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 格式:pdf
- 大小:807.33 KB
- 文档页数:1
28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256.4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04-01胆漏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51%-2.40%,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1]。
现收集了我院肝胆外科自2005年10月一2011年10月共收治肝胆手术后胆漏的2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对其发病特点、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均为本院肝胆外科自2005年10月一2011年10月收治的肝胆手术后胆漏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4~78岁,平均47.6岁;本组发现患者胆漏的具体时间术后2-4d11例,术后5-7d15例,拔除t管后2例.1.2胆漏的原因本组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开腹胆囊切除术后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9例;肝外伤术后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后1例。
1.3临床表现:①手术后或t管拔除术后逐渐或突然出现腹痛、腹胀和胆汁性腹膜炎症状、伴畏寒、高热、黄疸。
②b超检查显示膈下或周围有积液。
③患者的伤口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过多的胆汁。
④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液体。
其中13例患者经腹腔引流管或瘘口泛影葡胺造影后确诊。
1.4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后要给予患者右侧卧位或半卧位状态,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抗感染、抑制消化酶分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3]。
全身症状轻微,腹腔引流通畅且引流量逐渐减少,胆总管通畅,b超或ct提示肝下积液不多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特别是对于没有腹腔引流的患者,则要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4,5]。
1.5治疗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25例:原有腹腔引流管且引流通畅者19例,拔t管后重新经t管瘘道置管引流者2例,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者4例,再次手术者3例。
内瘘使用规范一、内瘘的成熟与使用1、促使内瘘尽快“成熟”:在术后1 周且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捏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min;术后2 周可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术侧手做握拳或握球锻炼,每次1~2min,每天可重复10~20 次。
2、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 周,最好等待8~12 周后再开始穿刺。
若术后8周静脉还没有充分扩张,血流量<600ml/min,透析血流量不足(除外穿刺技术因素),则为内瘘成熟不良或发育不全。
术后3 个月尚未成熟,则认为内瘘手术失败,需考虑制作新的内瘘。
3、穿刺血管的选择:动静脉内瘘初次穿刺时,首先要观察内瘘血管走向,以触摸来感受所穿刺血管管壁的厚薄、弹性、深浅及瘘管是否通畅。
通畅的内瘘触诊时有较明显的震颤及搏动,听诊时能听到动脉分流产生的粗糙吹风样血管杂音。
4、穿刺顺序与方法: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内瘘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
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穿刺和定点穿刺。
5、穿刺针选择:在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17G 或16G)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200~250ml/min),以降低对内瘘的刺激与损伤。
使用3~5 次后,再选用较粗的穿刺针(16G 或15G),并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血流量(250~350ml/min)。
二、并发症与处理1、血栓(1)病因:常与内瘘使用不当有关,多发生在血管狭窄处。
高凝状态、低血压、压迫时间过长、低温等是常见诱因。
(2)预防与处理:血栓形成24 小时内,可采用局部血管内注射尿激酶等进行药物溶栓,也可在X 线下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灌注溶栓剂。
此外,瘘管血栓形成后也可采用取栓术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虽然血栓形成1 周后瘘管血流仍可以重建,但还是提倡尽可能在血栓尚未机化前行取栓术。
目前常用的取栓术方法包括Fogarty 导管取栓术及手术切开取栓术。
论文题目: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和护理进展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目的介绍目前支气管胸膜瘘(BPF)最新的保守、手术治疗进展和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方法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汇总。
结果支气管胸膜瘘是脓胸及肺癌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危及患者生命。
结论科学并积极的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护理;内镜硬化剂注射,肌瓣填塞支气管胸膜瘘(BPF)是指肺泡、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相互交通而形成的瘘管,是肺、胸疾患及肺部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威胁病人生命,发生率为2%~16%,但病死率可达40%[1],所以治疗非常棘手。
因此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目前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随着近期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诊疗的完善,BPF的治疗趋向于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
而精心的护理,也对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治疗:1.1 保守治疗适用于瘘口<3mm并且无感染或感染较轻的患者,以及目前情况不适宜手术不耐受手术者。
1.1.1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BPF的必要措施,闭式引流的目的是将可能感染和已经感染的胸腔积液排出体外,避免支气管残端浸于不洁胸腔积液中。
黄亮[2]的文献中报道一旦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应迅速行胸腔插管引流, 并注意使患者向患侧躺卧, 抬高健侧, 以防患侧胸液经瘘口流入对侧支气管内使患者窒息并造成健侧感染。
抬高健侧还利于健侧肺代偿性扩张。
肺切除术后10天内残端漏气, 若无脓胸, 应立刻二次手术, 直接开胸重新缝合支气管残端, 并用血供良好的自体组织或组织粘合剂加固支撑。
1.1.2 胸腔冲洗胸腔冲洗是诊断和治疗BPF的重要手段之一。
罗清泉等[3]对一些轻度BPF患者,常规胸腔内注入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碘伏及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反复冲洗,对部分病人非常有效。
碘伏具有易溶于水、无刺激、杀菌强、无过敏、低毒性;杀菌效果不受脓液、血液、ph值的影响。
血透患者如何保护内瘘,这一篇全部告诉你原创:艾医生来源:爱肾网血液透析至今仍是尿毒症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主要的通路,可以说是血透患者们的“生命线”。
但是,很多临床透析病人却会有这样的情况:做了个瘘!开始是好的!现在不通了!慢性肾炎多年,透析近两年,有点堵了……手腕做了一次瘘,使用时间不长就闭掉了,没法透析了。
这是因为人体可以用做内瘘的血管极其有限,而尿毒症患者由于血管本身的病变及长期医疗过程中抽血、静脉输液等的影响,血管条件大多较差。
因此,如何使用和正确护理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透析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血液透析通路内瘘有两种一种是自体瘘,可以在手背(鼻烟窝)、手腕、前臂、上臂、下肢做。
其中,最常规的方法是在手腕做。
一般先从远端开始做瘘。
一种是人工血管瘘,可以在前臂、中臂、上臂、胸壁、下肢做。
其中,最常规的方法是在前臂做。
同样,一般先从远端开始做瘘。
从图片中就可以看出,每次做内瘘都不容易。
维持内瘘的可用性,就成了很多透析肾友首要目的。
而造成内瘘的危险因素有很多!血透患者血液黏稠度高、血管条件差、内瘘失功、内瘘使用时间过早、穿刺技术不熟练和压迫不当血栓形成,内瘘感染,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局部营养不良,长期透析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透析充分性,甚至內瘘堵塞,影响正常透析治疗,患者面临重新造瘘的风险。
如果想要尽量减少这些情况,可选用内瘘修护仪这类修护仪特别适合家用。
实验及临床验证,反复进行红光光子照射,能够有效预防血瘘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并发症的发展程度,使其保持长期通畅,达到理想血流量,满足血液透析治疗标准。
下面就需要插入一些专业知识了什么是红光?红光是可见光波中的波长为600~700nm的光线引起视网膜光感为红色,称为红光。
红光是生命起源的物理基础,故成为生态因子或自然物理因子,对人体没有损害,故称“生命之光”。
红光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肠瘘临床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15-02肠瘘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
肠瘘是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患者常出现大量肠液丢失、胃肠道功能障碍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处理肠瘘十分棘手,死亡率非常之高。
为此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选取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肠瘘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其临床护理的相关经验,提高本科室在肠瘘护理中的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认知。
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治疗左半结肠,乙状结肠肿瘤,行肿瘤切除术,肠吻合过程中,共发生吻合瘘11例,其中6例给予肛门内置管治疗,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2岁~68岁,平均年龄61.8岁。
肿瘤部位及分期:6例中降结肠肿瘤2例,乙状结肠上段肿瘤4例,ⅱ期者1例,ⅲ期者5例。
6例均行肿瘤切除术行结肠与结肠之间、结肠与直肠上段吻合术。
肠瘘出现时间:最短者术后第6天。
出现最长者为术后第12天,均为管状瘘。
2 护理2.1维持体液平衡保持有效吸引,避免因食物引起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所致的肠液大量分泌,减少消化液的持续漏出。
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征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正确记录出入量;遵医嘱收集血标本,分析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等。
若病人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弹性差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应及时调整输液种类、速度和电解质。
2.2控制感染取低半坐卧位,以利漏出液积聚于盆腔和局限化、减少毒素吸收及引流。
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一般情况下负压以10~20kpa (75~150mmhg)为宜,具体应根据肠液黏稠度及日排出量调整。
注意避免负压过小致引流不充分或负压太大造成肠黏膜吸附于管壁引起损伤和出血。
1.空肠造瘘术空肠造瘘术是一种暂时性的部分造瘘术,多用于插管式造瘘。
[适应证]1.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瘘,胃肠吻合口瘘,营养不良者。
2.食管狭窄,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而狭窄又不能用手术解除者。
3.胰头、壶腹癌致梗阻性黄疸,无法施行切除术,行胆道内引流术又无条件时,胆汁可经胆道外引流,再自空肠造瘘返入肠腔;4.急性重型胰腺炎术后估计短期内不能进食,可经空肠造瘘补充营养。
[术前准备]病人多数情况不佳,术前须充分准备。
1.输液、输血、纠正脱水、酸中毒和低血浆蛋白。
、C、K。
2.肌注维生素B13.积极控制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
4.有肠梗阻或胃、十二指肠瘘者,术前应放置胃肠减压管。
[麻醉]一般采用局麻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
2.切口左上经腹直肌切口。
3.寻找空肠助手提起横结肠;术者自其系膜根部(脊柱左前方即为十二指肠悬韧带),向外提出空肠,距起始部15~25cm处选定造瘘部位[图1 ⑴]。
⑴探查十二指肠悬韧带,决定造瘘部位</<⑵放置造瘘导管td>4.放置导管在选定造瘘处的肠系膜对侧肠壁上,用细丝线作一荷包缝合,直径约1~1.5cm。
肠管周围用盐水纱布垫保护后,用尖刃刀在荷包缝合的中央将肠壁戳一小孔,吸引肠内容物;随即向肠腔远端置入一条尖端有2~3个侧孔的16号胶管,尖端通向空肠远端10~15cm,将荷包缝线收紧结扎[图1 ⑵]。
5.埋藏导管将导管顺肠管纵轴平置于近端肠壁上,沿导管两旁以细线作浆肌层间断缝合,将导管连同荷包缝合口埋于两侧肠壁折叠而成的沟内,埋藏长度需5cm左右[图1 ⑶]。
⑶埋藏导管⑷将导管穿过大网膜,从左上腹壁引出图1 空肠造瘘术6.固定肠管将导管穿过大网膜,并将网膜覆盖造瘘处,经左上腹另戳口引出胶管。
将造瘘肠管的浆肌层和壁层腹膜固定数针[图1 ⑷],胶管和皮肤固定缝扎一针。
7.缝合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1.进行肠造瘘时,必须用生理盐水纱布垫围护,避免污染,同时用吸引器吸去肠内容物。
最新妇产科手术指导重要考点,经腹修补手术1.暴露瘘孔。
瘘孔在膀胱三角区近输尿管入口时,可插入输尿管导管,以确定输尿管膀胱壁,显露瘘孔。
瘘孔在膀胱三角区近输尿管入口时,可插入输尿管导管,以确定输尿管位置,避免损伤。
在瘘孔左右边缘的膀胱壁处,各缝一针线,便于牵引。
2.分离瘘孔沿瘘孔边缘切开膀胱壁,在膀胱壁和阴道壁之间作潜行分离,距瘘孔缘约2cm.3.切除瘘孔沿瘘孔边缘剪去瘢痕组织。
4.缝合阴道壁用可吸收线纵向全层间断缝合阴道壁。
5.缝合瘘口处膀胱壁用可吸收线分两层横行间断褥式缝合膀胱肌层和粘膜。
6.缝合膀胱切口膀胱壁切口用可吸收线,行间断或连续双层缝合,第一层缝合全层,第二层加固。
7.膀胱内置尿管闭合膀胱壁切口前,置双腔导尿管于膀胱内,自下腹壁引出。
并在膀胱两侧放置引流条。
外阴单纯切除术1)适应症外阴单纯切除术的适应证为外阴上皮内瘤变(包括原位癌)和佩吉特病(Paget sdisease)。
需注意的是,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应多点活检以明确除外浸润性病变并存。
2)麻醉低位硬膜外麻醉或骶麻。
3)体位与切口膀胱截石位。
采用外阴内外侧椭圆形切口线,切口线应位于病变边缘外5~6mm正常上皮。
4)方法与技巧(1)根据病变范围画出2个椭圆形切口线。
(2)沿内椭圆形切口线切开。
(3)沿外椭圆形切口线切开。
(4)自上而下切除病变皮肤。
(5)自下而上切除会阴病变皮肤。
(6)继续自上而下切除外阴病变皮肤直到内椭圆形切口处。
(7)从左向右切除病变皮肤至内切口处。
(8)从右向左切除病变皮肤至内切口处。
(9)沿内切口线切取手术标本,分离阴道后壁,暴露肛提肌。
(10)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肛提肌。
(11)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外阴皮下组织及皮肤。
(12)外阴皮肤缝合完毕,放置导尿管。
外阴局部根治性切除术(1)适应证 Ia期外阴癌患者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2cm,间质浸润深度小于或等于1mm,无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好的单侧病变者。
(2)麻醉低位硬膜外麻醉或骶麻。
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专科操作技术及特色治疗操作规范肛瘘挂线疗法操作常规一、历史渊源此法早在明代就已采用。
《古今医统》中说:“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即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
”简要叙述了本疗法简便、经济,不影响肛门功能,具有瘢痕小,引流通畅等优点。
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对肛瘘经过长期的研究,在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吸取西医的长处,根据高位肛瘘的病理生理,结合肛管直肠的生理、解剖特点,对手术方式进行多次改良设计,通过反复临床实践,逐渐总结出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切缝(挂线)内口引流术”。
这种疗法可运用于所有肛瘘,特别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疗程多在20~30天之内。
此术式是成都中医附院曹吉勋教授首创使用的, 后由我科进修学习后在本科室推广使用。
手术要点是在切开(挂线)的基础上将切开部分的伤口缝合,这可以加速伤口愈合,缩短疗程,减少疤痕形成,减少对肛门功能的损伤。
是一种肛门功能保护良好,复发率低,治愈时间短,术后反应小,后遗症少的成熟术式。
二、机理其机理在于利用结扎线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所产生的压力或收缩力,缓慢勒开管道,给断端以生长和周围组织产生炎症粘连的机会,从而防止了肛管直肠环突然断裂回缩而引起的肛门失禁。
目前多以橡皮筋代替丝线,可缩短疗程,减轻术后疼痛。
三、适应症1.肛漏(肛瘘):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
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1~3条线。
①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
②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
③长期引流挂线:适用于高位经括约肌克罗恩病肛瘘患者,以预防复发性脓肿的形成和保持肛门功能。
④短期引流挂线:尽管目前临床报导短期挂线引流治疗肛瘘有效,完全保留了括约肌,不会导致肛门失禁,但因其复发率高,临床应用需慎重。
⑤亦作为复杂性肛漏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
2.肛痈(肛周脓肿)高位脓肿,如由肛隐窝感染而致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22(62)8
【摘要】“隔”与“膈”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
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
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
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
旧称横膈膜”。
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
【总页数】1页(P24-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2.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3.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4.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5.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BabuSDꎬJayanthiVꎬDevaraNꎬetal.Expressionprofileofmu ̄cins(MUC2ꎬMUC5ACandMUC6)inHelicobacterpyloriinfec ̄tedpreneoplasticandneoplastichumangastricepithelium[J].
MolCancerꎬ2006(5):10.
[13]MachadoJCꎬNogueiraAMꎬCarneiroFꎬetal.Gastriccarcinomaexhibitsdistincttypesofcelldifferentiation:animmunohistochemi ̄calstudyoftrefoilpeptides(TFF1andTFF2)andmucins(MUC1ꎬMUC2ꎬMUC5ACandMUC6)[J].JPatholꎬ2015ꎬ190(4):437 ̄443.
[14]FujiiYꎬHatakeyamaM.CDX1confersintestinalphenotypeongastricepithelialcellsviainductionofstemness ̄associatedrepro ̄grammingfactorsSALL4andKLF5[J].ProNatlAcadSciUSAꎬ2012ꎬ109(50):20584 ̄20589.
[15]FagerbergLꎬHallströmBMꎬOksvoldPꎬetal.Analysisofthehu ̄mantissue ̄specificexpressionbygenome ̄wideintegrationoftran ̄scriptomicsandantibody ̄basedproteomics[J].MolCellPro ̄
teomicsꎬ2014ꎬ13(2):397 ̄406.
[16]孔凡彪ꎬ肖强.SOX2和CDX2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性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ꎬ2012ꎬ52(27):91 ̄93.
[17]ZhangYꎬWangHꎬBiCꎬetal.ExpressionofCDX2ingastriccardiaadenocarcinomaanditscorrelationwithH.pyloriandcellproliferation[J].Oncotargetꎬ2016ꎬ7(34):54973 ̄54982. [19]BarrosRꎬFreundJNꎬDavidLꎬetal.Gastricintestinalmetaplasiarevisited:functionandregulationofCDX2[J].TrendsMolMedꎬ2012ꎬ18(9):555 ̄563.
[20]XuYꎬWatanabeTꎬTanigawaTꎬetal.BileacidsinduceCdx2ex ̄pressionthroughthefarnesoidXreceptoringastricepithelialcells[J].JClinBioNutrꎬ2010ꎬ46(1):81 ̄86.
[21]LiuQꎬMingTꎬItoKꎬetal.CDX2expressionisprogressivelyde ̄creasedinhumangastricintestinalmetaplasiaꎬdysplasiaandcanc ̄er[J].ModPatholꎬ2007ꎬ20(12):1286 ̄1297.
(收稿日期:2018 ̄01 ̄23)
作者 编者 读者
医学论文中 隔 与 膈 ㊁ 瘘 与 漏 的正确使用
㊀㊀ 隔 与 膈
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 遮断ꎻ阻隔ꎮ如隔河相望㊁隔着一重山等 ꎮ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 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ꎮ收缩时胸腔扩大ꎬ松弛时胸腔缩小ꎮ旧称横膈膜 ꎮ
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 纵隔 与 横膈 的使用ꎮ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ꎬ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ꎬ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ꎮ纵隔的前界是胸骨ꎬ后界为脊柱胸段ꎬ两侧壁为纵隔胸膜ꎬ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ꎬ底为膈肌ꎮ纵隔不是器官ꎬ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ꎻ因此ꎬ纵隔应当用隔离的 隔 ꎮ横膈是将腹腔和胸腔分隔开的膜状肌肉ꎬ因此ꎬ 横膈 不应写作 横隔 ꎮ
瘘 与 漏
漏«现代汉语词典»释义2对其解释为 物体有孔或缝ꎬ东西能滴下㊁透出或掉出ꎮ如漏勺等 ꎮ瘘«辞海»释义2对其的解释为 空腔脏器与体表或空腔脏器之间不正常的通道ꎬ常由外伤㊁炎症㊁手术并发症等造成ꎬ形成后不易自愈ꎬ常需手术治疗 ꎮ
医学论文中ꎬ瘘一般与瘘管㊁瘘道连用ꎬ指人体内发生脓肿时生成的管道ꎬ管道的开口或在皮肤表面或与其他内脏相通ꎬ病灶内的分泌物可以由瘘管流出来ꎮ漏指物体有孔或者缝隙ꎬ东西能滴下或透出ꎬ并不存在管道ꎮ临床上常见 胆瘘 与 胆漏 ꎮ胆瘘是指胆汁经异常通道向异常出口排出的现象ꎬ可能起源于肝内外胆管或胆囊ꎬ通向某处或多处器官㊁孔道㊁体腔或体表ꎬ其间存在着1个或多个病理性通道ꎮ而胆漏多在起病后短期内出现ꎬ常急骤发生ꎬ不具备瘘管ꎬ只有胆汁漏出ꎬ常见于创伤性或手术后的数日之内ꎮ胆管或胆囊因急性炎症或其他病变所致穿孔或破裂发生胆汁漏出ꎬ初期未形成瘘管前亦属胆漏ꎮ胆外漏持续日久即形成瘘管成为胆外瘘ꎮ两者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瘘管ꎮ例如ꎬ 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㊁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治疗ꎬEN组有明显优势 ꎮ句中 漏 应为 瘘 ꎮ
摘编自«编辑学报»2011ꎬ23(1):364
山东医药2018年第58卷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