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_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6.96 MB
- 文档页数:5
眼中唐伯虎在介绍明代历史人物的时候,唐寅这个人不得不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
唐伯虎几乎是一个天才级的人物(当然,最终也只能是个天才级的悲情历史人物(点亮太阳的解读))。
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京乡试,唐伯虎中乡试解元(乡试第一名),这也没啥,有趣的是赴考途中唐伯虎与三个好友喝酒,酒后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这一起喝酒的四个人就是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伯虎进京赶考,参加会试(会试之后是殿试,殿试第一名才是状元)。
这年会试题目相当困难,很多人交了白卷,唯有唐伯虎和徐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但是,这个唐伯虎兄弟还没中会元就开始喝酒,酒后狂言:“诸位不要争了,我必今科会元!”结果,唐伯虎落榜了,因为有考生告状唐伯虎舞弊,这事情直接惊动了朱佑樘。
这个案件在历史上比较有名,而且还成了悬案。
因为同期考生徐经,家财万贯,读书的确不咋地,但这人居然也交出了比较满意的答卷。
更何况,这个徐经还是唐伯虎的粉丝,唐伯虎进京赶考一路盘缠都是徐经所资助的。
所以,李东阳最后判定,唐伯虎和徐经科场舞弊,永世不得为官,并连监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副部级干部)也被勒令下岗了,气急败坏的程敏政不久就病逝。
这个时候开始,唐伯虎就开始了他的浪子生涯:喝酒、逛窑子、写几个字。
而那个徐经的后人没准是受到徐经的教育,成为了一代驴行名人:徐霞客。
几年之后,唐伯虎回到家乡,此时家乡人人民早不再崇拜这位偶像级的才子了,于是伯虎兄继续借酒消愁,风流倜傥、纵意花丛。
就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朱宸濠(被迫与朱棣一起发动靖难的宁王之后人)来到了他的身边,伸出了手——将他推向了更低谷。
原本以为上朱宸濠王府当个幕僚也不错的唐伯虎,渐渐发现形势不对,这个朱宸濠是准备造反了,这种玩命的活,唐伯虎是丝毫没有兴趣。
离开王府后的唐伯虎因(此时伯虎兄49岁)知道了太多的秘密而有被灭口的危险。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
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
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唐寅的山水画,博采众长,革新创造,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
1、《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
此图写山石悬岩陡峭,苍松虬曲,山泉飞下,石道围栏弯曲,伴着松涛阵阵,有高士正携仆观泉听风,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恋于此,画面既清润秀雅又浓重雄健。
《山路松声图》2、《骑驴归思图》,上海博物馆藏,纵77.7厘米,横37.5厘米。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
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
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骑驴归思图》3、《春山伴侣图》,上海博物馆,纵82厘米横44厘米。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
图中曲栏掩映,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
山峦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着意于水墨渲染,越发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画上题有: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此图位置经营,如树木偃仰,人屋安放,泉石错落,山路迂回,都别具匠心,和一般简易的文人山水画不一样,尤其是全图笔墨隐约可见宋代山水画的骨骼,真可谓“北人南相”。
《春山伴侣图》4、《步溪图》立轴,绢本,设色。
纵159厘米,横8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高士步溪赏景。
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