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6
公安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说明书公安县城市建设局东莞市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六月第一章城市概况及绿地现状分析 (2)一、城市绿地建设条件分析 (2)二、环境状况 (3)三、经济社会条件 (4)四、绿地现状分析 (5)第二章规划总则 (9)一、规划依据 (9)二、规划范围 (9)三、规划期限 (9)四、规划指导思想 (9)五、规划原则 (10)六、规划目标 (10)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11)一、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11)二、城市绿地分区建设要点 (11)第四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3)一、公园绿地(G1)规划 (13)二、生产绿地(G2)规划 (17)三、防护绿地(G3)规划 (17)四、附属绿地(G4)规划 (19)五、其他绿地(G5)规划 (24)第五章树种规划 (26)一、现状树种资源分析 (26)二、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26)三、经济技术指标 (26)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选定 (27)五、各类绿地树种选择 (30)六、市花、市树推荐 (33)第六章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34)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34)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分析 (34)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34)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35)五、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 (36)第七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37)一、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37)二、公安县城区古树名木现状 (37)三、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37)第八章分期建设规划 (40)一、规划原则 (40)二、近期建设规划 (40)三、远期建设规划 (41)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41)一、制定并完善城市园林绿地法规措施。
(41)二、完善绿地规划实施的管理程序和体系。
(41)三、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
(42)四、制定经济管理对策,促进公众参与。
(42)公安县城市建设局•东莞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第 1 页第一章城市概况及绿地现状分析一、城市绿地建设条件分析(一)地理位置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中游,荆江南岸,东邻石首市,西接松滋市,南与湖南省安乡县、澧县接壤,北临长江,与荆州市隔江相望。
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目录第1 章规划编制背景与城市绿化发展分析 (1)1.1规划编制背景 (1)1.1.1编制工作背景 (1)1.1.2新形势的要求 (1)1.1.3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1)1.2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1)1.3 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 (2)1.3.1 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2)1.3.2 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3)1.3.3 城市绿地的美化功能 (3)1.4 国内外城市绿化目前发展情况 (3)1.4.1 国外城市绿化目前发展情况 (3)1.4.2 国内城市绿地目前发展情况 (4)1.5 国内外城市绿化未来发展趋势 (4)1.5.1 生态化趋势 (4)1.5.2 区域一体化趋势 (4)1.5.3 与景观建设相结合 (4)1.5.4 与慢行系统相结合 (4)1.5.5 与防灾体系相结合 (5)第2 章概况及现状分析 (5)2.1 城市概况 (5)2.1.1 自然地理条件 (5)2.1.2 社会经济条件 (5)2.1.3 环境质量现状 (6)2.1.4 城市建设概况 (6)2.2 城市绿地现状 (7)2.2.1 公园绿地 (7)2.2.2 生产绿地 (7)2.2.3 防护绿地 (7)2.2.4附属绿地 (7)2.2.5 其他绿地 (8)2.3建设园林城市的必要性、优势与制约因素 (8)2.3.1 建设园林城市的必要性 (8)2.3.2 建设园林城市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8)第3 章规划总则 (9)3.1 规划编制的意义 (9)3.2 规划依据 (9)3.2.1 法律法规依据 (9)3.2.2 相关规划依据 (9)3.3 规划范围 (9)3.3.1 市域 (10)3.3.2 中心城区 (10)3.4 规划期限 (10)3.5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0)3.5.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10)3.5.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10)3.5.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10)3.6 规划策略 (10)3.6.1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10)3.6.2维护和恢复乐清河道的形态 (11)3.6.3实现雨水的可持续管理 (11)3.6.4建立无机动车绿色通道 (11)3.6.5形成具有乐清特色的文化廊道 (11)3.6.6利用农业景观、绿带溶解城市 (11)第4 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11)4.1 规划目标 (11)4.1.1 2020 年目标 (11)4.1.2 2030 年目标 (12)4.2 规划指标 (12)4.2.1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12)4.2.2 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 (12)4.2.3 规划指标的确定 (13)第5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3)5.1 目的与意义 (13)5.2 总体结构 (13)5.3 分项规划内容 (14)5.4 区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4)5.5 湿地系统保护规划 (14)5.5.1湿地体系 (14)5.5.2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 (14)5.6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保护规划 (14)5.6.1 风景名胜区 (14)5.6.2 森林公园 (15)5.7 市域绿道规划 (15)5.7.1 市域绿道规划结构 (15)5.7.2 市域绿道网规划 (16)第6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 (17)6.1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17)6.2 市区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17)第七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7)7.1 公园绿地(G1)规划 (18)7.1.1综合公园规划 (19)7.1.2 社区公园规划 (20)7.1.3 专类公园规划 (20)7.1.4带状公园绿地规划 (21)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7.1.5 街旁绿地规划 (22)7.1.6 服务半径 (22)7.2生产绿地(G2)规划 (23)7.3防护绿地(G3)规划 (23)7.3.1规划依据 (23)7.3.2规划原则 (23)7.3.3 规划目标 (23)7.3.4 规划内容 (23)7.4附属绿地(G4)规划 (24)7.4.1单位附属绿地 (24)7.4.2居住区绿地 (24)7.4.3道路附属绿地 (24)7.5 其他绿地(G5)规划 (26)7.5.1 规划原则 (26)7.5.2 规划内容和指标 (26)第八章绿道规划 (27)8.1绿道意义与作用 (27)8.2 规划目标与原则 (27)8.2.1 规划目标 (27)8.2.2 规划原则 (27)8.3 规划布局与特色 (27)8.3.1 规划布局 (27)8.3.2 规划特色 (27)8.4 建设指引 (28)第九章城市绿线规划 (28)9.1绿线定义 (28)9.2绿线控制原则 (29)9.2.1权威性和严肃性 (29)9.2.2 可操作性 (29)9.2.3 特色性 (29)9.2.4 系统性 (29)9.3 乐清绿地布局与结构 (29)9.3.1 总体布局与结构 (29)9.3.2 公园绿地(G1)绿线划定 (29)9.3.3 生产绿地(G2)绿线划定 (31)9.3.4 防护绿地(G3)绿线划定 (31)9.3.5 附属绿地(G4)绿线划定 (31)9.3.6 其他绿地(G5)绿线划定 (31)第十章防灾避灾绿地规划 (32)10.1 防灾避灾绿地的作用 (32)10.1.1 城市绿地主要防御的灾害类型 (32)10.1.2 城市绿地在防灾避灾中的作用 (32)10.2 防灾避灾绿地规划 (32)10.2.1 防灾避灾据点规划 (32)10.2.1.1 一级避灾点 (32)10.2.1.2 二级避灾点 (32)10.2.2 避灾通道规划 (33)10.2.3 城市救灾通道规划 (33)第十一章树种规划 (33)11.1规划要求 (33)11.2规划原则 (33)11.2.1符合地带森林植被区自然规律 (33)11.2.2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 (33)11.2.3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 (34)11.2.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34)11.2.5树种选择具备艺术性 (34)11.3植被类型 (34)11.4树种规划 (34)11.4.1 基调树种 (35)11.4.2 骨干树种 (35)11.5市树市花 (37)第十二章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37)12.1生物多样性概述 (37)12.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37)12.3规划原则 (38)12.4 规划依据 (38)12.4.1乐清市的自然立地条件 (38)12.4.2 地带植被条件 (38)12.5规划内容 (39)12.5.1植物物种多样性规划 (39)12.5.2植物基因多样性规划 (39)12.5.3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 (39)12.5.4景观多样性规划 (39)12.5.5编制乐清市园林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39)12.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39)12.7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40)12.7.1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环境 (40)12.7.2合理利用与保护并重的资源利用政策 (40)12.7.3建立植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措施 (40)第十三章古树名木保护 (40)13.1古树名木概念 (40)13.2 乐清市古树名木现状 (40)13.3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41)13.4保护措施 (41)13.4.1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41)13.4.2保护措施 (41)第十四章分期建设规划 (41)14.1分期建议 (41)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14.2近期绿地建设目标和指标 (42)14.3近期建设项目 (42)14.3.1继续推进乐清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设 (42)14.3.2逐步推进社区级公园建设 (42)14.3.3加快建设风景名胜公园 (42)14.3.4结合河道综合整治,同步建设两侧绿化 (42)14.3.5结合道路整治,同步建设两侧绿化 (42)14.3.6继续实施“绿荫工程”,增种、补种乔木 (42)14.3.7继续推进市区生态风景绿地建设 (42)14.3.8启动市域范围内的生态恢复工程 (42)第十五章实施绿化规划的具体措施 (44)15.1法规性措施 (44)15.2行政性措施 (44)15.3技术性措施 (44)15.4经济性措施 (44)15.5宣传性措施 (44)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13-2030) 1第1 章 规划编制背景与城市绿化发展分析1.1规划编制背景1.1.1编制工作背景受乐清市市政园林局的委托,浙江林学院园林设计院于2006年10月年编制完成了上一版《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
目录目录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第四章镇村体系规划 (3)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4)第六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5)第七章镇区绿地景观规划 (6)第八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7)第九章镇区环卫环保规划 (7)第十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8)第十一章镇区防灾规划 (9)第十二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第十三章镇区远景构想 (10)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10)第十五章附则 (10)附录A:本规划文本用词说明 (11)附表 (11)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平阴县东阿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现代化中心镇,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综合功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东阿镇各项城镇建设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国家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7、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8、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平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11、《平阴县镇村体系规划(2008——2030年)》;12、《平阴县统计年鉴》(2005——2007年);13、《东阿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2015年;远期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远景构想规划:2009年——2050年;第5条本规划涉及的地域名词界定1、东阿镇、镇域:指现状(2008年)东阿镇的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5平方公里。
聊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二O一二年三月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其它区域可参照执行;聊城市其它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在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门性建设项目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8大类,35中类,43小类(详见附录B之附表B1)。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八大类。
第六条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
第七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依据相关规范及总体规划确定其适建性。
第八条沿城市道路的建设项目用地,其用地边界规划至道路红线,若城市道路两侧有绿化带,则规划至绿线;沿小区级及以下道路的,应规划至道路中心线。
第九条 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表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第十条 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确实无法调整或合并,且不防碍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
2.邻接土地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
3.受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的情况。
第十一条 主要城市建设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主要城市建设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建设项目类型 住宅建筑非住宅建筑 建筑基地面积(平方米)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低层 多层 高层 1000 1500 2500 350015003500控制指标 建设类型建筑密度(%) 容积率办公类建筑低、多层 30 1.5高层 25 3.0商业类建筑低、多层 40 2.0 高层 35 3.5 工业类建筑 低层为主 45 1.2 多层为主 40 1.5 仓储类建筑低层为主 45 1.2 多层为主 40 1.5 居 住 类 建 筑居 住 小 区 低层 30 0.8 多层 25 1.3 中高层 22 1.8 高层 20 3.0 居 住 组 团低层 33 0.8 多层 28 1.5 中高层 25 2.0 高层223.3注:①表中所列数值以单块建筑基地计算;②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③在各类市、区级中心、商业繁华地段,商业及办公建筑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周边基础设施状况确定。
洛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年)文本二零一五年九月1目录第一章总则 ---------------------------------------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第三章市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3第四章洛阳市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 4第一节公园绿地(G1)规划----------------------------- 5第二节生产绿地(G2)规划--------------------------- 11第三节防护绿地(G3)规划--------------------------- 11第四节附属绿地(G4)规划--------------------------- 12第五节其他绿地(G5)规划--------------------------- 13第六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 13第七节绿道规划----------------------------------------- 15第五章城区景观水系规划 ------------------------ 16第六章树种规划--------------------------------- 18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20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 ----------------------------- 21第九章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价------------------- 21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 21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3第十二章附则 ---------------------------------- 24附录:--------------------------------------------- 2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强全市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
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一、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人均绿地面积:批绿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道路宽度:指道路红线的宽度。
快速路:若承担有其他城市交通功能时,道路宽度可适当增加。
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调整系数不得超过1.5;人口在200万以内的城市调整系数不得超过1.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公共绿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
3、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指标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新建宅基地面积限额:(一)城市郊区及乡(镇)所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66m2;(二)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00m2。
村庄建在盐碱地、荒滩地上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6m2;(三)山地丘陵区,村址在平原上,每户面积133m2;在山坡薄地上的,每户面积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6m2。
人均耕地面积666m2以下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可注:A指青岛、烟台、威海市;B指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日照、泰安、莱芜、济宁市;C指德州、滨州、聊城、菏泽、临沂、枣庄市。
二、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1、工业用地控制指标1.1指标解释(1)投资强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
计算公式: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
全省城市划分为7个类别。
工业项目按照其行业类型和城市类别,不得低于规定的投资强度控制指标。
(2)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包括地下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其中: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采用国土资源部规定的指标。
工业项目按照其行业类型不得低于相应的指标值。
(3)建筑系数: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种建、构筑物和堆场占地面积之和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建筑系数=(建筑物占地面积+构筑物占地面积+堆场用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x100%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一般不得低于35%。
东阿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前言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东阿县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水平,提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法定依据,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东阿县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中有关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第三条本规划的范围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重点在城市建设用地(1102.73公顷)内,也包括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拟在近期纳入城区统一管理的绿地(约平方公里),合计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管理法》(1989年);●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784号);●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城市绿化条例》(1998年);●东阿县人民政府:《东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03年);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东阿县实际,适度超前,综合考虑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文化性。
实现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回归自然,营造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空间。
●体现协调发展的思想,充分利用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空间的有利条件,优化组合内部空间的城市绿地布局,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体系。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绿地的各种功能,营造具有强烈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城市风貌,符合现代创业和生活要求的人居环境。
●以人为本,突出蓝天、碧水、阿胶城,结合城市设计。
第六条规划原则:●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地生态功能,将城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内部。
●系统性原则: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合理布局,均衡分布,完善结构和布局,使之有机组合,充满活力。
●多样性原则: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注意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
●地带性原则:充分体现并强化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城市位置、气候等外部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特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分期规划实施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统筹兼顾。
第七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八条规划目标:以城市外围东、西、北三面丘陵成片的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和南部原野田园、江河水泽等绿地空间为依托,使之与城市各类绿地功能协调,有机组合、相互映衬,形成科学、合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的综合功能,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九条规划指标:东阿县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主要规划指标为:年,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 和m2 ;年,上述指标分别达到%、%和m2;年,上述指标分别达到%、%和m2。
第四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一、绿地系统结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水体,山体,农田,河岸线等自然条件,采用块状,带状绿地相结合形成城市从外向内由生态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的过渡,三者之间用林荫道相连贯,组成城市的绿色网络,建立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圈,建设现代化景观旅游城市。
二、绿地总体布局:东阿县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特点可归纳为:“”。
三、市区绿地系统规划分为三个区:第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二、公园绿地(G1)规划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5大类。
三、生产绿地(G2)规划生产绿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草圃等圃地。
生产绿地必须培育和生产出能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其规格、质量应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的需要。
根据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建制市生产绿地的面积应占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结合东阿县城区的具体情况,规划建设生产绿地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主要包括:四、防护绿地(G3)规划城市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规划建设防护绿地总面积为公顷,主要有:五、附属绿地(G4)规划附属绿地存在于城市建设用地中,与市民生活、工作有直接关系,是反映城市普遍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
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如下:1、居住区绿地率:●别墅类:50%以上;●一类居住小区:45%以上;●二类居住小区:30%以上;●三类居住小区:25%以上。
●旧城区居住绿地应化整为零,范围上扩点为面,见缝插绿,充分利用边角地及天台屋面以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2、公共设施绿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0%;●宾馆、疗养院的绿地率不低于35%;●学校、医院、科研机关的绿地率不低于35%;●体育场馆、文化宫等娱乐用地:35%以上;●临街大型公共建筑宜在用地范围内开辟前庭绿地。
3、工业绿地率:●一类工业:25%以上;●二类工业:30%以上;●三类工业:45%以上。
4、仓储绿地率不低于20%。
5、道路绿化率:●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6、市政设施用地内的绿地,其绿地率不小于30%。
7、特殊用地内的绿地,其绿地率不小于35%六、其他绿地(G5)规划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须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
其主要功能偏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它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延伸,它与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第七章分期建设规划一、近期(2006年—2010年)规划建设要点:1.公园绿地:●完善配套砚峰公园、慧如公园、滨江公园等现有公园,扩建凤凰洲公园,新建潮州市中心广场、文化公园和桥南公园等。
●加强省级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保护,进一步改善金山、西湖山、笔架山及红山的生态环境,完善配套旅游娱乐服务设施。
2.生产绿地:●规划将近期纳入城区管理的红山苗圃场,从现有30.7公顷的生产绿地扩建至52.4公顷。
●扩建意溪苗圃场,在现有16.7公顷的基础上,扩建至23.7公顷。
3.防护绿地:建设好韩江流域市区河段水土保持林及城市三条出入口的公路、铁路和沟渠等两侧防护绿地。
4.附属绿地:结合沿线城市建设和改造工程,完善潮州大道南北绿化景观通道;完善古城——潮枫路——新风路——火车站的东西绿化景观通道,并与枫春路、城新路、新洋路和绿榕路构成了联系各特色景观区环状及放射状的城市干道绿色景观网络。
5.规划至2010年底,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1580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总面积585.10公顷,建成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3.85%、37.2% 和15.6m2。
二、远景(2011年—2020年)规划建设要点:1.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羊鼻岗公园、莲花山公园、枫溪公园、意溪公园以及若干小区游园、街旁绿地。
●结合韩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建设韩江两岸滨江自然景观带,形成绿化景观通道,体现滨江城市的特色风貌。
2.生产绿地:在潮枫路城区中心边缘设立花卉种植园,占地11 公顷。
3.防护绿地:建设仙洲岛环岛防护林带,辟铁道防护林带等防护绿地。
4.附属绿地:应严格控制居住、公建等用地的绿地指标,并完善道路绿地的建设。
5.规划至2020年底,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1960公顷,公园绿地总面积789.84公顷,建成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85 %、42.89%和16.46m2。
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一、城市的各项建设,必要严格按照《山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预留绿地,并由规划、园林部门划定城市“绿线”,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城市绿地和规划绿地不被侵占和破坏。
二、本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县政府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城市绿化多元化投资体制。
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补助城市及周边的绿化隔离带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等跨地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每年城市绿化建设的投入应达到当年城市建设总投资的%以上,城市绿化的维护资金,应达到当年城市建设维护费的%以上。
三、实行城市绿化分级、分部门、分单位建设管理,积极开展认建养绿地活动,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制定有效的措施,确保城市的各类项目的绿化配套资金,用于配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
四、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增加对园林绿化的投资力度。
五、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化法规体系。
结合东阿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地方城市绿化法规,指导城市绿化健康发展。
六、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城市绿化管理与执法工作,坚决查处侵占绿地、乱伐树木和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
七、加强城市绿化科研设计工作,建立园林绿化科研机构;加强园林绿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努力提高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八、加强城市绿化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热爱东阿、绿化美化家园的意识。
九、建立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保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九章附录、附件一、本规划文件正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两部分。
二、本规划经东阿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贯彻实施,作为东阿县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法律依据。
三、本规划解释权属于东阿县城市规划局。
如因城市建设实践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