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讲 音变上声的变调
- 格式:docx
- 大小:21.48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汉语上声的变调
现代汉语中,上声是一个重要的声调,也是汉语四声中最高的一个。
上声的变调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上声发音会发生一些音变现象。
在普通话中,上声的基本音调是55。
当上声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时,会发生音变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变调情况:
1. 语气词的变调:在表示疑问、惊讶、怀疑等语气的时候,上声会变调成35或24。
比如,原本读作'吗'的上声会变成'嘛';原本读作'什么'的上声会变成'啥'。
2. 语速的变调:当语速较快时,上声会变调成35或24。
这种情况常见于口语交流中,特别是在简化发音的情况下。
比如,原本读作'上海'的上声会变成'尚且'。
3. 语气词+语速的变调:在某些情况下,语气词和语速同时作用,导致上声发生双重音变。
比如,原本读作'你'的上声会变成'你呢',发音变为'你儿'。
4. 方言的变调:不同的方言中,上声的发音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广东话中的上声常常变调为33,而闽南话中的上声则常常变调为53。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变调并不是固定的规则,而是受语境、方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上声的变调也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学习和理解现代汉语的人来说,了解这些变调现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现代汉语讲义-语音-音变目的要求1.掌握上声一不的变调规则2.掌握轻声的含义轻声词轻声的作用3.掌握儿化的含义儿化的音变规律及儿化的作用4.掌握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一、变调(一)什么是变调1.本调2.变调(二)普通话中常见的变调类型1.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35+上声(2)上声+非上声——21+上声练习:允许许久许多发起起草起初大海海水海燕(3)上声+轻声A.上声+轻声→21+轻声B.上声+轻声→35+轻声例外:上声+子;上声+亲属称谓。
其他(4)分组变调A.展览馆B.很美满2.去声的变调去+去→半去(53)+去3.“一”的变调(1)“一”+去→35+去(2)“一”+非去→51+非去(3)动词重叠时“一”变为轻声注:有时“一”变调与否意义不同,如:一楼一连4.“不”的变调(1)“不”+去→阳+去(2)词语中间、肯定否定连用,“不”变为轻声5.七八的变调去声前可变为阳平6.形容词的变调(1)AA式(2)ABB式(3)AABB式二、轻声(一)什么是轻声1.定义与特点四声的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轻声的特点如下:(1)特殊音变主要由音强、音长决定。
物理属性上主要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2)读音特点:短而轻。
(3)依附性。
2.轻声的性质为什么说轻声不是汉语中的第五种声调?(1)从调类的定义角度分析。
(2)从声调的性质角度分析。
3.轻声的调值即音高表现。
本身调值不固定,受前一音节声调的影响。
如:珠子——竹子——主子——柱子4.轻声对声母、韵母的影响(1)声母——浊化(2)韵母——元音央化元音脱落复元音单元音化因此,轻声和音强、音长、音高、音色都有关系。
(二)轻声的分布规律1.必读轻声词2.说明玻璃势头发牢骚聪明太阳轻声(妈妈)两可不轻声(老师)(规范)(三)轻声的作用1.区别意义2.区别词性3.区别词和短语(四)轻声的教学要点三、儿化(一)什么是儿化1.普通话的两个“儿”字2.“儿化”的概念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第一节上声的变调与训练
理想水井处理惊醒洗脸打假手指母语请柬比拟
假使勉强匕首选举缓缓
B.在非上声前面,一般上声的调值变为211,即:上声+非上声(包括本调不是上声的轻声)→21(半上)+上声:
北京火车主持本质旅客果然体型处分鸟笼好的
说明:三个上声连读有时第一个上声读211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变调以后,第一个上声其实是在非上声的35前,当然应读211.
C.在原来是上声,现在读轻声的字音前,有两种不同变调:
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阳平35,这类词以单音节动词重叠为主:
走走想想打手哪里
第一个音节读半上211,这类词主要有亲属称谓的重叠词或由“子构成的名词和一些口语词”:奶奶姐姐本子椅子耳朵宝宝老实摆布上声+轻声(本调是上声的轻声)——→21/35+上声:
影子姥姥姐姐马虎(21)
晌午哪里打手可以等等想起小姐举起(35)2.三个上声字连用,根据不同的语音层次,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结构为“1+2“,即第一个音节变为半上211,第二个音节变为35,第三个音节不变,整个结构读成:211+35+214,。
这类词往往后两个字是结构固定的词(单双格),如:
很勇敢给奖赏小老虎买保险写检讨找厂长耍笔杆炒米粉
一种结构是“2+1”,即前两个音节都变为35,读成35+35+214,这类词往往前两个字是结构固定的词(双单格),如:
勇敢者五百里展览馆百米跑水彩笔场景美处理品
举手礼洗脸水管理法舞蹈美手写体
3.三个以上上声相连,其变调一是可以根据语义适当分组,再根据分组和情况决定如何变调。
如:写/演讲稿/你/也许/懂。
我想/找你/给我/买/五两/好米酒。
职位描述。
音变一、变调(一)上声变调1、上声的全调值应当是214(为“全上”)。
但只有在读单音节或者上声音节处于词尾时,我们要把214调值读全。
特别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项及第二项测试中强调这一点。
如:走,甩,想,大胆,历史,一起,宽广。
在朗读和说话过程中,除了极少数需要特殊强调的词之外,一般都不读全上,只读半上211。
2、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字之前(阴平、阳平、去声、轻声)时,只读半上211。
如:好书,火车;祖国,朗读,讨论,感谢,姐姐,脑袋3、当两个上声字相连时,前一个音节变阳平,后一音节仍读全上。
如:领导,演讲,了解,厂长,处理,尽管4、当三个上声字相连时,根据意思(即词语结构)变调:⑴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字调值变为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如:展览/馆,虎骨/酒,管理/组,勇敢/者,手写/体,草稿/纸,水彩/笔, 洗脸/水⑵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面一个字变半上(211),中间一个字变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 如:很/理想,老/保守,纸/雨伞,请/允许,小/拇指,冷/处理,小/海岛5、三个以上上声音节相连,先根据语意或气息分节,然后按照以上变调规律变调。
如:永远/友好, 请/往北/走,给你/两碗/炒/米粉(二)“一”和“不”的变调1、“一”的变调:(1)“一”的本调为第一声阴平,但实际上,它只有在读单音节字词、处在词句末尾或者表示序数时仍念本调。
如:一、一二一,统一,第一,始终如一,一九三九年;(2)“一”在非去声前(阴、阳、上)变去声。
如:一斤,一天;一瓶,一年;一桶,一小时;(3)“一”在去声前变成阳平。
如:一个,一定,一块,一旦,一共。
2、“不”的变调:(1)“不”的本调是去声,“不”在读单音节、处于句尾以及非去声前仍读本调去声。
如:不,偏不!谁敢说个“不”字?不听,不来,不好。
(2)和“一”一样,“不”在去声前变成阳平。
如:不见,不是,不对,不露声色3、“一”、“不”夹在词语中间一般读轻声(不是必读)。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
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
例如:(上声+阴平)=211+55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省心shěngxīn 警钟jǐngzhōng 火车huǒchē(上声+阳平)=211+35祖国zǔguó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óu改革gǎigé朗读lǎngdú考察kǎochá(上声+去声)=211+51广大guǎn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ǎ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è稿件gǎojiàn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211。
例如:(上声+轻声)=211+0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耳朵ěrduo马虎mǎhu口袋kǒu dɑi(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
上声的变调规则范文上声是汉语四声之一,它的调值高平。
按照《广韵》的说法,上声的变调规则可以分为韵尾变调和重心变调两个方面。
一、韵尾变调:1.一般情况下,上声的原韵尾如果是/i/或/y/,则变调后变为/e/,如"斯"读作[sī],而"司"读作[sè]。
2.但是,如果上声的原韵尾是/u/,则变调后变为/o/,如"模"读作[mō],而"苜"读作[mù]。
3. 另外,上声的原韵尾如果是/ɨ/或/ɿ/,则变调后变为/ɤ/,如"支"读作[tsɨ],而"名"读作[mæŋ]。
4. 上声的变调规则还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上声的原韵尾如果是/ɤ/或/ɨ/,则变调后变为/e/,如"更"读作[gèng],而"猕"读作[mēi]。
二、重心变调:除了韵尾变调,上声的变调规则还涉及到重心的变调。
在上声的前一个音节如果有两个以上的韵母时,读音的重心会发生变化。
具体规则如下:1.如果词中前一音节只有一个韵母时,重心在该韵母上,如"思"读作[sī]。
2. 如果词中前一音节有两个韵母时,重心在第二个韵母上,如"写"读作[xiě]。
3. 如果词中前一音节有三个韵母时,重心在第三个韵母上,如"仿"读作[fǎng]。
4.如果词中前一音节有四个韵母时,重心在第三个韵母上,如"林"读作[lín]。
5. 但是,如果前一音节是一个带有/i/韵母的韵母对时,重心在第一个韵母上,如"师"读作[shī]。
综上所述,上声的变调规则主要包括韵尾变调和重心变调两个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规则,我们可以正确地读出上声音节中的音调。
⒈变调变调是指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音节相连时,有时音调往往会发生变化,与原来的不同。
最突出的是上声的变调,和“一、七、八、不”的变调。
①上声的变调:前一个或前两个变得近似阳平。
如:指(zhǐ)引(yǐn)—→指引(zhí yǐn)书写时,一般只标字的本调,不标变调。
如:指引(zhǐ yǐn)②“一、七、八、不”的变调:“一”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一路(yílù)一批(yìpī)“七、八”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阴平声。
如:八次(bácì)八斤(bājīn)“不”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不累(búlèi)不仅(bùjǐn)⒉轻声轻声是指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无声调的音节”。
轻声不标声调。
有时轻声能起到分辨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大意(dàyi)几种情况下,读轻声:①词尾:子、儿、头、们、么……,如:老头子俺们……。
②方位词:里、上、下、边……,如:相片里在高山之上……。
③动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起来……,如:站起来……。
④动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或中间的“一”“不”,如:瞧瞧、想一想、走不走……。
⑤助词:的、地、得、着、了、吧、呢、吗、啊……,如:握着鼠标、写得很好、多好啊……。
⑥还有一些双音节的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爸爸、妈妈、清楚、萝卜、衣服……。
⒊儿化儿化是指在音节末尾加上个卷舌动作,带出个“儿”的尾音。
儿化的结果使得音节里的韵母发声多少有点变化,即儿化韵。
儿化韵是普通话里的一种重要音变现象。
在词义、语法、语气上有一定的作用。
①表示小、少的意思:一点儿。
②表示喜爱的意思:小孩儿。
③一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盖儿、尖儿。
④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儿。
音变一.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在非上声前,变“半上”,丢掉后半段14上声的尾巴,调值从214-211。
例如:上声+阴平许昌禹州语音百般摆脱上声+阳平朗读语文祖国旅行导游上声+去声朗诵语调广大讨论稿件上声+轻声矮子奶奶尾巴老婆耳朵词语练习上声+阴平产生女兵脚跟垦荒卷烟雨衣九江史诗许多首先口腔北方小心主张指标上声+阳平语言品行美德选择总结果园铁锤典型打球坦白老年解决谴责羽毛口才上声+去声朗诵准确法制恳切想念好像努力脚步体育考试比较笔记品味坦率响亮上声+轻声指甲哑巴伙计打听讲究骨头口袋你们懂得起来点心暖和本事脊梁摆布(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调值变为35。
调值214-35。
例如:上声+上声口语演讲勇敢免检党委词语练习美好理想彼此采访饱满管理陕北引导了解保险脊髓尽管给予奖品可鄙(3)上声在轻声的前面变阳平。
例如:上声+轻声哪里打手老鼠老虎可以小姐想起捧起讲讲等等口里眼里走走晌午(4)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个上声相连,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
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当词语的结构是双音节+单音节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例如:展览馆管理组选举法水彩笔打靶场勇敢者演讲稿古典美跑马场当词语的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变为211,当中音节则按两字组变调规律变为35.例如:撒火种冷处理耍笔杆小两口小老虎老保守小拇指纸雨伞很友好(二)“一”“不”的变调“一”“不”在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时,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51.例如:第一;不,我不。
当它们处在其他音节前面时,声调往往发生变化。
(1)“一”的变调。
“一”有两种变调:去声前变阳平一栋一段一律一路一溜儿一例一贯一个一共一刻一致一阵一兆一瞬一事(2)非去声前变去声阴平前一发一端一天一忽一经一千一心一些一星一朝一生一身一应一杯一根阳平前一叠一同一头一条一年一连一盒一齐一行一直一时一如一人一无一旁上声前一统一体一览一口一举一己一起一本一种一准一场一手一水一早一总当“一”作为序数表示“第一”时不变调,例如:“一楼”的“一”不变调,表示“第一楼”或“第一层楼”,而变调表示“全楼”。
四、音变(一)上声的变调1、上连上,变直上①。
如:美好水表处理歌咏比赛2、上连非上,变半上②。
“非上”包括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改读的轻声、本来就是的轻声。
如:美观美元美丽美的水兵水牛水库水灵水呢水花小明小丽小心小的3、上声变的轻声前,变成直上或半上。
如:走走手里打起来马马虎虎小姐(变直上)奶奶椅子耳朵马虎痒痒指甲(变半上)4、多上相连划小节,小节内部再两边,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相连,按语音停顿情况把它们划分成一两个音节的小节,先在小节内部,按两个上声音节相连的规律来变,然后对小节线两边的两个音节按两个音节相连的情况去变(在分析变调时,直上作非上声——阳平处理。
)如:李| 厂长胆小| 鬼请你把| 演讲稿| 写好| 给我。
(二)“一、不”的变调“一、不”变调的规律是:“一、不”去前变阳平,非去声前读去声。
即根据后面的字是不是去声前后相反。
如:不屑一顾一丝不苟一窍不通一蹶不振一直不对注意:“一”在单念或作序数、作词尾以及在“一~二~”和“一无~~”结构的短语中不变调。
如:说一不二一九一一年一年级第一名唯一的办法一干二净一无是处(三)重叠形容词的变调1、AA式常用口语词在表示期望、祈使、亲切的语气时,第二字变读第一声并儿化。
如:小子,好好..干!一圈人全指望着你呢。
离我远远..的!别着急,慢慢..来。
表示严肃语气、陈述语气以及书面证词,不变调。
如:毛主席给小朋友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整整..躺了一个月。
堂堂..中华男儿,岂容日寇欺凌!2、ABB式口语词第二、三字变读第一声。
如:湿漉漉白蒙蒙黑糊糊绿莹莹笑吟吟闹嚷嚷软绵绵暖洋洋明晃晃黑洞洞书画语词一般不变调。
如:赤裸裸恶狠狠金灿灿白皑皑红艳艳3、轻声词重叠成的AABB式口语词,第二字变读轻声,第三四字变读第一声。
如:亮亮堂堂舒舒服服模模糊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老老实实扭扭捏捏别别扭扭规规矩矩其中少数用在书面上也可以不变调。
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老实实干干净净非轻声词重叠成的AABB式词不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