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doc
- 格式:doc
- 大小:23.08 KB
- 文档页数:4
民族传统体育“一院一品”高校传承模式的实践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精神风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式微,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高校作为年轻一代学子的摇篮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探索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一院一品”传承模式的实践研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强化大学生身心锻炼、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背景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武术、太极、气功、传统民族舞蹈、传统民族体育游戏等等。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消失和衰败的危险,部分传统技艺传承者逐渐减少,年轻人对传统体育的兴趣不断下降,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1.2 意义“一院一品”传承模式是指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选择一种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和发展。
这种传承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的文化资源,培养出一大批擅长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人才。
也能够通过高校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带动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和推广,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和传承。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一院一品”传承模式的发展,可以为各高校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有利于推动各高校在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上取得更为积极的成就。
2.1 西南大学武术传承模式通过学校的努力,武术在校园内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武术队连续多次在全国性的武术比赛中斩获佳绩,学生对民族传统武术的了解和热爱也不断加深。
学校还与当地武术协会和部队开展合作,举办了多场武术表演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武术项目的影响力,促进了武术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2.2 上海体育学院太极传承模式上海体育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高校,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热爱。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民族体育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民族体育的概念通常用来表述与世界范围内规范传播的现代体育竞技活动相对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在我国,“民族”往往用来称呼少数民族,“民族体育”常常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正如我们使用的“民族学院”、“民族政策”、“民族研究”等称呼中的“民族”一样,主要是指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群体。
不过,就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而言,中国的民族体育应该是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开展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所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
民族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
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的。
当今世界流行的形形色色的体育活动,刚开始时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中,最终为各国各民族接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
中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代表着古老的东方保健体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既包括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也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典型传统竞技,更多的是各民族中普遍开展的项目。
总而言之,是指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世代流传的体育活动中国有近千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
这块蕴积深厚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于弘扬东方体育文化,发展人类所共有的体育事业的价值,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面对丰富多彩的项目,我们从便于学校教学的角度,选择其中一部分进入教材,这丝毫不影响其他部分作为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理论日渐成熟。
1996年,中国把体育学列为一级学科,是当代体育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标志着体育学的进步。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304一、学科简介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自1979年开始招收“武术理论与方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年在全国率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列入国家体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在本学科设立全国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拓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学”,2004年成为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方向,2005年、2008年成为上海市(第二、三期)重点学科,2007年入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本学科主编我国第一本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参考书,在全国第一次举办面向全国研究生的“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网络学术论坛”,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3篇博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凝练了“武术历史、武术文化、武术传播,武术教育教学、武术科学化训练,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三个研究领域、六个研究方向。
现有10名教授,7名副教授(其中,1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名教师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已形成职称、学历高,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近年来,获7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资助研究,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科技服务贡献奖2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贡献奖等二十余项奖励。
二、培养目标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人才。
具体要求:(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学风端正、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全心全意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招生机构)、体育局,有关高等学校:现将《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22年11月21日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管理办法第一条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一部分。
为做好2022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工作,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考生,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招生院校(专业)及项目第二条按照本办法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统称为招生院校。
举办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渤海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宜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嘉应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张家口学院、内蒙古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等96所。
搏击武术科学第2500诠8年第t f lJ期【民族传统体育】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赵学森(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处,上海200438)摘要:对于少数民族体育,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考察与研究,但还缺乏令人满意和普遍承认的成果。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现状;从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背景;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最后指出,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崭新领域。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评析中图分类号:C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1—0076.-02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现状及评析1.L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现状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把民族传统体育学列为二级学科,随后相继设立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研究范围由武术逐步扩展为包括武术、气功、养生、少数民族体育等在内的更广阔的领域,标志着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渗透着民族历史、宗教、信仰,反映着民族生活和风俗习惯,折射出民族发展轨迹的各种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逐渐显现出它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少数民族体育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
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主题不断扩展,研究层次不断提高,研究方法不断规范和科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刘志民等考察了广西桂林等地,认为“形成和建立传统体育节日。
特别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和建立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节日,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丰富我国文化多样性、增多历史遗产和造福后代的有效手段”。
倪依克总结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起源、特征、发展趋势、区域性研究、项目分类、学科体系以及应用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脉络,借助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本质、学科体系、发展模式等。
上海体育学院2017硕士各专业复试分数线
上海体育学院2016硕士各专业复试分数线
2015年我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公布
2014年我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公布
2013年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
2011年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
2010年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
2009年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最低复试分数线
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最低复试分数线
2007年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最低复试分数线
2006年上海体育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什么引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研究和培养学生在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技能。
体育理论知识作为专业学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武术技能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基础功法、器械操作、拳法、剑术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这些武术技能,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民间舞蹈、民族体育游戏、传统民族体育比赛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项目,能够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和规律。
教学方法与实践能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适合这个专业的教学方法。
学生要掌握如何向他人传授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包括组织体育比赛、指导学生进行武术训练等。
总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武术技能、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教学方法和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并为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武术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字数:约285字。
2017年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
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专业特点和我院实际,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复试内容分“理论和技术”面试两部分,各占面试成绩50分。
一、理论面试
1. 理论面试内容: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教育、竞技、健康”。
2. 理论面试方式: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理论面试题目,在准备5分钟后陈述试题内容、回答考官问题,时间为10分钟。
3.理论面试标准:考评员采用 10 分制(分数至多可到小数点后 1 位),并根据知识面、逻辑性、思路、表达与仪表等综合评定(表1)。
二、技术面试
技术面试为套路与散打,考生任选其一。
(一)套路技术面试
套路技术面试有“拳术和器械”2项,各占 25分。
1. 面试内容:考生任选一个拳种和器械进行测试。
其中,拳术包括长拳、太极、南拳及传统拳术,器械包括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2.面试时间:按照规定的时间在 8×14 米的场地上完成套路演练。
其中,太极拳及太极器械为 1 分 30 秒-2 分钟,其它拳术及器械不少于 1 分钟。
3.面试方式与标准:考评员根据评分细则(表2),采用 10 分制打分(分数至多可到小数点后 1 位),独立对考生的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表2 武术套路技术评分标准
(二)散打技术面试
散打技术面试有“拳腿跌法组合和打脚靶”2项,各占 25分。
1. 拳腿跌法组合
(1)面试内容:自由进行规定技法的组合演练,各种拳法、腿法、跌法动作应至少出现 1 次以上。
其拳法包括“冲拳、贯拳、抄拳、鞭拳”,腿法包括“正蹬腿、侧踹腿、左右鞭腿”,跌法包括“鱼跃抢背、前倒、后倒”。
(2)面试时间:在 1分钟内、在 8×14 米的场地上完成组合演练。
(3)面试方式与标准:考评员参照拳腿跌法组合评分标准(表3),独立对考生的动作规格、劲力协调、攻防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采用 10 分制评分,所打分数至多可到小数点后 1 位。
每漏做一种技术动作扣1分。
表3拳腿跌法组合评分标准
2.打脚靶
(1)面试时间与内容:在1分钟规定时间内,采用拳法(直拳、摆拳)、腿法(鞭腿、侧踹)及组合击打脚靶,所规定的各种动作至少出现1次以上。
(2)面试方式与标准:考生自备拳套,脚靶由考试组织方提供。
考评员参照实战能力评分细则(表4)独立对考生打脚靶“动作规范、力度、速度”等动作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采用 10 分制评分,所打分数至多可到小数点后 1 位。
表4 打脚靶测试评分表
四、其他
1. 考评员按照10分制独立打分,主考评员可根据现场情况召集考官进行集体评议,每项成绩根据所有考官评分综合后计算平均成绩。
2. 理论面试内容提前交研究生处封存。
3. 复试成绩为理论与技术成绩之和,其组成及比重如表5所示。
表5 面试成绩组成
4. 技术面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2017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