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 格式:pdf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21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方法,验证其在实际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流程;3. 分析土地分等定级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4. 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和可行性。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分等定级作为一种科学、合理、公正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区域选择本次实验区域为我国某市某县,该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较为发达。
实验区域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2. 实验方法(1)实地调查:组织实验团队对实验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权利、社会经济等数据。
(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建立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库。
(3)模型构建: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4)土地分等定级: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实验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5)效果评估:对比实验前后土地利用情况,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
3. 实验步骤(1)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方法、时间、人员等。
(2)实地调查:组织实验团队对实验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权利、社会经济等数据的收集。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建立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库。
(4)模型构建: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5)土地分等定级: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实验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6)效果评估:对比实验前后土地利用情况,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分等定级。
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用于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进行分类和分析。
通过使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该方法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如农地、森林、湖泊、城市建筑等,并将其图像化展现在地图上。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区域发展趋势以及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的原理、应用和优势,以及它在未来发展方面的潜在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在本文中,我将首先介绍土地覆被分类法的概述,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然后,我将探讨土地覆被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以及其在ArcGIS软件中的应用。
接下来,我将深入分析土地覆被分类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最后,我将总结本文的内容,并提出对土地覆被分类法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对土地覆被分类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ArcGIS土地覆被分类法的概念、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深入了解这一分类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ArcGIS技术进行土地覆被分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和空间规划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土地覆被分类法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正文2.1 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概述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是一种通过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的方法。
它利用了遥感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地球表面的土地覆被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分析,以提供有关土地利用和覆被的详细信息。
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采集、图像预处理、分类方法选择、分类器训练和精度评价等。
城镇⼟地的分等定级城镇⼟地的分等定级 城镇国有⼟地是指市、县城、建制镇和⼯矿区范围内属于全民所有的⼟地,但地下资源、埋藏物和市政公⽤设施除外。
那么城镇⼟地的分等定级呢,⼀起来了解⼀下! 城镇⼟地分等定级概述 1、⼟地分等定级的含义和对象 (1)⼟地分等定级的含义 是在特定⽬的下,对⼟地的⾃然和经济属性进⾏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城镇⼟地分等定级是⼟地分等定级的`⼀部分。
(2)城镇⼟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内的所有⼟地 2、⼟地分等定级与⼟地估价的关系 (1)两者的概念实质 (2)两者的关系 ⼟地分等定级评定的是⼟地使⽤价值,⼟地估价是评定使⽤价值在市场上反映出的价格。
两者相辅相成,⼜未必⼀致。
3、⼟地分等定级体系与⽅法 (1)⼟地分等定级体系:城镇之间的⼟地等和城镇内部的⼟地级 (2)城镇⼟地分等定级⽅法 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称多因素分值加和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常⽤公式 城镇⼟地分等定级完整⽅法的两个步骤 4、⼟地定级原则 (1)综合性原则;(2)主导性原则;(3)地域分异原则; (4)⼟地收益差异原则;(5)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城镇⼟地分等的程序与⽅法 1、⼟地分等程序 (1)开展城镇⼟地分等准备⼯作 (2)进⾏城镇⼟地分等因素选取、资料整理及定量化 (3)计算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以初步划定城镇等别 (4)验证、调整分等初步结果,评定城镇⼟地等别 (5)编制城镇⼟地分等成果 2、⼟地分等资料收集与调查 包括基本资料、区位资料、聚集规模资料、基础设施资料、投⼊产出⽔平资料、经济发展⽔平资料、区域综合服务能⼒资料和区域⼟地供应潜⼒资料等⼋个⽅⾯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3、⼟地分等因素因⼦分值计算 (1)⼟地分等因⼦分值计算的基本原则 (2)⼟地分等因⼦分值计算的标准化公式 ⼟地分等因⼦分值计算需要采取标准化的⽅式,通常有位序标准化和极值标准化两种,两种标准化的公式。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数据格式与ArcGIS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常用软件如AUTOCAD、ArcGIS等的能力;(3)便于学生了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实验要求1、把CAD数据转换到ARCGIS,根据原始数据要求,单元图、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环境条件作用分值图、基础设施作用分值图、人口密度作用分值图处理为面状数据。
商服繁华作用分值图、道路通达度分值图、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为线状数据;2、将所有转化好的栅格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按照商服繁华1 0.09、商服繁华2 0.07、道路通达度:0.11、对外交通:0.09、基础设施:0.09、公用设施:0.11、环境条件:0.17、人口密度:0.27的权重值进行计算;3、对计算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分级处理。
三、实验内容1、将CAD格式的单元图转为面状图层→→打开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Geodatabase→CAD to Geodatabase→→选择需要导入的数据、输入导出位置、导出名称,点击OK→→将CAD线状要素转为ArcGIS数据,进行拓扑检查,并修改拓扑错误→→把单元图的line转换为面状:打开ArcToolBox→Date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 To Polygon→→转化完的结果如下(此处以单元图为例)2、属性连接→→右击转换后的图层—Join and Relates—Join,把单元图、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规划条件限制作用分值图、环境条件作用分值图、基础设施作用分值图的数字标注转换到图层的属性表中→→右击连接属性之后生成的图层→TableAttribute Table添加数据属性为Double的属性列→→利用Field Calculator将数据赋给新建列3、CAD转线图层→→打开ArcToolBox→Date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 To Line,把商服繁华作用分值图、道路通达度分值图、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为线状数据(此处以道路通达度为例,结果如下图)→→采用基于空间位置的join操作把原有的CAD里面的文字标注即属性数据读入线状要素中:右击转换后的图层→Join and Relates—Join,把商服繁华作用分值图、道路通达度分值图、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数字标注转换到图层的属性表中4、生成Tin→→打开ArcToolBox→3D Analyst Tools→Data Management→TIN→Creat TI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建TIN的文件,以及依照的字段,建TIN的方式(以对外交通图为例)→→结果如右图5、将生成的TIN转成栅格图→→打开ArcToolBox→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TIN→TIN to Raster把商服繁华作用分值图、道路通达度分值图、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公共设施分值图、、环境条件作用分值图、基础设施作用分值图的TIN转换成栅格→→生成结果如图所示(此处以道路通达度为例)6、将所有转化好的栅格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按照商服繁华0.09、商服繁华0.07、道路通达度:0.11、对外交通:0.09、基础设施:0.09、公用设施:0.11、环境条件:0.17、人口密度:0.17单元图:0.10的权重值进行计算→→Spatial Analyst Toools→Map Algebra→Raster Calculator结果如图所示7、对计算后的结果进行分级处理→→Spatial Analyst Toools—Reclass—Reclassify结果如下图。
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作为疆域宽广且人口众多的大国,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和利用始终是一个难题。
我国至今已进行了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最近一次完成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2007年展开,距今已过去十余年,二调的成果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土地规划需求,因而在2017年开展了由国家主导的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
三调以图斑为基本单位开展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是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本文件,到本地区判定土地类别,务必肯定土地类别不会重复不会遗漏,保证所有部分的土地全面覆盖,能够有效的在未来自然资源调查中起到支柱作用。
对于农用地这样存在多重管理并有着重复需求的土地类型进行利用近况、质量情况及属性标注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特别专项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现有成果。
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充分利用全国现有数据,整体完成国家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获取实时准确关于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可用性的数据,进一步完善国家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信息管理和成果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空间规划的要求。
供给侧结构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统一确认,土地和空间利用控制,土地和空间生态恢复,空间管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伴随着第三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项目开展的不断深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设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因为它是整个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核心部分。
而且,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导致城市的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城市正处于一个急速扩张的状态,农村与城市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却来却多的开发区正在如雨后春笋斑涌现,许多未利用土地正在被用于经济开发,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必然会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产生巨大变化。
这时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才会在以后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事半功倍,才能对土地进行正确快速的利用,并对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具备着深厚的意义。
arcgis面积等分方法ArcGIS 是一款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件,广泛应用于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面积等分是其中一个常见的任务,它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
在 ArcGIS 中,有多种方法可用于实现面积的等分。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缓冲区分割、网格分割和插入节点分割。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地图上以准确和合理的方式划分出相等的面积区域。
1. 缓冲区分割方法缓冲区分割方法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等分方法。
它基于缓冲区工具,首先使用缓冲区工具绘制出具有等距离间隔的缓冲区,并将其作为划分线。
通过将面图层与划分线进行相交分析,将面积划分为相等的部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均匀划分区域的情况,但对于形状复杂的面或不规则分布的面积,可能无法得到精确的等分结果。
2. 网格分割方法网格分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等分方法,它可以更准确地划分面积。
该方法基于网格工具,将区域分割成多个等大小的网格单元。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网格大小和形状。
通过将面图层与网格单元相交,可以得到精确的等分结果。
网格分割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面积等分需求,特别适用于规划、区域划分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3. 插入节点分割方法插入节点分割方法是一种适用于不规则面积的等分方法。
该方法基于编辑工具,通过在面图层上插入节点,并将其作为划分线来实现等分。
可以根据需要在面的边界上插入任意数量和位置的节点,并通过编辑操作来精确划分面积。
这种方法在需要根据特定的要求划分面积时非常有用,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操作和精确度。
总结和回顾:面积等分在许多领域中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而 ArcGIS 提供了多种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缓冲区分割方法适用于需要均匀划分区域的情况,网格分割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等分需求,而插入节点分割方法适用于不规则面积的特殊需求。
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特点,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面积等分,并在 ArcGIS 中实现准确和高效的结果。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了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利用GIS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要求(1)本次任务的目的及设计方案(2)方案的具体步骤及方法:A、单元图中每个单元各个因子值的求取方法及结果;B、单元图中各单元总分值的求取方法和结果;C、单元分级并进行修正。
二、实验原理(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根据国家2002年7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UDC城镇土地定级规程》的规定:1.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城镇土地等级,为全面地、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2.土地定级的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定级应对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差异划分土地级。
土地级既要反映土地在经济效益上的差异,也要反映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差异;(2)主导因素原则:土地定级应根据城镇内影响土地优劣的因素种类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级起控制和主导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评定土地级;(3)地域分异原则:土地定级应掌握土地区位条件和特性的分布与组合规律,并分析各个由于区位条件不同形成的地域分异状况,将类似地域划归同一土地级;(4)级差收益原则:土地定级应在初步划分的土地级上对级差收益明显的有关行业进行级差收益测算,测算值作为确定土地级数目和了解行业级差收益的重要参考依据;(5)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土地定级应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计算为主,必要时才对某些现阶段难以定量的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定性分析,以减少人为任意性,提高土地级精度。
3.土地定级的技术方法(1)因素的作用分计算采用相对值法和距离递减法,按0——100分封闭区间赋分,因素指标与作用分的关系按正相关设置,因素条件越好,距离越近,作用分越高;(2)单元划分可选用主导因素均值法、叠置法或动态网格法;(3)权重确定采用特尔菲测定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4)单元总分值计算采用因素加权分值和法。
arcgis土地利用分类ArcGIS是当前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了更好地利用其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土地利用分类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骤阐述如何使用ArcGIS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1. 收集数据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所需的数据。
这包括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地面调查数据和其他有关区域土地利用的信息。
这些数据应尽可能详细,以提高分类精度。
2. 数据预处理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图像预处理、去除冗余数据、坐标系校正等等。
这是保证分类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3. 数据分类在完成预处理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数据分类了。
对地图进行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a.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指使用已经标记好类别的地图数据对其他地图数据进行分类。
在监督分类中,我们必须提供足够的样本来训练分类器,并使用这些样本来指示ArcGIS哪些像素属于哪个类别。
ArcGIS支持的分类器包括最大似然分析、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
b. 非监督分类不同于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条件是没有标记好类别的地图数据。
在非监督分类中,ArcGIS使用聚类算法将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类别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4. 精度评估在完成数据分类后,我们需要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
这可以使用ArcGIS的统计工具来完成。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别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分类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综上所述,ArcGIS提供了强大的功能,用于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通过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类数据和评估精度,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以实现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和保护。
前言:由于征地数量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征地计算方法也不断的要求准确快速。
以前的按里程法线分段计算征地办法仅满足预可研阶段精度,无法满足可研及之后阶段精度。
该计算方法粗糙,数据来源存疑,故目前初测阶段都会向地方各区县国土局收集土地分类资料,并签订相关保密协议。
如今很多地方收集的资料为arcgis平台下的shp格式文件,本次将以萍乡市国土资料为例,指导如何利用arcgis快速生成准确的用地数量。
资料准备:1、收集到国土局的土地分类资料shp格式的文件,并确认坐标系统,一般为西安80或国家2000.2、线路闭合的用地界,利用CARA、瑞基转成kml文件,若原始资料为西安80,需转换用地界至西安80坐标系下相应度带。
(使用kml文件主要是为了保证导入arcgis后坐标系的一致性)3、本文使用arcgis10.2.2版本软件(需要安装包的同事可以找我考,arcgis在处理地理信息数据上功能强大,还要很多有用的功能等着我们去发现。
)操作步骤:1. 在arcmap中加载土地分类shp文件。
打开arcmap,点击顶部+号工具,添加收集到国土局的土地分类资料的shp文件。
右键导入的土地分类资料,打开属性表。
可以看到在arcgis 中所有的土地利用信息都存储在这个表里。
2.将用地界kml文件导入arcmap。
点开arctoolbox按钮,在转换工具中找到KML转图层工具,选择KML文件,输出位置建议默认。
此时在arcmap中能看到用地界的多段线框。
3.将导入的用地界图层,转换为arcgis面文件。
点开arctoolbox,数据管理工具—要素—要素转面。
输入要素为步骤2中用地界多段线图层。
输出要素建议不更改文件夹位置,可以更改文件名称(英文)。
4.识别用地类型点开arctoolbox,分析工具—叠加分析—相交。
将两个面文件相交,就能得到用地界范围内各土地分类地块信息。
输入要素中选择步骤1中导入的国土资料和步骤3中新生产的用地界面图层。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用ARCGIS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怎么计算评价单元到公共设施的距离,人口密度,商业点密度。
最后做出各个指标的图,乘以权重。
矢量的数据可以做出来吗?我只知道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用用栅格计算机算,可以做出来。
矢量的不知道能不能直接乘以权重这样来计算。
这个问的很大简直就要别人做课题呢按你说的,你自己的大概框架都没出来的啊第一,要看你手上有没这些数据的,分区的数据情况(gis需要能够图上可以表达的),如人口密度第二,这些东西只有有数据很是蛮简单的无非是个增加列之后用field caculator计算,再加上spatial join连接不同的图层field caculator 在ARCGIS哪个模块里有?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但是有十几万个斑块,那计算起来不是累死了。
要是能像栅格计算器直接计算就好了。
这个累什么么啊,累的是计算机,十几万个板块你点一下计算机就一起帮你解决了。
收集各评价因子,矢量后做叠加分析。
应用ArcGIS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arcgis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arcgis在土地勘测定界领域的应用
ArcGIS是由美国ESRI公司设计推出的多用户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它按信息的类别、制作速度、性能指标、维护要求等功能进行分类,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地图分析功能。
土地勘测定界是地图体系结构里面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不仅仅涉及地图制图方面的技术,而且还涉及各种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和处理等。
ArcGIS提供的地籍技术过程可以大大简化和节省土地勘测定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作量。
ArcGIS有许多功能用于支持土地勘测定界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地图可视化技术。
用户可以把地图场景绘制在计算机屏幕上,从而可以清晰地看到绘制地图上所标注的各种信息,包括各种地物的类型、位置和位置等信息,可以更清楚地发现危险情况发生点附近的地物及其特征,以及定界点附近的界线等信息,把定界点和边界加上标记,方便后期施工设计和管理维护。
此外, ArcGIS还可以收集、管理、加工和绘制各种地图数据,包括地籍数据、控制点数据、地籍图数据等,可以轻松地建立一个可多张地图组成的地籍图集合,实现多类图件数据的集成和可视化;还提供复杂的地图缩放功能,可以分析不同比例缩放下的定界结果;拥有强大的地理定位搜索功能,可以快速检索出定界点位置,以及发现地物是否首位发生变化等情况;具有简单的数据流传输功能,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快速的数据获取,定时更新确认定界结果。
ArcGIS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勘测定界过程的效率,而且可以大大提升有关政府部门对土地状况、定界状况等管理效率,为有关政府部门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
实验十三、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综合实验)实验十三、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数据格式与ArcGIS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常用软件如AUTOCAD、ArcGIS等的能力(3)便于学生了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实验准备软件准备:AUTOCAD,ARCINFO, ARCVIEW,EXCEL方法准备:《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数据准备:dj-lu.dwg,单元图.dwg,道路通达度分值图.dwg,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dwg,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dwg,规划条件限制作用分值图.dwg,环境条件作用分值图.dwg,基础设施作用分值图.dwg,人口密度作用分值图.dwg,商服繁华1作用分值图.dwg,商服繁华2作用分值图.dw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根据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所提供的数据ArcGIS 软件下完成所给城镇的分等定级工作,其中基本的定级因子及其分值已在所给的图中标明,各因子的权重也在下文中给出。
其中,几个主要步骤和要求如下(详细的技术方法请同学们自行设计):(1)对所给的单元图、道路图、各定级因子图进行整理,把CAD格式的数据转到ArcGIS 下;(2)在ArcGIS下,获得单元图中每个单元的各个因子值;(3)根据各因子的权重(通过专家打分得到的),求得各单元的总分值。
各因子的权重如下:●商服繁华1:0.09●商服繁华2:0.07●道路通达度:0.11●对外交通:0.09●基础设施:0.09●公用设施:0.11●环境条件:0.17●规划限制条件:0.17●人口密度:0.1(4)对各单元的分值按照其频数进行分级,得到此城镇的级别图。
四、实验报告要求作出书面报告,包括设计方案、技术方法和结果。
具体内容如下:1)本次任务的目的及设计方案;2)方案的具体步骤及方法a)CAD数据的整理及向ArcGIS的转换方法;b)单元图中每个单元各个因子值的求取方法及结果;c)单元图中各单元总分值的求取方法和结果;d)单元分级并进行修正。
利用GIS进行耕地质量评等定级方法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5-10T10:07:59.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作者:张臻[导读]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耕地质量的相关理论,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2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耕地质量的相关理论,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字:空间分析;质量定级;基准地价1、前言在当前人口、资源以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为能够合理的配置土地资源,适当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出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进行城乡的管理,充分发挥出市场积极,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到一定的帮助。
2、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来描述土地质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目的是正确评价土地质量,掌握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机制和效果。
冷疏影认为,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决策和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
赵春雨等人认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很多。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全面合理,对最小指标进行合理描述和评价。
国内耕地质量评价大多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而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是从耕地质量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进行的评估。
那里选择时是否有重叠因素指标构建评价指标的主要思路是以差异为基础,以生产为核心,以耕地收入和价值为核心。
按照应力反应状态(PSR)模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内在系统规律,该模型提出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源。
香港向斌等人建立了基于农民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促进耕地质量全面提高,质量产权机制创新,耕地数量增加。
国土资源LAND &RESOURCES38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土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通过规划的引导、调控,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保证土地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需要。
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规划分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乡镇级五个层次。
按国家发展战略考虑,国家级、省级和(2009年)完成时点不同,所以需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侧重要对“二次调查”数据进行数据转地距离。
规划图常用的是简单的数于宏观解决一些重大战略性问题;换。
在转换的数据上结合城镇建设字式或线段式比例尺,ArcGIS中可县(市)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用地管以使用文字标注(比如:1∶5000、规划是基层规划,是实施性规划,制区、土地功能分区、基本农田区1∶10000),或选择线段与文字结特别是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块、重点规划建设项目等规划要合表示。
内容最具体、操作性最强、使用频素,制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列专率最高的规划,而规划成果中最直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题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图的观、形象、具体的就是规划专题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方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
大比例尺的规划专题图反映了法,各种规划图件上的要素繁多且各类土地的规划用途,是乡镇合理各不相同,但图例必须要与地图内开发利用土地的主要依据。
因此,容一一对应。
在ArcGIS中按照制图图幅配置是地图的主要组成部在制作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专题图规范,面数据需要通过颜色填充形分,它确定了地图的基本框架。
常中,对乡镇级规划图提出了更高的成面图例样式,点、线需要符号化用的配置包含指北针、比例尺、图要求。
和线型化,再通过菜单栏的插入例、图廓、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Insert)→图例(Legend),分等要素。
基于ArcGIS的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模型构建——以天津市居住、商业用地为例车昊,王亚男,陈铮,冯祥源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土地开发强度与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生态、城市人口等重要城市发展问题息息相关,影响着每一个城市环境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根据天津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其他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规定,分析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建立模型,并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开发强度进行合理控制和引导,合理高效的使用城市土地。
关键词:开发强度,居住用地,商业用地,ArcGIS,分区模型1现状问题目前天津市现状用地开发强度在规划实施和规划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正在实行的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缺乏弹性,其以快速路环线为界限,快速环线范围内容积率控制在2.5以内,快速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容积率控制在2.0以内。
特殊地段突破规定的,需结合地块区位、周边现状情况、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报市规划局研究确定。
但是对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进行评估后发现,其并不能对中心城区的建设开发进行全面有效的管控。
快速环线范围内容积率超出2.5的居住用地937公顷,占到快速环线范围内居住用地18.3%;快速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容积率超出2.0的居住用地616公顷,占到快速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居住用地12.1%;说明快速环线范围内的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已经局部失控,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的规定,另一方面也亟需强化规划管理。
综上所述,天津市目前关于开发强度管理规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目前关于开发强度管控规定只是针对中心城区做出了要求,未全覆盖天津市全部城镇建设用地;二是只是涉及居住用地,未涉及其他用地;三是容积率管控只分了两档,需要进一步细分;四是地铁、社区中心、开敞空间、城市发展重点地区等方面考虑深度不够;五是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个别项目突破管理规定,无后续管控措施。
2案例借鉴2.1北京市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北京市规划委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2008年3月制订的《关于加强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将居住分为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经济适用住房三种类型,区分中心城和中心城外两个区域,对三种类型的居住用地的建筑高度、用地指标、套型标准、容积率等指标赋予相应具体标准,另外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0~1000m)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除外)的容积率可在上述规定数值基础上适当提高,但最高不超过2.8。
基于arc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方案一:
成果图展示:
设计过程:
1.基础数据格式转换
(1)在开始→程序→arcgis中启动arccatalog
(2)在arccatalog左边树形目录中找到基础数据(单元图.dwg,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dwg,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dwg等基础数据。
不好意思,我当初的命名是1,2,…给您带来不便)
(3)点击左边的“加号”展开数据,选择其中的线数据(polyline)进行格式转换(4)在线数据上右击→Export→To Shapefile(multiple)
(5)打开如下对话框,设置好输入路径,ok,即可完成转化。
(6)其他数据,按上述步骤进行转换
2.拓扑错误查找编辑
(1)在arccatalog某个文件下右击新建一个New Personal Geodatabase,在New Personal Geodatabase下右击新建一个New Feature Dataset,任意指定一个名字,坐标系最好选择unkown,然后下一步,finish即可。
(2)在新建的New Feature Dataset上右击→Import→feature Class(multiple)进行数据导入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添加导入的数据,导入路径是默认的。
(4)在New Feature Dataset上右击→New→Topology新建一个拓扑文件,添加拓扑规则,ok。
(5)启动arcmap ,把建立的New Feature Dataset 拖入arcmap 中
(6)添加编辑工具条,开始编辑,
(7)在工具栏空白位置右击,添加拓扑工具条,在中选则要编辑的图层。
(8)在Topology中选择建立的拓扑规则文件,
将激活此图标,点击将打开如下图对话框
点击search将出现所有拓扑错误
(9)在editor菜单中添加
Advanced Editing工具条进行编辑。
3.线文件到面文件的转换
(1)把没有拓扑错误的线文件转换为面,打开arctoolbox,选择Data management tools →feature→feature to polygon进行转换,
(2)以此方法,完成其他图的转换(单元图,公用设施,环境条件,基础设施人口密度)4.面属性数据输入
(1)在其中一个涂层上右击→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点击添加一个字段,
在该字段中对照cad上的面的分值输入属性值
(2)依次完成各图的属性值输入
5.面文件到栅格图像的转换
(1)在arctoolbox中,选择conversion→to raster→polygon to raster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
置参数如下,其中,value一项选择自己添加的字段,栅格大小指定合适大小(数值要记住)。
(2)在环境变量里的设置extent为匹配的单元图,ok,ok,
(3)把生成的图符号化,在得到的图层上右击→properties打开对话框如下图,选择classical,分成五类。
(4)依次完成其他图层的转换
到这里单元图,公用设施,环境条件,基础设施人口密度的处理已经全部完成,接下来处理剩余的文件。
附:结果图
6.线属性的输入
在arcmap中加载对外交通做用图,类似面属性输入一样,输入每条线的属性值
7.TIN模型生成
(1)在tools→extension中一项前打勾(√),在工具栏空白处右击添加3D Analyst 工具条,
(2)在中选择options进行参数设置,在General选项卡里设置analysis为要生成tin 的图层,在Exetent选项卡里设置analysis extent为匹配的单元图,ok。
(3)打开3D Analyst→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单元图的height source设置为id,triangulate as为soft clip,生成tin的图层设置height source 设置为value,triangulate as为hard line,ok。
(4)tin结果:
8.TIN到栅格的转换
(1)在里选择3D Analyst→convert→TIN to raster
(2)打开如下图对话框,设置好相关参数,ok。
(3)按此过程完成其他图层的栅格化。
(附,栅格结果)
(4)把生成的图符号化,在得到的图层上右击→properties打开对话框如下图,选择classical,分成五类。
9.栅格图像叠加分析
(1)在tools→extension中一项前打勾(√),在工具栏空白处右击添加Spatial
Analyst工具条
(2)在Spatial analyst中选择raster calculator进行栅格叠加计算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编写好计算式,按加权比例编写。
Ok,即可得到成果图。
成果图:
(4)成果图符号化,在计算后得到的图层上右击→properties打开对话框如下图,选择classical,分成五类。
10.成果图美化处理
(1)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zonal→zonal statastics
(2)设置好参数:为匹配的单元图面文件,为属性值字段,
(3)环境变量:General setting中设置Exetent为匹配的单元图,raster analysis setting设置为成果图图层,
(4)ok,即可得到最终成果图。
此时,与文章开始的图还有一些不同,还没有指北针,图例,图名。
11.指北针的插入和图例的制作
(1)在工具栏空白处右击,找到图层工具,添加进来,(2)点击转换到图层视图,
(3)删除所有元素,只剩主图,
在工具栏使用insert插入需要的元素,插入指北针、图例,调节好位置,
把制作好的专题图到处,
在file中找到,导出成果。
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