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长区间保证消防安全的应对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乘坐地铁消防安全知识乘坐地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
地铁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使用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消防安全知识对于每一位乘客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与乘坐地铁有关的消防安全知识,包括火灾预防、应急逃生、器材使用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火灾预防火灾是地铁系统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乘客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消防安全知识。
1. 火灾预防常识:乘客应保持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禁止在车厢内吸烟、烟蒂、打火机等易燃物品。
不要随意丢弃垃圾,避免导致火源。
2. 注意防止短路:绝缘良好的电线和插座是防止火灾的关键。
乘客不要在地铁内私拉乱接电线,并定期检查手机、充电器等电源设备,确保其无短路现象。
3. 电池使用要正确:很多人在地铁上会使用移动电源或充电宝进行充电。
但是需要注意使用正规的电池,不可随意替换电池,以免使用低质量电池引发火灾。
4. 充电设备:乘客应使用正规公司生产的手机充电设备,并在合适的地方进行充电。
不要使用充电线盲目加长、多口充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火灾。
5. 禁用易燃喷雾剂:地铁内严禁携带或者使用易燃喷雾剂,因为喷雾剂中含有易燃物质,可能引发火灾。
第二部分:应急逃生在火灾发生时,乘客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安全逃生。
以下是几个值得注意的地铁应急逃生知识。
1. 保持冷静:面对火灾,乘客应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疏散时要注意保持队形,防止人员踩踏和拥挤。
2. 选择正确的出口:乘客应提前了解所乘地铁线路的出口位置,熟悉逃生路线。
3. 避免乘坐拥挤的车厢:一些车厢可能因为人多导致逃生困难,乘客可以选择乘坐较少人的车厢,以提高逃生的机会。
4. 应急逃生设备:地铁车厢内配备有应急逃生设备,例如灭火器、灭火器盒、应急照明灯等。
乘客应熟悉这些设备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使用。
第三部分:器材使用乘客在地铁内的消防安全也需要关注器材的正确使用。
下面是几个与器材使用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
消防安全与地铁系统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地铁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乘客的出行需求。
然而,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扩建和客流量的增加,地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消防安全在地铁系统中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探讨消防安全与地铁系统如何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1. 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消防安全是地铁系统运营的基本保障,它与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首先,地铁系统的密闭性使得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逃生通道受阻等问题极易发生。
其次,地铁系统通常设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和供电线路,一旦发生火灾,火源可能引发电气设备故障,进一步加剧事故风险。
因此,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 地铁系统消防安全的挑战与一般建筑物相比,地铁系统的消防安全具有独特的挑战和复杂性。
首先,地铁系统的密闭性限制了火灾扑救和疏散的空间和时间,增加了事故处理的难度。
其次,地铁系统的复杂结构和众多设备,使得火灾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预防和控制火灾显得尤为困难。
此外,地铁系统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量,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是保障消防安全的关键。
3. 地铁系统消防安全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了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地铁系统中实施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点解决方案和建议:3.1 加强消防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地铁系统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设备,包括火灾警报器、灭火器、自动喷水系统等。
同时,消防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3.2 进行定期消防演练地铁系统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包括火灾疏散演练和灭火演练。
演练可以提高乘客和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和逃生技能,增强应对火灾事故的应急能力。
3.3 增加消防宣传和培训地铁系统应加强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消防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宣传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培训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班等方式进行。
地铁工程防火封堵方案地铁工程的防火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地铁的相对封闭和复杂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地铁工程需要做好防火封堵方案,对火灾进行有效地控制和扑灭。
防火封堵的意义地铁作为密闭的地下空间,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和毒气很容易充满地铁隧道和车站,导致人员无法及时疏散,特别是高峰期间人流量大时,后果更为严重。
防火封堵的目的就在于防止火灾烟气和火焰蔓延,确保烟气和火焰不会影响到隔壁车站,有效遏制火势的扩散,降低火灾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防火封堵措施1.视频监控:安装视频监控是地铁防火封堵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及时获取隧道和车站的情况,并对烟雾和火焰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火情,迅速报警,进行应急处理。
2.隔离防烟分区:隔离防烟分区,即在地铁隧道和车站中设置隔离门,将地铁分为多个防烟隔区,使火灾只发生在一个区域内,避免火势扩散,让人员及时疏散,降低损失。
3.管道封堵:在地铁管道的连接处、出入口等位置设置防火封堵装置,使火灾在通道内得到控制,避免火势蔓延。
4.逃生指示标志:地铁工程进行布置时需要标注出逃生通道,设置逃生指示标志,便于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寻找避难地点,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
5.现场应急预案: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疏散、火灾扑灭、救援方案等,针对各种紧急情况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做到在发生火灾时迅速执行应急方案。
防火封堵材料1.火灾封鳞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板,能够在高温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弾性。
在需要防火和封堵的地区,使用火灾封鳞板将能够有效地防止火势扩散。
2.防烟封堵隔板:防烟封堵隔板是一种特殊的纤维透气板,用于防止烟雾蔓延。
经常在地下通道、地铁等封建空间使用。
3.防火灭火胶带:防火灭火胶带是一种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耐火的热塑性弹性体,粘性很强,能够在火灾中防止烟气、热气和火焰的蔓延。
4.防火油漆:防火油漆是一种老式但仍然广泛使用的材料,具有防火、防烟、防腐、防潮等功能。
结论防火封堵是保障地铁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措施和采用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高效化。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及消防安全对策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摘要地铁作为载客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工具,它的安全性将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 ,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因此,地铁消防安全是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在深入分析地铁火灾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 阐述了地铁运营系统中的火灾危险源辨识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地铁主要消防设备,对火灾中的人员疏散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预防地铁火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地铁建设和管理部门保护乘客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人员伤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火灾事故; 危险源辨识;消防安全疏离;火灾预防目录0前言 (1)(1)声光报警设备 (5)(2)应急照明设备 (6)发生火灾后,当火势蔓延很快影响正常照明时,车站启动应急照明设备:EPS应急电源,应急照明灯等。
保证乘客在疏散过程中看清路线,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和踩踏事件的发生。
(6)(3)疏散诱导设备 (6)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乘客资讯系统可迅速、直观、优先播放紧急疏散和防灾等文本和图像信息,以便预先告之和引导乘客沿着火灾逃生路线进行撤离,起到辅助防灾、救灾的作用。
6(4)消防通信设备 (6)车站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无线电通讯设备(800兆),保证现场工作人员与车控室随时保持联系,使疏散工作更顺利。
若无线电通讯设备不能使用时,站台、站厅的消火栓附近都安装有消防电话,可以通过消防电话与车控室联系,保证在火灾过程中的通讯工作。
(6)0前言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具有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地铁、轻轨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巨资建设轨道交通系统。
在地铁发生火灾应如何预防地铁作为城市中交通方式的一种,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普及率相当高。
但是,地铁内人员众多,加上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预防地铁火灾,保障乘客的安全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地铁发生火灾时如何预防。
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地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乘客对于火灾防范知识的了解。
在地铁站台和车厢里都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向乘客宣传防火知识。
地铁公司也可以利用公共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安全宣传,提醒乘客在乘车时要注意防火安全,不可随意使用火种,如吸烟、点火等。
2.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其次,对于地铁内部的设备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电线、电表等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另外,地铁站台和车厢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不得有明火,以免引发火灾。
3.加强安全监管除此之外,地铁公司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地铁安全的监管工作。
要严格执行防火安全制度,落实责任到人,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另外,地铁工作人员也应加强对于火灾应急处置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4.加强人员疏散预案地铁站台和车厢内的数量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及时有效的人员疏散非常关键。
因此,对于地铁站台和车厢内的疏散预案应当有充分的规划和培训。
在站台和车厢内,应当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提前确定疏散的路线和地点,方便乘客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
5.加强火灾应急物资的准备最后,在地铁站台和车厢内也应准备足够的火灾应急物资,如灭火器、逃生绳等。
这些物资应保持完好,并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总之,在地铁发生火灾时,预防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加强安全监管,加强人员疏散预案,加强火灾应急物资的准备,才能够全面提高地铁火灾预防的能力,保障乘客的安全。
城市地铁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要点城市地铁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地铁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客流量的增加,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城市地铁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火灾、应急救援、消防设施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介绍城市地铁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要点。
首先,预防火灾是城市地铁系统消防安全管理的关键。
地铁车站、隧道和车厢等狭小封闭空间,人员密集,电器设备复杂,电线极易短路等情况频繁发生,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应在地铁车站和隧道等易燃易爆部位设置火灾报警设备,并定期维护和检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地铁系统应建立健全的火灾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电气设备、照明设施、供电设备等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工作正常、安全可靠。
另外,地铁系统应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灭火和应急逃生的能力。
其次,应急救援是城市地铁系统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地铁系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
在地铁车站和隧道设置应急疏散信号指示灯和应急通道,确保乘客能够迅速撤离。
此外,地铁系统应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紧密联系,提前制定好应急救援方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组织救援。
第三,消防设施是确保城市地铁系统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地铁车站、列车和隧道等重要场所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栓等消防设施,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灭火和补给水源。
此外,地铁车站和地下通道应设置排烟设备,确保烟雾能够迅速排除,为乘客提供逃生通道。
地铁系统还应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维护和检查工作,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火灾事故的处理效率。
最后,人员培训是城市地铁系统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
地铁系统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进行灭火器的使用和逃生自救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能力。
此外,地铁系统还应建立健全员工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员工对消防安全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地铁站项目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____年地铁站项目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一、引言地铁站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人员密集的场所。
由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地铁站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往往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地铁站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消防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铁站项目的消防设施、消防管理、消防人员培训等方面,对____年地铁站项目的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消防设施1. 灭火系统在地铁站项目中,应配置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
这些系统应当具备自动感应、自动报警、自动放水的功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灭火。
2. 疏散系统地铁站的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及时有效地疏散人员是保证安全的关键。
因此,地铁站项目应配置完善的疏散系统,包括疏散通道、紧急出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等。
疏散通道应设置合理,通道宽度要满足消防安全标准,同时要保持通道畅通。
3. 火灾报警系统地铁站项目应配置灵敏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
这些设备应能及时感应到火灾发生的烟雾或温度变化,并触发报警,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4. 排烟系统地铁站项目应配置排烟系统,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出烟雾,减少人员中毒和火灾蔓延的风险。
排烟系统的设计应合理,排烟通风道的布置要符合相关消防标准。
5. 公共广播系统在地铁站项目中,公共广播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消防设施。
它可以及时向乘客播放火灾警报、疏散指令等信息,引导乘客有序疏散,防止恐慌蔓延。
三、消防管理1. 组织机构建设地铁站项目应建立健全的消防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
组织机构应包括项目经理、消防负责人、消防专职人员等。
2. 日常巡查和维护地铁站项目应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确保各项设施的正常运作。
巡查内容包括疏散通道、灭火器材、火灾报警设备等的完好情况。
地铁站项目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地铁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设施,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必不可少。
本文将介绍地铁站项目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
一、消防措施1.建筑设计与防火材料:地铁站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火灾的防控,利用防火材料进行建筑、装饰和设备的选择,以提高防火性能。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地铁站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感应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设备,及时发现和报警火灾的发生。
3.消防疏散通道:地铁站需要设置合理的消防疏散通道,保证人员迅速有序地疏散。
同时,通道的布置需要考虑通风和疏散能力等因素。
4.防烟排烟系统:地铁站需配备防烟排烟系统,通过排烟机和排烟通道将火灾产生的烟雾排除,保持疏散通道的通畅和人员的安全。
5.灭火设施:地铁站应配备足够的灭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灭火措施,控制火势扩大。
二、应急预案1.指挥系统建设:地铁站需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系统,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协调机制,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和疏散工作。
2.应急通讯设备:地铁站需要配备应急通讯设备,如对讲机、应急电话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及时传递信息和指示。
3.培训与演练:地铁站必须定期进行消防培训和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员工和乘客的火灾自救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
4.安全疏导人员:地铁站需要配备专门的安全疏导人员,负责疏散工作的组织和引导,保证乘客的安全。
5.应急物资储备:地铁站需要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防烟面具、急救药品等,以备发生火灾时的紧急需求。
结语:地铁站作为一个大型的交通设施,消防措施及应急预案是保证乘客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消防措施的设置和完善的应急预案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着大量乘客的出行需求。
由于地铁的封闭特性和高密度人群,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地铁消防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目前,地铁消防安全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采取有效对策。
一、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1. 疏散通道不畅地铁车站和车厢内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乘客需要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部分地铁车站的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疏散通道狭窄、设置不当,导致疏散过程中易发生拥挤和踩踏等情况。
2. 消防设备不完善部分地铁车站和车厢内的消防设备安装不规范,或者存在老化损坏的情况。
消防设备的缺失和不完善,将影响应急处置能力,加大事故危害程度。
3. 人员防范意识不强部分地铁乘客对消防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对紧急情况的自救意识和逃生技能缺乏。
一旦发生火灾等事件,缺乏有效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技能,将增加人身安全风险。
4. 应急预案不完善地铁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对应急预案制定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应急管理手段和能力。
在面对突发事故时,缺乏有效的指挥和处置能力,使应急工作不够及时、周密。
二、地铁消防安全的管理对策分析1. 加强疏散通道改造地铁管理部门应当对疏散通道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不畅通的疏散通道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
合理划分疏散通道,加宽疏散通道的宽度,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以提高乘客疏散效率,减少人员受伤风险。
2. 完善消防设备地铁管理部门应当对车站和车厢内的消防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确保消防设备完好有效,及时更新老化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并对车站和车厢进行消防安全设施的合理配置,以确保应急情况的及时有效处置。
3. 加强宣传教育地铁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乘客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乘客的自救意识和逃生技能。
在车站和车厢内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标语、警示牌和应急演练等,提高乘客的消防安全意识。
4. 完善应急预案地铁管理部门应当与消防部门等相关单位合作,制定科学完善的地铁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轨道交通工程消防安全保卫方案轨道交通工程消防安全保卫方案一、项目概述轨道交通工程具有大规模、高密度、复杂性等特点,消防安全工作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重要环节。
为确保工程施工、设备安装、日常运营期间的消防安全,制定本消防安全保卫方案。
二、安全责任1. 项目建设方要成立消防安全保卫领导小组,明确各类责任人员,并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2. 监理、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消防工程验收的规定进行建设,未经验收合格的消防设施不得投入使用。
三、消防设施配置1. 灭火器材:根据工程规模和使用要求,设置消防栓箱、灭火器、消防水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
2. 防烟排烟设备:设置合理的防火区域,安装烟气排烟系统和防烟门,确保火灾时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3. 报警设备:设置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电话和报警器材,实现火灾自动报警和人工报警的快速反应。
4. 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合适的疏散指示标志,明确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提高人员疏散效率。
四、日常管理1. 安全培训:组织轨道交通工程参与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检查: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巡检、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应急演练: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灭火、疏散的应急反应能力。
4. 保安力量:确保项目周边和内部的安全,设立保安岗亭、安全监控等保安设施,加强巡逻巡查。
五、应急预案1. 防火措施:建立高温作业管理制度,密切监测高温作业区域,提前采取合理的防火措施。
2. 灭火应急:建立灭火应急预案,明确任务分工,配备专业灭火器材,确保火灾得到及时控制。
3. 人员疏散:明确人员疏散通道和疏散标识,制定人员疏散预案,提高人员疏散效率。
4. 应急救援: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应急救援合作机制,及时调动消防力量,组织救援和灭火工作。
六、运营管理1. 日常巡查:设立轨道交通工程巡查机构,对使用中的消防设施进行日常巡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浅谈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长区间保证消防安全的应对措施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典型隧道火灾案例频频发生,阐明了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危害性,已成为业界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隧道火灾方面的研究,指出“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重要性,结合设计规范和发生火灾策略,最终阐明了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长区间的消防安全措施的可行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隧道;消防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typical tunnel fire case occurred frequently, illustrates the tunnel fi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zards, and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it is urgent research subje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unnel fire research at home and a broa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est”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importance, combining the design standard and fire strategies, and in the end illustrates the nanjing metro line no. 10 long tunnel across the interval of the feasibility of fire safety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subway; Tunnel; fire
0前言
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包括中间风井和直径11m隧道区间,线路从江北的中间风井出发,向东穿越长江后,到达江心洲站,全长约3.7km,含长约3.6km 的盾构法圆隧道段和长约122.1m的明挖法中间风井。
相对于过江隧道长区间这种特殊的环境,我们该如何去分析火灾条件下隧道的结构损伤情况,提出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是目前我们要探讨的重点。
1隧道火灾研究现状分析
鉴于隧道火灾的危害性,世界各国对隧道火灾特性及对策的研究极为重视。
各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通过研究找出火灾发生的规律,从而为隧道火灾的预防及救援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目前,隧道火灾应对主要采取统计分析与评估,火灾试验和数值模拟三种研究方式。
具体如下:
1.1 统计分析与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波恩联邦运输部委托进行了一次综合性调查,对1970-1985年间世界范围内85个城市中隧道火灾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公路隧道、城市铁路隧道和地下铁路隧道的防火。
1984年12月,英国的火灾研究所(Fire Research Station)与英国铁路管理局合作对遭受重大火灾的Summit隧道结构和通风竖井进行了灾后勘查评定和加固修复。
1985年,以德国为主的西欧八个国家共同出资进行交通隧道防火问题的专门研究(EUREKA计划/BMBF研究项目),探讨隧道火灾的原因、隧道火灾的燃烧过程及其救援防治措施,其目的就是对隧道火灾提供早期预测预报,及时灭火,杜绝灾情的发展或将隧道火灾危害减至最小。
1.2实验研究
长期以来,试验研究一直是隧道火灾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从1965年的奥芬耐格隧道火灾试验开始,国外进行了一系列隧道火灾试验,除了多次模型试验,还曾经在废弃的实体隧道中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试验,为火灾模式下的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近些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火灾试验研究,但由于火灾的全尺寸试验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主要以小尺寸的模型试验为主。
主要研究内容着重于通风控制火灾时隧道的温度以及隧道火灾的消防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杨其新、王明年和闫治国等人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防灾救援技术开展了研究,试验中采用调节隧道内燃烧油料量的方法模拟不同规模的隧道火灾。
通过火灾模型试验研究火灾时隧道内温度的发展变化规律,以火灾规模和通风风速作为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火灾时隧道内不同区域温度、压力以及烟气的传播分布规律,并根据试验成果对秦岭隧道结构的防火措施、设备的布置方案、火灾时通风风速的设定以及行车距离的限制等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基于上述国内外在隧道火灾方面的研究情况,隧道火灾及临界风速的研究应当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1)试验研究:火灾过程是一种三维非定常包含多相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及其相互作用的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鉴于火灾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隧道火灾的特殊性,仍需通过加强开展火灾试验获取更多数据资料。
通过试验研究通风对火灾的影响以及通风时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变化;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测量分析火灾动态特性,如火羽流区的特性,也可为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提供详实的试验资料。
(2)数值计算:数值计算方面应当兼顾准确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自行开发隧道火灾发展和烟气运动模拟程序,也可利用通用软件研究火灾发展和
烟气运动的规律,着重于火灾时隧道内流场、温度场、烟气浓度场的计算。
从目前文献中所做的工作来看,数值计算对烟气回流现象的模拟结果较好,但火源附近的温度场预测大多较试验数据偏高,这其中紊流模型、燃烧模拟的选择最为关键。
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在《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第12.4.6条规定排烟流速最小不能低于2.0m/s,最大不能超过11m/s。
这一规定的最小值就是基于临界风速而定的。
式中:Vc—临界风速(m/s)
CP—空气定压比热(J/kg·k)
g—重力加速度(m/s2)
H—隧道截面净高(m)
Q—火源热量释放率(W)
—周围空气密度(kg/m3)
A—隧道通风断面积(kg/m3)
Tf—热烟温度(K)
—环境温度(K)
K—系数,取0.61
Kg—坡度修正系数(无量纲Kg=1+0.0378(Grade)0.8,Grade为坡度)
上述各项计算公式是对于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的简化计算,无法从整体上考虑隧道火灾时温度场、烟气浓度场等火灾关键要素的空间上及时间上的分布特性。
因而对于成灌线区间部分临界风速的分析,还需要采用CFD分析软件开展全尺寸和全过程的模拟分析。
3火灾发生后疏散策略
3.1 火灾发生后列车行驶原则
1、对于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时,还能继续运行的情况,应遵循“先将列车开出隧道外然后进行隧道外疏散”的基本原则。
由于隧道内为封闭空间,并且空间较小,当火灾发生后,产生大量的烟气会较快在隧道内蔓延,烟气下降后会严重阻碍人员视线,大量的烟气、热、毒对人员安全造成危险,因此当列车能运行情况下,应将列车驶离洞外,在室外空间人员可安全疏散。
2、当列车不能驶出隧道时,必须采取的一些措施:
a) 禁止事故列车后方行驶的列车进入隧道。
b) 事故列车前方行驶的列车以正常速度驶离隧道。
c) 另一方向行驶的列车要尽快驶离隧道(根据当时行驶位置前进或后退)。
d) 消防抢险人员从另一方向线路或紧急疏散楼梯进入着火隧道进行救援及灭火。
为确保上述措施,建议隧道内设置视频火灾报警和手动报警系统与两端车站及调度中心联网。
保证隧道内一旦发生火情,车站及调度中心及时发出指示,隧道外列车不再进入,隧道内列车尽快驶离。
3.2 隧道疏散概况
十号线过江隧道的疏散阶段在中间风井到江心洲站区段,约3.6km,设有专用的疏散通道,该区段为单管双洞大盾构区间隧道,隧道内加设中隔墙,隔墙设计为防火墙,将隧道分为2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墙上每隔一定距离开设防火
门1个,隔墙两侧各有0.7m宽的疏散平台,防火门落地,疏散平台与列车车底等高,防火门两侧与疏散平台由台阶连接,列车着火时人员可以利用疏散平台,经过台阶穿越防火门进行疏散;轨道面做过平整处理可直接用作疏散。
当列车发生火灾时,乘客需步行至临近的地铁站台和中间风井疏散,或穿过防火门进入到相邻轨道的疏散平台,然后再步行至临近站台和中间风井进行疏散。
中间风井有2组疏散楼梯,疏散门口宽度都为1m,向江心洲站方向疏散时,人员进入站台,此时可以认为进入安全区域。
如图1。
图1为过江隧道盾构区间疏散平台示意图
4总结
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过江段长约3.6km,隧道狭长,空间封闭,疏散通道少且单一,确保地铁隧道消防安全意义重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对存在重大风险源的部位进行专题研讨,才能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
[2]王明年;杨其新;赵秋林;刘培硕;秦岭终[J]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防灾方案研究;公路;200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