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853.42 KB
- 文档页数:9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1.背景(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2)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经过:1938 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日军冲入台儿庄内,被中国军队主力包围。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知识点2 保卫大武汉4.概况:1938年6月,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
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5.主要战役: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
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6.结果:由于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趁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7.意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点3 第三次长沙会战8.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9.经过:1941 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分别击退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迫使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突围北撤。
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1)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南京后,企图在台儿庄会师,再合攻。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战场取得的的一场胜仗,振奋了,坚定了。
(2)武汉会战:1938年6月,日军进攻。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影响:日本企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阶段后,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进攻。
结果: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影响:这次会战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
(抗日态度)(5)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知识点1台儿庄战役1.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国共十年内战时期2.“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
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内,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该战役的指挥者是( )A.佟麟阁 B.李宗仁 C.彭德怀 D.赵登禹3.下图显示了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
以下关于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抗日战争的转折点C.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知识点2保卫大武汉4.“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这一首歌曲最有可能创作于( )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38年5.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
第20课正面战场一、知识点梳理(一)台儿庄战役1.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将台儿庄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2.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3.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汗。
为了,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
4.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撤出武汉。
历时四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5.、失陷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
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6.1941年12月日军调集十余万兵力。
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起。
7.1944年出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二、重点突破1. “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
”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A. B. C. 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
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C选项有台儿庄字样。
【答案】故选C。
2.枣宜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①正面战场仍是抗日的主战场②正面战场的形势严重恶化③国民政府仍坚持片面抗战路线④英美在华的绥靖政策破产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 D.②③④【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枣宜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的史实。
④英美在华的绥靖政策破产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故排除。
【答案】故选C。
3.阅读如图,比较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正面战争的抗战》课堂笔记正面战争的抗战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1937年7月7日,日军侵入中国华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2.中国共产党倡导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和社会团体积极响应。
3.1937年9月22日,七七事变两个月后国共两党在武汉成立合作政府,唤起全民族抗日的热情。
4.成立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全国掀起了"东方民主新灯"的壮观景象。
二、长城抗战的开展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
但实际上,在抗战初期,中国人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2.1937年9月25日,华北五省宣布成立抗日救国军。
3.华北抗日第一战,在长城上进行。
全国人民以发扬"抗旱救灾"的精神,投身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之中。
4.长城抗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进展。
三、中国迎来全面抗战1.1937年12月中旬,日本占领南京,进行血腥屠杀。
2.抗日战争由游击战逐渐转变为正面战争。
中国军队在1938年1月26日发起了百团大战,开展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消耗战。
3.中国人民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孜孜不倦地进行后方抗日斗争,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进行各种方式的支援抗战。
4.在全面抗战的压力下,日本侵略者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痕和内部矛盾,为中国抗战争取了更大的胜利。
四、筚路蓝缕终成林——中国正面战争的胜利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1941年冬,中国人民抗日纪念日成立,全国人民面对世界战争,坚定地迎接了全面战争的挑战。
3.1942年8月,美国放弃做法西斯势力的外交,变为从根本上打击它的决心,对中国提供武器、弹药和财政上的援助。
4.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正面战争胜利,揭开了中国抗战的胜利篇章。
五、抗战胜利的深远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倍受欢迎,全国民主革命事业得到更加顺利的开展。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理本课线索
记必背重点
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3月
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
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
和信念
武汉会战
时间1938年6月—10月
重要战
役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击毙日军3000余人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时间广州、武汉失陷后
原因
(1)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
土沦入敌手;
(2)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
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时
间
1941年12月
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
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结果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易误警示
1937 年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8 年的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知识拓展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前期的主要战场。
在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它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的抗战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外国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正面战场的抗战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一、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一部分)1、时间:1938年3月2、指挥者:李宗仁3、战果:歼敌1万余人4、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武汉保卫战)1、时间:1938年6月2、战役:万家岭大捷3、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时间:1941年12月2、结果: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3、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期,英美联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四、豫湘桂战役1、时间:1944年初2、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大量领土3、原因: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共。
PS:淞沪会战也是正面战场抗战的一部分。
初二历史学习方法一、要学会使用好课本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
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
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
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此外,课本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印刷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不一定要记的,但是同学们可以阅读,结合课本的大字不分来看。
二、要学会“阅读”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
部编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
抗战》知识点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学生回答: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教师提问: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教师讲述: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目标导学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就是让同学们能更直观的感受正面战场的抗战。
通过对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杀敌、顽强拼搏的抗战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中华英雄儿女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训。
在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感受的尊重和聆听,与学生达到思想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可能比较紧凑,有些问题上可能不够到位而由于时间问题会一笔带过,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正面战场的抗战
保卫大武汉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歼灭大批敌军,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丢失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
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时间——1938.3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李宗仁
结果——胜利
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注: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
背景——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时间——1938.6
战术——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
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注:1938.6花园口决堤事件,“以水代兵”,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注: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场范围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3.第三次长沙会战
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牵制中国军队支援太平洋战事,并策应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防止中国军队乘机收复失地,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
)
时间——1941.12
地点——长沙
结果——胜利
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注:1941.12.8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注:1942.1.1,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美英苏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
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军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
4.豫湘桂战役
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纵贯中国大陆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摧毁中美两国设在广西、湖南等地的空军基地。
)
时间——1944初
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国土。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
①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③支援了敌后战场
④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考点归纳庄战役
时间:1938年3月。
指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