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35
脑转移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介绍脑转移瘤是颅内肿瘤的一种,所以为了区别它与其他肿瘤,我们应该了解它的特点,这样才能加以区分,在诊断的过程中也才能更加准确。
脑转移瘤特点一、虽然脑转移瘤的发生率很高,但是发生机理还不清楚。
2/3的颅内转移瘤病人在其生存时间内有症状出现。
16-25%的乳腺癌病人,20-30%肺癌病人,40-60%的黑色素瘤的病人会发生脑转移瘤。
发生脑转移癌患者平均存活期为4-6个月。
脑转移瘤特点二、脑转移瘤(癌)是肿瘤病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尸检表明:大约25%死于肿瘤的病人有颅内转移瘤发生。
脑转移瘤特点三、临床上,认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原发肿瘤可以根除,及无其它部位转移的单发脑转移瘤病人手术后再进行放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局部复发率减低,说明这种联合方法是有效的。
脑转移瘤特点四、随着人口年龄的增加,肺癌发病率的稳步增加,肿瘤治愈率的极少变化,与颅内转移瘤相关的问题将会更多。
另外,一些临床医生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治疗肿瘤,延长了肿瘤病人生存期,同时也导致了肿瘤颅内转移的更高发病率。
脑转移瘤的治疗可以化疗吗?脑转移瘤大多数肿瘤是可以化疗的,而除了化疗外,还可以用手术治疗这种常见的方法治疗。
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脑转移瘤的治疗,下面就看一下脑转移瘤的治疗相关信息。
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要考虑到:肿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学性质,病人的年龄、神经功能状态、全身状况,还要考虑到:颅内转移瘤潜在向周边扩散的可能性、肿瘤的范围、肿瘤对治疗的潜在反应性、初始治疗对其它全身器官的可能损害等等。
对脑转移瘤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对原发性脑肿瘤的治疗方法相同,有皮质激素、放疗、手术、化疗。
与原发性脑肿瘤相比,挑选脑转移瘤的最合适治疗方法更费时,因为需要对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完全评估,而不仅仅是局部病灶。
术前评估应该包括:胸部放射学检查、骨和肝脾的放射性核素扫描。
还需要CT及MRI对可疑转移瘤或残留原发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陆海英;郑帼
【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5(24)6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9例中,男女比例1.65:1,平均年龄5.47岁,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病理类型,肿瘤发生部位以后颅窝多见(55.1%),最常见症状和体征为呕吐、头痛、肢体活动障碍或失调、惊厥、颅神经损害和病理征阳性.CT脑瘤检出率92.3%,MRI脑瘤检出率100%,术前CT检查定性准确率66.7%,MRI检查定性准确率为76.9%.结论:小儿颅内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后颅窝居多,男多于女,症状和体征在早期不典型,易误诊,CT和MRI检查是小儿颅内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
【总页数】4页(P413-416)
【作者】陆海英;郑帼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江苏,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附179例分析) [J], 温兆春;孙文秀
2.小儿颅内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J], 张保臣
3.小儿颅内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J], 张保臣
4.小儿颅内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附156例分析) [J], 陈林根;崔世民
5.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附171例分析) [J], 温兆春;申卫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
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
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
2. CT: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级可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1.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颅脑肿瘤的MRI表现和诊断。
(2)熟悉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白质病及脑变性疾病的典型MRI表现。
2.教具MRI教学片、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1)颅脑肿瘤的基本MRI表现①脑瘤信号特点,绝大多数肿瘤呈长Tl,长T2的信号改变,特别是实质性胶质瘤或转移瘤。
区分肿瘤与周围水肿是十分必要的。
②脑瘤出血,表现为Tl及T2像上的高信号等。
③脑瘤周围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但邻界Tl像(TE28、TR500),水肿常不易被显示,界于白质灰质内的水肿沿着深和浅纤维束,产生一个周边分指样改变等。
④脑瘤坏死与囊变,MRl在显示肿瘤囊性变时,视其内容物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而言,良性囊变边缘常光滑,信号强度均一,特别是边缘与中心没有差异;而恶性肿瘤的囊壁有结节,不光滑等。
⑤肿瘤钙化,各种肿瘤钙化常是肿瘤定性标志之一,MRI 钙化表现为T1及T2像均无信号等。
⑥增强扫描对诊断脑瘤的价值,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肿瘤与水肿,有利于显示肿瘤囊变结构等。
(2)常见脑肿瘤:①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约占全部颅脑肿瘤的40%-50%。
a.星形细胞瘤:常位于一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和脑干,柯氏(Kemohan)分类法将其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良性,Ⅲ、Ⅳ级为恶性;占胶质瘤的40%。
Ⅰ、Ⅱ级MRI表现为:1.瘤体多呈长Tl、长T2信号强度,边界清楚,成人常见于额叶、顶叶、颞叶,儿童多见于后颅窝。
2.实质形多见于幕上,呈明显长T2与不明显长T1;少数无信号异常,仅见灰白质界限消失。
3.囊性型多见于后颅窝,囊液含蛋白质,在T1像呈低信号但高与脑脊液,T2像呈高信号但低与脑脊液。
4.脑水肿轻微,占位效应不明显。
5. Ⅰ级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Ⅱ级星形细胞瘤呈轻度强化。
6.钙化占8-30%;7.瘤内出血少见。
常见颅内肿瘤的 CT表现摘要:对于我国目前针对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案一般采取的就是只有能够进行手术切除的就尽最大的能力将其肿瘤进行手术切除,这是目前临床当中对于治疗颅内肿瘤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案。
因此在手术前的CT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常见的颅内肿瘤的CT表现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字常见颅内肿瘤 CT表现1.常见的颅内肿瘤部分学者称常用手机容易得脑肿瘤。
但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手机与脑瘤之间的因果关系。
只是在动物实验中,长时间暴露在超强电磁辐射下的动物有出现异常的报告。
目前可以肯定的、与脑部肿瘤有关的致癌物就是染发剂。
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染发8次以上、染发超过25年的人罹患淋巴瘤的风险最高,比正常人升高了2.1倍;尤其是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女性,罹患淋巴瘤的风险更高。
这可能是因为永久性染发剂中加入了氧化剂,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致癌物。
对于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颅内肿瘤而言,其病理的起源一般主要是颅骨、脑膜、血管、垂体、颅神经、脑实质以及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这是我们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次就是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最为普遍。
其中肿瘤密度的特征主要是有肿瘤内部的含水量以及瘤体内部的物质及其本身的病理所决定的。
每个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病人的颅内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但是有的病人肿瘤表现为高密度甚至情况比较严重的表现为到底混杂密度。
由于每个病人自身的体质都是各异的,因此导致了脂肪、出血、钙化以及囊变和坏死的密度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导致了其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肿瘤的类型主要有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以及脑转移瘤这几种,当然这里只是对于颅内肿瘤中的类型列举了几种出来。
因为每种致使的病因都是不一样的,就如上文中列举出来的脑转移瘤,在临床中其发病的病人年龄多为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并且肿瘤多位于顶枕区,在大脑当中的小脑以及脑干当中比较常见。
颅内肿瘤知识点总结颅内肿瘤的分类颅内肿瘤可以根据其组织学类型、生长速度和部位来进行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的不同,颅内肿瘤可以分为神经胶质瘤、胶质瘤、脑膜瘤、髓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上皮样肿瘤等。
根据生长速度的不同,颅内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根据部位的不同,颅内肿瘤可以分为脑内肿瘤和颅内脑膜瘤。
颅内肿瘤的病因颅内肿瘤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
遗传因素是导致颅内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家族史中有颅内肿瘤的人群罹患颅内肿瘤的危险性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环境因素如吸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和辐射等也与颅内肿瘤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病毒感染是导致颅内肿瘤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病毒在感染寄主的同时,还会改变寄主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导致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形成肿瘤。
营养不良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也会增加颅内肿瘤的发病风险。
颅内肿瘤的症状颅内肿瘤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晕厥、视觉障碍等。
头痛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常常是在清晨醒来时出现,伴有恶心和呕吐。
视力障碍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复视等,是颅内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
晕厥是因为颅内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力增高,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症状。
晕厥多发生在早晨,常常是在突然起床或剧烈运动后。
视觉障碍包括视网膜脱落、玻璃体混浊等,是颅内肿瘤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颅内肿瘤的诊断颅内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来进行初步诊断,然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来确定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颅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明确诊断的病例,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学检查的结果。
颅内肿瘤的治疗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手术是颅内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够直接切除肿瘤,同时还可以取得病理标本,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小儿颅内肿瘤,小儿颅内肿瘤的症状,小儿颅内肿瘤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颅内肿瘤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因为小儿颅内肿瘤恶性者多及良性肿瘤位置深在险要而切除困难,故常危及小儿生命。
其发生率在15岁以下儿童肿瘤中居第2位。
颅内肿瘤好发年龄主要在2个年龄段,第一高峰在10岁以内,发病率为每年2.2/10万~2.5/10万,男性稍多于女性(1.1∶1)。
第二高峰从30~40岁开始,60岁以上达到顶点,这一阶段为肿瘤的最好发时期。
小儿颅内肿瘤发生部位与成人不同,40%~60%发生在幕下,并且以胚胎残余组织发生的肿瘤为主,胶质瘤相对较少。
而成人多发生在幕上,以胶质瘤为主。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尚未发现确切的病因。
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目前根据某些肿瘤发病特点、病理以及一些基础实验研究,提出几种学说。
(1)遗传学说: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一般认为它们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外显率很高。
(2)病毒学说:实验研究表明,一些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若接种于动物脑内可诱发脑瘤。
(3)理化学说:物理因素中被确认的具有致肿瘤可能的是放射线,已有许多关于头颅放疗后引起颅内肿瘤的报道。
在化学因素中,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如甲基胆蒽、苯并比、甲基亚硝脲、亚硝基哌啶,在一些动物实验中都可诱发脑瘤。
(4)免疫抑制学说: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药的应用,会增加颅内或外周肿瘤发生的风险。
(5)胚胎残余学说:颅咽管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畸胎瘤、脊索瘤明显发生于残留于脑内的胚胎组织,这些残余组织具有增殖分化的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肿瘤。
2.分类中枢神经系统颅内肿瘤分类方法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Bailey和Cushing的分类能反映肿瘤组织的来源及恶性程度,长期以来被世界多数地区的神经外科和病理科所采用。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如Kernohan的Ⅰ-Ⅳ级分类法,Russell的胶质瘤分类。
颅内肿瘤的分类研究与特点浅析
李长明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13
【摘要】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血管、垂体及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是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肿瘤。
原发性肿瘤的年发病率为7.8~12.5/10万人。
颅内肿瘤可发生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年龄组多见。
儿童及少年患者以后颅窝及中线部位的肿瘤为多,成人患者以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及听神经瘤多见。
为了更好地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着重探讨了颅内肿瘤的分类、特点及诊治措施,略谈体会简要阐述。
【总页数】2页(P384-385)
【作者】李长明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医院神经外科,吉林前郭1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浅析藏汉亲属称谓的分类及特点 [J], 索太吉
2.4种分类算法参数选择及分类特点研究 [J], 王正杰;杨伟丽;王喆;侯玉珊;郭银景
3.浅析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分类及特点 [J], 张洁
4.浅析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侗族婚嫁歌的分类及音乐特点 [J], 柳志勇; 杨玉桂
5.浅析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分类与特点———幼儿舞蹈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J], 罗朝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