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3第1课时 圆的面积 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23
扇形和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扇形和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课型一对一/一对N 教学目标掌握扇形和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重、难点1、会利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会用割、补、分解、代换、增加辅助线等方法,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
课首沟通和学生交谈。
了解学生对圆的认识,对各计算公式是否掌握。
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3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3.一个圆形蓄水池的周长是25.12m,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4.求下图扇形的面积。
导学一:运用代换法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规则图形例 1. 图1中右半部分阴影面积比左半部分阴影面积大33平方厘米,AB=60厘米,CB垂直AB,求BC的长。
我爱展示1.如图1-1所示,两个圆的圆心分别为O1、O两圆半径都是1厘米,且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求长方形ABO1O的面积。
2.如图1-2,所示,求右半部分阴影面积比左半部分阴影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
3.如图1-3:已知小圆半径为2厘米,大圆半径是小圆的3倍,问:空白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多多少平方厘米?导学二:巧用各基本图形的计算公式求解知识点讲解 1:把R2看成一个整体例 1. 图2中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求环形的面积。
我爱展示1.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已知下图2-2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5平方米,求圆的面积。
3.已知下图2-3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7平方米,求圆的面积。
知识点讲解 2: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牢记公式,巧妙应用。
例 1. 如图3,半圆S1的面积是14.13平方厘米,圆S2的面积是19.625平方厘米.那么长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我爱展示1.下图3-1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以为半径的圆弧交延长线于点,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1《圆的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发现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圆形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这些知识为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同时,学生对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逐步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特别是圆周率π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的模型、实物操作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面积问题。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实物演示。
4.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5.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科学实验等。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圆的面积第1课时圆的面积课时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过程,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
那“长方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学情预设】长方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师:那正方形呢?【学情预设】正方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师:长方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叫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叫正方形的面积,那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什么呢?【学情预设】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课件出示)师: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情预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边讲解边课件展示:把平行四边形的左边割下一部分平移到右边,这样就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师:那你们还记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先抽几名代表学生回答,教师再进行详细补充。
师:同学们,那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起学生用旧知探索新知的兴趣,并加深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课件出示)(1)讨论将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师: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通过分割、拼组等方法,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1《圆的面积》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教授《圆的面积》这一章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教学内容我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版,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部分,即《圆的面积》。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圆的面积的定义、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剪刀、彩纸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花园的面积,引入圆的面积的概念。
2. 讲解圆的面积的定义:我使用PPT展示圆的面积的定义,并利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3. 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我利用学生们已知的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4. 讲解如何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我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圆形容器的体积,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计算圆的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6. 例题讲解:我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7. 作业布置:我布置一些计算圆的面积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定义:圆的面积是指圆的表面或围成的圆形表面的大小。
计算公式:S = πr²应用:计算圆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3 圆的面积》人教新课标(12)一. 教材分析《5.3 圆的面积》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圆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探究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引导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剪圆、拼圆等方法,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练习: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圆的面积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5.3圆的面积》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5.3圆的面积》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扇形的知识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5.3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面积。
但是,对于圆的面积,由于其特殊的形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形的实物模型、圆规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圆桌、圆形的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引出圆的面积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面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
3.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自己画出一个圆,并计算其面积。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4.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