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正面战争的抗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并了解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争进程、战役、战略战术及对于敌人作战方针的改变等。
2.思想与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强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3.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例证演绎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交流和引导。
创造情境,增强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进程以及在正面战争中的抗战。
2.本课时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进程、情景演绎。
三、教学过程1.引入(1)让部分学生集体朗读《雨竹前传》:“满朝文武大臣,纷纷吐气扬眉,恭候打开皇帝亲笔批示的奉化县诸英勇杀敌人声援各军第一人的雨竹……(2)教师带着学生欣赏抗日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
(3)教师提出“中国的地理环境怎么样,这是否影响了中国的抗战发展呢?”(4)让学生展开思考,现场讨论,思考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否影响国共合作的战争形势。
(5)通过师生互动,进行简要说明和解释。
2.学习(1)学习内容由防线保卫战到反攻战争(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进程以及在正面战争中的抗战。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进程、情景演绎。
(3)学习方法试讲、讲解、学生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互动等。
(4)学习过程1)认真阅读课本20页内容2)让学生分组讨论:二战中中国抗战与全球战争的关系?3)教师讲解:从十九路军的顽强抗战、鲁莽反攻、八百壮士的死守,到长沙、洛阳、武汉、太原等抗战名城的沦陷,再到三胡之战、保卫陕北韶山的抗战,以及使用人民战争来后续打击对国家的摧残,又重新建立国防。
从几个方面概述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战争进程和历史贡献。
4)预计时间:45分钟(5)板书从井冈山召开的红军政治局扩大会议到释放中共领袖,然后是淞沪会战,共军从打法上展示了他们的实力。
在这场战斗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正统军合作,这表明了国共合作在抗战时期是可以实现的。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右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材料展示: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为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
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2.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2.教师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提示:日本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线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台儿庄战役》4.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6.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提示: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对总体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事物仍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课堂中以自主合作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授课过程注重知识的回顾、联系,加深对内容的分析、归纳,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
3.教材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故事。
2.通过史料,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自学要求,勾画课本、巩固记忆,找出疑难,基本能讲述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故事。
实现目标1、2.的学习。
当堂训练1.2.3题检测目标1.2.学生能结合史料,通过组内合作,条理、清楚的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实现目标2.3.当堂训练4.5.6题检测目标1.23.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情感。
实现目标3附:板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台儿庄战役二、武汉会战三、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正面战场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要正确评价正面战场。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设问,学生分组探讨互助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出示图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李宗仁的图片:教师:说起李宗仁,总让我想起台儿庄战役。
在这场重要战役中,伟大的中国人表现出了英勇的气概,他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不朽的神话。
今天我们就学习相关的历史。
1.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总结战役的相应内容。
同探讨并写出相关知识点。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结果:(1)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说明了:(1)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
(3)抗日战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
通过学习以上三次战役,你能体会到中国官兵在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精神?可以投影助学资料:……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qiāng),无一被俘投降。
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回忆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教师讲解时要充分肯定正面战场的作用,但也要点到它的不足之处。
简单介绍一下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战,而脱离人民群众,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说的。
全面抗战路线:相比较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全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作用,掌握全面、辩证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歌曲《太行山上》唱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这些可歌可泣的举动令人动容。
在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中,除了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外,正面战场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探究(一)台儿庄战役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
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教师: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怎样?学生: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
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
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台儿庄战役的形势图和相关介绍。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和课本,找一找台儿庄战役的战场位置,台儿庄战役的战况和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台儿庄战役1.教师介绍台儿庄战役的概况: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的合影,帮助学生了解此役的指挥者李宗仁。
补充: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惨烈。
过渡:“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提问:台儿庄大捷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意义?2.教师结合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引导学生总结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的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纪念碑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后世对台儿庄战役的纪念和宣传。
过渡:教师先出示武汉黄鹤楼的照片和武汉会战前的背景介绍,引出“保卫大武汉”的背景,然后出示武汉会战要图,介绍保卫大武汉战役的开始。
保卫大武汉教师讲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时间、结果和影响:出示图片:教师展示日军向武汉行进和侵占武汉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结果。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讲授新课:(一)台儿庄战役1.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启发学生思考: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提示: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列表归纳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地点、指挥、歼敌和影响等信息。
提示: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1.讲述: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力地形,抵抗敌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提示:万家岭大捷。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战役,揭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这些战役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但对于正面战场的具体战役,以及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战役,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基本情况,掌握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役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战役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役内容和精神。
4.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战役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
3.视频:准备相关战役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用于课堂播放。
4.板书:设计战役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理解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带来的后果。
3.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重点难点】1.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
2.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自主学习】一、台儿庄战役:1.背景:(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_______。
(2)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入,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_________,再合攻徐州。
2.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_。
4.结果: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
5.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___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1.武汉会战:(1)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2)双方兵力:日军40多万,中国军队100万人。
(3)过程: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4)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__战役。
①战术特点:_____________,分割包围。
②结果:击毙日军3000余人(5)结果: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6)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国民党的败退:(1)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
(2)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3.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陷后。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
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的三次重要战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明确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时,再度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存在两个不同的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尽管国民政府曾经实行了消极抗战、片面抗战的路线,但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为抗击外侮,英勇杀敌,流血牺牲,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最后,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台儿庄战役1.时间:1938年3月2.指挥者:李宗仁3.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二、保卫大武汉1.时间:1938年6—10月2.主要战役:万家岭战役3.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时间:1941年12月2.结果: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3.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重要战斗和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采集、筛选、归纳资料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爱国情感,懂得珍惜和平、推崇英雄。
二、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和战斗;2.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快速复习抗日战争的由来和进行了几年。
2. 学习与探究(35分钟)(1)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概念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正面战场,大致了解正面战场的定义、构成和作用。
(2)正面战场的抗战介绍正面战场的三大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让学生了解每一场战役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3)抗日战争的其他战役和战斗让学生查阅资料介绍抗日战争中的其他战役和战斗,如百团大战、八路军、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等。
(4)抗日战争中的主力军和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介绍国民政府主力军、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抗日军事力量的壮大过程。
3. 总结与归纳(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归纳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和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
4.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要求归纳一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和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的表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评议以及课后作业的评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了解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还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进一步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国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本课重点介绍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三次大规模战役,揭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我国军民英勇抗日的英勇事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我国军民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和重大战役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掌握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三次重大战役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三次重大战役的基本情况。
2.难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作用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战争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2.案例教学法:以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为例,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3.视频资料: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相关战争片段。
4.图片资料: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相关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 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4.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2.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探究一】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结论:(1)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
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
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
“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
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
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探究二】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
结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
‘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
”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B )
①南昌起义②九一八事变③卢沟桥事变④平津战役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2.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
”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D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D )
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4.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C )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5. 后,标志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6.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阶段。
(B )
A.防御
B.相持
C.反攻
D.进攻
知识点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7.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
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取得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此次“长沙大捷”(A)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8.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C )
A.缺乏美军援助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9.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B )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10.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
”这一战役是(C )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