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精品课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22
21世纪师范类教学用书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参考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课后参考答案汇编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合编刘瑞林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章 绪 论答案:1.仪器分析法灵敏度高。
2.仪器分析法多数选择性较好。
3.仪器分析法分析速度较快,利于批量样品分析。
4.易于使分析工作自动化。
5.相对误差较大。
6.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仪器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第二章 定性分析1.解:最底浓度 12005.01-⋅===mL g V m B μρ 610=⋅G B ρ466105201010⨯===∴B G ρ 1:G=1:5×1042.解:检出限量 g V m B μρ510005.0=⨯=⋅=3.答:应选用(2)1mol·L -1HCl 作洗液,因为HCl 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 为强电解质避免因洗涤剂而引起胶体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太大,特别是PbCl 2﹑HNO 3不含共同离子,反而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 则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所以亦不宜采用。
4.解:(1)用NH 4Ac 溶解PbSO 4,而不溶解Hg 2SO 4 。
(2)用氨水溶解Ag 2CrO 4,而不溶解Hg 2CrO 4 。
(3) 用NaOH 溶解PbCrO 4,而不溶解Hg 2CrO 4 。
(4)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PbSO 4 。
(5) 用HNO 3溶解Pb(OH)2,而不溶解AgCl 。
(6)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Hg 2SO 4 。
5.答:(1) H 2O 2+2H + +2e=2H 2O E 0=1.77 VSn 4++2e=Sn 2+ E o =0.154 VH2O2是比Sn4+强的氧化剂,所以H2O2可以氧化Sn2+为Sn4+(2 ) I2(固)+2e=2I-E o=0.5345 VAsO43-+4H++2e=AsO33-+2H2O E o=0.559 VI-是比AsO33-强的还原剂,所以NH4I可以还原AsO43-6.答:(1)因为HNO3是强的氧化剂会把组试剂H2S氧化成硫而沉淀。
一、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报告撰写水平。
五、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3.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4. 分析化学实验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
- 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3.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4.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 定性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第二课时1.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和原理。
-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 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2. 课堂互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
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4. 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规范性。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分析化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4. 实验指导书九、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应用化学精品课分析化学实验技术分析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技术,对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旨在通过量、质、能的测量来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
分析化学实验技术作为分析化学的基础,涵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技术。
【一、取样技术】取样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步,它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取样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代表性:确保取样的物料能够代表整体,避免取样偏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 样品处理:根据实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如研磨、分散等;3. 容器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容器,可采用石英瓶、聚乙烯瓶等;4. 清洗方法:对使用过的容器进行彻底清洗,避免残留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二、溶液配制】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溶液是不可或缺的实验剂。
正确配制溶液能够确保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溶液配制技术:1. 称量溶质: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并记录实际质量;2. 溶剂选择:根据溶质的性质和所需溶解度,在溶剂中逐步加入溶质;3. 溶液稀释:根据实验要求,可通过向溶液中加入溶剂并搅拌来稀释溶液;4. 混合均匀:使用磁力搅拌器或振荡器等设备,将溶质与溶剂充分混合均匀。
【三、常用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量析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以下是对几种常用分析方法的简要介绍:1. 量析法:利用化学计量关系,通过溶液中溶质的定量检测来分析样品中的成分、浓度等;2. 光谱法:通过测量物质在光的激发下产生的吸收、发射等现象,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3. 色谱法: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的作用下,根据物质在两相中的差异而进行分类和分离;4.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电化学反应的特性,通过测定电流、电位等参数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