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引言酵母菌和霉菌是生物领域内的两个重要菌种,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生物学学科的学习,深入了解这两种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酵母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1.1 酵母菌的生命周期酵母菌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单细胞体阶段和融合生殖体阶段。
单细胞体阶段可以再细分为四个亚阶段:芽分裂期、成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
在芽分裂期,母细胞体内分生孢子,每个芽产生出来都是与母细胞体大小相当的细胞,称为酵母芽。
酵母芽可以自行分裂,或者和周围的母细胞体分离。
成熟期是指酵母菌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一直生长和繁殖的时间。
休眠期是当环境条件变得不适宜酵母菌生长时,酵母菌依然可以存活的时间。
萌发期是指酵母菌从休眠期状态下恢复生长并繁殖的过程。
融合生殖体阶段则是在两个不同性别的酵母菌细胞体融合,形成具有两倍染色体数目的融合细胞。
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配子生成、接合、杂合和减数分裂等四个亚阶段。
1.2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主要有两种繁殖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也称为有性繁殖,是指酵母菌在两次分裂中间伴随染色体重组的分裂方式。
这种繁殖方式一般需要两个细胞体的参与才能完成。
无丝分裂则是指酵母菌在单细胞体阶段进行的分裂,不需要染色体重组,也不需要两个细胞体的参与,只需要一个母细胞体就可以独立完成繁殖。
二、霉菌的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2.1 霉菌的生命周期霉菌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营养生长期和生殖期。
营养生长期是指霉菌在不利环境因素下,通过孢子萌发发育成为菌丝体的过程;而生殖期则是指菌丝体在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分化出具有生殖作用的器官,进行繁殖的过程。
生殖期中,霉菌主要分为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繁殖方式需要两个不同配型菌株的参与,发生减数分裂后再发生接合和形成新的孢子;而无性繁殖则是根据不同霉菌自身的特点,通过孢子发育、分裂、成长等方式进行繁殖。
2.2 霉菌的繁殖方式以黑曲霉为例,它繁殖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胞状态、非胞状态和特殊状态。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真菌还是细菌回答1、芽裂:母细胞在一端出芽,芽基处出现隔膜,子细胞呈瓶状。
2、芽殖:邻近细胞核的中心体产生1个小突起,细胞表面向外突出,逐渐冒出小芽,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进入芽内后可发育至正常大小,最后脱离母体独立生存。
3、裂殖:母体分裂成2个或多个大小与形状相同的新个体。
4、孢子:部分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形成孢子,待条件适宜时便会萌发。
一、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芽裂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端出芽,芽基处出现隔膜,子细胞呈瓶状。
2、芽殖(1)邻近细胞核的中心体产生1个小突起,细胞壁多糖在水解酶的分解下变薄,细胞表面向外突出,逐渐冒出小芽。
(2)部分增大、伸长的核与细胞质、细胞器(比如线粒体)进入芽内,芽细胞从母细胞获得整套线粒体、核糖体、核物质、液泡,待芽细胞发育至正常大小后会脱离母细胞,然后变成独立的个体。
3、裂殖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一致的新个体。
少数酵母菌能够和细菌一样通过细胞分裂(横裂或纵裂)形成2个和母体相同的子体。
4、孢子(1)当营养状况不佳时,部分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数量多为4个),待条件适宜时开始萌发。
(2)假丝酵母(念珠菌)不能进行有性繁殖。
二、酵母菌是真菌还是细菌1、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它是担子菌、子囊菌等数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通常泛指可以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2、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包括芽裂、芽殖、裂殖,有性繁殖为萌发子囊孢子。
3、酵母菌的长度约为5-30微米(部分个体更长),宽度约为2-6微米,形状多为柱状、香肠状、球形、卵圆形、椭圆形。
4、酵母菌属于高等微生物真菌类,它含有线粒体、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酶和代谢途径与其他生物较相似。
酵母菌生活史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在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制作等领域。
然而,酵母菌的生活史却鲜为人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揭开酵母菌的生活史,一窥这些微小生物的生命奥秘。
酵母菌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两种形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酵母菌细胞通过接合形成一个新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子实体形成。
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分裂孢子形成。
酵母菌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孢子阶段、萌发阶段、生长阶段和分裂
阶段。
在孢子阶段,酵母菌以孢子的形式存在,等待适当的环境条件来发芽。
一旦孢子遇到适当的环境条件,它们就会进入萌发阶段,开始生长并形成新的细胞。
在生长阶段,酵母菌细胞会不断增殖,形成一个细胞群体。
最后,在分裂阶段,酵母菌细胞会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继续生长和繁殖。
除了这些基本的生命周期阶段,酵母菌还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当环境中存在丰富的营养物质时,酵母菌会迅速繁殖并形成大量的细胞。
而当环境条件恶化时,酵母菌会进入休眠状态,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
总的来说,酵母菌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它们通过有性和无性生
殖方式不断繁衍生息,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正是这些微小生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味。
让我们更加重视和了解这些微小生物,为它们的生存创造更好的环境。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和试剂: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美蓝浸片)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匀;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五)注意事项1、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2、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酵母菌死活细胞区别图(10×40倍下观察)死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活细胞(无色)(六)心得体会:在制片的时候,先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并且要避免产生气泡。
在用美篮染色的时候,注意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且应该尽量等量而且要混匀。
第六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知识点全掌握】一、细菌1.菌落: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细菌团2.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3.细菌的结构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2)细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像细菌这样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能帮助细菌自由移动,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3)多数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4.细菌的繁殖: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5.细菌的分布:细菌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等处,几乎无所不在6.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细菌——肠胃中的嗜酸乳杆菌;泡菜、酱油、醋等食品制造离不开细菌;有些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在自然界物重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细菌用于药物生产等2)有害:肺结核、炭疽病、鼠疫、霍乱等多种疾病由细菌引起二、真菌1.真菌的结构和种类:真菌细胞与植物、动物细胞一样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按细胞组成,可将真菌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2.单细胞真菌——酵母菌1)形态:通常为原型、卵圆形或椭圆形,比细菌个体大得多2)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3)生殖方式:主要为出芽生殖4)应用:发面、酿酒3.多细胞真菌1)霉菌a)常见种类:根霉、青霉和曲霉b)生殖方式:孢子生殖c)应用:酿酒、制酱、发酵食品、有机酸和抗生素等药物生产2)食用菌a)常见种类: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b)生殖方式:孢子生殖【例题精析】例1.人们利用细菌净化生活污水的主要原理是()A.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污水B.细菌可以吃掉污水中的有机物C.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D.细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解答】解: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一些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可见D符合题意。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第1课时)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试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熟悉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看的操作技能。
3、说诞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养分生殖种类。
5、理解养分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看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育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看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育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诞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育。
教师预备:1、课前预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看。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预备:1、预备试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预备沟通。
教学步骤:一、引诞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现象。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构造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
那么,有没有这种状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4、安排试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预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育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
请你们先看书,争论应如何做试验,列出试验步骤,讨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看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教学预备教学目标1、把握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实验目的与要求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基本原理1.单个的酵母菌合同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为单细胞,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
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或掷孢子、冬孢子、担孢子等。
有的种类一定条件下形成假菌丝或真菌丝。
大多数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2.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能利用其中的可发酵型糖,并产生气体,有些产生挥发性的酯香味,菌体可沉于管的底部或悬浮在培养液中,或漂浮在培养液省形成菌膜或菌醭(分析一下为什么)。
当其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时,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随时间延长,菌落颜色往往变暗,有些菌落边缘呈皱褶状。
3. 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美兰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
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内还原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材料1.酵母液体培养物和斜面培养物。
2.吕氏碱性美兰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四、方法步骤1.制片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再滴加少量水稀释。
无菌操作取试管中培养的酵母菌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2.镜检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染色30分钟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用0.05%染液作对照同时进行上述实验。
五、注意事项1.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式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实验探究一酵母菌的出芽生殖(1)制作酵母菌的临时破片标本时,应用胶头滴管从酵母菌培养液的上层吸取一小滴液体,并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
(2)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染色。
(3)先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选择酵母菌较分散、分布较均匀的视野,然后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酵母菌出芽生殖的情况。
(4)实验完毕应做好器材整理工作。
时间组别合作者目的要求: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胶头滴管,烧杯,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稀碘液等。
方法步骤:1.制订观察计划。
我们组的观察计划是:2.制作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1)擦干净玻片,用胶头滴管从酵母菌培养液的上层吸取一小滴液体,并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
(2)盖盖玻片时,要防止产生。
(3)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
3.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1)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
我们发现酵母菌细胞呈形,还可以看到部分酵母菌在进行生殖。
(2)换用高倍镜观察,仔细观察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实验总结:1.尝试画出一个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2.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营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酵母菌进行生殖。
在这一生殖过程中首先是在母体的一定部位长出,逐渐长大,成熟后就脱离母体成为。
在出芽生殖过程中,(填“有”或“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它是由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因此,出芽生殖是一种方式。
1.为什么说酵母菌的“出芽”是一种生殖方式?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的生殖方式也是出芽生殖?2.无性生殖有什么优势呢?。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实验原理是什么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实验原理是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来了解其繁殖机制。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它的原理是通过母细胞的表面产生一个或多个小型细胞(子细胞)。
出芽生殖分为两个阶段:出芽生长和分离。
出芽生长阶段:在出芽生长阶段,母细胞在末端或侧面产生一个小泡,这个小泡逐渐扩大并形成一个子细胞。
在子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母细胞核将分裂为两个细胞核,一个留在母细胞中,一个迁移到子细胞中。
分离阶段:当子细胞发育成熟后,它与母细胞之间的细胞质连接逐渐收缩,最终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细胞。
通过观察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过程,可以看到母细胞和子细胞在形态和大小上的变化,从而了解酵母菌出芽生殖的机制。
实验者可以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酵母菌,记录母细胞出现小泡的位置和时间,以及子细胞的形成和分离情况,从而了解出芽生殖的过程和规律。
酵母菌无氧条件下的繁殖方式酵母菌啊,这小小的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繁殖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呢。
咱就说这酵母菌吧,它在无氧的时候,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工匠在偷偷摸摸地搞自己的小工程。
它的繁殖方式有点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地把自己的后代给搭建起来。
你看啊,酵母菌无氧繁殖主要靠出芽生殖。
这就好比是老酵母菌身上突然冒出来一个小芽儿,这个小芽儿就慢慢长大,最后和老的酵母菌分开,变成一个独立的新酵母菌。
这过程就像是大树长了个小树枝,小树枝慢慢长粗了,咔嚓一下,从大树上掉下来,就成了一棵新的小树。
这酵母菌出芽生殖的时候,那芽儿刚开始小小的,就像个小豆子似的,一点点地从母体酵母菌上鼓出来,是不是很神奇?你要是仔细看啊,这过程就像是一场微观世界里的魔法。
酵母菌在无氧环境里,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小天地,安安静静地在那儿孕育新生命。
而且啊,这个出芽生殖的速度还挺快的呢。
要是把酵母菌的世界比作一个小村落,那新冒出来的小芽儿就像是新盖起来的小房子,一个接一个的。
你说这酵母菌是不是很厉害?不过呢,酵母菌无氧繁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得有合适的温度,就像咱们人啊,得有个舒服的环境才能好好生活。
要是温度不合适,这酵母菌就像是被冻僵了或者热得晕头转向了,繁殖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可能就不繁殖了。
这就好比咱们人在特别冷或者特别热的环境里,啥事儿都不想干,就想找个舒服的地方待着。
酵母菌也一样,温度不合适,它就没心思搞繁殖这个大工程了。
再说说这酵母菌繁殖需要的营养物质吧。
没有足够的营养,酵母菌就像是没吃饱饭的人,哪有力气干活儿,更别说繁殖后代了。
这营养物质就像是建筑材料一样,没有建筑材料,怎么搭积木呢?酵母菌需要糖啊,氮源啊这些东西。
就像咱们盖房子需要砖头、水泥一样,没有这些,房子就盖不起来,酵母菌没有这些营养,就繁殖不了。
酵母菌无氧繁殖还有个特点,就是它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就像是酵母菌在繁殖过程中做的小礼物。
咱们酿酒的时候不就是靠这个吗?酵母菌在无氧的酒桶里欢快地繁殖着,一边繁殖一边产生酒精。
资料14-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资料14-2几种促进插枝生根的生长调节物质及其使用方法 (2)资料14-3果树为什么要用嫁接方法生殖而不用种子生殖 (3)资料14-4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3)资料14-5仙人掌类的嫁接 (5)资料14-6无性生殖的种类 (6)资料14-7削取不带木质部的芽接接穗的方法 (6)资料14-8水螅的生殖 (7)资料14-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酵母菌多数为单细胞,呈卵圆形或圆柱形,比细菌大得多,直径大约为5~6μm。
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及各种贮藏物质。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多种类型,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芽殖酵母菌主要是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
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
芽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
大量新细胞物质--核质(染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
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成了一块隔壁。
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
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离。
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芽痕,而在子细胞上就相应地留下了一个蒂痕。
根据酿酒酵母细胞表面留下芽痕的数目,就可确定细胞曾产生过的芽体数,因而也可用于测定该细胞的年龄。
裂殖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裂殖相似。
其过程是细胞伸长,核分裂为二,然后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
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
2.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方式是指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通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与其附近的原生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后,就形成了一个子囊孢子,而原有营养细胞就成了子囊。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可进行出芽生殖,迅速产生大量的新个体。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蔗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的方法;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材料器具】
鲜酵母或发面用面肥和干酵母粉,锥形瓶、清水、蔗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亚甲基蓝、滤纸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方法步骤】
1.培养酵母菌
(1)将100mL清水倒入锥形瓶中,再加入5g蔗糖,用酒精灯煮沸后冷却。
(2)将一小块鲜酵母(或发面用面肥、少量酵母粉)置于蔗糖溶液中,用棉塞塞好锥形瓶口。
(3)将接种过酵母菌的锥形瓶,放到35℃左右条件下培养2~3天。
如果接种的是干酵母,则需要培养5~6天。
2.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1)用吸管吸取少量的酵母菌液,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酵母菌液,然后,滴一滴亚甲基蓝染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多余的液体。
(2)将酵母菌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酵母菌出芽生殖形成的菌群,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细胞的结构,以及芽体与母体的形态差异,并画出酵母菌出芽生殖图。
【讨论】
1.说出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要求的适宜条件。
2.描述酵母菌芽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思考】
比较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与变形虫的分裂生殖的异同。
【教师评定】。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连续号 1 【课题】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
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
观。
2、酵母菌的培养。
【实验用品】酵母菌培养液龙胆紫染色液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
玻片滴管洁净的纱布
【实验过程】
1、指导学生做实验,指导要点如下。
(1)明确实验目的: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
程。
(2)要求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制定观察
计划。
(3)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要求,用酵母
菌培养液制作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
建议采
用龙胆紫染色液对酵母菌染色。
(4)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玻片标
本。
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2、提问: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下,你看到了
什么?有无酵母菌?它的形态是怎样的?
3、布置讨论:为什么说酵母菌的“出芽”是
一种生殖方式?
【实验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