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词语运用(2)(投影讲解版)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39
高考专题复习词语专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专题复习词语专题一复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语专题考查内容2、掌握词语的考查的类型3、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对词语题的解题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对词语知识把握与解题能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教学课时:3课时一、《考试说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二、考查范围:考查的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等,其中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等。
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2、考查方式:山东卷对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一般固定为两道题,一题考查词语(实词、虚词),一题考查成语,每题3分,共6分;2015年以来,结合具体的语境,放到具体语段中,与字形连贯综合考查,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选出词语(成语)使用恰当或正确的一项。
三、技法指导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正确使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一)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进行辨析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 正确使用词语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一)2021年高考正确使用词语题汇编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新学期到来, 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 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过去, 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 而且多是, 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 学习难度不大, 门槛不高, 却能让学生。
()。
择菜, 洗菜, 切菜, 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
通过, 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 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 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 从而减少食物浪费, 进一步养成的生活作风。
期末考核时, 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 供师生们品鉴, 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 能让学生受益一生。
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 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纸上谈兵受益匪浅自己动手勤俭节约B.形同虚设受益匪浅身体力行吃苦耐劳C.形同虚设不虚此行自己动手吃苦耐劳D.纸上谈兵不虚此行身体力行勤俭节约(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 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B.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C.一道家常菜, 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D.一道家常菜, 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 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B.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 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专题03 正确运用词语【2024年高考考纲解读】“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一个必考点。
实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实力主要是指在确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运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是成语)的实力。
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
所谓“正确运用”,一是考查“运用”是否正确,二是在“运用”中考查。
本专题只涉及辨析近义实词,弄清易混虚词。
1.考查重点是近义实词的辨析和运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运用。
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推断词语运用正误、选出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干脆依据语境填空的主观题。
2.既有对实词或虚词的单独考查,也有将二者合并(或与成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后者更趋成为主流。
3.特殊留意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实力,设题时,常有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4.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5.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
6.语料均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
7.要留意熟语和实词、虚词的综合考查。
【重点、难点剖析】一、正确运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驾驭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显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
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1.弄清词义的侧重点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
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微小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以实词为主,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
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混淆的词语。
2.命题形式2022之前以客观选择题为主,2022年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卷Ⅰ、卷Ⅱ均考查成语填空,采用主观题考查学生词语积累。
综合近几年高考题,以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为主。
3.一改以往词(成)语命题独立辨析的形式,将词(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强化整体阅读,不只考近义成语的辨析,还考查了一般词语的辨析,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向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卷Ⅰ、卷Ⅱ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成语填空题的语境分析法(1)找出关键句。
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
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分析语境,确定关键信息。
首先对空缺处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句中的信息点,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词语。
(3)结合分析,选出合适成语。
在给定的语境中需要考虑词语使用对象、范围、词义侧重点、感情色彩等,最后选出一个合适的成语填写即可。
考向二辨析近义成语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侧重考查辨析与正确使用近义成语的能力。
其题目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那么,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成语呢?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侧重点不同、词义轻重不同、使用范围大小不同、使用对象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等几个角度上。
答题时要抓住细微差别,巧辨近义成语,并根据前后文语境做出正误判断。
高考语文基础专项训练——词语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年2月12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3位基层群众代表到中南海,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②这家商厦的值班人员未经领导同意,脱岗,以致没有及时发现火情,延误了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
③有些运动员在大赛前心理负担过重,因而比赛时表现失常。
这种情况已经成了一种难以的怪现象。
A.做客私自捉摸B.做客擅自琢磨C.作客私自捉摸D.作客擅自琢磨答案:A (做客:<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作客:<动>指寄居在别处。
私自:<副>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
擅自:<副>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捉摸:<动>猜测;预料。
多用于否定式。
琢磨:<动>思索;考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南禅寺中的彩塑,塑造精巧,手法纯熟。
其形体、衣饰都与敦煌唐代彩像如.出一辙...。
B.影星章子怡在演艺道路上本来顺风顺水,风光无限,但是否极泰来....,因身陷“捐款门”,她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C.今年清明节,许多墓园增加了提供水桶和抹布的服务内容,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措施,却让扫墓者感到格外温馨。
D.不久前刘翔在博客中提出在伦敦奥运会上的目标是跑进前三名。
一些网友认为刘翔应该专心训练,而不是急着唱高调...。
答案:B(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
指环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评判历史人物。
他居然将前代的杀手、同时代的违法者塑造成了英雄或准英雄。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刺客们不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吗?②华佗不但擅长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
他___ _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可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
考点二正确使用词语(成语)1.(2020·海南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紫禁城地面顺应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形成一个庞大的自然排水网络。
在紫禁城内部,则用干沟、支沟、明沟、暗沟等排水设施沟通各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营造了一个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人工排水网络。
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再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沟眼”,汇入暗沟。
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历史上整个系统固定时间淘挖养护,近年来,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所以无论雨量多大,故宫都无积水之弊。
可以说,故宫排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才拥有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准流向经过汇聚B.精准通向穿过汇集C.精巧通向经过汇集D.精巧流向穿过汇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精准:非常准确;精确。
精巧:(技巧、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第一空后有“测量”一词,故“测量”与“精准”搭配比较恰当。
流向:水流的方向;指人员、货物、资金等的流动动向。
通向:由某处指向另一处。
语境是说排水沟指向哪里,故第二空应用“通向”。
经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过程,经历。
穿过: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
第三空后有“沟眼”一词,故“沟眼”与“穿过”搭配。
汇聚:一般用作生命体在一起。
汇集:通常用作无生命的物品凑到一起。
高考真题:词语运用检测(二)34、(2007年湖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
B、正是凭借坚忍..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谱写“红楼”悲歌。
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答案:D[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鱼目混珠(物):鱼龙混杂(人):好人坏人混杂。
上海滩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
良莠不齐(人):好人坏人都有,人的道德素质高低不一。
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参差不齐(人物):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泥沙俱下(人物):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社会思潮泥沙俱下。
35、(2007年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回到住所后,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答案:D水乳交融: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饶有兴味:形容对事物和景物富有情趣。
匪夷所思: 匪:同“非”,不是;夷:同“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平常的。
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
未可厚非:厚非:过分责难、责备。
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36、(2007年江西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一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答案:D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
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情不自禁: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句中可改为“不由自主”。
按下葫芦又起瓢: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顾应不暇。
比喻事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或形容一事暂平,又起一事。
37、(2007年辽宁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答案:A薪尽火传: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大人不见小人怪:地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句中可改为“独具慧眼”。
38、(2007年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答案:A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
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猝不及防:情况发生得突然而来不及防备。
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39、(2007年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新增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增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B、沿着眠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舞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味别样的风土人情。
C、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言而喻....,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D、10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达到11.48 万人次,是最大接待量的 2.3 倍;游人摩肩接踵....,难以感受紫禁城的庄严气氛。
答案:A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
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40、(2008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上山路上,我们常打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答案:B渔翁得利: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也形容对人的残酷剥削。
杞人忧天: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煞有介事:煞:很。
煞有:的确有。
介事:那样的事。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
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41、(2008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答案:C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安土重迁: 重迁:把搬迁看得重,不随便。
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形容留恋故土。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42、(2008年全国卷Ⅰ)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答案:B探囊取物: 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量入为出: 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句中可改为“量力而行”。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出人意表:表:外。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43、(2008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答案:C各尽所能: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无伤大雅: 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
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各尽所能: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
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44、(2008年重庆卷)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
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答案:B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
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八字还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丰姿绰约: 丰姿:风姿,风度姿态。
绰约:柔美的样子。
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
“任凭”可改为“仅凭”。
45、(2008年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