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0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寝.不安席,食不甘味()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1.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当第一缕晨xī()洒在澜沧江上,回眸处,袅袅娜娜的凤尾竹宛如刚刚合上脂粉奁.()的傣家少女。
葫芦丝低回wǎn()转的曲子,能否送到她的身旁。
竹楼、山峦影影绰绰.(),静美无比。
我想,胸有万千诗意,心怀几多柔情的人们,拥有如此美景一定是幸福的。
A.晞lián 婉zhuóB.曦x iá惋zhuóC.晞x iá惋c huòD.曦lián 婉c huò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粲然娴熟狼籍跚跚来迟B.省悟暮然锦嶂妇儒皆知C.黝黑胆怯荫庇不容置疑D.寒禁讪笑归咎物竟天择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小明被评为“优秀学生”,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乐于助人。
B.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在“人代会”筹备期间,各相关部门广泛交换了意见。
D.这篇小说全面地叙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句是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
B.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C.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D.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5.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A.,。
,。
,,,?B.,?,?,;,。
C.,?,?。
,,。
D.,;,;,?,?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便是棋院。
庭院中央,有一株十分茁壮的腊梅树。
②若降一场大雪,一定会催生出更多的蓓蕾。
③穿过一片幽深的竹林,眼前出现一个小院。
④进入棋房,抚摸桌上的棋盘,想必这里曾无数次荡起娇笑的喧哗和棋子落盘的清音,如今弈棋人都已化作时间的灰尘。
⑤春寒料峭,一树黄灿灿的梅花,开得正艳。
2010年云南省昭通、保山、文山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酝酿(niǎng)确凿(záo)参差不齐(cān)B、提防(tí)憎恶(wù)锲而不舍(qiè)C、蹒跚(pán)教诲(huì)无与伦比(lún)D、孕育(yùn)畸形(qí)孜孜不倦(zī)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花枝招展人迹罕至不记其数深恶痛绝B、无精打采千姿百态异想天开无人问津C、发人深醒天真无邪再接再厉断章取义D、繁花似锦与日惧增心旷神怡川流不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4、在下列句子攒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上眼,山起来了,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视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散。
A、清朗直射背影秘密B、朗润直射身影秘诀C、清朗斜射身影秘密D、朗润斜射背影秘诀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玉树地震,全国人民纷纷解囊相助,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道德。
B、通过比赛,使同学们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身体。
C、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开幕,赢得了各国的赞誉。
D、当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被深深感动了。
第四专题【4】:201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句子理解之哲理篇1、(2010·某某省某某市,19—23,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
(19分)去远方○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某某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共6题;共30分)1. (4分) (2019七下·封开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年轻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óng jué________。
②那时就极严重地jié wèn________,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③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ó________。
④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________。
2. (2分)下列标点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
”B . 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C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 .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他近日事业不顺,心情如这阴晦的天气一般糟糕。
B . 很多观众表示看着《致青春》,恍惚间,回到了渐渐远去的大学时代。
C . 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
D . 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游人如织的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4. (8.0分)诗文默写。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
(王绩《野望》)(2)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崔颢《黄鹤楼》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落日受到诗人的青睐。
王绩在《野望》用“________,________”写山中落日;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写旅途落日。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3、下面一段话有三个句子,其中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要保持原意。
(4分)①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峡最为雄奇险峻,峡内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
②在瞿塘峡北岸绝壁上,有一条沿江修建、全长65千米的古栈道,连通奉节白帝城与巫山青莲溪,全程异常艰险,这就是著名的夔巫古栈道。
③瞿塘峡南岸的白盐山有一处巨大的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气势恢宏,与瞿塘峡雄伟的气势相得益彰。
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针对语病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2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云南省普洱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阅读理解 (共9题;共133分)1. (25分)(2011·锦州)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习的目的①学习,似乎是我生活的全部。
它对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然而,在学习之余,我却从未想过学习的目的。
②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个人学习的目的都是不同的。
意志消沉的人是被迫去学,学的目的在于别人;胸怀大志的人是自发去学,学的目的也在于别人。
不过,更多的人学的目的在于自身。
为财源广进,为位高权重,为人之仰慕,为光耀门楣……但,这些似乎都不是学习的真谛。
③为别人而被迫学习的人,自然心有不甘,意有不满。
怀着这许许多多的不甘和不满,无心去学,无意去学,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倘使被逼得紧了、急了,便借着“冲动年代”的冲动脾气闹个鸡飞狗跳、永无宁日。
学习对于这些人来说,反成了祸害。
④为别人而自发学习的人,自然胸怀宽广,学有动力。
正如范仲淹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刻苦修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声载华夏;钱学森潜心钻研,振兴民族科技,终成伟业。
还有许多平凡岗位的技术人员为了实现技术革新不断钻研。
学习对于这些人来说,便成了责任。
⑤若是抱着求名、求利、求权之心而学,便成了“动机不纯”。
根既朽之,叶岂荣焉?拿起书本、金钱、美女、令牌、绶带,先一一在眼前云烟般缭绕,结果绕花了双眼,罩住了心智,蒙晕了头脑,再去看那些公式、定理,又怎么能钻得进去、想得出来呢?纵然能缚住心思,不再心猿意马,却治不住求名之切,用心浮躁。
学习时难免受到利欲所迫,急于求成。
这时,学习就等于通向失败之路。
⑥其实,钱、权、名都是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过分地追求就会身陷世俗,难以自拔。
若利用学习来追求,便是入了更大的误区,到头来得到的只不过是一枕黄粱,满腹辛酸罢了。
⑦然而,做学问先要静心。
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云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题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
共加分)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丽江是博( )大精深的纳西文化的发xiáng( )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 )的东巴文化的摇lán( )。
2.在横线上填写文明用语。
(2分)(限二字词)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需要使用文明用语,例如,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无暇陪同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得到帮助说“。
”3.请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
(2分)(35个字以内)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宣布,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具体时间为8月8日晚8时。
届时将有300万外国人来到中国,其中有两万名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有三万多名记者。
目前全世界已有两万名记者向北京奥组委提出申请,要求到时来华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
4.名著填空。
(2分)“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武松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他的故事还有。
(写一个即可)5.根据下面天气预报材料,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人性化的提醒。
(2分)(30字以内)西双版纳晴25℃~32℃昆明多云转小雨7℃~12℃6.根据提示或要求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1)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孔子《<论语>十则》)(3)《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民族气节的诗句是:,(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5)当你的朋友身处异乡倍感孤寂时,你可以借用唐朝诗人王勃的“ , 。
”两句诗来劝慰他。
(6)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
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两句与水有关的古诗词。
(课内外均可) 。
,二、阅读《本大题含7~26小题-共50分)(一)(7--12小题,共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1.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当第一缕晨xī()洒在澜沧江上,回眸处,袅袅娜娜的凤尾竹宛如刚刚合上脂粉奁.()的傣家少女。
葫芦丝低回wǎn()转的曲子,能否送到她的身旁。
竹楼、山峦影影绰绰.(),静美无比。
我想,胸有万千诗意,心怀几多柔情的人们,拥有如此美景一定是幸福的。
A.晞lián 婉zhuóB.曦x iá惋zhuóC.晞x iá惋c huòD.曦lián 婉c huò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粲然娴熟狼籍跚跚来迟B.省悟暮然锦嶂妇儒皆知C.黝黑胆怯荫庇不容置疑D.寒禁讪笑归咎物竟天择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小明被评为“优秀学生”,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乐于助人。
B.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在“人代会”筹备期间,各相关部门广泛交换了意见。
D.这篇小说全面地叙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句是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
B.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C.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D.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5.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A.,。
,。
,,,?B.,?,?,;,。
C.,?,?。
,,。
D.,;,;,?,?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便是棋院。
庭院中央,有一株十分茁壮的腊梅树。
②若降一场大雪,一定会催生出更多的蓓蕾。
③穿过一片幽深的竹林,眼前出现一个小院。
④进入棋房,抚摸桌上的棋盘,想必这里曾无数次荡起娇笑的喧哗和棋子落盘的清音,如今弈棋人都已化作时间的灰尘。
⑤春寒料峭,一树黄灿灿的梅花,开得正艳。
A.①④②⑤③B.③①②⑤④C.①③②④⑤D.③①⑤②④7.根据提示填空。
(①~⑤题必做,⑥⑦两题任选一题....作答,每空1分,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③,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④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⑤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人兵临城下,我军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⑥王维《使至塞上》充分体现其作品“诗中有画”的诗句是“,”。
⑦同学们,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4月18日,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里,正在灾区调研慰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并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
胡锦涛总书记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灾区的孩子和群众,成为激励他们建设新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记者:江书程、周泽山等)材料二:“现在,我们正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学生正常用水,绝不能因为缺水让一个学生停课停学。
”2010年4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坚定地说。
之前,他刚刚从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中心学校和大理祥云二中回来。
(《中国教师报》)(1)以上两则材料,请任选一则概括其主要内容(1分)(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组织一次活动。
(3分)①(1分)活动名称: ②(2分)活动步骤:(3)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2分)三、阅读(本大题含9~24小题,共44分)(一)(3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送友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诗。
(1分)(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分)(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耕于南阳躬.:(2)猥.自枉屈猥.:(3)攘.除奸凶攘.:(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3分)(三)(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沙尘暴与沙尘源①沙尘暴的形成有三种主要因素:第一,大风;第二,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第三,当地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
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一是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二是华北地区,这里的沙尘暴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②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从沙尘源的角度看,主要是土地不合理...耕作所致。
由于人口的...开发和不合理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自然植被严重破坏,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干燥的土地并被风蚀,潜在着大量的沙尘源。
③当大风来到的时候,被风蚀土壤中的粗粒子在距地表高度1—2米的范围移动。
而大量细小颗粒悬浮于风中,顺风位移到几百公里以外,形成大的尘埃团并引起空气质量问题。
悬浮颗粒对空气和土壤质量的破坏都很大。
扬尘使能见度降低,污染空气,损坏财物,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同时这些细小粒子又是土壤中最肥沃的部分,其有机质和氮元素的含量是原土壤的两倍。
④研究的结果表明,沙尘中的大量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农田。
这是我国传统的耕作方法所造成的。
传统的耕作方法要求对土壤进行多次的耕翻、犁耙,以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
然而正是如此,土壤便得不到保护,这是水土流失和严重风蚀的重要根源。
所以,防治沙尘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减少和控制农田的风蚀,要利用生长的作物和作物残茬来保护农田。
这就关系到对我国传统的耕作方法的否定。
⑤据此,防御沙尘暴的主要措施就是推广农田免耕法。
免耕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翻耕,将作物残留于地表的一种改良的、集约的、防御水蚀和风蚀的耕作方法。
免耕法耕作体系取消了许多传统的耕作作业,如耕翻、犁耙、整地等。
作物残留物的覆盖能有效地减少直接作用于土粒的风力,又能改善土壤表面状况,提高土壤抵御风蚀的能力,限制土壤的颗粒运动。
⑥2001年由农业部资助,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进行了1100亩农田的免耕试验成效显著。
通过实验,我们不但看到了免耕治理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发现免耕种植具有较大的增产节支的效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种地成本。
免耕播种减去了传统耕作的耕翻、犁耙和整地等环节,每亩节约费用18—20元。
二是保墒蓄水、苗全苗壮。
免耕播种土壤翻动较小,有利于保蓄土壤水分。
免耕播种比传统播种提前出苗7—15天。
三是作物增产。
小麦的免耕种植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增产率达45.48%。
(文章有改动)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1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17.选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第⑥段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3分)18.近几年,西双版纳的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让北回归线以南的这块唯一的绿洲永远长青,请用你的智慧为西双版纳的明天出谋划策。
(3分)(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4题。
寂静除夕夜梅朝霞①除夕之夜,为什么整个村庄像熟睡一般寂静?②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③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④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⑤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小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放鞭炮则是一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们的母亲接二连三地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⑥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⑦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应对即将面临的灾难。
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
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
⑧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