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外溢效应与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关系
- 格式:pptx
- 大小:931.44 KB
- 文档页数:1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外资企业总会与东道国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形式的“互动”,互动本身就产生技术溢出,但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的差异表明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不同。
理清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发挥和吸收因素,可以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影响技术溢出的因素。
外资企业的因素主要包括外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独资化”倾向、外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外资企业市场竟争策略、外资企业实行核心技术锁定等。
内资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接触者和受用者,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也主要是通过企业来表现的,所以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直接决定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
影响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技术水平差距、人力资本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经济的开放度等。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提高本土企业的研发水平、形成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积极加入外资企业的研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等是我国企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国际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以下简称FDI)迅速增加并且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技术扩散的主要方式。
通过吸收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来引进先进技术的模式,也越来越被发展中国家所推崇,吸引外资以引进技术的间接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如何辨析FDI中的技术溢出、技术扩散、技术转移等概念、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路径如何表现、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有哪些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为现阶段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在介绍技术溢出、技术扩散、技术转移的联系与区别以及FDI技术溢出效应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从外资企业(传送方)、内资企业(接受方)两个角度,分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联动、外资企业对技术溢出的限制、内资企业对溢出效应的吸收等因素分析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路径;接着也是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思考摘要:跨国公司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和管理技能,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本文就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当前利用外资的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fdi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7-0-01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核心政策之一就是引进外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逐步由国际贸易转向fdi。
而中国稳定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持续扩大的消费市场,使得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要对象。
据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2011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有扩大在华投资意愿的企业比例有上升趋势。
跨国公司的直接在华投资集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于一体,是直接资本输入和间接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
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在实行相关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同时,提高利用技术外溢效应的效率,从而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二、技术外溢效应及途径分析技术外溢效应通常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由于经济外部性,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特定的创新资源组合方式在其无意识、非自愿的情况下,通过非市场途径被东道国所吸收、消化和积累,使得东道国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研发能力增强的效应。
从内涵界定中可知,技术外溢效应最基本的特征是可控性和互动性。
可控性即跨国公司处于技术垄断的考虑,必然会通过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以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来控制战略性技术的外溢。
而互动性则指技术外溢效应发生在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本地企业之间,外溢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企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
国内外学者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有较为系统的研究,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fdi技术外溢的渠道可归结为以下四种:1.示范和模仿效应。
溢出效应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
溢出效应分为经济益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
效应理论1、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溢出效应,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
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
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理论背景商圈正产生出强大的“溢出效应”1、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2、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
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
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在罗默模型中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
技术外溢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技术外溢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技术外溢指的是技术创新在一个行业或国家的推动下,逐渐扩散到其他行业或国家,并且对其他行业或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技术外溢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首先,技术外溢加强了技术创新的竞争。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技术外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当一个行业或国家取得创新突破时,技术外溢将使得这一创新的效果迅速传播到其他行业或国家,从而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争。
这种竞争不仅促使各方继续进行技术研发,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创新的方向和质量,推动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其次,技术外溢扩大了市场规模和消费者选择。
技术外溢使得技术创新的成果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其他行业或国家,从而扩大了市场规模。
例如,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通信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到其他行业,如电子商务、金融等。
这不仅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通过技术外溢,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各种不同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此外,技术外溢推动了劳动力结构和产业升级的变革。
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外溢使得新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力需求,推动了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些传统产业随着技术外溢的影响,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种劳动力结构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最后,技术外溢也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外溢扩大了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外溢,企业和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够更好地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而这种可持续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当前的经济需求,也为未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青岛市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岛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来源不断扩大,投资质量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已从各个方面促进了青岛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从青岛市利用fdi 的现状着手,分析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最后提出了青岛市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经济增长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时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技术外溢是东道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fdi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青岛市拥有天然的深水港湾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雄厚,国家和地方引资政策优惠,吸引了大量外资。
随着fdi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质量的不断提高,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对青岛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青岛市利用fdi的现状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青岛市制定的吸收fdi优惠政策不断出台,青岛市投资环境也得到了快速改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市在吸引外商投资项目、合同金以及实际投资金额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2010年青岛市利用外资的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规模和质量的同步提升。
2010年青岛市新批外资项目731个,合同外资47.5亿美元,同比增长74.6%,完成到账外资超过28.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外资增量占全山东省的80%。
青岛市fdi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外资利用质量也逐步提高,青岛市目前已成为山东省利用外资的龙头城市,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不断扩大。
目前,青岛市利用fdi的主要三种基本形式有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
三种形式中,在改革开放初期,青岛市利用fdi主要以合资、合作的投资方式为主,以后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外商独资企业逐渐成为主要的利用外资形式。
2009年,青岛市批准外商独资项目数545个,外商独资合同金额20.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独资金额13.5亿美元,分别占全部外资的84.23%、75.21%和72.44%。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技术外溢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吸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并非所有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都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这些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便是吸收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吸收能力如何影响这一过程,以期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技术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吸收能力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果,揭示吸收能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利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合适的数据和指标,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以及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验证。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技术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的关系,揭示吸收能力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技术外溢的理论基础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技术外溢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资本流动的一种方式,更是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跨国界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带来直接的技术转移。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时,往往会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从而提升东道国的整体技术水平。
跨国公司的进入还可能促使东道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外商直接投资能够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技术外溢。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一个国家投资设立企业或购买该国企业的股权,从而在该国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技术溢出(Technology Spillover)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附带效应,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外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还可以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并改善该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这种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接受投资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机遇。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为技术溢出提供了平台和机制。
跨国公司通常会将其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到所投资的国家,并通过培训和合作等方式将这些先进技术传递给当地的员工和合作伙伴。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涉及的资本和资源更加雄厚,使得技术溢出更加容易和顺利进行。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和竞争,本地企业不仅可以学习和借鉴外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会面临更高的市场要求和竞争压力,从而迫使其进行技术革新和升级。
这种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是毫无代价的。
在享受技术溢出的同时,接受投资的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导致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尤其是那些技术和规模较小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以及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这使得本地企业在市场上处于相对劣势。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导致技术依赖和创新能力不足。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时通常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利益保障,这可能会导致本地企业对外国技术的过度依赖,而忽视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理论分析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持有的现金的多少。
现金持有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投资收益等方面。
理论分析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主要有现金流量理论、财务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等。
首先是现金流量理论。
现金流量理论认为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与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直接关系。
企业在预测和规划现金流量时,需要根据经验和市场情况合理确定现金持有水平。
现金流量理论认为,企业应当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周期性和可预测性,合理安排现金持有水平。
对于销售收入波动较大的企业,需要持有较高的现金储备以应对可能的收入下降;而对于收入稳定的企业,可以持有较低的现金储备。
其次是财务理论。
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应当在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从成本角度考虑,企业持有的现金可能会存在机会成本,因为现金无法产生收益。
从收益角度考虑,现金持有可以提供企业流动性,使企业能够及时支付应付款项,降低经营风险。
财务理论认为,企业应当通过优化资金运作和风险管理来确定适当的现金持有水平。
再次是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企业持有现金是为了满足日常交易和流动性需求。
根据货币需求理论,企业持有现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支付货币流动性的需求和资金流出的需要。
企业通常需要持有一定量的现金来支付日常的成本、工资和供应商款项。
企业可能还需要持有更多的现金来承担突发事件和降低流动性风险。
最后是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与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层的决策相关。
在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可能会较低,因为管理层将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规划企业的现金流量,并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流动性。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管理层可能会过多地持有现金,以保护自身利益或满足其他目的。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理论分析可以从现金流量理论、财务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等多个角度进行。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合理预测和规划现金流量,权衡成本和收益,满足交易和流动性需求,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优化现金持有水平,以确保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合理控制。
第8卷第4期2009年7月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V ol .8,No .4July ,2009地理距离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和经济集聚现象的空间计量学解释符 淼*摘 要 本文发现技术和经济活动都存在局部集聚,技术集聚度高于经济;两者的集聚度随时间增强,地理分布高度一致。
随地理距离快速下降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导致局部集聚和东西部发展不均问题的原因之一。
结果表明,在一到两个省的范围或800公里内为技术的密集溢出区;800公里以上为快速下降区,技术溢出效应强度减半的距离为1250公里。
R &D 外部性、人力资本流动以及市场的竞争和合作是导致技术外溢的主要原因。
强化以上因素作用将有助于区域的平衡。
关键词 技术外溢,地理距离,经济集聚,空间面板模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和国际经贸研究中心,Urban Institute Ireland of University C ollege Dublin 。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510006;E -mail :cnfm @ 。
作者感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8JA790028)的资助。
本文的写作一、引 言地理距离影响物资和人员的交通运输成本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但是地理距离是否影响技术的传播成本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
现有的城市经济圈、经济不平衡发展或经济趋同等方面的研究在讨论经济集聚时往往都提到技术外溢是经济集聚的原因,但一旦说到地理距离的作用时,却多数忽略他们已经提到的技术因素。
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的传播基本没有与距离相关的成本似乎已被默认。
实际情况是,技术的空间集聚度高于经济的空间集聚度。
且随着自然资源型和人力密集型制造业向外围国家和地区的转移,国际上著名的核心城市经济圈也以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为特点。
因此,对技术传播空间模式的研究的重要性并不逊色于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的空间模式的研究。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共3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1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直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同时,随着国内的市场竞争加大,企业开始寻求通过技术引进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因此,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既可以满足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需求,又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指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外资企业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进行技术交流,推动技术的转让和吸收,从而提高中国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具体表现为外资企业向中国的供应商和客户转移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在拓展和提升供应链、协同创新、雇佣中国员工等方面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可以达到双方共同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此外,外资企业的投资行为可以促进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和技术研发,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外资企业的投资在中国国内企业中也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推广。
外资企业在技术投资方面的优势使其往往拥有高等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经验,而这种经验可以通过对中国国内企业的技术交流和知识转移得到很好的应用。
这种技术的传递和创新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范例,使其在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探索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和更广泛的视野。
此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的技术外溢也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资企业不仅提供了高技能的工作机会,还为中国的领先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机会带动着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通过研究发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外资企业可以通过转移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向中国国内企业输送先进知识和经验等方式带动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种技术的传递和创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具有领先地位的发展机遇和可能,使它们能够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国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反向关联溢出效应的研究摘要许多国家努力吸引着国外直接投资(FDI),其目的是希望跨国公司所带来的知识能够通过溢出效应为国内相关产业所利用,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
比较于早期的文献,对于FDI的行业间溢出效应讨论较少,而主要集中于行业内的经营效果。
本文的分析,基于中国的制造行业层面的数据,通过对资本、原材料投入、外资所占行业比例、反向关联溢出等因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工业总产值模型,得出了FDI对上游生产部门的工业总产值会在短期产生负的反向关联溢出效应的这样一个结论。
关键词FDI 反向关联溢出效应Abstract: Many countries strive to attra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oping that knowledge brought by multinationals will spill over to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increase their productivity. In contrast will earlier literature that failed to find intraindustry spillover from FDI, this study focuses on effects operating across industries. This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industry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China, using econometrics method with the factors -- such as capital, materials, foreign share and backward spillovers– to set a Gross Output Value of Industry model. We get a conclusion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ll put a negative backward spillover effect on upstream sectors in short-term.Key words:FDI backward spillover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迅速,2003年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