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阻滞的心电图热点
- 格式:ppt
- 大小:10.44 MB
- 文档页数:2
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度、⼆度(⼜分⼆度Ⅰ型和⼆度Ⅱ型)、三度(完全性)。
1. 临床表现
⼀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临床症状。
⼆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悸、胸闷、⼼搏漏跳感。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取决于⼼室率的快慢,⼼室率过慢可有头晕、眩晕、乏⼒、⼼绞痛、⼼⼒衰竭,重者可因脑供⾎不⾜⽽出现意识障碍,甚⾄发⽣阿–斯综合征、猝死。
⼀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第⼀⼼⾳强度减弱;⼆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第⼀⼼⾳可有强弱变化,⼼律可不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听诊可闻⼤炮⾳,并可见到颈静脉巨⼤α波。
2.⼼电图表现及治疗
(1)⼀度房室传导阻滞:⼼电图仅有PR间期延长>0.20秒。
除需处理必要的原发病以外就⼀度房室传导阻滞本⾝⽆需治疗。
(2)⼆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两型:
①⼆度Ⅰ型(⽂⽒型):⼼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QRS波脱落(P波不能下传),RR间期逐渐缩短直⾄⼀个P波不能下传,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通常以P波数与P波下传数的⽐例来表⽰房室阻滞的程度,例如4:3传导表⽰4个P波中有3个P波下传⼼室,⽽只有1个P波不能下传。
②⼆度Ⅱ型(莫⽒型):⼼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每隔⼀个或数个⼼动周期出现⼀个或数个⼼室漏搏,下传⼼动周期的PR可正常或延长。
⼼室漏搏次数越多,⼼室率越慢,预后越差。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电图表现:⼼电图上表现为:P波与QRS波毫⽆关系(PR间期不固定),⼼房率快于⼼室率。
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室者,称为⼏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颤动时,如果出现⼼室律慢⽽绝对规则,则为⼼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1)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①P-R间期>0.20秒;②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至心室,一些P波后没有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可能是2:1;3:2;4:3……。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型。
I型又称文氏(Wenchebach)现象,或称莫氏(Mobitz)Ⅰ型,Ⅱ型又称莫氏Ⅱ型,Ⅰ型较Ⅱ型为常见。
第二度Ⅰ型传导阻滞(文氏现象):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与心室脱漏;②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受阻;③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比两个P-P间期之和为短。
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①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②QRS波群有间期性脱漏,阻滞程度可经常变化,可为1:1;2:1;3:1;3:2;4:3等。
下传的QRS波群多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第一度和第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其QRS波群不增宽;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其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下,此时QRS波群常增宽。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②心房速率比心室速率快,心房心律可能为窦性或起源于异位;③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
QRS波群的形态主要取决于阻滞的部位,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分
支以上,QRS波群不增宽。
如阻滞位于双束支,则逸搏心律为低位心室自主心律,QRS波群增宽或畸形。
邻近房室交界区高位逸搏心律的速率常在每分钟40~60次之间,而低位心室自主心律的速率多在每分钟30~50次之间。
心电图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介绍心电图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指的其实就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过一般的正常范畴,我们对这个有所了解就好,这是在医学上的一种专业称呼,在一般群众的医疗当中也会见到,所以我们还是做一些了解,心中有数,总是好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心电图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吧。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人,有的P-R间期可超过0.24s,中青年人发病率为0.65%~1.1%,在50岁以上的正常人中可达1.3%左右。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是其产生的缘由,一些运动员中发生率可达8.7%。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钾盐、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中枢和四周交感神经阻滞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均可致P-R 间期延长。
很多学者常把这类因素引起的P-R间期延长称为房室传导延迟,而不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预后良好。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发生率为4%~15%,尤其多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也见于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等。
大多为临时性的,可快速消逝或经过一段时间后消逝。
在老年人原发性传导系统纤维化是较常见的缘由,呈长期、渐进性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一般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所以二度II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完全在希-浦系统内。
希氏束电图证明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中段或下段者占35%,在希氏束上者占65%。
陈新等(1997)指出未见到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或心房的报告。
在体表心电图上,约29%的患者QRS波是窄的(≤0.10s),约71%的患者QRS波是宽的(≥0.12s)。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所以二度II 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auriculo-ventricular block AVB)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部位(有时两个以上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自心房向心室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传导速度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
房室阻滞可以是一过性、间歇性或持久性的。
持久性房室阻滞一般是器质性病变或伤损所致。
根据传导障碍的轻重程度可分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心电图诊断条件如下:1.一度房室阻滞: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激动均可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1s(14岁以下儿童为0.18 s),每个P波之后有QRS波群。
图14-8-2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14-8-1 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表心率(次/分)70以下71~90 91~110 110~130 130以上14~17岁0.19 0.18 0.17 0.16 0.157~13岁0.18 0.17 0.16 0.15 0.145.5~6岁0.17 0.165 0.155 0.145 0.1355.5岁以下0.16 0.15 0.145 0.135 0.1252.二度房室阻滞:一部分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心室。
根据有无Wen ckebach现象(文氏现象)分为二种类型:Ⅰ型:亦称莫氏Ⅰ型(Mobity Ⅰ)即文氏型阻滞。
P-R间期依次呈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不能传入心室,发生心室漏搏一次,心室漏搏后,P-R间期缩短,以后又依次逐渐延长,这种周而复始的P-R延长现象、称为文氏现象。
因为P-R间期逐渐延长时、每次递增值逐为减少、所以出现了R-R间隔逐渐缩短的规律性变化,而且阻滞的长间歇小于任何短R-R间歇的2倍(图14-8-22)。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按一定的房室传导比例下传,常见者为4:3或5:4、即4个P波有3个下传至心室或5个P波有4个下传至心室。
图14-8-22 Wenckebach现象与心室率规律性变化示意图图14-8-23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3:2房室传导Ⅱ型:亦称莫氏Ⅱ型(MobitgⅡ),即无文氏现象的二度房室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一种
心脏内部电信号传输延迟的情况。
它是由于AV结合点(atrio-ventricular node)在发生中枢性改变时可能出现的电信号传导延迟,从而导致心室间流量增加,可以在心电图上看到。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征主要与PR间期延长有关,这可以通过
特定的心电图参数来衡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P波与QRS波之间的时
间差。
当这个时间差大于200ms,我们就可以诊断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此外,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中,QRS波宽度也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QRS波宽度增宽不能超过120ms,否则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了。
另外,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中,每搏心电图(EKG)可以显示出
正常的P波和QRS波,但R波和T波之间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间隔。
此外,也会出现异常的U波,这暗示着心电传导系统可能发生了异常。
最后,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是ST段的变化。
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
图中,ST段会发生压低,甚至会出现山形ST段。
这些改变通常都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并且可以为医生们确诊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提供比较全
面的参考。
总的来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以从心电图的特征来判断。
心电图主
要有PR间期延长,QRS波宽度变宽,异常的U波及ST段变化等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为医生们提供有用的参考,帮助他们准确的确诊一度
房室传导阻滞并作出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