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五上美术《感悟青铜之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美术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感悟青铜之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青铜美的造型和纹饰,并表现出来。
3、感受我国青铜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对青铜探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
早在石器时代的末期,就已经出现青铜器了。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已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课古代青铜艺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是生活中很少见到的,除非到博物馆参观。
这一课就是要带同学们感悟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
面对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和纹样,学生无疑会感到神秘、好奇。
这一课从欣赏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青铜器的兴趣。
既感悟青铜器虽神秘,但可用我们的画笔来描绘、表现,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青铜的造型和纹饰
2、探索青铜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视频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得到了一个令人开心的事情,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我就分享给大家。
播放《青铜重器“皿方罍合体》
师:看完视频,知道是什么事情令老师开心了吗?
生:皿方罍合体
师:是呀,皿天全方罍(léi)是一件国宝级的青铜器,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被称为“方罍之王”。
皿天全方罍是商代晚期的一件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感悟青铜之美丨赣美版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青铜器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理解青铜器的雕刻和铸造工艺;3.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纹饰;4.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青铜器之美的能力。
2.教学准备1.课件和PPT;2.教材:《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3.范文:《中国青铜器》;4.化妆棉、模型泥、草席、泥字帖、美食图片3.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检查学生对雕塑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的重要性和地位,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青铜器之美的能力。
(2)了解青铜器1.播放PPT,呈现并让学生看一下美丽的青铜器;2.以范文《中国青铜器》为主要内容,向学生介绍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种类;3.以图片为例,引导学生理解青铜器的造型、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
(3)欣赏和感受青铜器之美1.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呈现其美丽的线条和纹饰;2.引导学生描述青铜器的特点和造型,并理解纹饰的含义;3.让学生观看和感受青铜器的纹饰,培养其欣赏和感受青铜器之美的能力。
(4)制作青铜器1.向学生展示青铜器制作过程的模型,让学生感受到制作青铜器的过程和工艺;2.指导学生制作青铜器模型,引导学生体验青铜器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巧;3.让学生创作并分享自己的青铜器模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5)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2.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加深对青铜器之美的了解和认识。
4.教学体会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重要性和地位,欣赏和感受青铜器之美,理解青铜器的造型、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
在课堂中,学生表现积极,收获颇丰,学生能够较好地领会青铜器之美的内涵,能够通过感悟和创造表现出对青铜器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为制作自己的青铜器模型,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创造力。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感悟青铜之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9课感悟青铜之美》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通过学习青铜器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基本知识、青铜器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但是对于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青铜器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青铜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观察法:通过观察青铜器的图片或实物,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铜器的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的图片或实物,以便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青铜器的形状、纹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青铜器的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感悟青铜之美》【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已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悠久的青铜文化。
通过学习,一是了解青铜器的文化、历史价值;二是探索青铜器上独特的纹饰及塑像有何作用和意义;三是探究青铜器在造型方面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奇巧绝妙的融合。
本课从欣赏认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青铜器的兴趣;学习感悟青铜造型纹样之美;用绘画、黏土制作来描绘、表现、感知,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
【学情分析】古代青铜艺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在生活中很少见到,除非到博物馆参观,所以本课设计参观的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近距离了解青铜,从而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善于提问题,面对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和纹样,学生无疑会感到神秘、好奇。
老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从对青铜的学习了解到自己用黏土表现作品到最后认知青铜艺术的价值,使情感升华,为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强大而自豪!【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实用功能、艺术价值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2、通过引导学习,使学生敏锐地抓住青铜器皿的外形和纹饰特征,体验青铜器的造型纹样的绘画和塑造;3、引导学生欣赏、感悟青铜器的美,认知青铜文化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悟青铜造型、纹样之美,掌握青铜器的造型的绘画;【教学难点】运用夸张、重复的线条塑造表现青铜器的纹样【教学准备】编钟教具、课件、黑卡纸、蜡笔、黏土、青铜颜料教学过程:一、青铜之声听音猜乐器同学们,上课前先给大家听一小段音乐!仔细听!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揭晓答案——是曾侯乙编钟,(出示)这是缩小了几十倍的仿制品,真正的编钟更加厚重大气(课件)!编钟声音好听吗?【通过听编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青铜之源1、走进青铜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是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的,被誉为国之瑰宝!但它也只是我国青铜宝藏(课件 )十大传世国宝之一,还有国之重器—后母戊鼎;青铜典范—四羊方尊;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它们美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种敬仰,追根溯源,走进这段用火焰、金属和智慧锻造的辉煌,一起感悟青铜之美(贴板书:感悟青铜之美)你们对青铜器有什么了解吗?(学生讨论)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谁想来摸摸老师这个编钟?感受一下?它的颜色怎样?敲一敲质地怎样?(色泽均匀浑厚、金属光泽、冷硬、坚实、表面凹凸不平)青铜器的铸造离不开火和高温的冶炼,是红銅与锡或铅的合金。
第19课感悟青铜之美-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及特点;2.欣赏青铜器的美,并加深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绘制青铜器的图案,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2.青铜器的图案及其含义;3.绘制青铜器图案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青铜器图案的意义和历史背景;2.绘制青铜器图案的细节和技法。
四、教学准备1.青铜器制作的图片和资料;2.色彩画笔、画纸等美术教具。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青铜器或者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青铜器的魅力和美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讲解(20分钟)通过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对青铜器有更深的认识。
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青铜器的形态和图案,并解释它们的寓意。
3.示范(15分钟)让学生们分组,每组选一件青铜器图案进行绘制。
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演示如何绘制青铜器图案,包括线条、构图和配色等方面的技巧。
4.练习(40分钟)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开始绘制自己选定的青铜器图案。
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们解决绘制中遇到的问题。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大家的绘画技巧进行点评和总结。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青铜器文化和艺术进行补充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在家自主练习青铜器图案的绘制,并积极发现其他文化和艺术元素,和艺术品相关的知识,了解其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完成的作品,来评价和认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艺术修养。
同时,可以收集学生们的意见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赣美版五年级上册《感悟青铜之美》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青铜美的造型和纹饰特征,并用画笔或黏土手工制作表现出来。
3、感受我国青铜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对青铜探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新奇的宝贝,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鉴宝,谁愿意上来看一看。
(提示学生用手摸一摸,敲一敲)你知道这是件什么宝贝吗?
2、你们对我的宝贝好奇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它。
(课件播放:伏鸟双尾铜虎介绍)
3、同学们,这可是我们江西出土的一件宝贝哟。
现在不仅知道它的名字——伏鸟双尾铜虎,而且知道它是件青铜器。
4、那!青铜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又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同学们也跟老师一样,心里肯定有许多疑问,你有什么想知。
《感悟青铜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学会用绘画方法表现青铜器的特征。
3、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怎样用线描方式描绘青铜器。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范例作品、青铜器欣赏图片、青铜器知识介绍等。
学生:收集青铜器相关知识、画纸、铅笔、橡皮、黑色水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模仿古代青铜器画一幅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1、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2、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3、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4、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1 / 1。
赣美版五上美术《感悟青铜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
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
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艺术特色。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2、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二、设计方案
(一) 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二) 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1、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2、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3、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4、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