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预备和软组织处置
- 格式:ppt
- 大小:7.40 MB
- 文档页数:3
牙体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十大基本技能流程一、贴面修复的临床操作程序和方法1. 修复前的准备(1)取研究模,制作诊断蜡型,确定治疗方案。
(2)牙周治疗:消除牙龈炎症,牙龈美学治疗,调整临床牙冠的比例。
(3)需要调整牙间隙和排齐牙列的患者应先进行正畸治疗。
(4)拍摄记录患者牙列和面部照片,前后牙咬合关系。
2. 牙体预备可采用覆盖式、对接式和开窗式等牙体预备方式。
针对中国人的饮食特点和咀嚼习惯,一般采用覆盖式瓷贴面进行修复。
(1)制备牙体唇颊面引导沟(2)唇面牙釉质的磨除(3)唇侧肩台预备(4)邻面预备(5)舌面预备3. 取印模、制备工作模(1)采用双线压排技术分离和退缩牙龈(5~10min)。
(2)采用两次硅橡胶印模法获取精细印模。
(3)印模冲洗、消毒,用超硬石膏灌注工作模。
4. 选色和比色(1)在自然光线根据牙本质的颜色选择基色,再根据邻牙或对颌牙的颜色选择颜色。
(2)比色和选色应充分考虑患者皮肤,个人爱好等因素准确选择和标记牙齿切端、边缘嵴、牙齿中部和颈部的颜色。
5. 贴面的制作:直接法、间接法(树脂、热压铸瓷、粉浆涂塑、烤瓷、CAD/CAM)6. 贴面的表面处理(1)对于玻璃陶瓷贴面一般为4-10%HF处理0.5-2min,冲洗吹干后涂硅烷偶联剂和树脂粘结剂。
(2)硬质树脂贴面可以喷砂后涂布树脂粘结剂。
7. 贴面的粘结(1)75%乙醇清洁牙面,磷酸酸蚀牙面,冲洗、吹干。
牙体表面涂粘结剂,选择合适的光固化树脂水门汀粘结贴面。
(2)去除多余的粘结剂,检查咬合,调合,修整抛光修复体边缘。
8. 贴面修复后的注意事项(1)贴面修复前牙龈必须健康无炎症,有炎症的必须消炎,必要时进行龈上、下洁治和牙龈成形。
(2)贴面粘结前最好用试戴糊剂进行校色处理再用合适颜色的树脂水门汀。
对于重度变色牙可先漂白或遮色处理后再粘结。
(3)严格按照粘结技术步骤地要求操作。
(4)贴面边缘与牙体对接面必须高度抛光,避免着色和微渗漏。
牙医做好牙体预备的基本标准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基本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包括技术要求,还涉及卫生要求和安全要求。
在进行牙体预备之前,牙医应该完全了解这些标准,并确保在实践中严格遵守。
本文将介绍牙医做好牙体预备的基本标准。
首先,牙医必须确保在进行牙体预备之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口腔状况和需求。
通过仔细检查和评估,牙医能够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牙体预备。
这样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并减少患者不适感。
其次,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必须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这些包括洁净的牙科钳、牙科镜和高速手术器械等。
这些工具必须经过消毒和灭菌处理,以确保口腔环境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除了使用合适的工具,牙医还应该根据不同的预备需要选择适当的预备方法和技术,以确保牙体预备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应该注意牙体预备的深度和宽度。
预备深度应该足够以容纳预备体和修复体的大小,同时保留足够的牙体强度。
预备宽度应该适合修复材料的厚度,并能提供足够的粘接面积,以确保修复体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牙医需要通过准确的切削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预备深度和宽度。
另外,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应该遵循牙体解剖学的原则。
对于不同的牙齿,牙医需要根据其特点和功能,进行相应的牙体预备。
例如,对于前牙,牙医可以选择保留较多的健康组织,以保持较好的外观和功能。
而对于后牙,牙医可以在预备时更加注重牙体的强度和稳固性。
此外,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应该充分保护患者的牙齿和周围组织。
在预备过程中,应该使用足够的水冷却来减少热损伤,并使用合适的屏障保护周围的软组织和牙齿。
此外,牙医还应该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以确保预备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最后,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在治疗过程中,牙医应该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和并发症。
牙医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感受,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口腔科常用操作规范第一节根管治疗术操作规范【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髓牙周综合征;选择性根管治疗如需行桩冠修复的患牙,修复前有可疑牙髓病变的牙,修复错位牙及行根切术等可能导致的牙髓暴露等。
2.禁忌证:无功能或无修复价值的牙;无足够牙周支持的患牙;患牙预后不良或患者不能合作或患者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能耐受治疗。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临床检查及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
诊断明确后,制定根管治疗计划,并向患者讲明治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再进行治疗。
器械准备:包括感染控制,高压消毒所有金属器械等(推荐使用橡皮障)。
【髓腔入口的制备(开髓)】l.开髓:髓腔入口是进入髓腔的通道,其形状、大小、方向取决于髓腔的解剖形态,制备髓腔入口时,首先用金刚砂钻或裂钻去除所有龋坏组织和,并穿入髓腔;然后换球钻从髓室顶到洞口上下提拉,去除全部髓顶,使髓室充分暴露;后用金刚砂钻修整洞形。
质控标准:髓室壁与根管壁连续流畅,并且不对器械产生阻力,保证器械可循直线进入根管弯曲处。
髓腔入口的制备既要使髓腔充分暴露,又要尽量少破坏健康牙体组织,并应避免发生牙颈部台阶、穿孔及髓室底的过度切削和穿孔等。
2.髓腔初步清理:开髓后,先用锋利的挖器去除髓室内容物,用尖探针探查根管口,使根管口充分暴露,再用倒钩髓针去除根髓,如果牙髓己坏死可配合冲洗进行清理;对于细小的根管,不要用拔髓针拔髓,以免发生折断:可用10#K锉做初始预备,残留根髓及根管壁上残留的感染牙本质可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用根管扩大器械去除。
四、工作长度测定确定工作长度是为了根管预备尽可能地止于根尖最狭窄处(牙本质牙骨质界)。
常规应用根尖定位仪ROOT ZX测定工作长度(禁用于戴心脏起搏器患者;推荐插锉拍X线片确认)。
质控标准:将距根尖0.5~1mm处作为根管预备的工作长度。
【根管预备】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主要为不锈钢K锉、镍钛K锉联合应用G钻的逐步深入(Step-down)技术及逐步后退(Step-back)技术,以逐步深入技术最常用,其预备原则:根尖1/3预备之前一定要有准确的工作长度:根管预备时一定保持根管湿润;预备过程中每退出或换用一次器械需用根管冲洗液冲洗根管,防止碎屑阻塞;根管锉不可跳号;对弯曲根管,根管锉应预弯;为便于根管充填,根尖最小扩大为25#:根据初尖锉的不同,主尖锉一般比初尖锉大2-3号。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基础课和口腔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本课程。
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考核方法:考试课,笔试+技能操作。
牙体预备的三大原则什么是牙体预备?牙体预备是牙科修复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为牙齿修复提供了基础。
牙体预备的目标是为了去除腐坏或损伤的牙体组织,为修复物(如填充物、冠)提供足够的空间和稳定的结构。
在牙体预备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循一些关键原则,以确保修复物的适合性、持久性和功能性。
三大原则原则一:保存健康组织在进行牙体预备时,保存尽可能多的健康牙体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牙体组织是牙齿的保护层,保持其完整性可以减少进一步的牙齿问题。
因此,医生需要谨慎地确定需要去除的腐坏或受损组织的范围,并仔细评估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组织。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使用高质量的牙科设备和工具来进行牙体预备。
首先,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状况,确定哪些部位需要进行修复。
然后,他们会使用特定的器械,如高速手术钻,轻轻地去除腐坏或受损的牙体组织。
在此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稳定的手势和适度的力度,以确保只去除有问题的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组织。
此外,医生还需要注意对牙体组织的保护,以减少手术对周围牙体的损伤。
他们可能会使用橡胶隔离器来隔离预备区域,防止唾液和其他污染物的进入。
这种隔离措施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视性,还可以减少修复物与周围牙体的接触,从而降低细菌感染和二次腐坏的风险。
通过精确地执行保存健康组织的原则,医生可以确保牙体预备过程不仅能有效地去除问题组织,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健康组织,为后续修复提供更好的基础。
原则二:确保修复物的稳定性牙体预备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确保修复物在牙齿上的稳定性。
修复物应该能够经受咀嚼和咬合力的作用,并且在口腔环境下保持长期稳定。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医生需要在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a. 保持合适的修复物厚度修复物的厚度直接影响到其强度和稳定性。
如果修复物过于薄,它可能无法承受咀嚼力,导致断裂或脱落。
相反,如果修复物过于厚,它可能会对周围牙齿和软组织产生过多的压力,引发不适或其他问题。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修复物的材料和类型,确保其在不同区域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承受咬合力并保持长期稳定。
牙体预备原则及各种修复体的预备(一)发布时间:2009-03-23 | 文章分类:浏览次数:1245 | 评论:2关键字:最近又泛读了一下北医冯海兰教授主译的《固定义齿修复学精要》,总结了一下牙体预备的原则和各种修复体的预备要求。
一牙体预备原则(一)保护牙体组织:当能够形成一个足够抗力和固位的修复体,且病人接受并满意时,应当尽可能的保存完整的牙齿结构。
(二)固位和抗旋转:包括聚合度,移位的自由度,合龈长度,内壁替代结构,就位方向。
(三)结构耐用性:预备体和修复体受力后都要有结构完整性和耐用性(四)边缘完整性:只有修复体边缘和预备体边缘线严密贴合时,修复体才能在口腔内生物环境中存在。
边缘线外形:a金属冠修复体的龈方边缘线选择凹式肩台。
实验证明这种边缘线应力最小,因此其下的水门水门ding-折断的可能性也最小。
b深凹式肩台,多用于全瓷冠修复体。
c弧形肩台,这种肩台的洞面角是90°但是内线角是圆形的,比经典肩台对牙齿结构的应力集中要小,对瓷修复体的支持良好。
d带斜面肩台,在嵌体和高嵌体邻面洞形的龈方边缘线可以使用这种肩台,也可用于嵌体的牙合龈肩台和下颌4分之3冠。
这种设计还可用于金属烤瓷修复体龈缘美观不太严格时的唇侧。
对于特别短的修复体它也是一种良好的边缘线。
e刃状边缘,尽管有很多缺点,但是有时必须使用。
他可用于下颌后牙的舌面,或当牙齿有过凸的轴面,或倾斜牙的表面。
(五)保护牙周组织,我们期望边缘最好的效果是尽可能光滑,完全暴露于自洁区。
当可能时,边缘线应放置于釉质。
另外,边缘线应被放置于印模可以复制的区域,当印模取下时没有撕裂或变形。
但是,有许多种情况龈下边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破坏预备体的生物学宽度。
二各类修复体的预备要求1 金属全冠预备功能尖预备1.5mm,非功能尖应1.0mm,凹式肩台。
2金瓷冠-前牙唇面预备约1.2mm,舌面最少要0.7mm,有瓷部分达到1.0mm,切端约2mm.唇侧及邻面唇侧部分肩台约1mm,舌侧及邻面舌侧部分肩台约0.5mm,可在邻面预备出小翼,即保存了牙体组织又有抗旋转的作用。
牙体预备标准化操作注意事项
1、去除病变组织:牙体缺损是由各种病因所引起的。
对龋病,需去除龋坏腐质,软化牙本质也要尽量除去,直到硬化牙本质层,以免患牙继发龋坏。
2、防止损伤邻牙:作邻面牙体预备时,若不注意容易损伤邻牙,损的部位容易积聚菌斑,增加龋的易感性。
3、保护软组织:正确使用口镜或吸引器能有效地防止牙钻对颊部和舌的损伤。
4、保护牙髓:牙体顶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对牙髓的损伤。
高温、化学刺激或微生物的侵犯都可引起牙髓不可逆性的炎性反应。
5、适当磨除牙体组织:为了取得良好的就位道,使牙体缺损修复体能顺利就位,需要磨除轴面倒凹,将轴面的最大周径降到牙体缺损修复体所设计的边缘区。
6、预防和减少继发龋:由于水门汀和粘接剂能被唾液所溶解,修复体与牙齿的边缘结合部位往往是继发龋的好发部位。
因此,边缘线应尽可能短,表面尽可能光滑。
为了防龋,修复体应覆盖牙齿的点、隙、沟、裂,并将修复体的边缘扩展至自洁区。
7、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在牙体预备时,不论采用何种措施,对牙髓组织或多或少将产生一些刺激,使它处于受激惹状态,所以一般情况下,牙在短期内做第二次牙体预备,会增加患者痛苦,损伤也较大,应予避免。
8、临时冠保护:患牙在预备完成到戴用正式修复体前,应戴用临时冠,保护牙髓,维持间隙。
实验工程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目的和要求]一、加深对铸造全冠适应证和设计原那么的理解。
二、掌握铸造全冠牙体预备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内容]一、在仿真头模的实验牙列模型上进行基牙、7│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
二、用硅橡胶印模材料取模,然后用人造石灌注模型。
[实验用品] 仿真头模,牙列模型、人造石等。
[方法和步骤]1.牙合面预备:先用金钢砂车针沿牙合面发育沟制备导沟,深约0.5~0.8mm,按导沟的深度将牙合面均匀磨去0.5~0.8mm。
要求:〔1〕保存合面原有的解剖形态与牙尖位置,防止将面磨成平面。
〔2〕与对牙合牙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以容纳金属冠的厚度。
但以少磨牙为原那么,尽量保存牙冠的高度。
牙合面间隙检查的方法:a、咬合纸法:用四层咬合纸放在制备牙的牙合面,在咬合状态下能顺利的抽出咬合纸,即符合要求。
b、咬蜡片法:将二层红蜡片在酒精灯上烘软,放在制备牙的牙合面,作正中咬合,冷却后取出,检查蜡片的厚度即可估计牙合面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2.邻面片切:由金钢砂车针在牙合面的近远中边缘嵴内1mm处,由牙合缘向龈端切磨,将邻面突出的牙体组织磨去,使成一平面,与牙体长轴平行,近远中二片切面也应相互平行。
但为了便利蜡型制作及修复体的取戴,可稍向长轴聚合2~5度。
二个基牙的邻面片切都应相互平行,以取得共同就位道。
要求:〔1〕支点要稳妥,用力要适当,保护颊、舌、龈软组织,防止发生意外。
〔2〕不损伤邻牙,切忌将车针放在二个牙间隙中切磨,车针可作颊舌向移动,但不能作近远中向移动。
〔3〕与邻牙完全别离,消除邻面倒凹,切忌形成肩台或倒凹。
3.颊舌面磨去:用金钢车针将颈舌面突出的局部磨去,使颊舌面与长轴平行,将外形高点降至龈缘以消除倒凹。
功能牙尖〔下颌磨牙颊牙尖,上颌磨牙舌牙尖〕的1/3区倾斜度较大,应磨成适当的斜面,一般与长轴相交成45°角。
要求:〔1〕防止颊舌面过分向聚拢,也不要强求整个颊面与舌面平行,只要求颊面龈1/3与舌面平行,可到达少磨牙与防止肩台的形成。
1、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装置恢复各种缺失牙及其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2、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3、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
4、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5、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6、临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7、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医治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医治方案而制作的临时性修复。
8、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肯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9、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10、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11、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12、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
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13、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外表的金属修复体。
14、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15、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外表的修复体。
16、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局部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17、固定义齿〔FPD〕: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修复体,故更多的时候简称为固定桥18、固位体〔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局部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19、桥体〔pontic〕:是固定桥恢复实在牙的形态和功能的局部20、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局部21、双端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22、半固定桥:两端均有不同的连接体,与固位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体,多为栓道式结构,栓道位于固位体的近缺隙侧23、单端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由固定连接体连接,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23、牙周潜力:颌力的平均值为22.4~68.3kg,而一般生活中,咀嚼食物时所需颌力一般为10~23kg,仅用牙所用颌力的一半,牙周组织还贮存相当大的储藏力量,这局部力量称为~ 24、可摘局部义齿〔RPD〕: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力及基脱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25、解剖式牙(有尖牙):牙尖斜度为30-33度,与初萌出的天然牙合面相似26、非解剖式牙(无尖牙或平尖牙):其合面无牙尖及斜面,颊舌轴面形态与解剖式牙类似,其合面具有溢出沟27半解剖式牙:起合面有牙尖斜坡,但牙尖斜度较小,20度左右,上下颌牙尖有肯定扣锁关系,咀嚼效能好,比解剖式牙的侧向合力小,临床应用较广28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托:指放置于天然牙上以预防义齿龈向移位及传递合力至该牙的一种硬性(金属)装置28观测线:又称导线,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区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
口腔治疗中的软组织的处理措施口腔治疗中的软组织的处理包括常规处理及牙齿修复或治疗中的两大处理手段即牙齿周围液体的控制和暴露颈缘。
一、口腔治疗中的软组织的常规处理原则1、治疗口腔黏膜疾患如口腔黏膜有溃疡、白色损害等黏膜病,必须先做治疗,以免造成对黏膜的刺激,致使疾患加剧。
2、舌系带的修整如唇舌系带附着点接近牙槽嵴顶,系带过短,影响义齿的固位和功能,则应进行外科修整。
3、瘢痕组织的修整口腔内如有瘢痕组织,当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有影响时,可考虑予以修整。
4、对松动软组织的修整有时由于戴用不良修复体过久,以致骨质大量吸收,表面被一种松软可移动的软组织所覆盖。
这些软组织对支持义齿没有帮助,有时还会因受压产生炎症及疼痛,可以在修复前给予切除。
5、前庭沟加深术牙槽嵴过度吸收致使义齿的固位差时,可施行前庭沟加深术。
该手术通过改变黏膜及肌肉的附着位置(在上颌位置上移,在下颌位置下移),增加牙槽嵴的相对高度,从而增加义齿基托的伸展范围,扩大基托接触面积,达到增强义齿稳定性和固位力的作用。
二、牙齿修复或治疗中软组织处理的两大手段一)牙齿周围液体的控制1、橡皮障:是最有效的隔湿工具2、真空吸引器:效率高,可隔开颊侧软组织3、吸唾器:效率较低,常与棉卷配合使用4、药物:如阿托品,适用于唾液分泌特别多者二)暴露颈缘1、机械式排龈技术通过机械方法扩大龈沟,暴露颈缘,分为双线排龈和单线排龈。
双线排龈缺点是排龈线可能粘到印模材料上,导致材料撕裂或变形。
2、机械化学式排龈技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使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排龈线排龈,常用于牙龈出血病例。
常用的血管收缩剂为肾上腺素。
1)时机:肩台预备前或取印模前2)目的:避免损伤牙龈使视野清楚使印模清晰来源:齿道。
牙体预备操作流程牙体预备是一种常见的牙科手术过程,旨在为牙体修复和牙髓治疗创造一个适当的条件。
在进行牙体预备之前,牙医需要对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制定出合适的治疗计划。
本文将介绍牙体预备的详细操作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
首先,牙医会先为患者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给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前指导,并与患者沟通治疗的风险和预期效果。
确保患者了解牙体预备的操作流程以及可能的不适感,以便患者能够做好心理准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牙医首先会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消毒,使用消毒液清洁患者的口腔,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之后,牙医会使用牙钳或者披针来夹住患者需要治疗的牙齿,以固定牙齿的位置。
接下来,牙医会使用高速手钻和不同型号的钻头来进行牙体的预备。
牙医需要根据牙体损坏的程度来决定使用何种类型和尺寸的钻头。
在此过程中,牙医需要动作精确,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牙医会将手钻缓慢地置于患者的牙齿表面,通过旋转手钻来去除损坏的牙体组织。
在预备牙体的同时,牙医需要注意保留足够的牙体组织,以支持后续的牙齿修复过程。
牙医可以使用水冷系统来冷却手钻和牙体,以避免过热对牙体和牙髓的潜在损伤。
在完成牙体预备后,牙医会使用洗牙器和吸管来清洁并吸除口腔中的残留牙屑和水分。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预备完毕的牙体表面干净整洁,方便后续的修复过程。
最后,牙医可能会对患者的牙体进行暂时性的填充,以保护暴露的牙齿组织。
这种暂时性填充通常是临时的,患者需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进一步的牙齿修复,比如安装牙冠或者牙填充物。
需要注意的是,牙体预备的操作流程可能因不同的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特殊情况下的牙体损伤,牙医可能需要采用额外的治疗措施。
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牙体预备之前与牙医进行详细咨询,以确保选择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牙体预备是一项关键的牙科手术过程,为后续的修复治疗打下重要的基础。
有效的牙体预备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并以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为首要考虑。
口腔修复科桩核的护理(间接法取印模)临床操作【物品准备】同初诊患者检查物品,另备高速手机、低速弯手机、金刚砂车针、扩孔钻、根管预备钻、75%酒精、牙胶、琼脂印模材、琼脂输送器、氧化锌或成品暂封材料、充填器、酒精灯、火柴或打火机等。
【治疗流程及护理配合】1.治疗前(1)心理护理向患者简要交代治疗程序,消除紧张感,取得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2)患者准备核对患者病历、姓名和牙位,将患牙的X线片放置在治疗椅的阅片灯上,便于医生参照X线片判断牙根的长度、方向、根管治疗情况以及根尖周与牙槽骨情况→安排患者坐在治疗椅上→系好胸巾→接好漱口水→嘱患者漱口→调整椅位及光源。
2.治疗中(1)剩余牙体组织的预备:①高速手机安装金刚砂车针传递给医生。
②协助医生对剩余牙体组织进行预备,去除旧充填体和薄弱组织。
护士持吸唾器及时吸唾,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视野。
协助医生牵拉口角、舌体,以防邻近组织受伤。
(2)根管预备:①低速弯手机安装扩孔钻传递给医生,护士适时用气枪轻轻吹掉根管口中切碎的牙胶等根充物,以保持医生视野清晰。
②协助医生更换相应型号的根管预备钻,将根管预备至预定的工作长度。
(3)制取印模:①按患者口腔内的情况,准备合适托盘,遵医嘱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印模。
②将安装好琼脂印模材的琼脂输送器传递给医生,然后将盛满印模材的托盘递给医生,并嘱患者深呼吸,同时可按压合谷穴和内关穴。
③检查模型无误后,送模型室消毒并灌注石膏模型。
④取适量暂封材料封闭根管口。
⑤护士帮助患者擦净口唇周围的皮肤,清理操作台,协助医生打印技工设计单。
3.治疗后医生(护士协助)嘱患者治疗后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检查各类器械→处理器械→水气路处理、椅位消毒→洗手→将物品放原处备用→收费,并预约患者复诊时间且互留电话。
【护理要点】1.指导患者就座,注意安全。
2.在牙体预备时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嘱患者放松,不要紧张,如有不适举左手示意,切不可乱动,以免损伤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