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务工人员人权的国际法保护机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
国际法中的人权保护机制在当今世界,人权保护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保护并促进人权的实现,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机制。
本文将探讨国际法中的人权保护机制,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国际人权法的重要性国际人权法是指为了保障人们享有基本权利而制定的国际法律。
它具有普遍性、可执行性和将国家主权置于人权之上的特点。
国际人权法的形成和发展与二战后全球共同追求和平、人权、发展的共同目标密切相关。
国际人权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人权:国际人权法通过明确规定人类享有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平审判等,确保了人权的获得和实现。
2. 促进社会进步:国际人权法要求各国采取积极措施确保人权的实现,这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建立国际关系规则:国际人权法为国家间建立了公正、平等、尊重人权的关系,并提供了解决争端的机制。
4. 国际合作:国际人权法要求各国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人权问题,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
二、主要的人权保护机制为了保护人权并确保国际人权法的有效执行,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人权保护机制。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机制:1.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联合国的主要人权机构,负责促进和保护人权。
它通过对人权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国际人权标准、调查和解决人权争端等方式来推动人权的进展。
2. 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庭是一个独立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负责审判涉及严重国际犯罪(如种族灭绝、战争罪等)的个人。
它的设立旨在确保对凶手的追究和惩罚,以维护公正和人权。
3. 区域人权机构:除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各个地区也建立了专门的人权机构,如欧洲人权法院、非洲人权法院等。
这些机构负责监督和保护各个地区的人权状况。
4. 全球人权盟约:全球人权盟约是一个国际条约,旨在确保个人和集体享有各项基本权利。
它规定了各国应承担的义务,并建立了一个监督机构来监测国家的履行情况。
5. 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在推动人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法中的国际人权保护与义务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人权保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际法作为各国之间相互行使权力的准则和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法中的国际人权保护与义务。
一、国际人权保护的背景和原则国际人权保护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后,人类意识到通过国际法来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必要性。
这也是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之一。
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将它确立为国际人权保护的基础文件,并将人权原则纳入联合国宪章中。
国际人权保护的核心原则包括普遍性、不可分割性和相互依存性。
普遍性意味着人权适用于所有人,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性别或其他身份特征。
不可分割性强调了人权之间的相互关联,没有任何一种权利可以单独存在或凌驾于其他权利之上。
相互依存性则强调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与政治和公民权利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国际人权保护的参与主体国际人权保护涉及到各种参与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个人和非政府组织。
首先,国家在国际人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有责任通过立法和政策来保护和促进人权。
此外,国家之间也需要相互尊重和保护对方的人权。
其次,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其专门机构在国际人权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负责监督国家的人权状况,并制定国际人权标准。
其他特别机构和条约也对特定领域的人权提供专门保护。
最后,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中发挥着促进和监督的作用。
他们通过提起诉讼、进行调查和提供援助等方式来推动人权事业的进展。
三、国际人权义务的内容国际人权义务涵盖了各种权利和自由的保护。
其中,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命权和禁止酷刑和残忍、不人道对待的权利。
此外,政治权利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选举权等也被广泛承认和保护。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如教育权、就业权和适当生活水平的权利也是国际人权义务的一部分。
国家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来确保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同时国际社会也应提供援助和合作。
此外,特定群体的权利如妇女权利、儿童权利和少数族裔权利等也得到了国际法的保护。
国际刑法与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在当代社会,国际刑法与国际人权保护机制成为了保障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国际刑事司法和人权保护机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
国际刑法是指国际社会为追究犯罪责任,打击战争罪、人权侵犯等严重罪行而制定的法律体系。
它的目的是保护全人类的尊严和自由,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并促进正义的实现。
国际刑法的实施需要依托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组织来进行,国际刑事法院是最高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负责审理战争罪、种族灭绝等严重犯罪案件。
而国际人权保护机制是以保护人权为中心的国际制度体系,旨在确保个人享有基本的人权和自由。
国际人权刑事法庭成立于2002年,是国际国内合作的一个典范。
它的设立旨在惩治犯下最严重的人权侵犯的个人,并促进全球社会的和睦与稳定。
国际人权保护机制通过指定权利、义务和责任,为个人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人权提供了宝贵的保护。
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
国际刑法将犯罪行为与严重侵害人权的实践联系起来,它倡导的正义是对罪犯的惩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人权的尊严。
而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则更加强调的是保护个人权益,促进人权的普遍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在实践中也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国际刑法的实施需要遵循国际法的原则,但现实中很多国家并不愿意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这给国际刑事司法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另一方面,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对人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为人权保护提供充分的保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首先,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对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普及宣传,提高人们对法律的意识和信任。
其次,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刑事司法体系和国际人权保护机构,以提高追究犯罪责任和保护人权的效能。
再次,国际社会应当加大对国家间人权侵犯的追责力度,推动侵犯人权的国家认识到自身义务,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国际人权法全球人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与机制导言:保护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国际人权法为全球人权保护提供了关键的法律框架与机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际人权法的特点、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法律框架,以及国际人权法的保护机制。
一、国际人权法的特点国际人权法作为一种国际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普遍性:国际人权法普遍适用于全世界的国家和个人。
无论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差异如何,所有人都享有普遍的人权。
这种普遍性使得国际人权法能够确保全球人权得到保障。
2. 不可剥夺性:国际人权法认为人权是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能剥夺他人的人权。
这一特点保证了人权的基本价值和尊严。
3. 逐步完善性:国际人权法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国际公约和协议的签署和批准,国际人权法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展。
二、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法律框架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法律框架包括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人权法庭。
1. 国际人权公约:国际人权公约是国际人权法的核心文件,由联合国制定和颁布。
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人权宣言》、《国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以及《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等。
这些公约确立了各种基本人权和自由,为全球人权的保护和促进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国际人权法庭:国际人权法庭是国际社会为了保护和维护全球人权而设立的司法机构。
最有影响力的是国际刑事法院和国际法院。
这些法院负责审理和解决国际人权争议,扮演着国际人权法实施和维护的重要角色。
三、国际人权法的保护机制国际人权法的保护机制包括国际监督机构、国家机构以及国内法律的实施与执行。
1. 国际监督机构:联合国设立了一系列专门的国际人权监督机构,如人权理事会、人权高专办和各种特别报告员等。
这些机构通过国家定期报告、特别调查和国家间对话等方式,监督各国人权状况,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2.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在全球人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应当建立与国际人权标准相符合的法律体系、设立独立的人权机构,并承担保护人权的责任。
国际法中的人权保护问题研究人权保护是国际法中的重要议题,是各国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权保护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然而,在实践中,人权保护问题并非容易解决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国际法中的人权保护问题,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之道。
首先,人权保护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是国际人权保护的基石,也是国际人权法的核心文件。
该宣言规定了个人和集体权利的普遍原则,为国际社会确立了全球共同追求人权保护的目标。
此外,还有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及国际人权法庭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人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然而,虽然这些法律框架为人权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但在实际上,如何贯彻执行这些原则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其次,国际法中的人权保护问题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这也反映在对人权的理解和保护上。
有些国家可能更强调集体权利和社会稳定,而相对忽视个人权利。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国际人权保护标准的多样性和争议性。
同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教育和治理等方面的困难,人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为了推动人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实,需要在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寻找一种既普适又包容的人权保护标准。
此外,国际法中的人权保护问题还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非干涉原则。
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国家享有主权,其他国家不应干涉其内政。
然而,当一个国家存在人权滥用的情况时,国际社会又应该如何应对?干涉行为是否违背国际法原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干涉国可能以人权保护的名义进行干涉,但另一方面,被干涉国可能抗议违反其主权权利。
因此,国际社会在处理涉及到人权的国家间争端时,需要在平衡人权保护与国家主权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最后,为了解决国际法中的人权保护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与对话。
各个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和人权对话,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国际法中的国际人权保护体系详解国际人权保护是国际法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旨在保障和促进全球人权的普遍尊重和保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国际法中的国际人权保护体系,包括国际人权法的法律基础和主要条约、国际人权机构以及其在实施和监督人权保护方面的作用。
一、国际人权法的法律基础和主要条约国际人权法的法律基础是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各会员国需尊重以及维护人权和基本自由。
世界人权宣言于1948年通过,确立了全球人权的普遍性、不可分割性和互相关联性原则。
除了世界人权宣言,国际人权保护体系还包括一系列的国际人权条约。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和《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这两个公约被统称为“国际人权法两大国际公约”。
这些国际公约规定了各种人权,包括但不限于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平等权利、教育权利、工作权利等。
二、国际人权机构为了确保国际人权法的实施和监督,国际社会设立了一系列的国际人权机构。
其中包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人权高专、人权委员会等。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最主要的国际人权机构之一,负责全球范围内的人权保护事务。
它由47个成员国组成,每个成员国都有定期参与会议并就人权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人权理事会通过制定决议和决定,协调并推动各国在人权领域的合作。
人权高专是联合国的高级专员职位,负责监督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权保护工作。
高专常年工作,提供人权问题的建议和援助,并且针对违反人权的情况进行干预和调解。
除了联合国的机构,还有许多其他国际和地区机构,如欧洲人权法院、美洲人权法院等,负责确保各个区域内的人权保护。
三、国际人权机构的作用国际人权机构在国际人权保护体系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它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人权保护:1. 监督:国际人权机构负责审查并监督各国的人权状况。
他们可以接受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投诉,并针对投诉进行调查和裁决。
这种监督机制的存在迫使各国履行其国际人权法义务。
法律与国际人权国际法规范保护人权的原则和机制法律与国际人权:国际法规范保护人权的原则和机制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为了确保人权得到全球范围内的保障和尊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国际机制。
本文将介绍国际人权法的原则和机制,以及它们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作用。
一、国际人权法的原则国际人权法是一套规范国家行为的法律规则,旨在保护和促进人权的普遍价值和尊严。
国际人权法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普遍性原则:国际人权法适用于所有国家和个人,无论其地位、性别、种族、语言、宗教或政治信仰如何。
这一原则确保了人权的普遍适用性,防止人权被任意歧视或剥夺。
2. 不可剥夺性原则:国际人权法将人权视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剥夺或侵犯人权。
这一原则确保了人权的不可侵犯性,为个人提供了法律保护。
3. 平等原则:国际人权法强调所有人理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背景和身份如何。
这一原则旨在解决种族、性别、宗教等各种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并促进社会的包容和集体进步。
二、国际人权法的机制国际人权法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来确保人权的保护和促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国际人权机制:1. 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于1948年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它确立了人权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为各国立法提供了基础。
2. 国际人权公约:联合国制定了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的国际人权公约,各国可以成为缔约国并接受国际人权法约束。
3. 人权理事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一个负责监督和提升全球人权状况的机构,通过审查国家报告、调查人权侵犯等方式来推动人权保护的落实。
4. 人权特别程序:人权特别程序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设立,包括特别报告员、独立专家等,他们对特定主题或国家的人权情况进行调查和报告,并提出建议和建议。
5. 国际人权法庭和法院:国际人权法庭和法院是负责审理和裁决国际人权违反行为的机构,如欧洲人权法院、非洲人权法院等。
国际法中的国际人权法与国内实施机制人权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尊重的重要价值观念,而国际人权法的建立和实施机制为保障和促进人权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探讨国际法中的国际人权法以及国内实施机制。
一、国际人权法的概念和原则国际人权法是指在国际法范围内确立和维护人权的法律体系,其核心原则包括普遍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违反性。
普遍性意味着人权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权利,不分国界和种族;不可分割性意味着各种人权之间互为依赖、相互促进;不可违反性则强调国家应当尊重和保护人权,禁止侵犯和虐待。
二、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文件和机构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文件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
这些文件为国际社会确立了普遍适用的人权标准,并为个人提供了追求和保护自身权益的渠道。
为了确保这些文件的有效实施,国际社会成立了多个机构,例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际刑事法院等。
这些机构在国际层面监督和调查人权侵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以保障人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尊重和维护。
三、国际人权法的国内实施机制国际人权法在各个国家的实施涉及到两个主要方面,即内部立法和国际人权机构的参与。
内部立法是指各国通过国内法律将国际人权法确立为国家法律,以便在国内范围内保护和实施人权。
这一过程需要各国立法机构的广泛参与和合作,确保国际人权法与国内法律相一致,并提供实质性的保障措施,如设立人权保护机构、制定反歧视法等。
国际人权机构的参与是指各国主动接受和实施国际人权机制的监督和审议。
例如,各国定期接受来自国际人权机构的评估报告,并在国内采取措施改善人权状况。
这种参与不仅能够提高国内的人权保护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声誉。
四、国际人权法的挑战和改进尽管国际人权法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由于各国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国际人权法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局限性。
国际法学中的国际人权保障体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人权保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国际人权保障体系是指由各国签署的国际公约和协定,旨在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一系列规则和机制。
下面,本文将从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原则、国际人权保障机构以及实践情况三个方面对国际人权保障体系进行探讨。
一、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原则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人权。
这一原则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平等、尊严、自由、民主和法治。
平等原则是指所有人应该被视为同等并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尊严原则是指每个人应该被尊重和保护其个人权利,包括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自由原则是指每个人都有权自由地表达其见解和信仰,以及参与公共事务。
民主原则是指各国应当依照人民意愿建立,并由人民自由地参与政治生活。
法治原则是指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公平、公正和及时的司法程序的保护。
二、国际人权保障机构国际人权保障机构是保障全球各国人权的重要机制。
最重要的机制之一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UNHRC)。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国际人权标准,并监督各国人权状况的发展情况。
此外,联合国大会也设立了一个独立的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以提供更好的专家支持和人权信息。
还有一些其他的国际人权机构,比如欧洲人权法院和国际刑事法院等。
这些机构主要致力于保障特定区域或行为领域内的人权。
三、实践情况在实践中,各国在国际人权保障机制中的表现各不相同。
一些强国对于国际人权保障体系的支持未达到其国家实际人权状况的标准,他们有时会以制度原因为由抗议和拒绝人权批评,这会导致全球人权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相反,一些发展中国家经常受到人权侵犯,但考虑到其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水平,也需要国际上的理解和支持。
尽管如此,随着全球人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人权机构的积极推广,各国的人权保障状况正在逐渐改善。
总之,国际人权保障体系是国际社会为保护人权而建立的重要制度机制。
2019年01月(下)法制博览法律经纬
境外务工人员人权的国际法保护机制分析
张铭泉
纽约法律学院,美国纽约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境务工者数量持续增加,境外务工人员遭遇人权问题的事件也随之增加,对此本文对国际法人权保护机制进行梳理,探讨运用国际法手段维护我国出境务工人员人权的具体方式,为向我国各境外务工者派驻企业、机构及维权法律工作组织对其提供人权维护支援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境外务工人员;国际法;人权中图分类号:D99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3-0264-01作者简介:张铭权(1990-),男,汉族,本科,纽约法律学院,研究方向:国际法,劳动法,公司法。
一、我国境外务工人员所遭遇的人权问题特点(一)人权的基本定位人权即身为人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其具有普适性和道义性。
一般而言,个体享有的基本人权涉及了人的生命与人身安全,自由且合法享受经济、社会、文化成果的基本权利。
仅从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出国务工者所享有的基本人权应涉及务工者在东道国所享有的基本人权,以及务工者所享有我国法律规定上的基本人权。
在国际多边合作环境下,东道国和本国共同签署的条约、协定等也会赋予境外务工者特定的人权保障。
(二)我国境外务工人员所遭遇人权问题的主要
表现目前我国外出务工人员分布较为广泛,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有存在,而在不同地区境外务工人员的人权问题表现也有不同,其中可以按照区域进行如下划分:第一类,在北美,欧盟等地区,国际贸易的繁荣造成了很多发达国家公民失业的情况,很多国外务工人员在北美,欧盟等地区在求职过程都中遇到不平等待遇。
比如,国外务工人员在美国无论申请移民或者非移民签证,雇主首先需要证明的是,雇佣国外务工人员不会影响美国有相似背景公民的就业。
劳动法的严格要求造成了很多雇主拒绝雇佣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务工人员,遭受不平等待遇,休息权无保障等问题。
第二类,在南美、东南亚等地区,我国境外务工人员有少数无法平等享受东道国社会保障、住所保障的权力。
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民营出境务工组织机构输出的境外务工人员中,其在务工人员输送合作中难以得到输出机构和东道国接收机构的双重保障,东道国接收机构可能无法按照承诺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住所权等,对我国境外务工人员人权造成一定损害。
二、国家法对境外务工人员保护性内容(一)针对跨境务工人员保护的国际法目前国际上针对跨境务工人员保护的法律主要为《移民工人公约》、《保护所有迁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
其中:《移民工人公约》由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于1975年6月订立,1978年12月生效,在保证移民活动合法性及移民就业合法性的前提下,会员或与代表性雇用组织、工人协会协商的情况下,东道国应根据本国法律保证其就业、救济及一般人权;《保护所有移徙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由国际人权委员会于1993年初步订立,于2003年正式生效,主要保障移徙工人在东道国的基本自由、享有正当法律程序、隐私权、知情权、受教育权、工作合同保障等权力。
(二)国际法针对跨境务工人员的人权保护内容对上文中两条公约内容进行梳理,可总结国际法对境外务工人员的基本人权保护内容:第一,生命与自由权。
境外务工人员及其随行家庭成员在公约成员东道国的生命权、自由权受该国法律保护,该国司法机关及各类执法机关不得行法律规定外的任何剥夺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行为,并有效保证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隐私、通信、荣誉、英语,不得出现任何以政治打压和政治教育为目的强迫劳动行为。
第二,平等权。
境外务工及其随行家庭成员在公约成员东道国的雇用条件、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等受该国法律平等保护,在国家间有特殊双边协定的情况下还应提供不低于协定标准的额外待遇,任何雇主不得以任何因素免除面对跨境务工人员的法定义务。
第三,免遭酷刑、不人道待遇、有辱人格待遇、有辱个人尊严及文化尊严待遇或相应处罚的权利。
公约成员国应全面保护迁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人道主义待遇、人格待遇,不得出现任何形式侵犯入境务工人员相应基本人权的行为。
第四,社会保障与住所权。
公约保障成员国公民在成员国内跨境务工时享有东道国法立法适用、双边或多变协定使用的社会保障及住所权。
三、基于国际法的境外务工人员的人权保护实践路径由国际法规定来看,当前国际法对于我国境外务工人员的人权保护相对完整,对我国境外务工人员所遭受的常见人权问题均有一定预防和处置能力。
因此我国司法机关、外交机构、社会性境外务工组织机构可按照如下路径运用国际法保护所管辖、代理的境外务工人员的人权:首先,根据国际法与境外接收务工人员组织或机构提出人权保护的基本要求;其次,在委托人或管辖人员遭受人权问题时,确定其是否存在违法东道国法律的行为或出现违法工作行为,如果出现此类行为则要求东道国司法机关按照东道国法律依法追究其责任,并避免执法过程中出现国际法禁止的侵犯人权的行为;最后,在境外务工人员的无违法行为且遭受人权问题时,我国相应机关及机构应依据国际法条例,合理援引双边或多边协定内容为本国公民争取权力,保证境外务工人员在东道国得到合法人权保障或赔偿,并使侵犯我国境外务工人员人权的企业、机构、个人接受应有的法律惩罚。
[参考文献][1]富学哲.从国际法看人权[M ].新华出版社,1998.[2]刘欣欣.中国海外移徙工人的人权保护[D ].外交学院,2010.[3]8USCS ɦ1101(a )(15)(H )(i )(b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
Act (移民与国籍法),201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