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八章动机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74
第八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由哪些成分构成?(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该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谈谈学习动机VS. 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3、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4、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5、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
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强化功能:美国阿特金森发现了一个普通规律: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一.不定项选择题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E.诱因2.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B.观察榜样C.相信自己D.认识自己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趋向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避免失败的倾向C.避免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4.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为:()。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5.反映动机内容社会意义的是()。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高尚学习动机D.低级学习动机E.直接性动机6.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布鲁纳D.奥苏贝尔E.斯金纳7.以下属于需要层次理论成长需要的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E.求知需要F.审美需要G.自我实现需要8.以下属于需要层次理论缺失需要的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E.求知需要F.审美需要G.自我实现需要9.下面所示图形描述的是()。
A.练习曲线图B.遗忘曲线图C.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图D.经验锥形图10.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11.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这是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B.近景的间接性动机C.外部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2.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13.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学习兴趣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14.根据Weiner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第⼋章动机(⼼理学)《⼼理学》郭德俊第⼋章动机⼀、什么是动机? P189动机是由⽬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理过程或内部动⼒。
⼆、动机具有哪些功能?通过理解动机的五个特点,总结出动机有三个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192通俗理解:假如⼀个⼈同时缺乏⾷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此时⼈的意识⼏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来获取⾷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当⼈从⽣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级的、社会化程度更⾼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四、动机与⾏为的关系 P1931、同⼀种⾏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种⾏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种或相似的动机。
2、良好的动机应产⽣良好的⾏为的⾏为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不良的⾏为效果。
五、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P194动机强度与⼯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是呈倒 U形的线性关系。
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作效率不可能提⾼;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理状态,⼲扰记忆、思维等⼼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六、驱⼒理论和诱因理论各⾃的特点是什么? P200-2021、驱⼒理论:所谓驱⼒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所谓的内驱⼒刺激,这种内驱⼒的刺激引起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
当有机体的⽣理需要得不到满⾜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为去纠正这些⾝体的缺失或者障碍,所以,可以认为,使驱⼒降低是⾏为发⽣的主要原因 .2、诱因理论:吃饱了的动物在看到另⼀个动物在吃⾷,将会重新吃⾷物,这时的动机是由刺激引起的,⼈类经常追求刺激,⽽不是⼒图消除紧张使机体恢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