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成就孩子一生的6个关键期》_应用文
- 格式:docx
- 大小:15.73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一、如何做笔记做笔记的方法如下:1、合理划分区域。
将不同类型、功能、重要程度的内容放到不同的区域里。
2、抓住重点。
无需将听到的每句话都记下来,把精力集中到核心概念。
3、层次分明。
以格式和排版区分大标题和小标题。
4、及时回忆补全。
没记全的笔记,要趁记忆清晰及时补记上。
5、整理分类。
用统一的序号排列笔记,标明先后顺序等,并以文字或符号、代号等划分比内容类别。
6、用彩色线条标记重点。
标记关键字,划出关键地方。
二、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通用22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通用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一、不要随意吓唬孩子幼儿正处在身体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对各种各样的事件产生恐惧,精神带来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内心冲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记得放学时有这么一幕:孩子不知为了什么拼命地哭,母亲在旁边哄他,无济于事。
母亲显然用了不少办法:说好话;给他东西吃,但是都不管用。
最后,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叫你哭!再哭我就走!让拐孩子的把你抱去!”这一下,孩子哭得更加厉害了。
那位母亲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孩子见状,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别走,不要扔下我------”我看了这场面,心酸酸地。
作为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对待孩子非要来恐吓他吗?父母是孩子最最可信赖得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有一种安全感。
那位母亲的恐吓话,殊不知给她的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所有的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要再胡乱吓唬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评价,还给他们一片晴朗的天空吧!二、《发现闪光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2篇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
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
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
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
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
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必须的关联。
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
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
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
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
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篇)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更为了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园部组织了全园教师再一次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目标部分分别对3-6岁各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平时我们严格按照《指南》中提出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制定幼儿的学习计划,本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幼儿,《指南》在阅读与书写准备中的目标1:喜欢听故事和看图书中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做到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目标2: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所以本学期我们让家长为幼儿准备一本绘本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在课间游戏或午饭、点心过后我们会让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绘本图书,并能在集体面前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讲述故事内容,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更加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的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中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
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幼儿挑食这个问题好像现在属于普遍现象,可能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条件好了,加上家长的溺爱,宝贝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不想吃那就不吃了,从小给宝贝养成了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我们班有位叫谈锦轩的小朋友,有次在放学途中,正好碰到他奶奶给他买鸡蛋饼,我说:“谈锦轩,肚子饿啦?”他奶奶就告诉我说:“诺,家里烧的饭不吃为,从来不吃蔬菜,就喜欢吃零食。
”我说:“那营养跟的上哒?平时在学校吃饭还好的呢,饭吃的多,肉也喜欢吃,蔬菜多少也会吃一点,也没有说一点都不吃为。
”所以其实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大多数都是家长给惯出来了,在学校时,没有家长在身边,孩子饿了照样会吃饭,平时我们在谈话时间也会针对孩子挑食的这个问题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坏处,不挑食的好处,在健康课时,我们也专门制定关于挑食的课程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坏处,不挑食的好处,部分幼儿在了解这些好处和坏处之后还是能慢慢改正挑食的坏习惯。
幼儿教师《塑造习惯左右小孩一生》读书
笔记
1. 引言
《塑造惯左右小孩一生》是一本旨在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和引导
孩子养成良好惯的书籍。
本书强调惯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并提供
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来塑造惯。
2. 惯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惯是个体行为的基础,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惯。
良好的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促进研究和
社交能力的发展。
3. 塑造良好惯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惯,幼儿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和方法:
- 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提供有序和激发研究的环境,营造良
好的研究氛围。
- 设定明确的目标:明确惯的目标,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具体的
规则和计划。
- 奖励和鼓励: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奖励,鼓励他们坚持良好的惯。
- 角色建模:幼儿教师可以成为孩子惯形成的模范,通过自己的行为激励孩子。
- 培养自律: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实践养成良好惯。
4. 结论
《塑造惯左右小孩一生》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实际行动的方向,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惯。
幼儿阶段是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有效的策略,幼儿教师可以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注意:本书读书笔记仅为个人理解和总结,不代表完整内容的摘录。
请参阅原书获取详细信息。
《关键期关键帮助》的读书笔记《关键期关键帮助》的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键期关键帮助》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期关键帮助》的读书笔记1认识孩子在为人父母之后,我们要对孩子由清晰的认识,对我们来说,孩子不是不停灌输的空罐子;不是任由家长涂鸦的白纸;不是宠物一样的玩具;不是让人厌恶的麻烦;也不是家中的小祖宗;他(为方便以男他指代男孩和女孩)是一颗含有内在信息的种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父母提供必要的光照和水分即可,其他时间任其“野蛮生长”。
关键期关键帮助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敏感方向,我们应该顺应他的的敏感期,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0至1岁,孩子处于全能神期,这个时候我们要帮助他建立好安全感,在这个时期他还不能区分自己和世界,要维护好他的感受。
这个阶段孩子会进入秩序敏感期,周围环境的变化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避免环境的变换,减少远行和搬家等行为。
0至2岁,孩子更多的通过身体来感知世界,而不是通过大脑的思考,这个时期孩子更多通过口、手、足来感知世界,理解世界。
所以这个时期不要打断孩子常常出现的吃手指的现象。
可以通过红球或带声音的物体缓慢在孩子面前移动,让孩子更好的感知世界。
这个时段的后期,孩子进入手和脚的敏感期,建议用沙子、泥巴、水来锻炼孩子的抓握能力,让孩子用脚来感觉道路的坑洼不平。
1至2岁,孩子关注身边的物质是什么,比较起来男孩更关注对物更有兴趣,女孩对人更感兴趣。
这个时段可以利用正向引导的原则,培养孩子的习惯,在孩子探索时,因为他还不能辨识危险,所以要把危险品藏起来,避免孩子受伤。
2至3岁,孩子进入物质功能的探索,在关注物质是什么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它能干什么。
这个时期孩子会进入执拗敏感期,因为收到自身认知的限制,他会让人觉得固执想去干一件他很难实现的事情。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成就孩子一生的6个关
键期》
随着幼儿升入中班,我们三个老师明显感觉到,幼儿比在小班时活跃了很多,即便是原来比较老实的几个孩子,也明显的比较喜欢和老师对着干。
上课时拿着笔在脸上手上乱画,吃饭时用手把饭玩一会再吃,玩积木时随意摔打,户外活动时争夺玩具,……对老师的话视而不见,这些孩子是怎么了。
我们老师该怎么办?
在读《成就孩子一生的6个关键期》这本书时,有一个小节吸引了我的注意——小小“破坏王”。
它告诉我,孩子爱搞破坏是有许多的原因的:1、好心却办成了坏事;2、只是感到非常的有趣,随兴趣而做的;3、原来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对自己不满意的事物有意发泄;4、用以要挟成人,满足个人需求。
而且孩子喜欢“破坏”,是创造力萌芽的一种体现,并不完全是坏事。
怎样合理引导孩子的这种天性就是关键。
针对这四种心理现象,我又学会了四种应对方案:1、面对好心办成了坏事的孩子,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好的,接着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
自己不懂的事要先请教大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长大了再去做。
2、面对只感到有趣而实施破坏的孩子,要及时制止幼儿的不当行为,让孩子认识到这些东西损坏后的严重性就可以了。
3、对于幼儿故意搞破坏的行为,一定要制止,而且要严厉的批评,让孩子尝到有意破坏东西的后果。
孩子
1 / 2
受到一定的惩罚后,就不会再由着性子搞破坏了。
4、对于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搞破坏的孩子,我们要先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与孩子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孩子一旦出现不良行为,就要严肃批评,加以指正。
看到这些,我的心里有了底。
孩子的许多行为不能完全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而要深入地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才会找到最好的对策。
要会育人首先要学会充实自己,我又进一步的体会到,在幼教的生涯中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