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上看具有二重性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
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适宜的气候条件、长江黄河淮河等充足的灌溉水源、辽阔疆域上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农耕生产。
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
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成为其中的某一节、某一环,谁也挣脱不开,逃脱不了,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第三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
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模式的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演进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系《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主讲: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心理学、教育学专业)一、课程目标课程性质《管理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育学专业学生指定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普通心理学等心理学基本原理在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边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
本课程既有系统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由于管理心理学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具有强烈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管理心理学》课程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成为心理学专业、教育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
《管理心理学》课程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学科,在内容上与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学校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有关联,与当前组织管理实践、及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紧密联系。
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学习者要关注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尤其是学校组织改革的发展新动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于“案例分析”讨论和“理论问题讨论”。
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识记和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思想发展简史,掌握和应用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基础理论;识记和了解个体感知的差异、个体心理的差异,理解和掌握个体价值观、个体态度等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的关系;正确识记激励的涵义,了解并掌握西方主要的激励理论以及我国关于激励问题的主要理论和实践;识记团体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团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团体人际沟通、人际冲突、交往与管理间的关系;识记领导和领导者、管理和管理者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领导心理行为与管理效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西方有关领导有效性理论的不同观点;识记组织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组织的主要模型、组织变革与发展的主要观点。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