CID的抗肿瘤药物是氟尿嘧啶类和伊立替康。
肿瘤患者身上发生的腹泻,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抗肿瘤药物对小肠上皮组织的损伤、炎症反应、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等。
CID 的典型临床表现
化疗期间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轻度腹痛,喷射性水样便,一天数次或数十次,持续 5-7d;可出现在化疗当天或化疗后。
CID发生的程度
无并发症的简单腹泻,仅需常规处理;复杂腹泻,需严密观察,积极处理。
CID治疗的主要目的
控制症状,减轻痛苦,加速黏膜修复并预防继发性感染。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止泻药物(抗动力药,抑酸药,抗生素和益生菌,抑酶药);黏膜保护药物;抗菌药物;大剂量使用洛哌丁胺,甚至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体化病情逐步优化。
单纯由化学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使用洛哌丁胺一般能得以控制。
如腹泻未能缓解,开始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随着腹泻时间的延长 , 肠道内菌群失调。
此时,应补充微生态制剂如金双岐等,使该患者的肠道菌群恢复平衡。
重度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如出现伪膜性肠炎,需及时给与抗菌治疗。
严重腹泻给予奥曲肽,加强液体治疗,同时中止化疗,直到所有的症状缓解,降低的剂量重新开始化疗。
小结
目前,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延续生命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控制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身心痛苦,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