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复习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5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选择题1.(2022春·甘肃金昌·七年级校考期末)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2.(2022春·甘肃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都城开封的文化娱乐夜市十分兴盛,有多种类型,酒楼茶舍里有艺人演唱、讲史;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
这说明宋代A.海外贸易活跃B.市民生活丰富C.科技交通发达D.史学研究斐然3.(2022春·甘肃酒泉·七年级统考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4.(2022春·甘肃天水·七年级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校考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以下三幅文物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宋朝A.绘画艺术高超B.科技领先世界C.经济重心南移D.商品经济发展5.(2022春·甘肃酒泉·七年级统考期末)今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
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
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西游记》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6.(2022春·甘肃武威·七年级统考期末)“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主要反映了()A.唐都是座国际化都市B.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C.明朝对外交流的频繁D.清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7.(2022春·甘肃酒泉·七年级统考期末)《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2.(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A.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3.(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4.(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
由此可见,宋朝()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书法绘画异彩纷呈C.文学创作成就斐然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据载:“北宋开封城,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据此可知,宋代的“瓦”是()A.城镇居住的场所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专供演出的圈子D.娱乐兼营商业场所6.(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
看杂耍踢球、听说书唱戏、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A.瓦子B.榷场C.勾栏D.市镇7.(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选择题1.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B. 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C.科学技术的开展和繁荣D. 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开展2.以下关于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相国寺内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B.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C.可以在酒楼茶坊里看到艺人演唱、讲史D.端午节迎神供佛,挂年画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已久,以下作品是司马光所著的是( )A.?史记?B. ?梦溪笔谈?C. ?资治通鉴?D. ?汉书?4.4.归纳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以下选项中属于同类的人是( )例如:苏轼李清照。
A.司马光B. 辛弃疾C. 关汉卿D. 张择端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 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以下名词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交子②夜市③瓦子④⑤勾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6.?京梦?:茶坊每五更点灯,衣服画花之,至即散,之“鬼市子〞。
⋯⋯大抵酒肆瓦市,不以雨寒暑,白昼通夜。
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全国重心B. 唐朝繁,茶成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商繁荣D. 元代民族迫重,人民生活困苦7.7.店林立,昼夜不。
瓦舍勾,日喧不已。
种的城市生活景最有可能出在( )A.南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8.宋翻开新局面,使到达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新境界的是 ( )A. B.辛弃疾C.李清照D.关卿9.元曲是由什么成的 ( )A.、B. 府、散曲C.、散曲D. 、散曲和南等10.(京梦):瓦(瓦子)中多有,卦⋯⋯食,剃剪,画,令曲之。
日居此,不知抵暮。
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市民生活丰富B. 社会分工完成C.民精湛D. 境易繁荣11.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是( )①吃到占城稻②去瓦子中技等表演③欣豪放派人辛弃疾的作④听人述岳的故事⑤在四川商携⑥看到可波来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②⑥D.②③⑤12.“昨夜雨疏,睡不消残酒。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选择题1.(2022春·河南漯河·七年级统考期末)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能做到的是()A.在“勾栏”里看京剧B.听流行的散曲C.春节去瓦子中娱乐D.品读《红楼梦》2.(2022春·河南·七年级期末)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出现了集中演出各种伎艺的瓦肆、勾栏,为戏刷向综合艺术发展提供了条件,杂剧应运而生。
杂剧出现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宋朝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多C.宋朝科举制发展和完善D.宋朝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2022春·河南郑州·七年级统考期末)“说话”是宋代瓦子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说话”内容丰富,“凡古今之事悉有囊括,庙堂田野具有之”,因其通俗易懂,情节入胜,特别受欢迎。
“说话”()A.真实再现了纷繁复杂的历史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娱乐生活C.是研究宋代瓦子的唯一史料D.加强了政府对市民思想的控制4.(2022春·河南驻马店·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瓦子。
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大型商业场所。
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热闹非凡。
瓦子、勾栏在宋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推动B.宋代对外战争频繁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D.达官贵人的需要5.(2022春·河南商丘·七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6.(2022春·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
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呈现了两大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和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和元曲又异曲同工地反映和提炼了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
两方面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本课以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为内线,以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为外线,以认识“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获取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地发展中国,丰富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为教学立意,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
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知道宋朝时期的传统节日,认识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和图片的观察,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3.通过对传统节日和宋词、元曲的认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宋词、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发展与都市生活繁华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宋史》《元史》。
2.影视作品:纪录片《中国通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通过之前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创设情境,利用图片、视频、史料分析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体验、感受和认识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和文化。
二、预习检查1.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是什么?2.宋词和元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代表作家分别是谁?三、学习任务一繁华的都市生活教师活动: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选择题1.(2021·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2.(2021·山东临邑·七年级期末)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2021·山东茌平·七年级期末)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②在“瓦子”里听说书③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④去“夜市”吃夜宵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4.(2021·山东临沭·七年级期末)《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达官贵人的需要C.城市商业的繁荣D.海外贸易的兴盛5.(2021·山东高青·七年级期末)《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6.(2021·山东蒙阴·七年级期末)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2021·江西省靖安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水浒传》中描写道:“梁山好汉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不仅有人说书唱曲,杂耍表演,还有人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
”他们到的地方是A.瓦子B.大相国寺C.邸店D.坊市【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这条街上不仅有人说书唱曲,杂耍表演,还有人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
”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开封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内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勾栏内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等;瓦子内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A正确;大相国寺举行庙会,有商品交易,有各种表演,但有烧香拜佛的,题干中没涉及,B排除;邸店是供住宿的,C排除;坊为住宅区,市交易区。
题干中没有涉及到住宅,D排除;故选A。
2.(2021·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政府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说明宋朝A.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B.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答案】B【详解】根据“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政府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等信息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朝政府设立专门机构、采取新的措施加强对城市的管理,说明商业的发展推动恶劣城市管理的变化,故选B;A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宋朝政府并不是在巧立名目,排除C;宋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
3.(2021年江西中考历史)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选择题1.(2022春·湖南怀化·七年级统考期末)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
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代洛阳B.唐代长安C.北宋东京D.元代大都2.(2022春·湖南长沙·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宋代,大都市景象繁华,市民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东京城内出现了瓦子、勾栏等娱乐商业场所,蹴鞠、相扑等运动也深受市民喜爱。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C.重文轻武的政策D.市民阶层的壮大3.(2022春·湖南岳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都市中的“瓦子”是()A.专门的商业区兼生活区B.专门的手工业区兼商业区C.专门的办公区兼生活区D.专门的娱乐场所兼商业区4.(2022春·湖南长沙·七年级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考期末)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A.主人家桌子上摆着景德镇瓷器B.主人带你去夜市喝酒C.主人告诉你宣政院任职经历D.主人穿着丝织的衣服5.(2022春·湖南长沙·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
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由此可见宋代文学艺术集中体现了()A.统治者的提倡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C.科举制的推动D.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6.(2022春·湖南邵阳·七年级统考期末)据记载,汴京“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勾栏则从早到晚“全年不歇”。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可以在汴京()A.打赏艺人交子B.听辛弃疾的词C.为岳飞鸣不平D.观赏《窦娥冤》7.(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某班诗词比赛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2022版课标】【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维导学】【背记要点】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北宋的开封(大相国寺)、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1.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2.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①形成于宋代;②元建立后,盛行于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③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3.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年节,新年)。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一)宋词1.兴起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定义和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3.内容:开始多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苏轼:北宋文学家,①改进了词的创作,②扩大了词的境界,③提高了词的格调。
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李清照:两宋时期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以北宋灭亡为界,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①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②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元曲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关汉卿:金末元初,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与之齐名)。
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概况: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地位:《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西汉司马迁,著有纪传体通史《史记》,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 绘画艺术: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山水、花鸟、风俗画)。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美术史上不朽之作。
元朝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山水、花鸟、人物画无不传神,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 书法:宋元时期,盛行行书。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书法家是赵孟頫(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易错易混】1.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2.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与辛弃疾;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
【历史解释】1.我们如何看待瓦子?提示:(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瓦子里的活动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3)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以营利为目的,有专门以此为生的艺人)、通俗化(内容接近百姓生活)、大众化(市民参与的普及性)。
2.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荣与都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2)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社会文化需求。
【历史对比】《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史记》与《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
【三年真题】(一)、2022年中考真题1.(2022年广西贵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该词风格豪放,充满爱国热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其作者是()A.苏轼B.司马光C.辛弃疾D.李清照【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内容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属于豪放派风格,C项正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不是苏轼,排除A项;司马光是史学家,排除B项;李清照是婉约派,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2年湖南益阳)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答案】A【解析】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从宋朝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出中华文化传承的价值观念,A 项正确;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项。
3. (2022年江西)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A. 欣赏蹴鞠表演B. 观看京剧演出C. 购买《红楼梦》D. 品尝烤红薯【答案】A【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蹴鞠表演在北宋时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活动,A项正确;京剧和《红楼梦》都是清朝时期出现,排除B和C 项;红薯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排除D项。
故选A项。
4. (2022年安徽)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
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
据此可知,当时A. 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B.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 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D. 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答案】C【解析】材料“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
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体现了书坊出版说书人的底本,促进了小说等市民文化的发展,说明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C项正确;书坊不是管理机构,排除A项;元朝才发明木活字,排除B项;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D项。
故选C项。
5. (2022年江苏苏州)下图是某学术论文中的插图(局部).该论文讨论的题目是A. 布局严整对称的唐长安城B. 宋代常州城市形态与科举C. 南宋临安与经济重心南移D.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规划【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常州、州学、状元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示意图反映了宋代常州城市形态与科举,B项正确;唐代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宫城、皇城、外郭城从北至南平行排列,这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不是常州,排除C项;明清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讲求中轴对称,凸显皇权至上,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6.(2022年湖南衡阳)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
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的“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
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C符合题意;《木兰诗》和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无关,排除A;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并非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排除B;题干材料说明《木兰诗》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排除D。
故选C。
7.(2022年四川乐山)文物承载灿烂中华文化。
以下图片中的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答案】B【解析】根据图④“秦始皇兵马俑(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
根据图④“大同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根据图④“摩岩造像乐山大佛(唐)”根据图④“大足石刻养鸡女(宋)”综上所述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是秦—魏晋南北朝—唐—宋,④④④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顺序排列不正确,排除。
故选B项。
8.(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
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词中的“屈子”指的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选C项。
9.(2022年湖北黄冈)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这一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正好适应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没有反映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排除B项;材料是宋代商业的繁荣,不是政治,排除C项;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10.(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
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关汉卿B.李时珍C.宋应星D.曹雪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再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杂剧家关汉卿写了《窦娥冤》,A项正确;。
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B项;宋应星,明朝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排除B项;曹雪芹清朝作家,著有《红楼梦》,排除D项。
故选A项。
11.(2022年山东东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本身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