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煤炭性质对气化的影响
- 格式:pptx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
煤的工业分析及其对气化的影响如何?各种煤,除了其外表特征不同外,更主要的是它们的工艺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别。
为了合理的利用煤炭资源,对煤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工业上,我们通常采用工业分析的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通常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份和固定碳四种,它们对煤的气化影响很大,现分述于下。
(1)水份:煤的水份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
即游离水,一般由外界条件造成,如雨、雪等,二结晶水,是组成煤的分子与水化合而成为结晶状态的水;三是吸附水,是煤本身的空隙形成毛细吸附现象所吸附的水。
一般所指煤的水份是指实验水份,即在空气干燥状态下的试料,在105℃温度下,加热一小时所放出的水份,这主要是吸收水。
这种水份的含水量与煤形成时间的长短有关系,通常泥煤和褐煤含10℃—30%的水份,而烟煤和无烟煤的水份在5%以下。
煤中水份不但对煤的运输、破碎、筛分都不利,而且煤的水份直接影响煤的发热值,还在气化中及收大量的热量,降低煤气的温度,甚至降低还原层的温度,使煤气质量变坏,CO 2含量增加。
同时在干燥层温度较低时,气化烟煤时干馏层逸出的焦油将会发生重新凝聚,而影响发生炉的透气性。
所以,一般要求煤中的水份不超过8%。
另外,由外界条件造成的游离水,特别是雨天,将严重影响煤的筛分,使大量煤末混入发生炉,使料层透气性变坏,煤气质量下降。
故要求大多数南方工厂的煤气站设置干煤棚或采取其它降低外界水份的措施。
(2)灰份:煤的灰份是指除去水份、挥发份外,一切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800℃上下)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
煤的灰份,主要由二氧化硅(SiO 2)二氧化铝(Al 2O 3)、三氧化二铁(Fe 2O 3)、氧化钙(CaO )、和氧化镁(MgO )等组成。
这些矿物质由于是由燃烧得来,故与原来煤中矿特质的真实情况是不同的。
在燃烧时,它们经历了分解、脱水等过程。
煤的灰份是其原生植物的含有物及其在形成过程中外部渗透沉积而混入的。
因此,它的种类、数量以至分布状态,由于煤层所在位置,种类以及形成的不同而异。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总学时数:86 理论课时:62 实践课时:24适用专业:煤化工生产技术学分:4制定人:煤化工教研室制定日期:2014年4月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煤化工生产的基本概念,了解煤化工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深化空气深冷液化分离、煤气化、煤液化、甲醇生产技术及煤化学产品加工工艺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煤化工生产操作方面的专业能力,如正确地确定生产的工艺条件的能力,在煤化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下解决生产过程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操作煤化工的重要设备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课程是在学生完成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煤化学等基础课的学习后开设的,并通过专业实训与仿真实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煤化工生产技术》是以对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关于工作任务的调查分析为依据,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取证要求融通;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构建总体能力目标、具体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煤化工工艺基本理论和从事煤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精工艺、懂设备、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按照章节分为十一章,按工作任务工作岗位进行任务分解,形成6个学习情景:空气深冷液化分离;煤焦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合成气合成天然气与甲醇技术;甲醇合成其他化学产品技术。
对工作过程的实施以工学结合方式实现。
在教学安排上,按周数进行。
采用教师授课、实训室实习、下厂参观及及顶岗操作,便于原理讲授与操作训练相结合。
每个学习情境内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课堂传授专业知识、课下掌握专业技能,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企业生产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使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让学生在生产任务实施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构建知识。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石油、天然气、煤炭)2、最大的煤生产和消费国是(中国)3、下列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城市煤气)4、民用燃气的热值一般为(4620kg/m3)5、二次世界大战后,煤炭汽化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6、下列属于新型煤化工特点的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7、下列属于碳一化学品的是(CO 、CO2 、CH3OH 、HCHO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煤气化产物不是煤化工的最终产品)9、煤属于(混合物)10、城市煤气要求CO低的原因是(CO有毒)二、复习思考题1、何为煤化工?答: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的转化并进行综合利用的工业。
煤化工包括炼焦工业、煤炭气化工业、煤炭液化工业、煤制化学品工业以及其他煤加工制品工业等。
2、什么是煤气化?包含的内容有那些,有什么特点?答:煤的气化是煤或煤焦与气化剂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将埭或煤焦中有机物转变为煤气的过程。
煤炭气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下列领域。
(1)作为工业燃气(2)作为民用煤气(3)作为化工合成和燃料油合成的原料气(4)作为冶金用还原气(5)作为联合循环发电的燃气(6)作煤炭气化燃料电池(7)煤炭气化制氢(8)煤炭液化的气源3、试述煤炭气化产品——煤气为原料,说明碳一化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答:碳-化学是以含有一个碳原子的物质(如CO、CO2、CH3、CH3OH、HCHO)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或液体燃料的有机化工生产过程。
碳-化学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其产品包括由合成气台成燃料、甲醇及系列产品,合成低碳醇、醋酸及系列产品,合成低碳烯烃、燃料添加剂等方面。
4、煤炭气化工艺课程的学习内容有那些?本课程与本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①气化原理。
讨论气化方法、气化热力学、动力学过程对气化过程的影响。
②煤炭性质对气化的影响。
介绍了煤种及煤质对气化的影响a③气化炉。
讨论各类气化炉结构特点、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选择对气化的影响等。
煤炭成分对鲁奇气化炉经济运行的影响浅析发表时间:2020-02-27T15:03:45.7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9期作者:袁争发[导读] 鲁奇的加压气化是通过煤的气化和蒸汽和氧气的气化进行的。
袁争发晋煤金石化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鲁奇的加压气化是通过煤的气化和蒸汽和氧气的气化进行的。
鲁奇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经常因出气口温度过高、炉篦卡死、煤灰锁上、下阀泄漏等原因而被迫停机。
分析表明,主要原因是煤的问题,其粒度分布不均匀,活性成分差异较大。
加强煤炭质量管理,明确解决了这一问题。
煤炭工业的不同组成对鲁奇气化炉的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煤炭;工业成分;鲁奇炉;经济运行煤炭工业的成分不同时鲁奇炉的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煤中煤矸石和灰分的含量、炉膛中煤灰的熔点、煤颗粒的大小、挥发性煤的多少:煤中固定碳的含量、原煤的含水率等煤质指标都会影响气化炉的气化效果。
一、分析煤炭成分对鲁奇气化炉的经济运行1.煤中煤矸石、灰分对鲁奇炉气化的影响。
当煤中煤矸石和灰分含量增加时,应适当提高汽氧比,防止气化炉结渣,降低气化炉运行温度,影响气化反应强度,降低蒸汽分解速率,增加污水产量。
同时,煤中固定碳有效成分和挥发分含量相对减少,粗气产量减少,排渣带走大量热量,块煤单耗增加。
随着煤中煤矸石和灰分的增加,设备的磨损加剧,主要是刮刀、防护板等部件的磨损。
由于煤、灰排放频繁,缩短了上下阀的使用周期,增加了维护频率,导致气化炉频繁开停,造成原料浪费,增加了成本。
2.煤灰熔点对鲁奇炉气化的影响。
实际运行中,煤灰熔点高,汽氧比低。
增加气化炉反应速率,降低污水产量的增加。
由于鲁奇气化炉原设计材料的限制,煤灰熔点过高,要减少进入炉内的蒸汽量,这可能会导致气化炉排灰内部构件燃烧。
入炉煤灰熔点尽量控制在1150℃≤T≤1250℃。
鲁奇气化炉通过最佳的汽氧比来控制炉内反应温度,确定最佳汽氧比尤为重要。
煤炭气化的原理与应用煤炭气化是将固态煤转化为气体燃料或化工原料的过程。
它是一种逐渐受到重视的技术,能够在节约煤炭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推动能源多元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煤炭气化的原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煤炭气化的原理煤炭气化是一种可控制反应的过程,通常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反应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初级反应、次级反应。
1. 初级反应初级反应主要是对煤炭中的碳、氢、氧等元素进行裂解和转化。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煤炭中的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碳化反应中产生的固体炭黑可以带走一部分灰分,从而降低灰分等杂质对煤气的影响。
2. 次级反应次级反应主要是对初级反应形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进一步加工转化,生成有机化合物和其他气体。
一氧化碳可以通过水气转移反应(WGS)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氢气可以与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烷和水。
二、煤炭气化的应用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气体燃料或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煤化工、燃料等领域。
下面就其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1. 工业领域煤炭气化技术可以生产一系列重要的化学工业品例如苯、丙烯、乙二醇等。
这些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塑料、纺织、颜料等行业中。
2. 煤化工领域煤炭气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煤化工领域。
利用煤炭气化技术,可以生产一系列的煤化工产品,例如甲醇、乙醇、工业醋酸,这些产品在化学、医药、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3. 燃料领域利用煤炭气化技术,可以生产合成天然气、合成液体燃料,这些燃料具有高效能、低污染等优点。
在燃料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三、煤炭气化的发展现状煤炭气化技术在国内外都广泛应用,但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用不同。
例如在美国,煤炭气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燃气和燃料等领域,而在中国,煤炭气化主要应用于煤化工领域。
煤炭气化技术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发展,立陶宛、菲律宾等国家已经开发煤炭气化项目,这些项目在探索煤炭资源、创新能源供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讲煤气发生炉及煤的气化第一讲,介绍了什么是煤气和发生炉煤气,特别介绍了混合发生炉煤气;第二讲,介绍了煤质及煤的特性以及对气化所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今天开始第三讲,内容包括煤气发生炉及煤的气化,我将向各位介绍煤炭气化简史:采用不同的气化方法和不同的炉型时,煤在炉内的气化反应过程;重点针对单段炉和两段炉,介绍影响煤炭气化的若干因素;煤炭气化过程的热平衡;以及气化过程所产生的煤气、煤尘、焦油、炉渣等。
一、煤炭气化简史煤制气的历史,至今已有200多年。
1、1792年,美国人威廉·默多克在自己的家里,将煤装在铁制的圆筒形的蒸馏釜内,被装在砖砌的直立火炉里进行干馏,所生成的煤气用于照明,1802年制成了较大的煤气发生器。
2、1812年,英国在伦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炼焦煤气厂,当时主要是用于照明。
3、1839年,俄国的皮肖夫(Bishff),设计实施了空气鼓风固定床上行式液态排渣煤气发生炉。
4、1865年,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高温干馏煤气厂。
5、1895年,奥地利维也纳的斯曲勒巧(strchc)教授发明了采用两个容器的煤气发生炉用来制取水煤气,这就是两段炉的雏形。
6、1939年,德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现代化的高压气化鲁奇炉投入运行,目前已发展到了第四代了。
7、1943年,在奥地利建成世界上第一座两段炉煤气厂。
8、1940年以后,前苏联在总结以往煤气发生炉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直沿用至今的д型煤气发生炉,目前国内各煤气炉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煤气炉,基本上都是参照д型炉的。
9、1945年以后,美国研制的威尔曼——格鲁沙单段式煤气炉投入商业运作。
10、1980年,美国研制的德士古水煤气气化炉投入商业运作。
就煤的气化方法而言,已不下百余种,简化分类如下:常压气化根据气化压力分类加压气化带搅拌式固定床/移动床(fixed/moving/descending bed)非搅拌式根据化学工程紊流式特征分类夹带床/悬浮床(entrained/suspension type/spouted)一般悬浮床沸腾床(fluidized bed)填充床(packed bed)、(太阳能气化炉)煤回转翻滚床(tumbling bed)外热式(核反应加热)气内热式根据加热方式分类顶吹式化自热式底吹式热载体式铁浴气化法方熔浴气化法盐浴气化法侧吹式渣浴气化法双塔式法根据气化热源分类太阳能气化法电化学气化法等离子加热气化法自燃式气化法固态排渣式根据排渣方式分类液态排渣式低热值煤气化方法根据产品热值分类中热值煤气化方法高热值煤气化方法二、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这里,我重点介绍的是生产混合发生炉煤气的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其中包括单段炉和两段炉,这类炉型的特点如下:1、常压气化:就是采用的是微正压操作,一般情况下,炉内的操作压力在6~1KPa,而加压气化的操作压力要比常压气化高得多。
煤炭性质对气化的影响﹙讲课稿﹚煤是由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这个转变过程叫做植物的成煤作用。
一般认为,成煤过程分为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两个阶段。
不同煤种的组成和性质相差是非常大,即使是同一煤种,由于成煤的条件不同,性质差异也较大。
煤结构、组成以及变质程度之间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煤炭气化过程工艺条件的选择,也会影响煤炭的气化结果,如煤气的组成和产率,灰渣的熔点和粘结性以及焦油的产率和组成等。
第一节煤种对气化的影响根据气化用煤的主要特征,将气化用煤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气化时不粘结也不产生焦油,代表性原料有无烟煤、焦炭、半焦和贫煤。
第二类,气化时粘结并产生焦油,代表性原料有弱粘结或不粘结烟煤。
第三类,气化时不粘结单产生焦油,代表性原料有褐煤。
第四类,以泥炭为代表性原料,气化时不粘结,能产生大量的甲烷。
一、气化用煤的主要特性1.无烟煤、焦炭、半焦和贫煤这类原料气化时不粘结,不会产生焦油,所生产的煤气中只含有少量的甲烷,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极少,但煤气热值较低。
2.烟煤这种煤炭气化时粘结,并且产生焦油,煤气中的不饱和烃、碳氢化合物较多,煤气的净化系统较复杂,煤气的热值较高。
3.褐煤气化时不粘结但产生焦油。
褐煤是变质程度较低的煤,加煤时不产生胶质体,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数量不等的腐植酸,挥发份高,加热时不软化,不熔融。
4.泥炭煤泥炭煤中含有大量的腐植酸,挥发份产率近70%左右。
气化时不粘结,但产生焦油和脂肪酸,所产生的煤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二、不同煤种对气化的影响1、对煤气的组分和产率的影响﹙1﹚发热值与组成发热值的概念:指标准状态下一立方米煤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高发热值:燃烧产物中的水分以液态形式存在称高发热值。
低发热值:水也气态形式存在称低高发热值。
在各种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不同的煤种所产煤气的发热值不同,组成也不同。
例如,以年轻的褐煤为气化原料,所生产的煤气甲烷含量高,发热值比其他煤种都高﹙这是由于褐煤的挥发份高、变质程度低,煤气中的干馏气比例大,而干馏气的甲烷含量高,有利于甲烷的生成﹚。
煤质变化对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燃烧的影响及改进措施【摘要】煤质是影响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燃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分析了煤质变化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探讨了煤质变化对煤浆性质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验证及效果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优化喷嘴结构、调整气流分配等。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燃烧来说,合理处理煤质变化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深入了解煤质变化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对提高煤炭气化炉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煤质变化,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燃烧影响,改进措施,煤浆性质,燃烧特性,实验验证,效果分析1. 引言1.1 煤质变化对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燃烧的重要性煤质是影响气化炉燃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煤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煤浆的性质和燃烧特性,进而影响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的燃烧效果。
研究煤质变化对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燃烧的影响及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煤质的变化会导致煤浆的性质发生变化,包括浓度、颗粒大小、粘度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煤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在气化炉内的分布和燃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煤质的变化还会影响煤的挥发性和燃烧性能,进而影响气化炉的燃烧效率和产气质量。
研究煤质变化对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燃烧的影响及改进措施,有利于优化气化炉的运行参数,提高燃烧效率和产气质量,推动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煤质、水质、气化剂组成、气化参数等因素。
煤质是影响燃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煤的硫、灰、挥发分含量以及煤的粒度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到煤浆气化炉的燃烧效率。
水质因素也会对燃烧产生影响,水中的杂质、氧含量等都会对煤浆的性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燃烧效果。
气化剂的组成和气化参数对燃烧效果也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气化剂组成和气化参数的调节都会对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的燃烧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分析对于了解煤质变化对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燃烧的影响至关重要。
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燃烧特性对大气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煤炭的燃烧过程、燃烧产物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煤炭的燃烧过程煤炭的燃烧是指煤炭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少量的硫、氮等元素。
在燃烧过程中,煤炭中的碳和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而硫和氮元素则会生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二、煤炭燃烧产物的组成煤炭燃烧产物主要包括固体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等。
固体颗粒物是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其主要成分是煤灰和烟尘等。
气态污染物则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会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煤炭燃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物排放:煤炭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大气污染。
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2. 温室气体排放: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的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3. 空气质量下降:煤炭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会直接影响空气质量。
颗粒物的悬浮浓度过高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发生,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
而气态污染物如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则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煤炭燃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来减少煤炭的燃烧量,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可以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如煤粉燃烧、煤气化等,来降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的环保法律法规,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等措施来减少煤炭燃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6.2 煤的气化z一.气化原理z二.气化工艺z三.应用设备z四.煤气化技术应用1一、气化原理z0. 煤气化定义及分类z1. 煤气化过程z2.煤气化的分类方法z3.煤性质对气化的影响z4.气化过程的指标3煤气化定义及分类z定义:•汽化剂通过炽热的炭层对固体燃料(煤)进行热加工获得煤气的过程。
z气化剂:•氧气(空气、富氧空气和纯氧气)•水蒸气•氢气1. 煤气化过程z煤气化原理图•固定床气化z 化学反应过程z煤气化时硫和氮的基本反应煤气化原理图制气主要发生在氧化层和还原层5氧化层还原层煤气化时硫和氮的基本反应72.煤气化的分类方法z煤气的热值•低热值煤气化方法<8374 KJ/m3•中热值煤气化方法:16747-33494 KJ/m3•高热值煤气化方法:>33494 KJ/m3z按反应器类型分•移动床(固定床):逆流操作•流化床: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气流床:并流操作•熔融床:处于试阶段移动床气化炉9流化床气化炉气流床气化炉113. 煤性质对气化的影响z①煤的反应活性•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煤炭与不同气化介质(如二氧化碳、氧、水蒸气和氢)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z②煤的粘结性•煤受热后会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移动床:不粘结性煤•流化床:不粘性或弱粘结性煤•气流床:可使用粘结性煤,煤粒之间接触少z③结渣性13①煤的反应活性z定义:•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煤炭与不同气化介质(如二氧化碳、氧、水蒸气和氢)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反应活性又称为反应性。
z实验室评价煤活性的方法有两种:•采用热天平,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由失重曲线得到比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取脱去挥发分的煤焦,装人反应管,通人定量的CO2,测定不同温度下CO2还原率作为对CO2反应性的指标。
③结渣性z定义:•煤中矿物质,在气化和燃烧过程中,由于灰分软化熔融而变成炉渣的性能称为结渣性。
z结渣率的测定:•实验室测定时,取粒度为3-6 mm 的煤样,通人空气使之燃烧,燃尽冷却后,取出灰渣称重,其中粒度大于6 mm 的渣块占灰渣总量的百分数称为结渣率。
由于不同煤种的生成环境与开采方式均有差异,因此不同煤种在元素组成方面、颗粒大小方面以及水分含量或粘结性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而这些元素组成的差异以及颗粒大小的差异将会严重的影响到煤的灰分以及结渣性,进而对气化炉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煤种的元素组成以及其比例将会影响到煤中碳元素的占比,进而导致煤在燃烧过程中的发热量。
而煤种的粘结性也将会影响到煤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而影响到煤在燃烧过程中的发热量以及后期天然气的产生效率与质量。
一、煤种灰分的影响极其结渣性煤的灰分是指煤在经过彻底燃烧后所剩余的残渣,这些残渣一般均是以无机盐的成分所存在的。
而这些无机盐成分的残渣一般均来自于煤中所蕴含的矿物质元素。
众所周知,煤中所蕴含的矿物质元素一般具有三种来源。
首先,煤中所蕴含的矿物质元素有可能来自于成煤植物中所蕴含的矿物质元素,这一类矿物质一般被我们所成为原生矿物质。
其次,煤在形成过程中若是混入了某些矿物质也会导致煤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这一类矿物质我们一般称之为次制胜矿物质。
最后,煤中所蕴含的矿物质元素还有可能来自于其开采过程中所混入的矿物质。
最后这类由于其矿物质元素来自于外来物质,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外来矿物质。
故而,由于不同的煤种在开采方式以及煤矿生成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煤种的灰分也大不相同。
由于煤的灰分是指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余的残渣,因此煤的灰分可能会对煤的发热量以及结渣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就发热性而言,煤的灰分越高就代表着煤中碳的含量越低,因此若是煤的灰分较高,将会使得煤的发热量较低。
其次就煤的结渣性而言,结渣是指煤在燃烧完成后所剩余残渣受热所形成物体。
而煤的灰分较高,将会使得其更容易产生结渣。
因此,煤种灰分不但会影响到煤的发热量,同时还会对于结渣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加压气化工艺是一种将煤进行气化的方式,其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料煤和气化剂在一定压力下在气化炉内发生气化反应,生成主要含H2、CO、CO2、CH4等成分的粗煤气送往变换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