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22 陈湛匀教授 要重视技术外溢效应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作者:杜运潮邓豪瀛张金丹来源:《职教通讯》2024年第01期摘要: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多元主体构成的教育组织,本质上是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组织机构创新,承担起了向扶持产业、新兴产业及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其平稳管理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拥有合适的治理体系以支撑其产教融合之路走深走实。
通过梳理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构建在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符合长期战略目标的治理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治理评价体系指标进行赋权,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并以重要指标为基础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实现进一步资源整合,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达成持续为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治理评价;优化策略;多元协同基金项目:2022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能力测度及体制机制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M712660);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SCG121);2022年宁波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宁波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R012);202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地方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研究”(项目编号:2023FG013)作者简介:杜运潮,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与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学院治理;邓豪瀛(通讯作者),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张金丹,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现代产业学院是加快加强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是在传统产业学院基础上的新发展,其适应了培养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复合型、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促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陈湛匀教授中国改革历程和未来的转型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学者、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中国改革历程和未来的转型”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中国经济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要解决中国经济严重的结构性问题,首先要特别重视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转变和政府自身改革,必须要严格新设审批权,尽快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诸如社保、保障性住房、教育、环保、卫生、平等方面,政府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好;而诸如市场方面,政府要尽可能放权,尽可能用经济杠杆方法去管理,政府应该更多地从总量控制、行业规范,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对体制性问题和主要矛盾等深层次改革,需要从顶层设计总体方案。
还有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转换除此以外,要促进效率,还要积极推动财税体制和资源定价改革;其次,要促进公平领域的改革,应积极推动户籍制度、养老金社会体制、国企垄断和行业垄断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要讨论中国经济未来的转型,有必要回顾中国三十多年以来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历程,比如,如何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其速度为何如此突飞猛进?如何破解其中制度安排和变迁的秘诀?可以说,这是中国政府和市场作用的结果,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
中国改革历史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推动整个改革,摸着石头过河,促使制度不断变革和创新,从安徽小岗村的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探索和推广,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到国有工业体系狭缝中农民逐步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形成了初步农村工业化;从城市里的个体户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私营经济发展,到民间对外开放背景下的经济特区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更大区域辐射和创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雷贯耳的名字不断出现,诸如“傻子瓜子”年广久、“承包大王”马胜利、“衬衫大王”步鑫生等等成为改革的先锋。
改革在不同领域逐步深入,逐步形成了体制内的改革,突破了当时东欧经济学框架和制度框架等。
陈湛匀教授左脚是技术与服务--左脚是技术(8)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左脚是技术与服务--左脚是技术(8)”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大连路明通过不断地科研创新首创第一代稀土蓄光发光材料,成为自发光材料一次重大的突破,推动了光材料产业的发展。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大连路明蓄光发光消防标志指引人们安全疏散,帮助人们成功逃生。
此后,大连路明集团的自主创新产品被消费者广为关注,企业因此取得了市场战略上的成功,成为了发光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1993年纽约世贸大厦地下车库爆炸案发生以后,大连路明趁机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蓄光发光消防标志进入了世贸大厦。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有1.8万人在受撞到倒塌间的1.5小时,在断电和浓烟笼罩的环境下,沿着大连路明蓄光发光消防标志指引安全疏散,成功逃生。
此次事件之后,大连路明科技集团的自主创新产品被消费者广为关注,企业因此取得了市场战略上的成功,成为了发光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图1 “9·11”事件2003年9月,路明并购外延片与芯片制造技术水平处于美国第二的AXT光电公司,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路明在发光材料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004年3月,总投资1.5亿美元的大连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投产,标志着我国高品质半导体发光芯片规模化生产的零的突破。
图2 AXT“十五”期间,路明集团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建设,科技投入比例35%,设在美国的研究中心费用占了全部研发投入的一半。
2006年,大连路明正式与德国方签订合同,为世界杯赛场提供近300平方米的户外全彩LED显示屏和全程的技术支持。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路名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LED幔态显示系统上获得了七项“世界第一”。
大连路明公司的创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的非常不错的业绩,天安门广场的改造、人民大会堂、三峡工程、上海地铁、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金茂大厦等国家重点工程中都有使用大连路明的产品。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研究作者:盛朝迅徐建伟任继球来源:《宏观质量研究》2021年第04期摘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是破解产业链安全瓶颈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建议按照“质量为先、点链协同、企业主体、有限目标、分类施策”的方针,加强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强化“要素—平台—制度”三维支撑,探索建立新型技术攻关突破机制、创新产业政策支持机制、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和跨领域协作机制、构建产业基础再造国企支撑机制、完善国内国际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有利于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创新服务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高端工业软件等产业基础技术的突破和升级,努力构建和再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基础体系。
关键词:产业基础; 新型举国体制; 产业链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体制机制保障一、引言产业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制造强国的根基和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水平、长远竞争能力和整体发展高度。
长期以来,受产业发展模式、路径、支持政策、要素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国产业发展主要采取加工组装和终端品制造模式切入全球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规模和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
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接近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生产了全球超过50%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甲醇、烧碱和平板玻璃,60%的家电,70%的化纤、手机和计算机,85%的稀土冶炼产品,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然而,相较于我国体量庞大的终端产品制造能力,我国产业基础研发制造能力相对薄弱,总体自给率只有30%-40%左右,在高端基础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先进生产设备、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对外依存度甚至高达90%-100%,几乎完全依赖从美欧日进口,“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
技术外溢、规模效应和内生经济增长张强;卢荻【摘要】本文在微观基础上分析了带有技术外溢的垂直型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得到的结论是最优的稳态经济增长率仅仅和技术进步率相关,独立于长期人口增长率,而技术进步率分别受到创新的研发努力弹性、折现因子、创新大小、技术外溢、沉没成本参数以及替代弹性的影响.本文认为技术的扩散是由"知识网"上的先进技术向其它技术"低洼"地区扩散,技术扩散的程度与受传播方的初始技术水平以及其吸收知识的能力有关,若其技术太过底下,还可能造成"反创造性毁灭".另外,我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没有规模效应出于两个原因.其一,进入者进入造成的可能引起沉没成本(反创造性破坏);其二,维持和改进原有以及新生产的产品质量而耗费掉大量R&D资源.【期刊名称】《南开经济研究》【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14页(P86-99)【关键词】技术外溢;规模效应;内生增长【作者】张强;卢荻【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一、导言经济增长历来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在经历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古典增长模型后,经济增长模型发展到内生增长模型时代。
内生增长主要强调技术是内生的,这是区别于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型的根本标志。
Romer(1986,1990)对内生增长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强调知识作为一个投入要素使生产活动具有边际生产率递增的效率。
Lucas(1988)主要强调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Rivera—Batiz和 Romer(1991)开发出实验装备模型,实验装备模型也被称为水平创新模型。
Grossman和Helpman(1991)开发出随时间产品持续改进的质量阶梯(Quilty ladders)增长模型。
Aghion和 Howitt(1992)延续了Schumpeter(1942)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思想,认为各个研究部门竞争产生的垂直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源泉。
陈湛匀教授“稳增长”背景下楼市调控的“稳”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稳增长”背景下楼市调控的“稳”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房地产开发商应当要现在正值楼市下跌抵抗期,近期是对开发商来说是回款好的时机。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当前经济采取稳增长,反映在房地产调控上也应采“稳定”政策的取向。
如何理解楼市调控的“稳”字呢?是否意味着对有些地方政府的“微调”采取容忍的态度?其实,地方政府关于房地产政策的“微调”28个案例达到了默认,除此以外,其他5例涉及到“限购令”被叫停夭折了,从中,我们可以似乎感受到稳中的一些含义。
首先,稳字应体现在释放刚性需要,刚需群体对价格很敏感,因此要坚持执行差别化购房信贷政策,开发商要抓住刚需投资者的机遇,度过盘整期的难关。
其次,放宽存量房的政策,错则一旦解除相关调控的政策,就会有报复性的市场反弹,保障房的增加还不能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要坚持房地产开发商以价换量的模式。
再次,要积极抓好2000万方保障房,也要增加普通商品房住宅的市场供应量,抑制投机。
现在正值楼市下跌抵抗型,近期是对开发商来说是回款好的时机。
房地产开发商应当要改变过去的市场思维方式,不要存有暴利的幻想,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几年以后回报率在8%项目可以了,经济正在走向理性征途中。
(胡津铭) 个人介绍陈湛匀,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
任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上海教育电视台“陈湛匀教授谈投资理财有道”栏目主持人;上海第一财经电视特邀专家嘉宾评论员、任东方大讲坛等诸多电视栏目演讲嘉宾。
自30余岁被聘任教授以来,一直从事投资、资本运营研究,曾任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科研院长近20年,已培养研究生、博士百余名,有的教材获教育部高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海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六、第七届委员、任国内外著名大学客座教授、政府经济顾问和上市公司巴士、百联及跨国公司独立董事、主持境内外上市和重组并购项目;任美国管理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先后赴加拿大Manitoba University任访问学者、法国European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任访问教授。
陈湛匀教授:中国经济要靠内需拉动(名家谈财经)本报记者郭觐发自上海《国际金融报》(2012年09月03日第08 版)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如何稳增长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日前,在上海宝狮传播主办的湛匀妙语财经座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结合当下经济热点,就上述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他认为,破除垄断、为民企松绑、扶持服务业、提高老百姓收入等措施是提振中国经济的着力点。
重点支持服务业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7.6%,增速创过去13个季度新低。
为此,从5月份到至今,国家发改委项目审批通过数目维持在200个/月以上。
在陈湛匀看来,仅靠上述项目支撑还不够。
首先,要着眼于经济结构优化和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消费需求。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这需要打破行业的垄断,配以适度的行业自由准入市场化改革,为民营企业松绑减负。
其次,要重点支持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因为服务需求弹性大,服务业的利润快于非服务部门的利润,通过它来撬动社会的总需求,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拓展视野,出台力度更大的政策,不限于目前“以产顶进”的措施。
再次,在目前转型中,要在财政杠杆、货币杠杆上动脑筋,比如减税清费、金融改革及减少行政支出等方面要有切实有效的举措。
财富分配向老百姓倾斜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会议上谈到,下半年将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对此,陈湛匀认为,中国经济的支撑点毫无疑问地要转向内需的提振上。
“但是为什么现在效果不明显呢?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由于收入分配结构的缺陷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为此,现在应积极采取措施让老百姓收入水平迅速提升,让社会财富分配向老百姓倾斜”。
根据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该报告对6000多户农村居民过去三年的现金收入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发现,收入最高的20%样本农户与收入最低的20%样本农户的人均收入差距有10倍之多,据研究报告所述,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正在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
陈湛匀教授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移师中国,要重视技术外溢效应中国贸易新闻网财经频道讯: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移师中国,要重视技术外溢效应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能否真正产生重要的技术外溢效应,还要取决于跨国公司是否在东道国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和东道国相关的政策。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移师东道国,对东道国来说,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人才的培养,有助于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获取技术外溢效应。
但是,能否真正产生重要的技术外溢效应,还要取决于跨国公司是否在东道国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和东道国相关的政策。
据悉,目前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移师中国机构达到1400家,比如通讯巨头索尼爱立信,奶业巨头美赞巨,医疗巨头有默沙东公司、辉瑞、张生和罗氏,汽车巨头有通用、本田、大众、日产、丰田和奔驰等,最近富士施乐株式会所也设计中国开发中心。
我们不能满足于跨国公司在华加大研发中心机构的数量增加,我们也不能只看到跨国公司对我们有利的一面,跨国公司在华研究中心是双刃剑,它不仅争夺国内的科技人力资源,降低了跨国公司研发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成本是企业内部的技术转移,较少涉及核心技术研发,因此,要对本土产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很难。
为此,需要加快出台相关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胡津铭)
简介:
陈湛匀,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
任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府商业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上海教育电视台“陈湛匀教授谈投资理财有道”栏目主持人;上海第一财经电视特邀专家嘉宾评论员、任东方大讲坛等诸多电视栏目演讲嘉宾。
自30余岁被聘任教授以来,一直从事投资、资本运营研究,曾任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科研院长近20年,已培养研究生、博士百余名,有的教材获教育部高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海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六、第七届委员、任国内外著名大学客座教授、政府经济顾问和上市公司巴士、百联及跨国公司独立董事、主持境内外上市和重组并购项目;任美国管理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先后赴加拿大Manitoba University任访问学者、法国European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任访问教授。
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国际合作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5项、上海市
政府重点决策咨询课题5项、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
有的课题研究的结论和建议摘要转载于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内参。
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20余本。
获10余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如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数次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曙光学者。
浙江杭州电视台播出数期特别节目专访陈湛匀教授解读他近期由复旦出版的拟人化《企业新生命》和《企业新资本》系列畅销专著和碟片等,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应邀为香港大学、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中山、上财、交大、浙大、中南财大、长江商学院和国家部委峰会主讲。
幽默激情实战的风格令人好评。
现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跨国并购对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福利效应测度与评价研究》(批准号7087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