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典型结构设计 关键机构之四——顺序开模控制机构04
- 格式:pdf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8
注塑模具典型结构与设计(doc 33页)第1章概论本章重点: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塑料模具的分类。
1.1 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塑料是由从石油生产出来的合成树脂加入增塑剂、稳定剂、填料等物质而组成的,原料为小颗粒状或粉状。
我们将这些小颗粒塑料加温熔化成液体,注入到一个具有所需产品形状的型腔中,待塑料冷却后取出来,就得到了与型腔形状一样的塑件,这个具有型腔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模具,因为它专门用于制做塑料件,所以我们称之为塑料模具。
1.2 注塑模具基本结构:外形的型腔(俗称凹模板),另一块做成内部形状(俗称凸模板),两块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形状的型腔,使用注塑机将小颗粒塑料熔融并以一定的速度和压力向模具内注射塑料。
两块大一点的金属板分别称为凹、凸模固定板。
在凹凸模固定板上装有4根导柱与导套,4根顶料杆的顶出机构,为此,在凸模一侧支承板下面安装两块垫铁,以形成用于顶出机构运动的空间,还设置了回程杆。
我们以凹、凸模为界,将凹模及其固定板连接在大一点的金属板上(俗称定模板)。
另外,为方便安装模具,使得注塑机喷嘴与主浇套口对准,在定模板上安装定位环,又因为进料道与高温塑料和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所以采用性能较好的材料单独制作一个主浇套,安装在定模板内,如图1-10所示。
将凸模及其固定板、顶出机构一起安装在另一块大一点的金属板(俗称动模板)上,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套完整的模具了。
1.3 塑料模具分类:1.3.1 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又称注射模具,这种模具的基本构成和成型工艺特点在上面已经讲过。
注塑模具主要用于热塑性塑料制品的成型,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热固性塑料制品的成型,注塑成型在塑料制品成型中占有很大比重,世界上塑料成型模具产量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
1.3.2 压塑模具:这种模具的成型工艺特点是将塑料直接加在敞开的模具型腔(加料室)内,然后合模,塑料在热和压力作用下呈熔融状态后,以一定压力充满型腔。
压塑模具多用于热固性塑料,其成型塑件大多用于电器开关的外壳和日用生活用品。
注塑模具结构及设计-4注塑模具结构及设计-4注塑模具是一种用来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的设计和结构对于成型零部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注塑模具的结构和设计要求,并详细讨论成型零部件的相关内容。
一、注塑模具的结构1.模具基座:模具基座是模具的支撑部分,通常由钢板或铸铁制成。
它的稳定性和刚性对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成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2.模具丝杠:模具丝杠是固定在模具基座上的一种螺纹杆,用于调整模具的开合间隙。
通过旋转丝杠调整模具的开合程度,从而控制成型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
3.模具腔:模具腔是成型零部件的形状空腔,通常由两个分模组成。
分模之间的间隙是注塑料流动的通道,它的形状和尺寸直接影响着成型零部件的外观和尺寸精度。
4.模具芯:模具芯是模具腔的补充部分,它用于形成成型零部件的内部结构和空腔。
模具芯通常由可拆卸或活动的零部件组成,以便于成型零部件的取出。
二、注塑模具的设计要求1.模具的尺寸和结构应符合成型零部件的要求,且易于组装、拆卸和维修。
2.模具零部件应采用高硬度和高磨损抗力的材料,以提高模具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3.模具的冷却系统应合理设置,以保证注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降低成型零部件的收缩率和提高表面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模具的浇口和排气系统应设计合理,以确保注塑材料的正常流动和排气,避免气泡和缺陷的产生。
5.模具表面应经过光洁处理,以减少成型零部件的毛刺和瑕疵,提高外观质量。
三、成型零部件的相关内容1.成型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应根据产品的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常用的注塑材料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
2.成型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尺寸检验和质量控制。
3.成型零部件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产品的外观要求,并且需要进行光洁度和表面硬度等方面的检测。
4.成型零部件的装配性能和耐用性需要进行相关的强度和耐久性测试,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流程与技巧【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首先我们拿到了一个产品后,先不要急着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产品结构,包括拔模,厚度等模塑型问题。
当然这些对于一个刚刚从事模具结构设计的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才是比较适合模具设计用的产品,这些没关系,只是自己日常积累的一个过程。
当你分析完产品的拔模,壁厚,以及在出模方向有倒扣的地方后,你基本上已经知道了模具分型面的走向,以及浇口的位置,当然这些最终还是要跟客户确认的。
有人说,是不是我分析好了产品结构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模具了呢,答案当然是NO。
要想在设计时少走弯路,一些关于影响模具结构的项目是一定要确认好的。
具体内容如下:1、客户用来生产的注塑机的吨位及型号类型。
这个确认不好,你就没法确认你模具的浇口套的入口直径以及定位圈的直径,顶出孔的大小跟位置,还有注塑机能伸进模具内的深度,甚至模架的大小,闭合高度等等。
你辛辛苦苦的设计好了一套用油缸抽芯的模具结构,你也颇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户那里没法生产,因为客户那里只有电动注塑机,而且没另外加中子,估计那时你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2、客户注塑机的码模方式。
一般常用的是压板码模,螺丝码模,液压码模,磁力码模等等。
这个确认好了,你才知道你设计模具时,到底需不需要设计码模螺丝过孔或者码模槽。
3、刚才我们分析后的产品的问题点,以及产品夹线,产品材料及收缩率。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PP的塑料收缩率就一定是1.5%,这个一定要跟客户确认好,要知道他们最终用于生产的材料是什么牌号的,有没有添加什么改性材料等等。
有条件时,最好能熟知产品的装配关系以及产品的用途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将来的模具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为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观面,哪些是非外观,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随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
甚至包括一些产品的结构,如果你了解了产品的实际装配关系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结构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种简单形式的。
注塑模具的结构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工具。
它们的结构非常重要,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形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模具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应用。
注塑模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模和下模。
上模和下模通过模具座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模具夹紧机构固定。
上模一般固定在注塑机的固定板上,而下模则固定在注塑机的移动板上。
当注塑机工作时,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空间被称为模腔,塑料熔融物通过喷嘴进入模腔,然后在模具的作用下冷却和凝固,最终形成所需的塑料制品。
注塑模具的结构包括模腔、脱模装置和冷却系统。
模腔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模腔的形状通常与最终产品的形状相对应,可以是直线、曲线或复杂的形状。
脱模装置用于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常见的脱模装置有顶出机构和顶杆机构。
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模具和塑料制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除了基本的结构,注塑模具还可以包括一些辅助装置,如喷嘴、喷嘴尖端、塑料流道和冷却水道。
喷嘴用于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腔,喷嘴尖端可以调整塑料的流动速度和方向。
塑料流道是将熔融塑料从注塑机输送到模腔的通道,冷却水道则用于冷却模具和塑料制品。
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和生产要求等。
模具的结构应尽量简单,以方便制造和维护,并且要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同时,模具的结构还应考虑到塑料的流动性和收缩性,以避免产品出现缺陷。
注塑模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家电、日用品等。
它们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如外壳、零件、容器等。
注塑模具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注塑模具的结构是制造塑料制品的关键。
它们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且要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注塑模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不断改进注塑模具的结构和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动塑料制品的发展和创新。
注塑模具如何选择开模机构《注塑模具结构⽰意图》我读⼤学的时候学的也是机械专业,当时学的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机械设计与⾃动化》的专业,毕业之后也是⼀直从事模具⾏业的⼯作,对模具设计⽽⾔,不是单纯的只有书本的理论知识,更重的是⼯作中的经验积累和以及产品应⽤体验效果。
基于以往在注塑⾏业的专业知识和⽇常⼯作中的经验,针对《如何选⽤模具开模机构》的议题,借助此次机会来分享交流⼀下个⼈经验,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何谓注塑成型加⼯?注塑成型⼜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法。
在⼀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压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法。
该⽅法适⽤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产,是重要的加⼯⽅法之⼀。
注射成型过程⼤致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制品取出。
《注塑成型⼯艺流程》上述⼯艺反复进⾏,就可批量周期性⽣产出制品。
⼆、注塑模具结构众所周知,注塑模具主要有七⼤系统构成:导向系统、⽀承系統、成型零件系统、浇注系统、冷却系统、顶出系统、排⽓系统。
以上各系统組成模具,塑胶经浇注系統,通过浇⼝进⼊模腔內部,填充保压之后由冷却系统冷却,成品冷凝固化后经顶出系统顶出,完成⼀個成型周期。
根据产品结构差异与模具设计、制造及量产的成本考量,⼀般注塑模具可分为:通⽤两板模和三板模。
两板模结构⽰意图:《两板模仿真开模原理》三板模结构⽰意图:《三板模仿真开模原理》三、如何选⽤模具的开模机构?基于三板模实际模具设计的结构类型,来详细谈⼀下,在模具设计阶段我们应该如何选⽤合适的辅助开模机构。
1.模具开模机构的⼯作原理通常⽤在三板模上⾯A、B板之间设计⼀些辅助的开模锁扣机构,使得A、B板之间有⼀定的铆合⼒,开模时由于锁扣机构的作⽤导致A B板之间不能先开模,从⽽使⽔⼝板先开。
2.模具开模机构的分类及其结构⽰意图及应⽤场景塑胶模具的开模机构种类主要有以下⼏种形式:a.尼龙开闭器也叫树脂开闭器、尼龙锁模扣、树脂锁模器、尼龙树脂开闭器等,是通过对锥形螺栓的锁紧,调整模板与尼龙套之间的磨擦⼒的模具配件。
注塑模具结构分类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
模具结构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
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
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
成型零件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杆以及排气口等。
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又称流道系统,它是将塑料熔体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一组进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
它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主流道它是模具中连接注塑机射嘴至分流道或型腔的一段通道。
冷料穴它是设在主流道末端的一个空穴,用以捕集射嘴端部两次注射之间所产生的冷料,从而防止分流道或浇口的堵塞。
分流道它是多槽模中连接主流道和各个型腔的通道。
为使熔料以等速度充满各型腔,分流道在塑模上的排列应成对称和等距离分布。
分流道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对塑料熔体的流动、制品脱模和模具制造的难易都有影响。
如果按相等料量的流动来说,则以圆形截面的流道阻力最小。
但因圆柱形流道的比表面小,对分流道赘物的冷却不利,而且这种分流道必须开设在两半模上,既费工又易对准。
因此,经常采用的是梯形或半圆形截面的分流道,且开设在带有脱模杆的一半模具上。
流道表面必须抛光以减少流动阻力提供较快的充模速度。
浇口它是接通主流道(或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
通道的截面积可以与主流道(或分流道)相等,但通常都是缩小的。
所以它是整个流道系统中截面积最小的部分。
4. 关键机构之四——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该机构主要用于塑料件对动模和定模的附着力和包紧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例如所成型的塑料件在动模和定模侧都没有型芯,且塑料件对两型芯的收缩包紧力都相差不多时,又如塑料件由于内外壁脱模斜度不相等的原因造成对动定模留模倾向难以判断时,这时应该采用顺序开模控制机构,即在动模和定模两侧均有脱模机构,无论制品留在那一侧均能脱出。
但是塑料件留模方位的不确定性会给操作带来不便,甚至在开模的瞬间可能会拉坏塑料件,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开模时先使塑料件脱离定模,开模后制品留在动模侧,然后从动模侧推出塑料件,这种使用顺序脱模方式的脱模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1内装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4.1.1弹簧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1、如图4-1所示的弹簧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中,定模侧使用弹簧的弹力推动脱模、动模侧使用推管推动脱模。
如图4-1中所示,该塑料件为盘类零件,其留在动模侧,在定模侧设置弹簧启动的推出机构,分型时其作用为脱出流道凝料,同时对使塑料件留在定模侧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模具开模时,在弹簧5的作用下,定模3与定模板4首先分型。
在导柱2上开有一定距离的长槽,限位螺钉1的头部伸到长槽中,当开模到一定距离时,限位螺钉头部与长槽底部接触,定模3在限位螺钉与长槽的作用下停止向开模方向运动,使主分型面开始分型,同时使流道凝料与塑料件分离并脱出流道凝料。
模具继续分型,在推管的作用下推出塑料件,完成模具开模。
3、弹簧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的工作演示动画见光盘\chap04\4.1.1 弹簧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如图4-1所示,为弹簧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4.1.2 摆钩—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摆钩式顺序分型是利用摆钩机构控制分型面的开模顺序,而弹簧式顺序分型机构是利用弹簧机构老控制注射模具分型面的开模顺序。
摆钩与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将这两种顺序开模控制机构相结合,如图4-2所示的摆钩—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弹簧4给摆钩2提供力的作用,利用摆钩与拉杆1的锁紧力增大开模力,以达到控制分型面的开模顺序。
1、模具开模时,由于弹簧4的作用摆钩2钩住拉杆1使摆钩与拉杆所在的部件在开模开始时保持闭模状态,待模具开模到一定的距离后,在定距限位装置的作用下,强行使拉杆1与摆钩2脱离,即模具进行第二次分型,以完成模具的整个开模过程。
摆钩—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适用于各种二次分型场合,应用广泛,并且已经制定了相关标准供选用。
2、摆钩—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的工作演示动画见光盘\chap04\4.1.1 摆钩—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图4- 1 弹簧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1—限位螺钉;2—导柱;3—定模;4—定模座板;5—弹簧
如图4-2所示为摆钩—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4.1.3 滚柱—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如图4-3所示的滚柱—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中,拉杆1插在支座2内,滚柱4在弹簧3的推动作用下将拉杆1卡住。
1、模具开模时,由于弹簧3的作用滚柱4将拉杆1锁紧,使模具在分型时拉杆1与滚柱4所在的元件保持闭合状态以确保第一次分型顺利完成。
完成第一次分型后,在模具的定距限位装置(图中未画出)的作用下,将拉杆1强行脱离滚柱4(如动画4.1.3中所示),完成模具的第二次分型。
2、特点:该机构和摆钩—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一样,适用于各种二次分型场合并已成为标准系列产品,直接选择安装于模具外侧。
3、滚柱—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的工作演示动画见光盘\chap04\4.1.1 滚柱—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图4- 2 摆钩—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1—拉杆;2—摆钩;3—支座;4—弹簧
如图4-3所示,为滚柱—弹簧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4.2 外装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4.2.1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一
摆钩式顺序分型的注塑模具是利用摆钩机构控制分型面的开模顺序。
如图4-4所示是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是由压杆1、摆钩7、弹簧3和限位杆4共同组成的。
1、模具开模时,由于安装在定模板5上的摆钩7和弹簧3的弹力推动下拉紧并锁住动模板8,开模开始时定模板5随动模部分一起运动,确保开模时只能从A
处首先分型,
图4- 3 滚柱—弹簧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1—拉杆;2—支座;3—弹簧;4—滚柱;5—盖板
使模具流道中的凝料脱出。
在模具完成侧向抽芯动作后,压杆1的端部斜面迫使摆钩7逆时针方向旋转,使摆钩脱离动模板,同时,在限位杆4的拉动作用下定模5板停止运动与动模板8脱离,模具从B 处分型,在推出机构顶出板6的作用下,将塑料件从模具型腔中顶出,完成模具的两次开模动作。
2、模具合模时,由于压杆1的端部始终压着摆钩7,为了使合模时能顺利通过顶出板和动模板的侧面,当摆钩在合模力的作用下脱离压杆的束缚时,弹簧3的弹力使摆钩准确复位并拉紧动模板。
3、在模具设计时,压杆1与摆钩勾接处应有0013 的斜度,并把摆钩和压杆对称分布在模具的两侧。
在设计摆钩是也应注意,弹簧的复位力矩应该大于摆钩的受力点的力矩,以确保模具在合模时摆钩能顺利复位。
如图4-4所示为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一。
4、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一的工作演示动画见光盘\chap04\4.2.1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一。
4.2.2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二
图4- 4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1—压杆;2—定模座板;3—弹簧;4—限位杆;5—定模;6—顶出板;7—摆钩;
8—动模;9—顶杆;10—主型芯;11—侧滑芯;12—斜导柱
如图4-5所示,为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二。
1、模具开模时,由于拉钩1钩紧动模上的档块2,摆钩带动定模型腔板11与动模部分一起运动,确保模具先从A-A 处先分型,定模型芯从塑料件内抽出,当模具分型到一定距离后,固定在定模上的滚轮10压在摆钩尾部,摆钩与档块脱钩,同时限位螺钉起到定距的作用,使定模型腔板停止运动,模具从B-B 面分型,塑料件紧紧包在动模型芯上,由顶出板顶出完成模具开模。
2、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二的工作演示动画见光盘\chap04\4.2.2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二。
4.2.3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三
如图4-6所示,为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三。
图4- 5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1— 摆钩;2—档块;3—顶杆;4—顶板;5—动模垫板;6—动模型芯;
7、12—型芯固定板;8—动模底板;9—顶板;10—滚轮;11—定模型腔板;
13—限位螺钉;14—定模型芯;15—定模底板;16—压缩弹簧
1、模具开模时,由于摆钩2与模板4处于闭合状态,因此模板4与模板6首先分型。
当导柱5的前端与摆钩2接触,导柱在开模力的作用下拨动摆钩使其绕轴旋转脱离模板4后,由限位螺钉7限位,使住分型面分型。
在弹簧1提供拉力拉住摆钩2以保证模具能顺利进行合模。
2、在使用该机构时,需要设计者细致的考虑,以免发生事故。
3、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三的工作演示动画见光盘\chap04\4.2.3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三。
4.2.4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四
如图4-7所示,为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四。
1、模具开模时,摆钩2钩住模板2,使模板2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确保模板6和模板7首先分型,当定距杆3前端与摆钩接触,定距杆拉动摆钩使摆钩转动脱离模板1,此时由于限位螺钉的限位作用使主分型面分型。
模具合模时,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摆钩2回至闭模位置钩住模板
1.
图4- 6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三
1—弹簧;2—摆钩;3、4、6—模板;5—导柱;7—限位螺钉
2、在设计使用该机构时,要注意定距杆3与
限位螺钉之间长度的协调问题,避免摆钩被
拉坏。
摆钩2前端的斜面应确保合模时不会
发生事故。
3、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四的工作演示动
画见光盘\chap04\4.2.4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
制机构四。
4.2.5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五 如图4-8所示,为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五。
1、如图所示,摆钩6、圆销7、凸块4组成摆钩顺序开模控制机构的拉紧装置,弹簧8的作用是使摆钩处于拉紧档块的位置。
2、模具开幕时,首先从A-A 面分型,到一定距离
后,摆钩6在凸块4的作用下绕转轴5转动脱离动
模。
在定距拉板的作用下定模型腔停止运动,模具
从B-B 面分型。
3、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五的工作演示动画见
光盘\chap04\4.2.5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五。
图4- 8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 1—定模板;2—定模型腔;3—动模板;4—凸块;5—转轴;6—摆钩;7—圆销;
8—弹簧;9—定距拉杆
图4- 7 摆钩式顺序开模控制机构四
1— 模板;2—摆钩;3—定距杆;4—弹簧
5—限位螺钉;6、7—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