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病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
引起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有
引起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 肾脏问题:肾脏是体内调节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器官。
如果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正确排泄过量的钾离子,就会导致血液中钾离子浓度下降。
一些慢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常常出现低钾血症。
2. 大量使用利尿药物:利尿药物的作用是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但它们也会影响钾离子的排泄。
大量长期使用利尿药物,特别是利尿作用较强的药物,会导致体内的钾离子大量丧失,从而引起低钾血症。
3. 胃肠道问题:胃肠道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维持钾离子在体内的平衡。
但一些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会导致钾的过量丢失,造成低钾血症。
4. 配料不当的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补液方法,但如果配料不当或输液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钾离子过度稀释,造成低钾血症。
5. 长期饮食不当:长期饮食中缺乏富含钾的食物,或者偏食导致摄入钾过少,也会引起低钾血症。
特别是长期存在的营养不良或饮食失调问题,容易引起低钾血症。
6.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低钾血症。
例如,长期过度服用咖啡因或酒精,会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从而导致钾的丧失。
剧烈运动或过度出汗也会引起体内的钾丧失,引发低钾血症。
总结起来,引起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包括肾脏问题、大量使用利尿药物、胃肠道问题、配料不当的静脉输液、长期饮食不当以及其他原因。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预防和诊断低钾血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低钾血症形成的原因:一、钾的摄入量过少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所以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
但是手术后的患者或因为体质原因较长时间禁食或少食,使得每日钾的摄入量少于3g,并持续2周以上,就会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
二、钾的排出量过多(1)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儿童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
消化液含丰富的钾(唾液含189 mmol/L,胃液含14 mmol/L,肠液6.2~7.2 mmol/L,胆汁6.6 mmol/L,胰液4~5 mmol/L)。
另外,由于腹泻所致的血容量减少,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也使得结肠分泌钾的作用加强。
因此,长期大量的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造瘘、透析等,均导致失钾。
(2)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因素有:①某些肾脏疾病:如远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液中尿素增多,新生肾小管上皮对水、电解质重吸收的功能不足,可发生排钾增多。
②某些排钾利尿药的长期使用或用量使用,如呋塞米、氢氯噻嗪。
③某些内分泌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症等。
④碱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故H+-Na+交换加强,故随尿排钾增多。
⑤镁缺失常常引起低钾血症。
(3)经皮肤失钾:汗液含有钾,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三、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可发生低钾血症,但在机体的含钾总量并不因而减少。
(1)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是一种家族性疾病。
(2)碱中毒: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以起代偿作用,同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
(3)胰岛素过量: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会发生低钾血症。
(4)棉籽油,氯化钡中毒。
(5)低温疗法使钾进入细胞内。
四、稀释性低钾血症细胞外液水潴留时,血钾浓度相对降低,机体总钾量和细胞内钾正常,见于水过多和水中毒,或过多、过快补液而未及时补钾。
2021内分泌相关低血钾症诊断与治疗(全文)2021内分泌相关低血钾症诊断与治疗(全文)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与钾摄入减少、排出增加及钾向细胞内转移有关。
缺钾会影响神经肌肉及心肌细胞的兴奋性的传导,导致肢体乏力、麻木、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心室纤颤导致死亡。
临床上低钾血症很常见,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寻找低钾血症的病因,如此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治低钾血症。
临床上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导致低钾血症不容忽视的因素,甚至可能是某些内分泌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由于内分泌疾病的特殊性,临床上各种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钾发病机制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今天我们来探讨下内分泌相关性低钾血症及治疗方法。
一、内分泌性低钾血症的特点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特点为血浆肾素活性低、醛固酮血症。
原醛低钾血症属于肾性失钾,高醛固酮促使肾小管远端重吸收钠、排出钾增加导致高血压、低血钾,同时促进肾脏排出大量钙、镁,严重时再并发代谢性碱中毒,血浆游离钙减少,可出现肢体麻木甚至手足抽搐。
据相关文献报道,在原醛患者中有80%~90%都伴有低钾血症,但大部分原醛早期并无低钾血症,自发性低钾血症多发生于原醛中晚期。
2.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其病因有多种:(1)脑垂体ACTH腺瘤或下丘脑功能失调致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即库欣病);(2)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3)不依赖ACTH的双侧肾上腺皮质小结节性增生;(4)异源性ACTH综合征(非垂体腺瘤来源的ACTH)等。
库欣综合征引起的低钾血症以肾性失钾为主,皮质醇具有储钠排钾作用,库欣综合征时高水平的皮质醇是高血压、低血钾的主要原因,加上有时脱氢皮质醇及皮质酮等弱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使机体总钠量显著增加,血容量扩大,血压升高并下肢水肿,尿钾排出量增加,导致低血钾和高尿钾。
低钾血症病理生理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状况,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病理生理状态。
其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等。
低钾血症会对人体造成一系列危害,包括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损害,可能导致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低钾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钠钾泵的活性调节。
钠钾泵由3个钠离子泵入细胞外,同时将2个钾离子泵入细胞内,这个过程消耗了ATP提供的能量。
当体内缺钾时,钠钾泵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导致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减小,细胞外液的钾浓度相对升高,从而引发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对人体有多方面的病理生理影响。
首先,钾是维持细胞膜电位的重要离子,低钾血症会导致细胞膜电位异常,引起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功能障碍。
其次,低钾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自律性,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此外,低钾血症还会影响肾脏功能,导致尿浓缩功能障碍和酸碱平衡紊乱。
在治疗低钾血症时,需注意补钾方式的选择。
轻度低钾血症可采用口服补钾,而重度低钾血症则需要静脉补钾。
同时,针对低钾血症的病因进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治疗甲亢、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以从根本上解决低钾血症的问题。
在预防低钾血症方面,保持饮食平衡、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避免长时间禁食或厌食等措施有助于维持体内钾的平衡。
对于可能存在低钾血症风险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者、使用利尿剂者等,定期检测血钾水平也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总之,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状况,对人体的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都有严重的危害。
了解低钾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式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保持饮食平衡并定期检测血钾水平。
52例低钾血症的分析【摘要】目的提高对低钾血症、尤其是内分泌疾病伴低钾血症的认识。
方法我科2010~2011年共收治低钾血症患者52例、对发病的性别、年龄、病因、临床特点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2例患者中男33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7∶1。
肾上腺组25例、甲状腺组14例,糖尿病组8例,肾小管酸中毒组5例。
结论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疾病中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多见。
【关键词】低钾血症;临床特点;内分泌疾病;病因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2例、首次发病36例、反复发作16例、就诊时间多在48h内,其中有6例大于72h。
发病年龄:小于20岁1例、21~30岁5例、31~40岁7例、41~50岁17例、51~60岁12例、大于60岁10例。
肾上腺组25例,男女比例为1∶0.4,甲状腺组14例,男女比例为1∶0.65,糖尿病组8例,男女比1∶0.8,肾小管酸中毒组5例,男女比1∶ 3.4。
1.2 临床特点52例患者多数急性起病,表现为不同程度双下肢无力、肌力减退。
肌力减退特点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双侧肌力对称性减退、颈肌无力1例,腱反射减低36例、消失11例、正常5例、感觉异常5例、所有患者血钾均小于 3.5mmol/l,其中 1.6~1.9mmol/L2例,2.0~2.9mmol/L27例、3.0~3.5mmol/L23例、心电图改变者34例、其中单纯窦速10例、U波明显18例、QT间期延长6例、肌酸激酶增高13例。
1.3 发病原因52例患者中肾上腺疾病组25例(48%),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0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库欣综合征2例、甲状腺组14例(27%),其中9例伴低钾型周期性麻痹、5例不伴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糖尿病组8例(15%)、其中糖尿病肾病使用利尿剂5例,酮症酸中毒3例,肾小管酸中毒5例(10%)。
1.4 治疗与转归口服补钾安全有效。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或mEq /L ),称为低钾血症(hypokalemia )。
血清钾浓度降低,除了由体内钾分布异常引起者外,往往伴有体钾总量的减少。
(一)、原因和发生机制低钾血症的发生包括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和体内钾分布异常(钾进入细胞内过多)三方面基本原因。
1 .钾摄入不足肉类、水果和许多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因此正常饮食不会发生低钾血症。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如食道癌、胃幽门梗阻患者,由于不能进食或禁食,静脉输液时又未注意补钾,可引起血钾降低。
2 .失钾过多钾可以通过消化道、随尿液或汗液丢失。
其中,通过消化道和肾脏丢失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失钾原因。
(1) 经消化道失钾:在严重呕吐、腹泻、肠瘘或作胃肠减压等情况下,由于大量消化液丢失,可引起失钾。
同时失液又可引起血容量降低和醛固酮分泌增加,故也可能使肾排钾增多(注意:如果肾小管远端流速减低,肾排钾不一定增多)。
对于呕吐、腹泻患者,虽然有钾的丢失,但由于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钾一时仍有可能在正常范围或低血钾的程度尚不严重。
当补液后由于血液被“稀释”,则可出现明显的低钾血症症状和体征,这也被称为“稀释性低钾血症”。
(2) 经肾失钾:①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大引起的肾失钾过多:1) 利尿药的大量使用:如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使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加;能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活性的利尿药乙酰唑胺,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生成和排泌H+减少,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也减少,导致流至远曲小管的Na+量增多和Na+- K+交换增强;能抑制髓襻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起始部对Cl-和Na+重吸收的排钠性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或氯噻嗪类利尿药,既增加了远端流速,也使远端肾单位Na+- K+交换增强。
2) 肾功能不全: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排出尿素增多,引起渗透性利尿和远端流速加快;间质性肾疾患如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因近曲小管和髓襻对钠、水重吸收障碍,使远端流速加快和Na+- K+交换增强。
- 低钾血症的原因(一)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指血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低于正常值。
钾离子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对于心脏、神经、肌肉等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非常重要。
低钾血症的发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摄入不足人体摄入食物中的钾离子,是维持血液中钾离子浓度正常的重要途径之一。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不当,无法摄入足够的钾,或者食物中的钾含量不足。
慢性肾脏病、胃肠道吸收不良等疾病,也会导致人体无法充分摄取钾离子。
2.失钾过多人体内部的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泄和几个器官共同调节来维持的。
在一些疾病或情况下,人体会过度排泄钾离子。
其中不可缺少的是肾脏,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肾脏功能下降,无法有效的排泄体内的钾离子;肾上性低钾症是由于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激素过多,导致过度排泄钾离子而引起的体内钾严重不足。
同时,由于大量的汗液中也富含钾离子,体育运动或其他情况中大量出汗也会导致失钾过多。
3.转移过多组织内的钾离子和血液中的钾离子是在动态平衡中,相互转化。
例如在组织损伤、炎症等情况下,细胞破坏会导致组织内的钾离子释放入血液,使体内钾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常见的例子是酸中毒患者,当组织酸化时,细胞内的钾离子就会向血液中转移,导致人体内缺钾。
总的来说,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原因包括摄入不足、失钾过多和转移过多等,上述情况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体内出现钾离子不足的情况,会严重影响人体各个方面的功能,包括肌肉、神经、心脏等器官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引起相关的疾病。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饮食均衡,增加钾含量,同时也要了解自己患有何种疾病,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