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苏版历史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第7次教案数量大大提高。
18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使农村的土地关系、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都发生重大的变革,不仅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和农产品,而且扩大了国内市场。
——李其荣主编《世界历史.近代卷》合作探究一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圈地运动的影响。
圈地运动的影响:1、是导致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农业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分离。
2、圈地运动使英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
3、圈地运动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
4、在经过圈占的资本主义农场上,使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粮食产量比封建农业生产提高了三四倍。
5、造成英国自耕农消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条件。
6、圈地运动有助于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7、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贵族(圈占土地后或自己经营或出租他人经营的贵族;在农村雇工经营农场或牧场的商人、富农,他们或者被赠送,或者购买了贵族爵位)和农业工人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和新贵族(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的贵族、商人、富农等),随着他们经济力量的壮大,他们要当权,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8、引起了经营方式的变化:领主剥削封建地租→领主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或自主经营总之,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国内市场、资本。
2、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合作探究二】: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三:从16世纪开始,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一个英国的手工工场主声称:以后我生产的呢绒恐怕供不应求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高中历史(必修2)】【重难点】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30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教师解答】: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教学环节:(27分钟)一、何为工业革命?(2分钟)【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二、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0分钟)1、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教师提问】: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学生回答】:【教师解答】: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另外还有四个条件:政治前提: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1765年前后,法国仍处于君主专制的社会,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美国还没有建国,而英国。
资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他们要求获得更多的利润。
除了要有稳定的政局,还要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比如资本、劳动力等)①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②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财富。
(在前面学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进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英国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在亚洲、非洲、美洲等都建立了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给英国提供市场、原料,并且获得财富。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1、掌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
2、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3、探讨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作用。
【知识梳理】工业革命概念: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1)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2)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
(3)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进一步发展。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2、工业革命的进程:(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
(2)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3)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
二、从工场到工厂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形成了许多,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和影响。
2、初步形成本课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预习内容1、从第一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⑴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⑵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从第二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⑶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⑷找出工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阶级结构、内政外交四个方面的变动表现。
b5E2RGbCAP3、从第三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⑸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
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标志。
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认识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及工业革命引起的变动表现。
3、掌握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标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学习重点是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是完整地把我本课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指名学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
2、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p1EanqFDPw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蒸汽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讲解:⑴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技术的面貌,直接导致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出现。
DXDiTa9E3d⑵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
⑶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⑷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蒸汽机的应用为实现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2. 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3. 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1. PPT或教材上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2. 学生笔记本;3. 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在图中或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期的场景?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场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提出了一些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如此重要?二、知识讲解与整理(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背景,解释工业革命的概念。
2. 通过PPT或教材,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如英国先于其他国家进行工业革命、蒸汽引擎和纺织工业的革命性改变等。
3. 整理学生的笔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重大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三、影响评价(15分钟)1. 教师提供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然后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3. 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长期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能够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四、小结与提问(5分钟)1. 教师进行一次知识小结,并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之间提问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描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2. 收集学生作业,进行评讲,并在下节课进行解析和讨论。
3. 进行课后反馈,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教学反思:通过该教案,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标题: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影响。
3. 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劳动条件和工人阶级的影响。
4. 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你对工业革命有了解吗?你认为工业革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讨论学生的回答,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背景知识(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包括英国的农业革命、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等。
2. 解释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从英国开始,并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的。
步骤三:影响分析(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社会、经济或技术),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该方面的影响。
2. 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劳动条件和工人阶级(15分钟)1. 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劳动条件和工人阶级的影响,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工作环境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抗议活动,以及相关的改革运动。
步骤五:全球化和国际贸易(15分钟)1. 解释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促进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包括资源的需求和供应、市场的扩大等。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扩展:1. 组织参观工业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和影响。
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其他方面和相关的历史事件。
评估方法:1. 分组活动中小组的呈现和讨论表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到来、现代工厂制度诞生的基本史实,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成就,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材料,提升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新的发明创造来源于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在短短5天内导致4000 多人死亡。
因此,伦敦被冠以“雾都”的名号。
这样大规模的污染源于那一项发明?这项发明有什么重大影响?二、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启发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从英国开始?提示: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必要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料、广阔的市场。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最早国家、最早部门和开始标志。
提示: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最早国家:英国:最早部门:棉纺织业;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展示表格,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珍妮机以及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发明出现的,制约生产的是什么?提示:动力。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讲述:1819 年,在瓦特的讣告中,对他的改良蒸汽机这样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启发思考:瓦特改良蒸汽机有何优点?提示: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原料就可以开工,效率高。
教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段双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
2.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3.了解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分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
4.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行成的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2.利用各种图片如工业革命涉及行业图片等,是教学内容直观化,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结合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以及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是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工业革命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目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
(三)教学难点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如何认识列强在殖民扩张争夺的同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些基本准则。
三、教法教具课型课时(一)教法:讲授法(二)教具:多媒体(三)课型:讲授新课(四)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从宁静的村庄到冒黑烟的工厂,这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大家可以结合课本导入部分的内容思考出示图片:略概述:这个过程少不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工业革命,它是如何造成这一种变化的。
(二)讲授新课教学内容总括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二、从工场到工厂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的扩张和影响)出示资料: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必修 2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代背景(2)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3)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2). 认识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及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三.教学过程:(带着问题看视频播放。
1. 什么是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3. 最后扩张到哪些地区?)导入新课(利用视频播放导入)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板书)一、市场的呼唤(教师引导)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学生) 1.有资金 2. 有工人(劳动力) 3. 有技术4. 有原料5.有市场 6.有国家政策支持...教师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劳动力:圈地运动)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的方法分析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导入新课】(2分钟)多媒体出示一组火车图片,教师提问:火车是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你知道它是怎样被发明的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乘坐本次“蒸汽时代”号列车进入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学习新课】一、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2.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富尔顿造出了轮船等史实,并认识到它们的重要作用;4.能说出并充分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二、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一:利用5分钟时间,看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
查找并思考以下问题:1.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哪个生产部门开始;2.珍妮机是谁发明的,有什么重大影响?3.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学生在自学提示指导下看书、思考、小组交流、课堂交流。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特点和影响。
2. 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控制知识点,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特点和影响。
2. 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图片与视频展示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打开课堂,和学生进行简单问答活动,了解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了解程度。
2. 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学生们现有的知识,从而为以下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解(20分钟):1. 向学生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特点,包括英国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种植业、发明创造和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的增加等。
2. 向学生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这一时期的变化。
3. 张江北地区城市新区建设的视频。
4. 通过“游戏解码”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比如经济、社会和环境。
针对不同的方面,学生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和展示,从而加深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解。
四、知识梳理(15分钟):1. 整理学生们的分析结果,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和概念,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2. 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美满教师总结一下课堂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知识重组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工业文明的问题和困境,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设计】
1、设置“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反思历史”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2、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即设置问题——阅读材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难
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视频《大国崛起》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温故知新:通过图示展示前后知识联系,突出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走进历史,探源工业革命。
概念诠释: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从宏观上把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二、工业革命的成就(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二。
多媒体出示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图片,最后通过表格形式概括,增强直观性,理解“蒸汽时代”到来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体验历史,感受工业革命。
三、从工场到工厂(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三:创设历史情境,通过阅读历史故事《爱丽丝一家的辛酸史》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角色模拟,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板书)
教学设计:欣赏视频《大国崛起》,然后分组讨论,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最后从条件、途径、标志、影响四个方面归纳概括。
第三环节:反思历史,反思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感受文明背后的问题和困境,并通过时空连线看我们今天对待环境的措施。
本课小结:设计知识体系,归纳本节内容。
高考链接:设计高考题、模拟题,既巩固所学,又体验高考。
创新训练:在故事中轻松掌握所学。
课后拓展探究:设置题目,拓展思维,提高认识。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