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会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25
自考北大心理学本科北大心理学本科课程是一门广泛涉及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
北大心理学本科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心理咨询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北大心理学本科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的科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思考、记忆和学习的基本原理。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的形成,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格的构成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科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理解人们在群体中的互动和行为模式。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的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其次,北大心理学本科课程强调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等方式,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北大心理学本科课程注重培养心理咨询技能。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专业的咨询技能,心理学专业人员可以帮助个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北大心理学本科课程将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了解和应用不同的心理咨询方法,掌握与个人、家庭和组织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总的来说,北大心理学本科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强调实践能力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获得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研究和心理咨询的能力。
北大心理学本科课程将对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心理咨询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大心理学考研有多难北大心理学考研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相对较为困难的考试。
以下将从报考人数、竞争激烈程度、考试内容和备考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北大心理学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
随着社会对心理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报考心理学专业,其中又以北大心理学考研最为受欢迎。
据统计,每年北大心理学考研报名人数逐渐攀升,报考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导致考生竞争激烈,提高了考试的难度。
其次,北大心理学考研竞争激烈。
由于北大心理学的声誉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优秀的考生。
这些考生都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于北大心理学考研的录取要求也更高。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学术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三,北大心理学考研内容庞杂多样。
北大心理学考研涉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这些领域的知识广度大、深度深,要求考生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北大心理学考研还有一定的英语考试内容,对考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要求。
因此,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知识,并辅以良好的英语水平,才能应对考试的复杂性和难度。
最后,北大心理学考研备考难度较高。
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学术知识,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献,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讨。
此外,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数理基础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备考时间较短,考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备考,才能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综上所述,北大心理学考研的难度在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竞争激烈程度高、考试内容多样化和备考难度较高等方面都体现出来。
考生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现实,合理规划备考时间,全面深入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和英语水平,提升学术能力,才能在北大心理学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大心理学考研书单
下面是我整理的北大心理学考研书单,这些书籍都是考研复习中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1.《认知心理学导论》:这本书是认知心理学的经典教材,对于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非常有帮助。
2.《社会心理学》:这是一本综合性的社会心理学教材,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体如何被社会影响,以及社会群体中的人际互动等内容。
3.《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人的发展过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涵盖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相关理论。
4.《心理测量与心理统计》:这是一本介绍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的教材,对于理解心理研究中常用的测量和统计方法非常重要。
5.《临床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对于对临床心理学感兴趣的考生非常有帮助。
6.《实验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心理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对于理解心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非常重要。
7.《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考生非常有帮助。
8.《心理学史》:这本书主要回顾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对于理解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派别的观点很有帮助。
这些书籍都是北大心理学考研中比较常用的参考资料,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北大心理学考研书目
北大心理学考研书目如下:
1.《心理学原理》 - 康普顿
2.《心理学导论》 - 伯恩斯坦
3.《认知心理学》 - 斯特恩伯格
4.《行为主义心理学》 - 伍尔托
5.《发展心理学》 - 罗森塔尔、穆尔斯特
6.《社会心理学》 - 戴维斯、纳姆尔
7.《人格心理学》 - 克雷特鲁岑、哈尔维
8.《临床心理学》 - 表特
9.《教育心理学》 - 斯坦纳、斯科威特
10.《实验心理学》 - 罗杰斯、博尔
11.《心理测量学》 - 安迪巴克
12.《心理统计学》 - 瑞兹
13.《心理咨询与治疗》 - 凯恩斯
14.《心理学研究方法》 - 洛夫莱斯
15.《儿童心理学》 - 佩克斯
这些书籍涵盖了心理学考研的主要领域,对于备考考试以及进一步了解心理学领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北大心理学自考本科北大心理学自考本科专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心理测量与统计、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科基础课程等。
在心理测量与统计方面,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心理学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以及如何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
通过学习心理测量和统计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认知心理学方面,学生将学习人类思维和知觉的基本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思考和问题解决等。
通过学习认知心理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人类思维和知觉的基本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人类思维和知觉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学生将学习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为改善社会关系、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在发展心理学方面,学生将学习个体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和特点,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发展。
通过学习发展心理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个体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咨询和治疗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心理学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心理学史、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北大心理学自考本科专业是一门涉及广泛、综合性强的学科,涵盖了心理测量与统计、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学科基础课程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教育、咨询、治疗等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一.心理学系简介北京大学于1900 年开设心理学课程,1917 年在著名教育家、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下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6 年成立心理学系。
在蔡元培、陈大齐、陶孟和、蒋梦麟等知名人士的参与下,培养了以潘菽院士、张香桐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
1952 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心理学师资并入北京大学,成立哲学系心理学专业,云集了唐钺,孙国华、程廼颐、周先庚、吴天敏、沈廼璋等著名心理学家。
1978 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当时国内第一个心理学系,由唐钺、周先庚、荆其诚、吴天敏、王甦、陈舒永、邵郊、陈仲庚、孟昭兰、许政援、任仁眉、杨博民教授执教,归入理科,招收第一批学生。
目前心理学系设有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工业与经济心理学四个教研室,教学和科研领域涵盖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发展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业与经济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心理学系现有教员31 人,其中教授9 人,副教授11 人,讲师11 人,现有其他教辅职员12 人。
现任系主任为韩世辉教授。
心理学系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可授予心理学各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还设有心理学成人自学考试点,开设大专和专升本教育,受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每年招收约40 名本科生、60 多名硕士生,15 名博士生,同时招收在职研究生班学生,并接受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目前形成了一支小而精的科研队伍,在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分别由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授做学术带头人,如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韩世辉、李量、周晓林、吴艳红、方方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周晓林和苏彦捷教授,工业与经济心理学领域的王垒和谢晓非教授,临床心理学领域的钱铭怡教授、社会与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王登峰教授等。
北大心理专业考研教材北大心理专业考研教材内容概述:
1. 认知心理学概论
-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认知过程与智力发展
- 知觉与注意力
- 记忆与学习
- 语言与思维
- 感知与意识
2. 社会心理学概论
- 人类社会与心理
- 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
- 社会影响与群体行为
- 个体与群体关系
- 人际关系与沟通
- 社会认同与态度
3. 发展心理学概论
- 儿童心理学与青少年心理学
- 成人心理学与老年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 生命历程与心理发展
- 社会与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 风险与逆境应对
4. 临床心理学概论
- 精神病理学基础知识
- 临床心理评估与诊断
- 疾病预防与心理健康促进
- 心理治疗与干预策略
- 应对创伤与危机事件
- 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
5. 心理统计学
- 统计学基础与测量
- 数据分析与统计推断
- 统计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实验设计与数据解释
-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编写
- 高级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6. 心理学研究方法
- 研究设计与实验操作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问卷调查与访谈技巧
-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
- 文献综述与学术写作
- 伦理与法规问题
总结:以上是北大心理专业考研教材中的主要章节和内容,涵盖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这些教材将
为考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心理学知识,并帮助他们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
今年考取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的分享(希望对跨专业的同学有些帮助)考研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时间让自己沉淀下来,好好做个总结。
现在结果已定,毕业的琐事也弄的差不多,是时候来完成这道工序了。
在考研期间,我得到了许多人的无私帮助,因此现在对考研的经历做个小总结,一来履行对南师余诚学长的承诺(我曾在他那购买了许多心理学资料,并且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给我的复习带来了莫大帮助),二来也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学弟妹们提供一点点帮助。
考研的盆友们时间宝贵,那我就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历和自认为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当然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我的方法仅仅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我考研的成绩是政治71,英语74,心理学综合210,总分355。
英语因为很喜欢英语,我大学四年中英语一直没有丢,几乎每个学期都有给自己安排一个英语考试作为学习目标,因此英语的感觉一直不错。
下面讲一下我专为考研英语做的功课。
1、大三寒假期间,我报了新东方的考研英语强化班,整个课程上下来,我对考研英语有了大致的了解,记了许多有用的笔记,对英语复习有了大致的想法。
个人觉得这个课程对我最有用的是翻译和阅读。
2、单词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背的单词,用的是星火分三册的那种单词书。
背单词一定要多重复,且滚动快,多见才能记得住,那本单词书一共有15个list,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一个月过一遍,因此每天半个list(没记错的话是13面),第一天背一遍,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内容,周末再把这个星期的内容重复一遍,刚开始比较吃力,习惯了就会好。
我背单词都是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我一般早上6点~6点半起床,7点左右开始早自习,8:20上课前基本能将一天的单词背完。
有人问:一天背那么多能记得住吗?关键就是要多重复!过完一遍马上过下一遍,并且,根据记忆的首因原则和近因原则,单词书要正着过,倒着过,从中间开始过。
到了中期单词比较熟练的时候,就改为每天过一个list,后期就开始把单词放到一遍,一个月过一次,用阅读来巩固单词,把省下来的早晨的时间用来背专业和政治。
北大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一)北大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专科)由兰兰友情提供社会心理学第1章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第1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感觉与变化。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带有主观性。
第2节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和类别社会心理学与生理心理学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
人们对心理学一般看法认为,它属于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介乎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兼有两类科学的性质。
简述:SSP与PSP的区别1.SSP指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SP指3.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4.SSP更着重定性分析;PSP着重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
5.在研究着眼点上,6.S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社会结构的,7.从宏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而8.P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个体的,9.从微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第3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
科学研究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年龄是自变量,学习能力是因变量。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又分正相关和负相关。
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
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有信度不一定意味着有效度;但有效度,一定意味着有信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
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物理痕迹研究法:是利用残留在物体上的印记来研究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始建于1879年,以德国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西方社会心理学一般定位由1908年开始,这一年,出版了两本社会心理学的书,一本是罗斯写的,另一本是麦独孤写的《社会心理学绪论》,他用的心理学理论是本能论。
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在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能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缺点:对自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实验法的优、缺点: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
缺点: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
调查法的优、缺点: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
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经济,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
缺点: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
第4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论述: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P181.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意义2.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实践意义第2章个体的社会化第1节什么是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每个人降生到人间后,就面临着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论述:什么是个体社会化,有那些特点?(个体社会化概念),有如下特点:1.长期性a - 因为人不同于动物,初生儿吸取食物以维持营养,披衣盖被以维持体温,总之,在生存生长方面,有个特别长的生活依赖期。
b - 初生儿面临的社会环境极端复杂,他逐渐长大起来,要掌握的社会事务和道理很多。
总之人不同于动物,有一个特别长的学习时期,所以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2.发展性个体从不认识和不掌握社会事务、社会标准到认识和掌握它们,是个发展过程:a - 这种发展是随个体身体的发育、年龄、智力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的。
所以个体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是与个体生理、心理的成熟发展过程相适应的。
不到一定年龄阶段,不能认识和掌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要点和准则。
b - 个体社会化应该理解为一个贯穿个体一生自始至终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过程的写照。
第2节个体社会化的机制认同:或叫"自居作用",个体以自己学习模仿的那个"榜样"自居,追求自己处于与他们同一的地位、处境与形象。
再社会化问题: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问题。
社会角色: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份,规定了这个个体应该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角色网络(角色从):个体所担任的多种多样的丛杂的社会角色构成网络,被称为角色网络或角色丛。
皮克马利翁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成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阿利翁效应。
性别角色:社会认为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套行为、兴趣和思想方式。
个体社会化的机制有:依从、自居、内化。
依从基于强化的原则,自居基于"榜样人物"的吸引。
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可称为社会化的初步形成阶段;从成人到老年时期,可称之为社会化的继续发展阶段。
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
戏剧中的角色由剧作家规定;而现实生活中的角色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
皮克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
人类学家鲍里在1957年比较了110个未开化的社会团体,研究他们教育子女、形成男女角色的社会化过程,发现社会对男女行为的强化与鼓励使不同的。
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除了生理的自然方面原因之外,主要是由文化的、社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它属于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北大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二)第3章自我--自我意识第1节什么是自我、自我意识,第2节它是怎样形成发展的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察觉。
察觉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我意识。
在我们的经验中、意识中,可察觉到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
自我意识表现为高度的自我察觉,个体关注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处于这种状态时,个体得以更多更好地处理有关自己的信息。
第3节自我及自我意识的表现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上。
自我表现往往只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而非它的全部。
京格1965实验说明了自我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参照点,在对人关系中,则对方的特点与情况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第三节自我评价及其研究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他自己的判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评价是通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的。
迪纳和瓦尔波姆在1976年作实验,说明看到镜子里的自我,提高被试对自我的注意,减少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之间的分裂。
自我经历着躯体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个体主要是从自己的身体、衣着、物品、以及家庭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来作自我判断,从而表现出自豪或自卑的情绪。
第二阶段主要从自己的名誉、地位,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方面来作自我评价和判断,表露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
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智慧、才干、自己的道德水平的方面的评价和判断,从而产生如自我优越感等自我体验,追求政治上的、事业上、道德上的上进和发挥自己的才智。
第4章社会动机第1节社会动机的研究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动机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他涉及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动力问题的探讨。
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个体心理学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问题考虑很少。
第2节需要、动机和心理行为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则是主观的。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1.动机和行为具有一致性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动机,2.就能推动什么样的行为。
3.动机和行为具有不4.一致性表现在不5.是一对一的关系,6.同7.样的行为可能体现不8.同9.的动机;同10.样的动机可能体现不11.同12.的行为。
第3节动机的分类自然动机:也称为物质性动机,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引起的,以个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
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引起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由于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活动本身就是人们自己的奖赏与报酬,无需外加的奖赏。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动机的分类:按照动机的性质归类:自然动机和社会动机按照动机的作用归类:主导动机和一般动机按照动机的范围归类:广泛动机和局部动机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归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自然的、基础动机,其它几项是社会动机。
第4节动机的特征动机转换:指一个动机为另一个动机所替代,也称动机更替,它对改变个体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挫折: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在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在个体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感到灰心丧气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简答:动机的特征:1.动机强度是动机的第一特征,2.它表明动机在强度上有强弱之分。
3.动机清晰度是动机的另一个特征,4.它表明动机指5.向的目标6.,7.在意识程度上有高低之分。
8.动机转换是动机的第三个特征,9.它指10.一个动机为另一个动机所替代,11.也称动机更替,12.它对改变个体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第5节侵犯侵犯:亦称侵犯行为,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宣泄:即精神发泄,这是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最早在精神病治疗中使用过的一种方法,让患者将自己痛楚或精神创伤的经验诉说出来,象把满肚子的脏东西从内心深处倾吐、排除出去,没有了压抑之感,病也就好了。
本能论是一种先天论、生物决定论,学习论则是一种后天论、环境决定论。
侵犯的几种理论:1.本能论这是早期心理学家看法,认为人天生带来一种侵犯冲动、好斗的本能。
人类在战争中相互残杀只是这种本能的表现,这种把本能看作人的侵犯行为根源的观点,显然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自然观、生物观。
2.挫折论这是另一种有影响的侵犯理论,认为挫折这种消极的主观状态总会引起侵犯行为。
3.学习论** 论述:学习论是怎样解释侵犯行为的?1.学习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2.包括个人的侵犯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3.是环境影响造成的。
这种理论认为只要改变外界的环境条件,4.就能改变人的社会行为,5.改变个体的侵犯行为。
6.学习论代表人物有:a斯金纳---强调学习的强化机制,以为对侵犯行为直接给予奖赏、鼓励,个体的侵犯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强化。
b班社拉--提出学习模仿机制,认为个体不一定要亲身受到奖罚,而只需通过观察别人受到奖罚,同样可以形成或消除侵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