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灯光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20
教学设计(1)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2)教师小结,引出“倒叙”。
全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写的是现在,第三至第十一自然段写的都是往事、回忆,我们会发现课文在写法上先写现在,接着回忆往事,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倒叙”。
运用倒叙的写作方法,可以避免文章平铺直叙,使读者更有阅读兴趣。
2.学导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导读提示,交流导读提示中的任务。
(2)提示学生提高默读速度的方法。
(课件出示)①集中注意力,不一字一字读,不停下来,不回读。
②借助关键词句读,在导读提示中你觉得抓住哪个词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三)深入课文,剖析“灯光”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灯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用“____”画出来。
2.交流反馈。
3.学习三次灯光自主交流对与“灯光”有关句子的自读理解,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1)第一次灯光: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
①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作者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和温暖呢?②明确: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赞美。
(2)第二次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①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回顾。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那你能想象一下此时郝副营长在默默地沉思什么吗?②用一个词来形容郝副营长此时的心情。
(羡慕、憧憬、向往、期盼……)③聚焦问题,探究原因。
不就是一盏普通的电灯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如此羡慕呢?结合战争时期艰苦的条件,谈谈原因:在战争年代,物质是很匮乏的,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也没用过电灯。
④学生练习朗读,读出羡慕等语气。
(3)第三次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出示第八、九自然段,齐读,学生谈感受。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灯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灯光、良心、宽敞、折断、扶手、气息、座椅、灯火辉煌、拿手好戏2.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描述灯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灯光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的理解。
2.教学难点:感知和理解良心、扶手、宽敞等词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图书或故事书。
2.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灯光的作用文章。
3.准备“灯光剧场”教学活动,准备大纸张,灯光装饰,音乐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播放pPT课件,介绍灯光的作用和重要性。
2.分享学生的课前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灯光的感知和体验。
2.阅读(20分钟)1.阅读课文,理解生字词语,并解释理解的意义。
2.采用分组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合作阅读课文。
3.交流(15分钟)1.分享合作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讲述课文中自己觉得最有印象的事件和人物。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灯光的作用。
4.活动(30分钟)1.“灯光剧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排练一场有关灯光作用的小品剧。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自编自导,活动中可以加入各种灯光和音乐元素。
5.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感受,分享掌握的知识和思考。
2.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灯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灯光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总结1.通过阅读课文和教学活动,学生深刻理解了灯光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发展。
8《灯光》——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简析:《灯光》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本文以“灯光”为题,首先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感人至深。
在课文之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这个“阅读链接”围绕革命文化主题展开,安排了四篇阅读材料,同时还布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
四篇材料体裁丰富,有小说,有散文,还有歌词。
本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而选编的这些课文,正可以教育学生不忘过去,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2、理解“憧憬”、“千钧一发”、“璀璨”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2、理解“憧憬”、“千钧一发”、“璀璨”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8* 灯光1.正确理解“围歼、倚着、憧憬、璀璨、黑魆魆、千钧一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师重点点拨:(1)“钮”是鼻音,;“黑魆魆”的“魆”读“xū”,“璀璨”都是平舌音。
(2)“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在文中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2.阅读理解本课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提出覆盖全文的问题,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再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重点句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中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3.表达运用想象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那本书时的心情、动作、神情,更清晰、生动地展现英雄的形象。
1.预习提纲(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王愿坚。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多好啊”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一、听歌曲,导入课文1.听歌曲《闪闪的红星》,介绍作者王愿坚。
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
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2.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8* 灯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2. 关注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情、行为,理解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Ⅰ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师: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看看围绕“灯光”有一个怎样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引发思考。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内容?预设: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3. 课件出示作者王愿坚的简介。
【设计意图】以思考的方式导入本课,并了解作者,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往事?这是一种怎样的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讨论交流。
预设:(1)这篇课文讲了战争时期的一位年轻的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事。
(2)写现在:1、2 自然段,12 自然段。
写往事:3~11自然段。
这是一种倒叙的记叙顺序。
“倒叙”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好处: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
3. 师:浏览课文,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试着说说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2):写“我”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赞叹,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围歼战前,郝副营长对未来用上电灯的生活充满了向往;战斗中郝副营长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引路而牺牲。
第三部分(12):照应开头,写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
【设计意图】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可锻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