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 格式:ppt
- 大小:11.44 MB
- 文档页数:1
《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09版)教学设计汕头市潮南区井都中学江象平【教学依据】兴趣,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精神投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轻松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必经之路。
作为思维科学的逻辑,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金钥匙和有效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是基础的基础,工具的工具,因为逻辑和政治及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在政治课中,商品、货币、民主、文化、物质、意识等学生都比较难理解,但弄清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就比较好理解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是初中学生升入高中阶段的第一堂政治课,因而其重要性超出了其本身在教材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地表现在通过经济学中商品、货币等最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高中政治的学科逻辑;从对生活中与之经常打交道的经济现象分析中,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学科理性,为经济生活乃至整个高中政治的持续学习播下种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商品内涵的理解及商品发展到货币的过程的分析。
(2)货币职能(包括两个基本职能和三个其他职能)的分析和比较。
(3)对货币的发展过程及对纸币的内涵和纸币发行量的认识。
(4)能正确运用上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题。
2、过程与方法:(1)逻辑演绎法:通过对课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推理分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整课的知识是一个整体。
掌握一课的知识不是仅仅靠背背书就行的,还要对课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
(2)设问法: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理性思考;在讲解完知识点后设问,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得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新的知识点;通过回到课文中的综合探究的设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逐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破除对货币的迷信思想。
(2)学生能够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前自学案】实施时间:2014.9.1一、【自学指南】1.围绕预习问题,阅读课本第一框找出问题答案,识记并结合前后文初步理解之。
2.在把握上述问题的基础上,限时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并能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下来。
二、【自学问题】限时:15分钟(一)货币的本质1、什么是商品?它有哪些基本属性?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是什么?思考(1)货币和商品谁先产生的?(2)金银最适合充当货币的特点有哪些?(二)货币的基本职能3、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除了基本职能,还有哪些职能?应如何识别这些职能?(三)纸币4、纸币是如何产生的?纸币为什么成了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5、什么是纸币?纸币的发行限度?纸币发行超过这个限度有什么危害?6、货币有什么流通规律?三、【学习自测】限时:7分钟一、选择题1、2012年2月22日,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和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果洛灾区捐赠急需的棉被、棉衣、食品、冻伤和风湿药等物资。
材料中的物资()A.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B.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C.是商品,因为有进行交换D.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2、2013年春节,高清晰LED平板电视机以其画面清晰、节能、低辐射的品质在市场热销价格降至5000元左右。
此类电视机在城市销量已占彩电销量的50%左右。
此类电视机热销是消费者看中了它()A.功能更能满足人的需要 B.技术比传统电视机先进C.价格低廉 D.市场销量大、市场前景好3、乔布斯说过,消费者不是爱买便宜的商品,而是喜欢占便宜。
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是()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C.人们选择商品时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们选择商品时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4、早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牲畜、布帛、贝壳、象牙等,但历史上后来选择由贵金属金银固定长期充当,这是因为()①商品交换的发展使金银成为一般等价物②金银的体积小,价值大③金银具有不易磨损、易分割、易保存和携带等特点④人们乐于接受金银,它是交换媒介A. ①②B. ②③C.①④ D. ③④5、历史上,货币出现以前,黄金与其他普通的商品没有区别;货币出现以后,人们把货币看得很神秘,把作为货币的黄金看成是财富的象征。
高一政治导学案第一课第一课时【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职能,掌握价格的含义,理解纸币的含义及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历史的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了解货币职能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重难点】1、货币的职能2、纸币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课前预习案】一、自主学习(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商品的含义是什么?(思考: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各自的含义是什么?提示:(1)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过程(2)货币是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3)一般等价物的含义(4)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想一想:货币的本质是商品吗?)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A 价值尺度的含义B价格的含义C 实现形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2)流通手段A 流通手段的含义B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是什么C实现形式: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3)货币的其他职能有哪些?(理解:支付手段)提示;(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一产生时就有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分: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而出现的,特征是取得商品和给付货币在时间空间上出现分离。
用货币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都属于货币的支付手段。
4、纸币(1)产生:(2)纸币的含义及优点是什么?(3)纸币的发行规律(议一议:能否用多发行纸币的方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通货膨胀的含义(5)通货紧缩的含义(思考:通货膨胀好还是通货紧缩好?)【课堂探究案】二、合作探究1、判断:(1)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2)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作者:未知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谈货币,离不开商品,这一课还点击了商品和商品的价格等名词。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三、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四、教学重点:1、商品的含义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五、教学方法:实物、趣闻导入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六、教学过程:(一)、走进新课:(展示100元的人民币)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毛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二)、推进新课:1、货币的本质(1)商品想想议议:商品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