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有性生殖
- 格式:pdf
- 大小:75.91 KB
- 文档页数:1
酵母菌生殖方式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
1、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芽裂。
2、有性繁殖方式:子囊孢子。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芽殖:这是酵母菌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而后形成新个体。
有多边出芽、两端出芽、和三边出芽。
裂殖:少数种类的酵母菌与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分裂而繁殖。
芽裂:母细胞总在一端出芽,并在芽基处形成隔膜,子细胞呈瓶状。
这种方式很少。
子囊孢子: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来说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一些酵母,如假丝酵母(或称念珠菌,Candida)不能进行有性繁殖。
2、酵母菌的有性繁殖:
酵母菌是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
两个临近的酵母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两个细胞核在此通道内结合,形成双倍体细胞核,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细胞核。
每一子核与其周围的原生质形成孢子,即为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
酵母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都离不开酵母菌。
为了让学生对酵母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将有关酵母菌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汇总。
1酵母菌的分布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温暖潮湿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
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因而有人称其为糖菌。
在牛奶和动物排泄物中也可找到。
但它们既怕过冷又怕过热,所以市场上出售的鲜酵母一般要保存在10℃~25℃之间。
2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结构酵母菌是一种显微镜下可见的单细胞微生物,是微生物王国中的“大个子”,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型、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
酵母菌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
一般为1~5μm×5~30μm,最长的可达100μm。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核糖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如白假丝酵母。
酵母菌细胞壁的厚度为25~70nm。
重量约占细胞干重的25%,主要成分为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几丁质(总共超过90%)。
3酵母菌的分类、生态学地位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而是一个形态学类群,酵母菌只是一个俗称,是指以芽殖为主,并大多数为单细胞的一类真菌,在分类上大部分属于真菌门的子囊菌纲,也有一些属于半知菌纲,如假丝酵母。
已知的酵母菌有370多种。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除个别酵母菌营寄生生活外,绝大多数酵母菌能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或从死亡的机体及残余部分获取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酵母菌的代谢由于酵母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在同化作用方面属于异养型。
在异化作用方面,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
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可通过有氧呼吸,把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获得较多能量;在无氧环境下,酵母菌又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把糖类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
酵母菌的增殖方式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增殖方式主要有三种: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分裂增殖。
1. 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酵母菌通过自我分裂或芽出来繁殖后代的过程。
这种方式下,酵母菌的细胞核会经过有丝分裂,然后将子细胞分离出去。
在芽出的情况下,母细胞会在表面产生一个小芽,随着时间的推移,芽会逐渐成长并最终独立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个体。
这种方式下,新个体与原个体之间没有遗传信息的交流。
2.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酵母菌通过配子体相互结合并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基因型不同于父代的后代。
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减数分裂和配子形成,并且配子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结合和融合。
这种方式下,新个体与原个体之间会发生遗传信息交流。
3. 分裂增殖
分裂增殖是指酵母菌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快速的无性繁殖,通常会形成大量的酵母菌群体。
这种方式下,酵母菌通过快速分裂产生大量的子细胞,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群体。
这种方式下,新个体与原个体之间
没有遗传信息交流。
总结来说,酵母菌的增殖方式有三种: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分裂增殖。
这些增殖方式都是为了让酵母菌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生存需要,并且在不同条件下选择不同的繁殖方式。
酵母英语名称:yeast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
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芽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
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
酵母菌主要的生长环境是潮湿或液态环境,有些酵母菌也会生存在生物体内。
【生理】和乙醇来获取能量。
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
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C6H12O6 (葡萄糖)→2C2H5OH + 2CO2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
【特征】多数酵母可以分离于富含糖类的环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苹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
一些酵母在昆虫体内生活。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
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酵母菌细胞结构的显微照片酵母菌的菌落。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啤酒酵母的菌落红酵母的菌落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生殖】酵母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一些酵母,如假丝酵母(或称念珠菌,Candida)不能进行无性繁殖。
真菌和细菌的生殖方式真菌和细菌是两类重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真菌和细菌的生殖方式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一、真菌的生殖方式真菌的生殖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1. 无性生殖:真菌的无性生殖主要通过孢子来进行。
孢子是真菌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可以通过风、水、动物等传播到其他地方。
无性生殖包括分裂、出芽和孢子形成等方式。
其中,分裂是真菌细胞直接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细胞,这种方式常见于酵母菌等单细胞真菌。
而出芽则是指真菌细胞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小芽,最终分离成独立的个体。
孢子形成是真菌最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通过特殊的细胞分裂过程形成孢子,然后孢子可以离开母菌体进行传播和繁殖。
2. 有性生殖:真菌的有性生殖是指两个不同菌丝体互相结合,通过交配产生新的菌丝体。
这种生殖方式通常发生在环境条件不利时,如营养不足、干旱等。
有性生殖过程分为接合、核融合、核分裂和子实体形成等几个阶段。
首先,两个不同的菌丝体通过特殊的结构-接合管,将细胞质连接起来。
然后,两个菌丝体的细胞核融合成一个双核体,这个过程叫做核融合。
接着,双核体经过一系列的核分裂,形成四个细胞核,这个过程叫做核分裂。
最后,这四个细胞核分别成为四个孢子,这些孢子可以发芽成新的菌丝体,或者通过风、水等方式传播到其他地方。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无性生殖,它们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1. 二分裂:细菌的二分裂是指一个细菌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菌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细菌细胞的复制、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合成、细胞质分离等步骤。
首先,细菌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形成两份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然后,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开始向中间收缩,最终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细菌细胞。
这个过程通常很快,时间只需要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取决于细菌种类和环境条件。
细菌的二分裂速度非常快,有些细菌甚至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分钟分裂一次。
资料14-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资料14-2几种促进插枝生根的生长调节物质及其使用方法 (2)资料14-3果树为什么要用嫁接方法生殖而不用种子生殖 (3)资料14-4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3)资料14-5仙人掌类的嫁接 (5)资料14-6无性生殖的种类 (6)资料14-7削取不带木质部的芽接接穗的方法 (6)资料14-8水螅的生殖 (7)资料14-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酵母菌多数为单细胞,呈卵圆形或圆柱形,比细菌大得多,直径大约为5~6μm。
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及各种贮藏物质。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多种类型,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芽殖酵母菌主要是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
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
芽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
大量新细胞物质--核质(染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
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成了一块隔壁。
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
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离。
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芽痕,而在子细胞上就相应地留下了一个蒂痕。
根据酿酒酵母细胞表面留下芽痕的数目,就可确定细胞曾产生过的芽体数,因而也可用于测定该细胞的年龄。
裂殖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裂殖相似。
其过程是细胞伸长,核分裂为二,然后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
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
2.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方式是指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通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与其附近的原生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后,就形成了一个子囊孢子,而原有营养细胞就成了子囊。
微生物专业试题一、判断题1.原核微生物比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2.路易·巴斯德年轻时完成的实验证实了肉变酸的缘由。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4.病原菌学说建立之后,阻断流行病的发生成为可能。
(√ )5.真菌是遗传工程中最喜欢使用的工具。
(×)6.微生物和其他各界生物中共有的特征是都有细胞器。
(×)7.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都属于原核生物界。
(×)8.病毒是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碳水化合物外壳所包围构成的。
( ×)9.微生物的双名法是由属名加上种的加词构成。
(√ )10.蘑菇、霉菌和酵母菌都属于原生动物界。
(×)11.细菌是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 √ )12.藻类是一群有点类似动物的微生物。
(×)13.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鼠疫都是由病毒造成的疾病。
( √ )14.虎克用微动体这个术语,特指他所观察到的微生物。
(√ )15.现公共健康事业中对付病毒已采用抗生素。
(× )16.酵母菌进行有性生殖时产生的有性孢子是孢囊孢子。
(×)17.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18.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 高级结构。
(×)19. 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 √ )20.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1. 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 )22.渗透酶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 )23. 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 ×)24. 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会出现TMV型病灶。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酵母菌主要通过分裂来进行生殖。
在适当的条件下,酵母菌会在细胞质中形成一条新的分裂线,然后将细胞分为两个独立的细胞。
这种方式称为二分裂或mitosis。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新细胞都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和结构。
此外,酵母菌还可以通过性繁殖来生殖。
性繁殖是指两个细胞之间进行核交换来形成新的细胞。
这种方式称为酵母菌的配对和交换(mating and shuffling)。
在这种情况下,新细胞会拥有来自两个父本的遗传信息。
酵母菌的性繁殖可以帮助它们产生遗传多样性,这对于酵母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酵母菌属于单倍体,而不是双倍体,这意味着它们只有一个完整的DNA染色体.在一些酵母菌中,性繁殖并不需要配对,它们可以通过直接进行核交换来形成新的细胞,这种方式称为自交。
另外,在环境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酵母菌还可以通过萎缩变形来生存,这种方式称为萎缩或胞囊化,在这种情况下,酵母菌会形成一个保护膜,以减少水分流失和保护其遗传信息。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与细菌有什么不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与细菌有什么不同酵母菌是真菌中重要的类群,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大多数酵母以无性繁殖为主。
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和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主要是产生子囊孢子。
繁殖方式对酵母菌的鉴定极为重要。
1、芽殖(budding)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
芽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
大量新细胞物质——核物质(染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
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成了一块隔壁。
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
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离。
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芽痕(budscar),而在子细胞上就相应地留下一个蒂痕(birthsear)。
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看到酵母菌的芽痕,如果用钙荧光素(calcafluor)或樱草灵(primulin)等荧光染料染色,就可在荧光显微镜下看到它。
当然若在扫描电镜下摄影,就可清晰地观察到芽痕和蒂痕的细致结构。
2、裂殖(fission)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二分裂相似。
其过程是细胞伸长,核分裂为二,然后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相等大小的、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
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例如裂殖酵母属的八孢裂殖酵母等。
3、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掷孢子(ballistospore)是掷孢酵母属等。
酵母菌分类酵母菌是一类微生物,属于真菌界。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植物表面以及动物体内,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在生物学研究、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酵母菌的分类、结构特点、生命周期、代谢特性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酵母菌的分类根据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酵母菌可以分为酿酒酵母、面包酵母和野生酵母等不同类型。
其中,酿酒酵母又分为底酵酵母和顶酵酵母两种。
底酵酵母在酿酒过程中起到发酵的作用,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而顶酵酵母则主要用于制作啤酒,能够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发酵。
面包酵母主要用于面包和糕点的制作,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
野生酵母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类酵母菌,具有多样性和广泛分布的特点。
二、酵母菌的结构特点酵母菌的细胞体积较大,通常为10-15微米。
它们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等组成。
其中,细胞壁是酵母菌的外层结构,由纤维素和壁蛋白组成,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细胞膜则是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薄膜,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通道。
细胞核是酵母菌细胞内的重要器官,负责DNA的复制和转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三、酵母菌的生命周期酵母菌的生命周期分为两种形态:酵母形态和菌丝形态。
酵母形态是指酵母菌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它们通过无性繁殖进行生殖。
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通过芽分裂产生新的酵母细胞。
菌丝形态是指酵母菌在厌氧或营养不足的条件下形成的多细胞结构,由多个细胞通过菌丝相连而成。
菌丝形态的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性繁殖,通过形成接合子进行配子的交配和基因的重组。
四、酵母菌的代谢特性酵母菌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和繁殖。
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糖酵解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完成发酵过程。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并将葡萄糖完全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酵母菌还可以利用脂肪酸和蛋白质等非糖类底物进行代谢,以满足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酵母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简介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
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
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
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
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
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
生理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
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
在有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在温度适合时,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以出芽方式迅速增殖。
化学元素组分酵母的化学组成与培养基、培养条件和酵母本身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
一般情况下:酵母细胞的平均元素组成(%)如下:碳-47 氢-6.5 氧-31 氮-7.5~10 磷-1.6~3.5其他元素的含量很少(%) 钙-0.3~0.8 钾-1.5-2.5 镁--0.1~0.4 钠-0.06-0.2 硫-0.2 在酵母中发现的微量元素(mg/kg) 铁--90-350 铜:20-135 锌:100-160 钴:15-65细胞壁细胞壁厚约25~70nm,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甘露聚糖;中层为蛋白质,其中多数是酶,少数是结构蛋白;内层为葡聚糖,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机械强度。
此外,细胞壁还含有少量脂类和几丁质(芽痕)。
不同种属的酵母菌细胞壁不含甘露聚糖。
细胞膜酵母菌的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中间嵌有甾醇和蛋白质。
细胞核每个细胞通常只有一个核,但也有含有两个核或者甚至多个核。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酵母菌是一种极重要的微生物,它的繁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由于它体内的细胞均匀地分裂,并在一定的环境下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量的多细胞结构,因此它能够得以快速繁殖。
下面详细介绍了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1.传统繁殖:酵母菌传统繁殖是指利用它自身的能力将单个细胞进行分裂,然后细胞分裂产生一种新的小孢子,从而形成新的酵母细胞,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大批量的酵母菌繁殖。
2.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利用酵母菌的性别。
特性,它是一种由雄性和雌性的酵母菌携带的性状,两者通过交配产生大量的繁殖子孙,从而快速繁殖,使酵母菌群体迅速扩大。
3.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利用酵母菌的自身特性,酵母菌通过生长和分裂细胞,同时不设定任何性别,这种方式能够更快地使酵母菌群体繁衍,使其数量大大增加。
4.共生大型繁殖:这种方法是指与其他微生物共存的酵母菌,如细菌和真菌。
由于酵母菌通过吞噬这些微生物可以加快自己的繁殖,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更快地繁衍出大量的子孙。
总之,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有传统的繁殖及有性、无性繁殖以及共生大型繁殖等。
不管是哪一种繁殖方式,都有助于酵母菌的繁衍,它们对我们的生活贡献着极大的帮助。
实验六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2、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基本原理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的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的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现蓝色或淡蓝色,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斜面培养物。
2、溶液或试剂:0.05%和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
3、仪器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滴管一. 操作步骤:1、美蓝浸片的观察①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
②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③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④染色约0.5h后再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⑤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操作。
2、的观察在载玻片中央加1小滴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五.实验报告:1.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思考题①吕氏碱性美蓝染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酵母菌的生活史酵母菌的生活史上代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命周期。
各种酵母的生活史可分为三种类型:1. 单倍体型2. 双倍体型3. 单双倍体型1、单双倍体型单双倍体型以啤酒酵母为代表特点:单倍体营养细胞和双倍体营养细胞均可进行芽殖。
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
单倍体和双倍体两个阶段同等重要,形成世代交替2、单倍体型单倍体型以八孢裂殖酵母为代表特点:营养细胞是单倍体;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因为双倍体阶段短,一经生成立即减数分裂。
3、双倍体型以路德类酵母为代表特点:营养体为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双倍体营养阶段长,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
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独立生活。
(六)上面酵母与下面酵母并非分类学上的名称,而是在啤酒酿造业中根据酵母菌在容器内的情况而对酵母菌株进行的分类:上面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细胞浮游在液体上层,是较活跃的发酵剂;下面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细胞沉于容器底层,是较缓慢的发酵剂。
(七)噬杀酵母噬杀酵母——是指某些在其生长繁殖过程生长能向菌体外分泌一种称作噬杀毒素的毒性蛋白的酵母菌株。
噬杀酵母对噬杀毒素具有免疫力。
噬杀酵母能杀死同族及亲缘酵母,这种特性为一般物质抗生物质所没有。
中性菌株——既不能杀死别的酵母,也不能被噬杀酵母杀死的酵母菌株。
敏感酵母——可以被噬杀酵母杀死的酵母菌株。
酵母菌的代表属1、酵母菌属例: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 spp.)3、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p.)例: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解脂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4、球拟酵母属5、红酵母属6、掷孢酵母属。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酵母菌酵母菌是微生物中的“大家族”,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常以酵母菌作为一种代表生物,在高考中也常以“酵母菌”为素材来命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命题角度多样,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在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中,有一个大型的液泡,其内含有一些水解酶等物质。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椭圆形等。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例1.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病毒在结构方面的比较,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分别属于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酵母菌4项都具有,蓝藻具有A、D项,噬菌体具有D 项。
答案:D例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哪一个?( )A.变形虫、水绵、蓝藻B.小麦、番茄、大豆C.酵母菌、噬菌体、豌豆D.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解析: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水绵是一种绿藻,属植物,蓝藻属于颤藻科,它们的细胞结构各不相同,差异较大;酵母菌属于真菌,豌豆属于高等植物, 噬菌体是病毒属于非胞结构,所以差异也很大。
烟草是一种高等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结构差异也很大;只有小麦、番茄、大豆都属于高等植物,它们的结构最相似答案:B.2.酵母菌的菌落“争奇斗艳”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质地均匀,颜色均一,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菌落的色泽、质地、表面和边缘形状等特征,是酵母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3.酵母菌的营养在同化作用方面,酵母菌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它们的碳源主要来自有机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有机物对酵母菌来说既是碳源也是能源。
酵母菌大多数是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即腐生。
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在适宜环境下,一般进行无性繁殖;而在不利环境下,则进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以维持生存。
将酵母菌移种到一种新培养基内,它们在这种培养基内的整个繁殖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一、繁殖方法酵母菌的繁殖,有发芽生殖、分裂生殖及孢子生殖兰种形式。
(1)发芽生殖:这是酵母菌繁殖的最主要方法,简称芽殖。
酵母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后,细胞表面产生一个小芽,同时细胞核伸长,以后分裂为2个核,一个留在母细胞内,另一个进入小芽中。
小芽长大到一定程度,由于细胞壁紧缩,基部与母细胞隔离而成为翥JI均酵母细胞。
新的子细胞或者立刻脱离母细胞,或者与母细胞暂时连在一起(图4)。
酵母细胞芽殖的方式有四种:一端芽殖、两端芽殖、三边芽殖及多边芽殖。
酵母细胞繁殖极盛时,往往子细胞尚未脱离母细胞就产生小芽,长成新的子细胞,这样就形成一串细胞。
如果在一串细胞中,有的酵母细胞产生一个以上的小芽,就会形成分支。
(2)分裂生殖:裂殖酵母属的酵母,它的无性生殖是横分裂生殖,简称裂殖。
酵母细胞长到一定大小时,首先伸长,细胞核分裂为二,细胞中央处长出横隔膜,把细胞横分为两个单核的子细胞。
繁殖旺盛时,两个子细胞往往尚未分开就又各分裂为两个二代子细胞,如此继续分裂,形成短的丝状细胞链。
(3)孢子生殖;这是酵母菌的一种有性繁殖方法。
一般营芽殖的酵母,在较长时间处于不利条件下时,就会形成孢子以维持生存。
酵母形成孢子的方式是由两个营养细胞结合在一起后,直接形成子囊产生孢子;也有经过细胞核的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予的,数目通常是l~8个孢子(图5)。
子囊孢子的形状普通为圆形或椭圆形,也有礼帽形、土星形、肾形或表面带痣点的球形等形状的。
子囊孢子遇到适宜条件,就膨胀发芽,又转入分裂生殖。
二、繁殖过程把酵母细胞移种在一种新培养液内时,它们的繁殖过程是指在一次培养中进行的。
酵母的繁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酵母繁殖的第1个时期是初期静止期,是酵母在培养液中适应新环境的阶段,酵母细胞总数几乎恒定,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