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八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26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B、干涉活动C、反映活动D、返回联系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脑D、大脑皮层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原则D、主观性原则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D、主观意识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A、反映形式B、感应性C、反应活动D、心理现象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A、生物反映形式B、物理反映形式C、心理反映形式D、化学反映形式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活动D、意识活动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选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______∙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答案为B。
2.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这是动机功能中的______∙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在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且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
生理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得满足。
这就是激活功能。
答案为A。
3.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______∙ A.需要∙ B.责任∙ C.诱因∙ D.环境(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答案为C。
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______∙ A.需要∙ B.动机∙ C.诱因∙ D.兴趣(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答案为C。
5.“饥择食、渴择饮”,这种行为动机属于______∙ A.内在生理性动机∙ B.外在生理性动机∙ C.内在社会性动机∙ D.外在社会性动机(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总分14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1. 动机2. 生理性动机3. 社会性动机4. 内在动机5. 外在动机6. 主导动机7. 从属动机8. 交往动机9. 成就动机10. 工作动机11. 情绪情感12. 心境13. 激情14. 应激15. 道德感16. 理智感17. 美感二、单选题1. 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与诱因两个因素,请你确定下列哪项属于诱因?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2. 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3. 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人出现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适应性反应。
这属于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4. 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属于哪种心理现象?A.感觉B.情绪C.需要D.情感5. 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6. 义务感、责任感、是非感、善恶感属于下列哪种情感?A.成就感B.美感C.理智感D.道德感7. 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请问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性动机?A.繁衍后代B.工作动机C.交往动机D.成就动机8.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何种动机?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9. 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了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0. 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会怎样?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三、简答题1. 动机具有哪些功能?2. 动机产生依赖于哪些条件?3.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区别是什么?4. 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5. 说明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的区别。
6. 说明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7. 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哪些特征?8. 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二)
一、单选题
1. 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______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答案:B
[解答]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答案为B。
2. 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这是动机功能中的______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答案:A
[解答]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在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且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
生理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得满足。
这就是激活功能。
答案为A。
3.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______
A.需要
B.责任
C.诱因
D.环境。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和动物在思维、情感、行为、感官及神经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这些表现之间的关系。
它也是研究心理状态如何发展和改变的科学。
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
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产生于你的内心,在短暂的时间内反应了你的心情和行为。
它代表诸如悲伤、愤怒、忧虑和开心等因素。
它由各种内部状态和世界观引起,主要有强烈的情绪和缓慢的情绪两种。
强烈的情绪表现在瞬间的影响中,而缓慢的情绪表现在持续的影响中。
情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你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反映了你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态度。
它是一种更持久的状态,它可能是通过奖励或惩罚而形成的,也可能是抽象的或技术性的。
情感能够激发人们行动并影响他们的思维。
它包括喜欢、不喜欢、满意和不满意等。
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情绪和情感,它们对人们的思维、行为和感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理解这些心理概念的本质,对于更好地弄懂人们行为的动因至关重要。
情绪是一个概念,它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有力的短暂的心理状态,它可以通过激发愉悦或不愉悦的反应,激发我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情绪可以根据它们的形成和原因被分为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
内在情绪是来自于内心的,它们可能是由内部状态和世界观引起的,比如压力、恐惧等。
外在情绪是来自于外在环境的,比如家人、朋友的话语等,这些情绪会产生瞬间的影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行为反应。
另一方面,情感是一个概念,它指的是更持久的心理状态,产生于你对周围世界的感受。
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因此它们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某些行为背后的决策。
情感可以根据它们的激发原因被分为内在情感和外在情感。
内在情感指的是由一个个体内部的情况所激发的情感,它们更多的是抽象的或技术性的,它们与个体的生活经历有关。
外在情感指的是由外界激发的情感,比如家人、朋友的影响等,它们可以在瞬间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状态。
总而言之,情绪和情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它们都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感受,它们各有不同,但是也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和激发,因此,对于理解人们心理概念和行为动机来说,了解情绪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情绪和情感过程(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人对这样关系进行反映的形式又是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区别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过程,常具有外部明显、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如喜、怒、哀、乐。
情绪在根本上说只有两种:即愉快和不愉快。
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
它通常与人的精神性或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
人的高级情感依其性质和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三)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四)情绪情感分类1.情绪的分类(1)心境。
(2)激情。
(3)应激。
2.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五)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的理论。
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主要包括:(1)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2)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4)沙赫特的三因素情绪理论。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动机和情绪是人类行为的核心驱动力,它们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机和情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探讨它们的定义、分类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动机心理学知识点1.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展开的行动的内部推动力。
它涉及到个体的需要、愿望和期望,是触发和维持行为的原因。
2. 动机的分类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个人兴趣和享受而进行某项活动,外在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3. 动机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动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层次,个体追求满足一个层次需求后才会去追求下一个层次的需求。
- 自决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
4. 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动机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和持久性。
当个体对某项任务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力感和任务重要性的认知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
二、情绪心理学知识点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种由主观感受、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组成的心理状态。
它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评估和反应。
2.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归类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是指具有普遍认知和生理反应的情绪,如喜、怒、哀、惧、恶、惊等;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组合形成的,如嫉妒、痛苦、愉悦等。
3. 情绪理论- 六基本情绪理论(Paul Ekman):认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它们是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中的,包括喜悦、愤怒、悲伤、惧怕、厌恶和惊讶。
- 情绪体验理论(Richard Lazarus):情绪是由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评估和解读后产生的,评估的结果会触发情绪的产生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4.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决策和社交行为。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学科。
其中,情绪和动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教学和学习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中情绪与动机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过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相反,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1 情绪调节与情绪管理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情绪管理则是指个体通过适当的策略控制和处理情绪,以达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应对的目标。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技巧,如情绪自我观察、情绪标注和积极情绪修复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适应能力。
1.2 情绪与注意力情绪状态对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信息的加工和记忆。
例如,通过创设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消极情绪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集中力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状态。
二、动机与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
有效的动机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1 动机类型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这种动机与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密切相关。
相反,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在外部奖励或惩罚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的动机。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
2.2 动机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主动学习精神。
一种常用的激励方式是设定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