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20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
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
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江南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展开全文唐伯虎出生于富商之家,其父唐广德在苏州经营一家酒店,生意红火,家境非常殷实。
父亲极其注重对儿子的教育,从小请老师辅导唐伯虎研读四书五经,希望儿子参加科考,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唐伯虎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以能诗擅画而远近闻名,在16岁时便考中秀才,成为众多大家闺秀心仪的郎君。
18岁时,唐伯虎与宦官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
徐氏端庄美丽,温柔体贴,深得唐父唐母的喜欢,也得深受唐伯虎的喜爱,夫妇两人情深意切,生活幸福美满。
唐伯虎在父母和妻子的支持下,更加勤读经书,准备参考科考,金榜题名已指日可待,不料晴天霹雳,家庭连续发生变故。
弘治七年(1494年),唐伯虎的父亲突发中风过世,母亲悲伤过度也随父亲撒手而去,刚过了3个月,妻子生育难产,生下儿子之后病死,3天之后儿子不幸夭折,一连串的打击将唐伯虎打入了深渊,使其痛苦不堪,意志消沉,家境也从此逐渐衰落。
唐伯虎一生才华横溢但又怀才不遇生世坎坷,青年时家中凶连祸结屡遭不幸,只余兄弟二人相依为命。
后来高中解元,得中解元之后,次年便信心满满地去京城参加会试。
在途中,唐伯虎结识了江阴巨富徐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的曾祖父。
唐伯虎的绘画被列入院派是众所公认的。
正因为如此,谈到“吴派”绘画均不列唐伯虎,而只说唐伯虎是文人士夫身份,其画属文入画范畴。
只在以地域划分时才把他列为“吴门画派”四大家之一。
唐伯虎晚年的时候还有一幅很重要的作品,就是他仿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端听琵琶》、《韩熙载夜宴图·击鼓助舞》、《韩熙载夜宴图·盥手小憩》、《韩熙载夜宴图·闲对箫管》、《韩熙载夜宴图·依依惜别》。
唐伯虎仿的《韩熙载夜宴图》与顾闳中的原则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一、顾闳中的原作体现的是一种沉重的氛围,而唐伯虎的仿版则显轻松。
二、原作中人物形态规规矩矩,仿版的人物形态比较散漫。
三、原作色彩暗淡而仿版的色彩则比较艳丽。
唐伯虎画作欣赏唐伯虎画作欣赏唐寅字伯虎(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寅⽇寅时⽣,故名唐寅,字伯虎,⼀字⼦畏,号六如居⼠、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
出⾝商⼈家庭,⽗亲唐⼴德,母亲邱⽒,⾃幼聪明伶俐。
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母、妻⼦、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归。
晚年⽣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玩世不恭⽽⼜才⽓横溢,诗⽂擅名,与祝允明、⽂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画名更著,与沈周、⽂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坎坷,最后潦倒⽽死,年仅55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的留恋⼈间⽽⼜愤恨厌世的复杂⼼情:“⽣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伯虎的悲剧,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有抱负不⽢⼼沦落的读书⼈共同的悲剧。
风流才⼦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说起唐伯虎,⼈们眼前多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演绎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凡,“江南第⼀风流才⼦”、“三笑点秋⾹”、“家有九美”等等。
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却是⼀⽣坎坷,并⾮《三笑》中塑造的那种喜剧⾓⾊。
出⾝寒门考中解元唐伯虎(1470—1523),名寅,字伯虎,后字⼦畏,别号六如居⼠、桃花庵主等,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学家。
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于苏州,其⽗唐⼴德是普通的苏州市民,在苏州皋桥开设酒肆做⼩⽣意,其母丘⽒也是当地的⼩家碧⽟。
因他出⽣那年是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因在家中排⾏⽼⼤,故⼜称唐伯虎。
据苏州有关⽂史专家介绍,唐伯虎⾃幼天资聪敏,过⽬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选》等史籍,闲暇时也学画⼭⽔花鸟。
唐伯虎简介唐伯虎简介唐伯虎简介一、唐伯虎的生平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江苏苏州人。
举乡试第一(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
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
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州山人稿》)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唐伯虎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
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
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
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
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
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
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
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
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丹青上大有进展。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