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共享复习-02基本定理
- 格式:pdf
- 大小:193.08 KB
- 文档页数:7
信息资源★定义: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信息的集合。
★显著特征:经过人类组织的、有序的、可存储的信息的集合。
★本质特征1)知识性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产物:2)共享性①信息资源的产生总是建立在不断地继承和借鉴前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上的。
②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信息资源的创造者享有知识产权,但是知识一旦物化为信息资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时,也就自然成为人类社会共同享用的精神财富。
③信息资源可以不断地反复利用、复制、传递和再生。
④信息资源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使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社会作用①信息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②信息资源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阶梯③信息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工具④信息资源是传播人类文化的途径⑤信息资源是丰富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图书馆、信息中心和信息资源生产商★出发点&最终归宿:满足用户需求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作用①为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提供宏观指导;②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③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共建共享的依据。
★信息资源的采购流程信息资源的采购流程主可分为两种类型:传统采购流程和电子采购流程。
(一) 传统采购流程传统采购流程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1. 选书,2. 查重,3. 订购,4. 验收。
(二) 电子采购流程电子采购(Electronic Acquisition),是一种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资源无纸采购的方法。
电子采购与传统采购在流程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其主要差异就在于采购方式的变化,即传统采购采用的是有纸采购的方式,而电子采购采用的是无纸采购的方式。
★馆藏信息资源布局一、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原理馆藏信息资源布局是指把图书馆等信息机构的馆藏信息资源(包括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按照学科性质、用户群体、功能用途、载体形式、文献类型、服务方式、利用效率等特征,划分为若干部分,建立各种功能的空间结构(书库或利用场所),把每一部分馆藏信息资源安排到最适当的存放位置或利用场所,以便保存与利用馆藏信息资源,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知识嘿,朋友!咱们来聊聊信息资源管理这回事儿。
你知道吗?信息就像那满天乱飞的雪花,纷纷扬扬,无穷无尽。
要是不把它们好好管一管,那可就乱套啦!信息资源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给这些“雪花”找个家,让它们各归各位,井井有条。
比如说,在一个公司里,各种数据、文件、资料,那可真是多得让人头疼。
要是没有一套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办法,那找个重要文件,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堆满杂物的房间里找一把小小的钥匙,没个头绪怎么行?再想想咱们的日常生活,手机里的照片、通讯录,电脑里的文档、音乐,不整理能行吗?不然,等到要用的时候,急得直跺脚也找不着!这就跟你在乱糟糟的衣柜里找一件心仪的衣服一样,半天翻不出来,多闹心呐!那信息资源管理到底要怎么做呢?首先得有个分类的意识。
就像图书馆给书分类一样,把信息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工作相关的、学习相关的、生活娱乐的等等。
这就好比把不同的水果放进不同的篮子里,清晰明了。
然后呢,要给这些信息定个规矩。
什么能留,什么该删,心里得有个数。
不然,啥都留着,硬盘都装不下啦!就像你家里的东西,没用的旧东西一直堆着,占地方不说,还影响心情。
还有啊,别忘了定期整理和更新。
信息也是有保质期的,过时的信息留着不但没用,还可能误导你。
这就像食物过期了不能吃一样,你总不能拿着去年的日历当今年用吧?而且,要学会利用工具。
现在有那么多好用的软件和系统,能帮咱们把信息管理得妥妥当当。
比如说云存储,让你的信息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多方便!这就好像有了一个神奇的魔法口袋,想要啥都能从里面拿出来。
说到这,你是不是觉得信息资源管理也没那么难啦?其实啊,只要用心去做,养成好习惯,就能让信息成为我们的好帮手,而不是捣乱的小调皮。
总之,重视信息资源管理,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更加有序、高效!你还在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Chp02 知识点:自信息量:1)I ( x i )log p(x i )2)对数采纳的底不一样,自信息量的单位不一样。
2---- 比特( bit )、e---- 奈特(nat)、10---- 哈特( Hart)3)物理意义:事件x i发生从前,表示事件x i发生的不确立性的大小;事件 x i发生此后,表示事件 x i所含有或所能供给的信息量。
均匀自信息量(信息熵):1)H (x) E[ I (x i)]q p( x i ) log p( x i )i 12)对数采纳的底不一样,均匀自信息量的单位不一样。
2---- 比特 /符号、 e----奈特 /符号、 10---- 哈特 /符号。
3)物理意义:对信源的整体的不确立性的统计描绘。
表示信源输出前,信源的均匀不确立性;信源输出后每个消息或符号所供给的均匀信息量。
4)信息熵的基天性质:对称性、确立性、非负性、扩展性、连续性、递推性、极值性、上凸性。
互信息:p(x i | y j )1)I ( x i; y j)I (x i ) I ( x i | y j )logp( x i )2)含义:已知事件y j后所除去的对于事件x i的不确立性,对信息的传达起到了定量表示。
均匀互信息:1)定义:2)性质:结合熵和条件熵:各种熵之间的关系:数据办理定理:Chp03 知识点:依照不一样标准信源的分类:失散单符号信源:1)概率空间表示:X a1a2L a rP p a1p a2L p a rr0 p a i1,(i 1,2,L , r ); p a i 1i 12)信息熵:H ( x) E[ I (x i)]q p(x i ) log p( x i ) ,表示失散单符号信i 1源的均匀不确立性。
失散多符号信源:用均匀符号熵和极限熵来描绘失散多符号信源的均匀不确立性。
均匀符号熵:H N (X ) 1 H (X1X2...X N)N极限熵(熵率): H ( X )lim H N ( X )N(1)失散安稳信源(各维结合概率散布均与时间起点没关的信源。
相关理论1、文献集中分散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布拉徳福定律:也称文献分散定律。
是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徳福(S.C. Bradford) 1934年首先提出。
它是定最描述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集中一分散状况的一个规律。
经过后來的许多研究者的修正和研究,发展成为著名的文献分布理论。
布氏定律的文字描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荣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冇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量最多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 l:a:a2……的关系(a>l)o ”布氏定律主要反映的是同一学科专业的期刊论文在相关的期刊信息源中的不平衡分布规律。
布氏定律的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成果,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选择和评价核心期刊,改善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确立入藏重点,了解读者阅读倾向,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以节约经费、节约时间,切实提高文献信息服务和信息利用的效率和科学评价的科学性。
2、文献增长定律(普赖斯)文献增长规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文献的增长也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人们在20世纪初就已注意到。
但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当时图书管理的需要,特別是科学史研究以及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文献増长规律才被研究者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赖斯(D. Price )提出的科学文献的指数増长规律。
普赖斯在其著作《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中考察统计了科学期刊的增长情况,发现科学期刊的数量人约每50年增长10倍。
他以科技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不同年代的科技文献量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一根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十分近似地表示了科技文献量指数增长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其表达式为:F(t) =ac bt其中F (t)表示时刻I的文献量,a是统计初始时刻(20)的起始文献量,沪2.718 , b是常数,表示持续增长率。
信息资源共享复习-01基本概念第⼀章基本概念第⼀节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概念尽管国内外有关信息资源概念的界定五花⼋门,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各种概念归纳为⼴义的信息资源和狭义的信息资源两类:⼴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含信息本⾝,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员、设备、技术和资⾦等各种因素。
狭义的信息资源只限于信息本⾝,⽽不包括其他因素。
从图书馆学的⾓度来看,信息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信息资源应当是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应是有⽤的信息的集合。
(三)信息资源应是经过⼈类组织的、有序的、可存取的信息的集合。
这是信息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个显著特征。
(四)信息资源应是包括各种⽂献载体形式。
如⽂字、声像、缩微、数字信息等信息的集合。
因此,我们认为信息资源应定义为:信息资源是经过⼈类筛选、组织、加⼯、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类需求的各种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知识性信息资源是⼈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产物:信息资源的产⽣、发展、开发和利⽤等始终离不开⼈类的脑⼒劳动。
信息资源⼜凝集着⼈类的智慧,积累着⼈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定的信息资源总是反映着⼀定社会和⼀定地区的知识⽔平。
(⼆)共享性共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信息资源的产⽣总是建⽴在不断地继承和借鉴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上的。
虽然在⼀定的条件下,信息资源的创造者享有知识产权,但是知识⼀旦物化为信息资源,并通过⼀定的⽅式进⾏交流传播时,也就⾃然成为⼈类社会共同享⽤的精神财富。
信息资源可以不断地反复利⽤、复制、传递和再⽣。
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使信息资源的有效利⽤必须最⼤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这正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之所在。
第⼆节信息资源建设⼀、藏书建设(⼀) 藏书建设的概念藏书建设这个词是从古代藏书采访发展演变⽽来的⼀个现代图书馆学专业术语,在西⽅通常称为馆藏建设(Collection Building),或者馆藏发展(Collection Development)。
一、信息资源建设概述1、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物质载体2、文献资源是人类生产、收集、贮存和积累的文献的总和,是物化了的信息和知识财富的存在方式,它广泛地分布于社会,形成了庞大的文献资源系统3、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信息的集合。
4、所谓藏书建设就是图书馆根据其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有关藏书收集范围、采访原则、采访标准、采访计划等政策,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选择、收集、组织、保管、复选、剔除文献的全部业务工作。
简言之,就是图书馆系统地规划、建立、组织和发展藏书体系的全部业务工作。
5、所谓文献资源建设,就是依据图书馆情报机构的服务任务与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体系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
6、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图书馆等信息机构根据其性质、任务和用户需求,有计划地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部活动。
7、信息资源类型:图书连续出版物特种文献非书资料第二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实用、系统、合作)1、实用原则:馆舍限制、经费限制、需求限制2、系统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出版物的连续性学科的完整性任何学科门类的知识都是经过人类不断探索、积累、发展才逐步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结构越来越复杂,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就必须注意学科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对某学科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地选择和组织。
学科发展越来越细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3、合作形式:协调采购、集团采购第三章藏书发展政策1、藏书发展政策:图书情报机构为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策略和措施2、影响因素:信息资源建设积累性的需要文献出版发行状况的影响信息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变化的影响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的影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影响3、藏书发展政策的内容:概况分析:所属机构或社区概况分析读者及其需求进行分析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及馆藏现状馆藏分析:馆藏现状确定目标:数量目标、质量目标(广度、深度、新度)规划结构:要素包括学科、时间、等级、文种、文献类型结构等级结构:完整级、研究级、大学级、基础级、最低级(肖自力)经费分配:印刷本与电子资源的比例图书与连续性出版物的比例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的比例中文文献与外文文献的比例复本数量重点藏书:地方特色、学科特色、文献类型特色、文种特色书刊交换藏书布局藏书清点藏书剔除藏书评价4、制定政策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前瞻性原则第四章信息资源的采集1、信息源:信息的出版源、发行源、书目源2、信息采集方法:购入方式、非购入方式(呈缴、调拨、征集、交换、捐赠)购入方式:①预订优点:征订及时、连续。
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是指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渠道,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传达、共享和利用的过程。
它是一种促进信息流通和知识共融的途径,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全球化交流和提升个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信息资源共享的定义、重要性、方式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被有效地传达、共享和利用的过程。
信息资源可以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和知识,在数字时代更加广泛且易于传播。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是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共享和利用,以促进知识的创造和传承,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成长。
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其次,它有助于促进全球化交流。
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缩小地域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个人的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
通过获取、利用和分享信息资源,个体可以不断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
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出版物和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和共享。
图书、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可以让信息资源得到广泛传播和利用。
其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渠道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
互联网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平台,个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知识。
此外,各种学术、专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以会议、研讨会、论坛等形式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然而,信息资源共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在数字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不准确和低质量的信息。
个人需要具备信息辨识能力,才能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其次,信息资源共享也涉及知识产权和版权等法律和伦理问题。
如何在保护知识创造者权益的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难题。
《信息资源共享》教学大纲本课程是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各种技术与方法、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和方法、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计划等方面。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印刷信息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潮流相结合,特别突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与共建共享,例如:网络信息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ILL),电子文献传递(EDD),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的评价、世界各国信息资源共享计划等。
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学习、专题讲座、学生报告、模拟检索、课程实习、课程参观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资源共享的经典理论、最新方法,培养学生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以及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从事图书馆、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心、科技情报所等相关信息机构的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达到如下目标:➢理解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理论;➢掌握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制定的方法以及信息资源服务的方法;➢了解信息资源建设协作计划、信息资源共享模式、IFLA核心计划等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认真领会教材及讲授内容,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踊跃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积极参加课程实践,团结协作完成小组讲授任务。
授课方式课程秉承“快乐的学习,学习的快乐”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协作学习、课程实习、课堂参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并完成3次作业:课程作业一为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案例学习与分析报告写作;作业二为模拟检索实践与检索报告撰写;作业三为信息资源建设协作计划与模式研究,采用小组研究的形式,每个研究小组抽选教材上的一个信息资源建设协作计划或案例展开研究,并在课堂上汇报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