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下气化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41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1. 引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将煤炭在地下转化为合成气(syngas)的新型煤化工技术。
它是通过直接在煤层中进行气化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与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不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低等优势,因此在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情况。
首先,将详细介绍煤炭地下气化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
然后,将介绍煤炭地下气化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煤层气化和煤矿气化两种主要方式。
最后,将探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2. 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和反应机制煤炭地下气化是指通过在煤层中引入氧气和蒸汽,并通过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将煤转化为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在不使用传统的开采方式的情况下,直接将煤炭转化为气体,从而实现高效能源的利用。
煤炭地下气化的反应机制包括氧化反应、反应扩散和质量传递等多个步骤。
首先,通过氧化反应引入氧气和蒸汽,使煤炭中的碳和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
然后,由于反应速率的不均匀性,反应区域会逐渐扩散,进而扩大气化区域。
最后,通过质量传递过程将反应产物带出煤层,实现气体的采集和利用。
3. 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和技术煤炭地下气化通常有两种主要方法:煤层气化和煤矿气化。
3.1 煤层气化煤层气化是指直接在煤层中进行气化反应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气井钻探、气化反应和气体采集等步骤。
首先,通过气井钻探将氧气和蒸汽引入到煤层中,形成气化反应区。
然后,通过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使煤炭逐渐转化为可燃气体。
最后,通过气井将反应产物带出煤层,用于能源生产和化工应用。
3.2 煤矿气化煤矿气化是指在煤矿井下直接进行气化反应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煤矿井下的气化反应、气体采集和煤矸石处理等步骤。
首先,通过在煤矿井下喷射氧气和蒸汽,形成气化反应区。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件 (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件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煤炭直接转化为燃料气的新型技术。
通过对高温高压下的煤炭进行间接气化,将煤炭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料气,解决了传统煤炭开采方式中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煤炭开采方式。
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原理(一)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煤炭地下气化采用一种新的气化方式,通过利用煤炭内在气化反应,将煤炭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料气。
在地下工作面将氧、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送入地下煤炭中,通过煤与气混合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将煤炭内部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燃料气,燃料气经过地上工厂加工处理后可作为燃料供应市场。
(二) 煤炭地下气化的优缺点优点:煤炭地下气化可以将深层煤层中的煤炭资源进行全面开采,储量大,上部地质条件无限制。
地下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封存回填到井下,不仅减少了地面安全隐患,而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
缺点:由于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间接气化方式,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容易产生煤炭留渣和渗透水等问题。
大型的地下气化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从而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
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
国际上的代表性地下气化项目有美国的地下气化试验项目、苏联和德国等的工业化地下气化项目;国内的典型地下气化项目有宝山、新河、云南三条工业生产线。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煤化工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政府也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行了大力支持。
三、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趋势(一) 技术集成化趋势目前我国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主要是以气化、加工、储存、输送四个方面进行独立开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趋势是更多地将协同处理、内在相容性以及多重功能草案融合在一起,实现技术的集成化。
(二) 高效、低成本等技术趋势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具有开采效率高、资源利用充分等显著优势,但是高成本、复杂设备等问题也对其发展带来了困境。
煤炭地下气化产气成分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将煤炭在地下进行气化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的技术。
与传统的煤炭开采和地面气化相比,煤炭地下气化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少的环境影响。
本文将探讨煤炭地下气化的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
一、煤炭地下气化的基本原理煤炭地下气化的基本原理是将煤炭与氧气、水蒸气等气化剂在地下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气体。
气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对产气成分具有重要影响。
二、煤炭地下气化的产气成分1.甲烷(CH4)甲烷是煤炭地下气化生成的主要可燃性气体,其含量通常占产气总体积的50%以上。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具有较高的热值和燃烧效率。
1.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煤炭地下气化生成的另一种重要气体,其含量通常仅次于甲烷。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通过捕获和储存技术(CCS)进行减排。
1.氢气(H2)氢气是煤炭地下气化生成的另一种可燃性气体,其含量相对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热值和燃烧效率。
氢气可以用于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毒气体,其含量通常较低。
一氧化碳的生成与气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有关,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1.其他微量气体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煤炭地下气化产气中还含有一些微量气体,如硫化氢、氮氧化物等。
这些微量气体的含量通常较低,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三、煤炭地下气化产气成分的影响因素1.煤炭类型:不同类型的煤炭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性,从而影响气化反应的速率和产气成分。
例如,高阶煤(如无烟煤)通常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和甲烷生成率,而低阶煤(如褐煤)则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甲烷生成率。
2.气化剂类型:不同的气化剂(如氧气、水蒸气等)对气化反应的路径和速率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产气成分。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简介一、煤炭地下气化概述煤炭地下气化就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直接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炭地下气化的基本原理,与一般煤炭气化一样,是把煤炭的固体有机物通过热力和化学作用变为可燃气体,其区别在于这种变化过程是在地下进行,而不需要把煤炭开采出来。
煤炭不加氧进行加热,只能使煤炭有机物在高温下强烈地分解出挥发物——煤气和焦油蒸汽。
这样部分气化法,仅可能获取少量的煤炭热能。
剩余留下的炭和灰这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的焦渣,采用氧和水蒸汽对其在高温下进行化学处理,使可燃固体变成可燃气体。
煤炭地下气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条:一种全新的采煤方法:与传统的物理采煤法有着根本的区别,地下气化是一种化学采煤法,即将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就地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与化学反应生产可燃气体输送出来。
二无采煤工艺:无人、无设备。
三合一的煤炭开采与气化工程:集建井、采煤、气化三大工艺为一体,在地下联合完成。
四个控制与稳定技术:(1)监控进行持续稳定的地下燃烧;(2)控制达到持续稳定的煤气产量;(3)调控得以保证稳定的煤气热值;(4)测控能以维持稳定的煤气组份。
五大优点:(1)充分利用煤炭资源:老矿井遗留丢失的煤柱,开采成本高不经济的煤层,高硫煤以及“三下”压煤等,可通过地下气化采出来。
(2)基建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比井工开采可节省投资2/3并缩短工期一半以上;比地面气电站可节省大量设备和占地。
(3)生产管理操作简单、用人少、效率高、成本低、利润高,比井工开采可提高工效3倍以上,节约成本一半多。
而且生产安全性好。
(4)经济效益显著:不仅煤炭开采本身的直接利润高,而且可实现煤(地下气化)、热(地下煤气供工业与民用)、电(使用地下煤气发电)、化(应用地下煤气转变成化工产品)、能(利用地下煤气提取洁净能源——氢能、甲醇等)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是煤炭价值和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十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