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数一数_数一数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67
第一节统一长度单位1.判一判。
哪只蜗牛爬的路线长?在对的括号里画“√”。
①A爬的路线比较长。
()②B爬的路线比较长。
()③A和B爬的路线一样长。
()2.小明家到超市有两条路线(如下图),哪条路线长?哪条路线短?3.动物乐园举行爬行比赛,它们分别爬了多远?填一填,谁是冠军?在对应的□里画“√”。
4.发生在裁缝店里的故事。
5.比一比,()走的路线最短。
第二节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每个边长都是1厘米,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排成一排后长()厘米。
……2.看看他们有多高?3.下面这破损的尺子只能看到3个刻度(如下图),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出哪些长度。
4.下面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大都被磨损了,只剩下4个刻度,用这个尺子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不同的长度?请写出来。
5.算一算,填一填。
6.机器人能从拱桥下通过吗?7.用下面的积木搭一搭,每个图形有多高。
8.把两根12厘米的木条钉在一起,接头处长2厘米,接好后木条长多少厘米?9.水果店刚进了一批水果,东东统计了一些水果的长度,发现黄瓜长17厘米,火龙果长23厘米,芒果长32厘米。
那么火龙果比黄瓜长多少厘米?黄瓜比芒果短多少厘米?10. 下图中,黑色纸条长( )厘米,白色纸条长( )厘米。
( )色纸条更长,比( )色纸条长( )厘米。
第三节 认识米 用米量1. 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米 50厘米 5米50厘米 5厘米( )<( )<( )<( ) 2. 在( )里填上米或者厘米。
3. 在○里填上“>”“<”或“=”。
1米○90厘米 4米○40厘米 32厘米○40厘米 6例○600厘米 35厘米+64厘米○1米 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 178厘米○1米64厘米 400厘米○4米4. 动物赛跑。
(1)从起点到终点有( )厘米,也就是( )米。
(2)蜗牛行了( )厘米,离终点还有( )厘米。
(3)乌龟爬了( )厘米,还要再爬( )厘米才能到终点。
(4)蜘蛛比乌龟多行了( )厘米。
人教版一年级到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数与代数。
1. 认识数字。
- 熟练掌握0 - 10各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例如,3在2的后面,比4小。
- 认识“>”“<”“=”,会比较数的大小,如5>3,2 = 2。
2. 10以内的加减法。
-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如3+2 = 5,表示3个和2个合起来是5个;减法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如5 - 2 = 3,表示从5个里面去掉2个,还剩3个。
- 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通过数手指、数小棒等方法辅助计算。
3. 11 - 20各数的认识。
- 会数、读、写11 - 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如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如15<18。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学习9加几、8加几等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如凑十法。
计算9+3时,把3分成1和2,9 + 1=10,10+2 = 12。
二、图形与几何。
1. 认识立体图形。
-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分辨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相等;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球是可以滚动的。
三、分类与整理。
1.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对分类结果进行简单的统计,如将一堆图形按照形状分类,然后数一数每种形状的个数。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数与代数。
1. 100以内数的认识。
-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
例如,56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如78>65。
-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如30+5 = 35,35 - 5 = 30。
2. 100以内的加减法。
-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如34+2 = 36,56 - 3 = 53。
-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情况,如34+9 = 43(个位4+9 = 13,向十位进1),56 - 8 = 48(个位6不够减8,从十位借1当1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连加
7、连减
8、加减混合
9、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点
2、直角的认识
3、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 5的乘法口诀
3、 1、3、4的乘法口诀
4、乘加乘减
5、 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 7的乘法口诀
2、倍数
3、 8的乘法口诀
4、 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
第九单元总复习: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
5、统计
6、综合练习一
7、综合练习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