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初见成效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
一、概述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蔬菜的种植对于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工厂化嫁接育苗是现代蔬菜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科学的育苗方法和适当的生产装备,可以提高嫁接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生产装备和技术。
二、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意义1. 提高嫁接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工厂化嫁接育苗采用科学的育苗方法和先进的生产装备,可以提高嫁接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这对于蔬菜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的产量。
2. 优化蔬菜品质和抗逆性工厂化嫁接育苗可以选择优质的砧木和接穗,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生产装备,促使嫁接幼苗更好地生长,并且提高蔬菜的品质和抗逆性。
3. 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与传统的嫁接育苗方法相比,工厂化嫁接育苗采用先进的生产装备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并提高生产效率。
1. 自动化嫁接机自动化嫁接机是工厂化嫁接育苗的关键装备之一。
它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蔬菜和嫁接方式,自动完成嫁接作业,提高嫁接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2. 温室设施温室是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重要生产场所,它可以提供稳定的气候条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帮助嫁接幼苗快速生长。
3. 培养基和肥料供应系统科学的培养基和肥料供应系统是保证嫁接幼苗生长营养的重要保障,工厂化嫁接育苗需要配备先进的供应系统,确保嫁接幼苗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4. 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可以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及时调节温室内的环境条件,为嫁接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 自动化植物生长管理系统自动化植物生长管理系统可以对嫁接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帮助种植者根据情况调整生长条件,提高嫁接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四、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技术1. 优质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工厂化嫁接育苗需要选择优质的砧木和接穗,以保证嫁接幼苗的品质和抗逆性。
科学的选择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种植者选取适合的材料。
我国蔬菜工厂化育苗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大面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只是近3~4年的事情。
现将蔬菜工厂化育苗的优点介绍如下。
1集约化生产成本低大型的育苗工厂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用工少,设备利用率高。
每株苗子生产成本低,价格相对低。
2苗龄短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条件优越,育苗时间短,一般品种只需1个月左右时间,夏季育苗只需15~ 20d,幼苗大小一致。
3质量好由于是专业化生产,生产条件又相对优越,所用育苗基质又是进口或国产的腐熟有机质。
病虫害特别是土传性病虫害大大减轻,根系保存完好,移栽时极易成活,不缓苗。
4成苗率高蔬菜工厂化育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
夏季有遮阳网,水帘降温,冬季有专门的增温设备。
能很好地保证蔬菜种苗的正常生长,同时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蔬菜种苗成苗率高。
5种子出苗率高现今市场上有些品种蔬菜种子价格很高,有些番茄种子甚至达到每粒0.6~0.7元,种子成本越来越高。
蔬菜工厂化育苗条件好,种子出苗率高,一般比农户自育苗高出10%~15%。
育苗基质有充分的吸水性和保氧性,只要温度适宜对个别发芽势极弱的种子即使超过正常出苗时期2~3倍的时间也能正常出苗,种子不会烂掉。
总之,蔬菜工厂化育苗是蔬菜种植业的一项重大科技创新,彻底解决了广大菜农“育苗难、育苗烦”等诸多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蔬菜工厂化育苗好处多卢军波(无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无极052400)瓜果蔬菜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第11期被帘保温。
早晨应及时通风,防止出现雾气和回笼水。
生菜成熟期应加强通风管理,以免引起腐烂和裂球。
生长期温度应控制在18℃~23℃,低温有利于同化产物的形成,但不利于生菜的正常生长。
2.6病虫害防治。
生菜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软腐病、霜霉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潜叶蝇、白粉虱等。
栽培生菜,前期应以治虫为主,后期以防病为主。
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如需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总结一、项目来源本项目由金塔县农牧局下达,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完成,项目实施年限3年,即年。
二、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效益提升,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的重要支柱和新型优势特色产业。
尤其是近几年新一轮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设高潮的掀起,使我县温室和弓棚面积迅速扩大,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亩收入达1-2万元以上,有效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稳步增收。
但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我县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上还存在品种单一、栽培模式不规范、技术体系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脱节、蔬菜集约化经营的生产链条松懈、产品质量档次不高等问题。
尤其是因育苗技术落后,品种选择不对路,茬口安排不合理,造成部分农户因不会育苗使所种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不能按时种植,产品质量差、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新型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这种形式,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筛选优良品种,供应优质种苗,探索总结各类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形成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不仅是当前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改造提升传统蔬菜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设施蔬菜产业向高产、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工作思路与任务目标按照市上“一特四化”和县上“五五增九”的奋斗目标,为加快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提升设施产业发展水平,确保我县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为设施蔬菜种植提供优质健壮种苗为突破口,改变传统育苗方式,采用集约化穴盘基质育苗方式,建成年育苗1500万株的集约化育苗基地一个,完善配套育苗设施,总结集约化穴盘基质育苗的先进技术,筛选优良品种,培育优质种苗,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实现全县新建温室当年建造、当年种植、当年见效,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实验一蔬菜(菜苗)和花卉的工厂化代育苗与生产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基本的园艺设施(塑料小拱棚、地膜)及其作用,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其建造要点;2、通过本实验体现设施栽培的优势以及推广前景。
二.实验原理工厂化育苗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是工厂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人工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工厂化育苗技术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能够缩短苗龄,节省育苗时间;能够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统一管理,推广新技术等优点,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
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实验材料种子:玉米.小麦.豌豆、基质普通土壤.沙子.青苔育苗盘、锄头、透明塑料薄膜、黑色地膜、剪刀、竹子、温度计,浇水用的纸杯、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清洗苗盘。
播种前必须将苗盘清洗干净,不得未经清洗而重复使用。
2.苗盘消毒。
苗盘在使用之前,必须经高锰酸钾消毒处理,杀死细菌。
3.基质准备。
育苗基质必须按比例混合均匀,尽量使其细化不能有团状,并喷水湿润,做到手握成团松手即散。
(二)设施建造塑料小拱棚:竹竿粗的要插在两侧,架杆插入地下深度不少于20cm,即架体牢固棚膜要压紧,膜要往棚内卷,这样的保温保湿效果好。
地膜:压膜时要注意完全覆盖,否则会影响效果,膜要压紧。
露地栽培:地面要平坦,通风透光要好,还要注意防止意外的破坏。
(三)播种及催芽1.播种。
要保证每孔里面都有种子,并且种子要在孔的正中。
2.覆盖。
基质覆盖应厚薄均匀一致,以使出苗整齐,太薄容易使种子带帽出土,太厚易使植株间上面根系互相串联影响根系正常生长。
苦瓜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与推广项目情况汇报高效栽培模式项目实施以来,在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推广苦瓜的高效栽培模式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蔬菜产业发展为纽带,以推广“三新”技术和培养科技示范户为重点,通过加强领导、办好样板、搞好培训、积极开拓市场等方式使项目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现将该项目执行情况汇报如下: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效苦瓜标准化生产推广面积3165亩,亩均节本增收达到465元,合计节本增收147.17万元。
标准化生产记载户17户,推广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通过推广该模式其成效主要概况为“五个一批”。
(一)引进了一批蔬菜良种目前已示范引进绿秀、玛雅018、春晓四号、台湾翡翠苦瓜等新品种7个,并扩大棚栽面积800亩。
(二)推广了一批新模式目前推广了春苋菜——苦瓜——叶用生菜,菜用薯尖——苦瓜——红菜薹,苦瓜——甘蓝三种模式。
(三)应用了一批“三新”技术推广滴喷灌设施栽培20亩,爬藤网栽培350亩,推广生物有机肥165吨,推广杀虫灯80盏、性诱器60套、生物导弹8000多枚、生物农药2吨。
此外,入夏以来,还加大了遮阳网及避雨栽培技术的应用。
并加大标准化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及无公害农药、生物有机肥推广应用力度,切实搞好绿色源头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培训了一批科技示范户目前,共开展技术培训6次,培训农民11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多份,通过应用“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在核心示范区已重点扶持指导46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100多户应用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五)建设了一批苦瓜专业村在金口街严家村(1550亩)、横堤村(255亩)、南岸一村(110亩)、后湖村(750亩)、沿江村(350亩)、淮山村(150亩)、纸坊街胜利村、金水农场及法泗镇庆丰等村建设了一批科技示范点,项目实施形成了严家村苋菜—苦瓜—叶用生菜特色基地,6个以上苦瓜专业村,这些科技示范点在引导农民采用高效模式,应用新技术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蔬菜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优势及发展措施探究蔬菜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是一种将传统的育苗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兴技术。
它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效率和保证蔬菜品质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环境控制等手段,实现了蔬菜育苗的工厂化生产。
蔬菜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能够提高育苗效率。
传统的蔬菜育苗需要人工撒种、浇水、移球等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
而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了播种、浇水、控温等操作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育苗的效率。
利用自动灌溉系统可以准确浇水,不仅节省了人工浇水的时间和劳动力,还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需求,精确控制水量和浇水频次,提高了育苗的质量和产量。
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的育苗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劳动力成本高,还容易受到人为操作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的自动化设备可以代替部分人工操作,减少人工成本。
工厂化育苗技术中的环境控制系统可以精确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减少了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苗期管理问题,降低了苗期损失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还可以保证蔬菜的品质。
传统的播种方式容易导致苗期管理不当,影响蔬菜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蔬菜的品质。
而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环境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为蔬菜的生长提供最佳条件,保证了蔬菜的品质。
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灌溉系统和无土栽培技术,减少了土传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蔬菜的品质。
为了推动蔬菜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蔬菜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
应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培训和引导农民使用这种新技术。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班和示范基地,向农民介绍蔬菜工厂化播种育苗技术的优势和操作方法。
淮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淮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淮安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县市,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淮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的现状1. 产业规模:淮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多个育苗基地。
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占据了相当比例的耕地。
2. 技术水平:淮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在技术水平上较为先进,采用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现代化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3. 品种选择: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主要种植叶菜类、根茎类和瓜果类蔬菜。
品种选择上,以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旺盛的品种为主。
4. 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淮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的市场需求较大。
但由于供应量相对不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三、深入调研结果1. 产业优势分析(1)土地资源:淮安市有着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水资源,适宜蔬菜种植。
(2)交通便利:淮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满足工厂化育苗对配送的要求。
(3)市场潜力:淮安市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迅速,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大。
2. 主要问题与挑战(1)土地利用问题: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资源,与传统农业产业冲突。
(2)劳动力缺乏:工厂化育苗需要复杂的管理和技术支持,但人员技能短缺。
(3)农药使用:部分工厂化育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农药,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加明确的支持政策,推动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
包括提供补贴、减免税费、培训和技术指导等。
2.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蔬菜工厂化育苗的技术水平,研发适应本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蔬菜是武汉市农业的主导产业[1]。
据统计,2017年武汉市蔬菜总面积达到17.6万hm 2,产值超2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3以上,是农业第一大支柱产业[2]。
育苗是蔬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优质种苗是蔬菜早熟、丰产的基础,关系到整个蔬菜生产的成败[3]。
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工厂化育苗省工、省力、成本低、节约用种、成苗率高,秧苗定植后根系活力好,缓苗快,便于实现机械化操作,有利于进行统一管理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优点,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4-5]。
21世纪初期,在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工厂化育苗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瓜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曾处国内领先地位。
笔者在总结武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武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产业发展特点1.1产业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收稿日期:2020-08-27;修回日期:2020-09-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001901);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创新项目(XTCX202003)作者简介:施先锋,男,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E-mail :****************通信作者:周谟兵,男,推广研究员,从事西瓜甜瓜育种与工厂化育苗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武汉市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施先锋1,梁欢1,祝菊红1,王德欢1,葛米红1,黄远2,周谟兵1(1.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武汉430345;2.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摘要:育苗始终是蔬菜栽培的重要环节,种苗质量直接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21世纪前10a (年),在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工厂化育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近年来工厂化育苗表现相对滞后,产业面临诸多问题。
笔者总结了武汉市工厂化育苗产业的发展特点,针对存在的设备不完善,生产成本高,科技研发能力不足,种苗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提出政府统筹规划、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科技创新以及完善种苗行业标准等措施,旨在为更好推动武汉市工厂化育苗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项目概况
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承担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来,受到了凌海市政府、市农村经济发展局等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中心领导也非常重视,全力组织实施,使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宣传培训,菜农对该项技术逐渐认可,该技术在改善蔬菜生产环境的同时增加了菜农的收益。
项目实施过程中,年初有工作计划,与合作单位有任务书协议,下乡有记录,参加人员有工作日志,工作有阶段总结。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是基质取代营养土、地表育苗改空间支架育苗的有机结合,形成蔬菜育苗技术新模式。
一年来,该项目推广新品种4个:番茄1个、西瓜1个、西兰花2个;推广新技术8项;示范面积1355亩,推广面积13550亩;集中培训40余次,现场指导60余次,赶科技大集4次;新闻媒体宣传2次。
采用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用种量减少,育苗周期短,土地利用率高;采用有机营养基质栽培技术,减少了土传病害,避免破坏土壤的生态结构;适于机械化操作,省工省力,实现规模生产,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大。
2主要技术内容完成情况
2.1示范区建设。
该项目以蔬菜工厂化育苗合作社、龙头企业为示范重点,计划示范面积1050亩,273万株苗,完成示范面积1355亩,示范区落实到新庄子、建业、右卫、谢屯、双羊、余积等6个乡镇,品种有西兰花、番茄、西瓜等。
其中西瓜710亩,100万株苗,分布在新庄子六段村260亩、将军村200亩、大明村100亩、新庄子村150亩,全部定植完成;西兰花260亩,73万株苗,分布在新庄子姜木村30亩、建业绥丰村39亩、博字村38亩、右卫大康村25亩、右卫村33亩、谢屯羊户屯村31亩、马家湖村37亩、小幺村27亩。
番茄385亩,100万株苗,分布在余积镇小方村45亩、齐家村34亩、霍韩村36亩,谢屯乡光辉村35亩、大马村28亩,双羊镇五旗村45亩、长山子83亩,建业新安村20亩,右卫西彭村59亩。
推广辐射面积计划10500亩,完成13550亩,分布在新庄子、建业、右卫、谢屯、双羊、余积等16个乡镇。
2.2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主要技术要点。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即穴盘育苗为主、营养钵无土育苗和营养块育苗为辅的育苗技术。
2.2.1选择引进品种。
根据凌海蔬菜供应目标市场的要求、栽培方式和
当地主要病虫害种类,来选择商品性状符合或适销对路的抗病性强的品种。
2.2.2种子消毒处理技术。
已经包衣或丸粒化的蔬菜种子不用再进行消毒处理。
其它蔬菜种子必须采取热水高温浸种、日用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水溶液浸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等措施消毒。
2.2.3育苗容器选择技术。
根据育苗期和成苗标准选择适宜的穴盘、营养钵的规格和数量。
如黄瓜选50孔穴盘,番茄72孔穴盘,西兰花128孔穴盘,西瓜50孔穴盘。
2.2.4推广育苗温度调控技术。
推广应用临时加温、保温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即外覆盖保温被、内设置临时加温煤炉技术。
2.2.5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穴盘、营养钵无土蔬菜育苗推荐使用营养液,营养液采用商品复合肥配方,氮、磷、钾、硫含量均15%,微量元素均5%,浓度0.3%。
浇水分成3个阶段:1次营养液2次清水,1次营养液1次清水,2次营养液1次清水。
2.2.6推广苗期病虫害防控技术。
一是在设施内张挂黄(蓝)粘板诱杀害虫。
二是强化温湿度和光照管理,提高秧苗的健壮程度。
三是配合生长素调控和安全药剂有效防治。
四是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
2.2.7秧苗安全运输技术。
秧苗运输前低温炼苗,运输秧苗包装选用纸箱,以免压断秧苗。
穴盘苗适用于1000km 之内远途运输;营养钵育苗适用于近距离运输。
2.2.8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在西瓜和黄瓜上推广插接、贴接、双根嫁接等嫁接技术。
选择适宜的嫁接砧木,对嫁接苗的温光水气等环境指标合理调控。
2.3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优点。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项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初见成效
国壮
(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
凌海
121200
)
经验交流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第2期
97··
摘要:松露又名中国黑块菌,俗称“地菌”“猪拱菌”“无娘藤”,是一种与松树、栎树(橡树)、板栗、榛子等树种互利互惠共生的天然地下真菌。
因为母猪对松露的味道极其敏感并能用猪鼻从地底下拱出来,故当地群众常称之为“猪拱菌”。
关键词:松露;种植;脱贫攻坚
1松露的生长特性
松露一般生长在地表下8~30厘米处,大部分气候条件十分苛刻,最佳土壤为以石灰岩为主发育形成的土壤,比如喀斯特地型是以石灰岩作为基质发育而成的土壤,呈弱碱性(pH值在7.8~8.2)、土壤疏松透气,以便树根在浅表层分布,比较适合松露的生长。
因为松露无法自己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生长用的碳水化合物,必须和林木的根须共生存活,利用林木根须来吸取养分,因此,松露的生长范围一般都在林木聚集的树丛间。
由于松露的生长环境要求很严格,只要阳光、水量或土壤的酸碱值稍有变化就无法生长,这也是为何松露如此珍贵的缘故。
2松露人工培育种植获成功
2001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等真菌系统与资源研究组,开始在实验室研究利用感染法,使松露块菌感染寄生在树苗根系。
经过多年试验,终于在2008年国内率先采用自创的菌根合成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块菌与华山松、云南松、板栗菌根树苗,并获得了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松露人工培育种植技术研究工作得到媒体关注,松露这种珍贵食材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培贵介绍说:“搞松露种植既能在荒山荒坡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绿化山川,解决石漠化问题,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如果种植成功了,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
实践证明,广泛推广人工种植松露,不但不用担心会破坏生态植被和生存环境,相反,由于松露效益的吸引,人民群众将会更加认识到森林植被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效益,人们将会更加对大自然敬畏和尊崇,生态环境将会更加得到保护与利用。
3永胜境内推广种植松露的优势分析
3.1区位优势明显。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2%,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此范围内形成森林生态系统,建群树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高山松、冷杉、铁杉等,经济林果以板栗、核桃等为主。
以喀斯特石灰岩为母质形成的中性偏碱性高钙土壤,成岛屿状或条块状分布,为形成中国块菌的主产区提供了地质、土壤、共生树种及植被环境条件。
其中永北、仁和、程海、三川、羊坪、六德、东山、松坪、大安、顺州等乡镇都是盛产块菌(松露)的适宜地区。
十多年前永胜境内年产中国块菌达500~800吨,约占全省总产量的1/5。
事实证明,永胜境内分布着大面积的天然块菌林。
可开发块菌产品,充分利用大自然恩赐给予我们的这一大片喀斯特石灰岩裸地推广松露种植产业,发展潜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到“十三五规划”期末,永胜全县将新增人工造林25.16万亩;封山育林82.897万亩;生态林业提质增效3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林木绿化率
种植松露产业助力永胜脱贫攻坚
陈以丽
(永胜县农业局农经站云南永胜674200)
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是工厂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人为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工厂化育苗技术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减少、育苗周期短、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采用有机营养基质,使用安全,减少土传病害,避免破坏土壤生态;适于机械化操作,省工省力,可实现规模生产;可人为控制环境,不受外界条件干扰,病虫害轻,具有苗壮且成功率高等优点。
通过推广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使全市蔬菜育苗质量明显提升,成本有效降低,同时也增加了育苗企业及合作社的收入。
3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1经济效益。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可提高蔬菜产量10%左右,按茄果类原来亩产量6000kg,平均每亩增产500kg,蔬菜产品价格按3元/kg计算,则亩增加产值1500元,同时该技术省工、省种、省药、省肥,除去应用本技术的成本投入,蔬菜平均每亩节支增收1563元,按示范应用1355亩计算,总节支增收211.7865万元。
3.2社会效益。
增加市场安全蔬菜供应量;降低施肥次数,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而降低因盲目大量施肥带来的污染;降低农药用量及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3.3生态效益。
基质育苗不用到处取土,保持土层结构不被破坏,从而保持生态环境。
现代农业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第2期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