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辑剪辑艺术.总(1)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4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方法,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亭提出,不论什么蒙太奇形式,归根到底只有两种形式、两种类型: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2、画面附加技巧种类繁多,分别有:显、隐、划、化、甩出、甩入、翻转画面、倒正画面、多画面、定格画面、画面叠印。
3、为了剪出好戏来,剪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选择好素材、安排好结构、运用好语言、掌握好节奏。
4、传统艺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空间艺术,比如绘画、建筑、舞蹈;另一种是时间艺术,比如音乐、戏剧、文学5、影视的音响组接可分为动作音响、剧情音响、特殊音响二、名词解释1、视觉形象:电影电视通过活动画面塑造的艺术形象。
2、画面附加技巧: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上印出(做出)某种技巧处理。
3、影视蒙太奇:影视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特有的观察世界和揭示展现各种人物、事件、场景的手段和方法。
4、挖剪:将一个完整镜头中的动作、人和物或运动镜头在运动中的某一部位的多余的部分挖剪去。
5、影视的三种基本空间:银幕空间、动作空间、想象空间。
6、大特写:表现人的脸部或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如眼、嘴、手、足等,将其拍得很大、很突出,清晰地展示其细微之处,所以又称细部特写。
7、创造性剪辑:在剪辑工作中,能够充分把握形象、动作和结构这三大艺术要素,善于运用动作、造型和时空这三个剪辑因素,取得优良的有新意的剪辑效果。
8、线性剪辑:是电视独有的剪辑方式,它是由电视的技术特性决定的。
9、视线:指人和动物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
这条“直线”就构成了视线。
10、镜头长度:11、主体:主体,即艺术表现的主体,也就是影视中的人和物。
12、分解动作:把生活中运动中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影视中各个单位的独立画面,这就是电影分镜的起源。
13、组合动作:则是把那些单独、零散的分解动作的画面,重新组合为连续的活动整体。
14、内部动作:内部动作是人物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活动,又称“心理动作”。
影视后期剪辑艺术研究
影视后期剪辑艺术是指在影视制作过程中,通过对影视素材进行组织、编辑、剪辑等
操作,构建出一部有机的、具有艺术效果的影视作品的一种技术和艺术手段。
它不仅是影
视制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影视制作中最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影
视作品的质量、风格和艺术价值。
影视后期剪辑艺术研究是对影视后期剪辑艺术进行理论探讨、技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
活动。
它旨在探讨影视后期剪辑的技术和艺术特点,研究影视后期剪辑和影视艺术之间的
关系,提高影视剪辑的技术水平和艺术创造力,创作出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影视作
品。
一、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是影视后期剪辑艺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涉及剪辑软件的使用技巧、素材的处理方法、声画同步的处理、特效的运用等技术方面的问题。
通过技术研究,可以
提高影视后期剪辑的效率和质量,使制作人员更加便捷、灵活、快捷地进行剪辑操作,并
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影视作品。
二、艺术探讨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影视后期剪辑艺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经典或者新近的影视剪
辑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影视后期剪辑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自己对
影视剪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造诣,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更丰富的思路和启示。
影视后期剪辑艺术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它需要技术专业人员、
艺术从业者、文化学者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影视后期剪辑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
影视后期剪辑要点影视后期剪辑要点剪辑是影视后期制作的流程之一,它是决定影视片艺术生命的一个关键环节,处于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核心地位。
下面给大家介绍影视后期剪辑要点,欢迎阅读!影视后期剪辑要点 1.剪辑节奏的处理影视作品的节奏分为作品的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影视作品的内部节奏是由剧本的内部节奏所决定的,它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的思想与情绪的起伏等。
以主体动作、镜头运动、剪辑手段来实现的节奏为影视作品外部节奏。
剪辑节奏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结构和镜头长短的处理形成的一种韵律。
一般来讲,剪辑节奏的处理需要考虑诸多的元素,如时空的转变、不同的视距与角度的造型组合、镜头的数量和次序的安排,以及声画的结合等。
景别的变化尽量做到循序渐进,尽量做到舒缓平滑,避免产生突变的感觉;不同景别的镜头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一般全景维持在8秒左右,中景维持在5秒左右,近景2-3秒之间,特写1-2秒之间比较恰当。
具体镜头的时间长短还可结合剧情的矛盾冲突、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等因素来确定。
2.画面的处理与镜头的组接方式影视作品主要是用视觉语言来表现,其画面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的'表现规律,对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然、流畅,没有跳跃感,所以对画面的处理与镜头的组接非常重要。
在剪辑的过程中,对镜头的组接不是简单的掐头去尾的连接,而应该是在符合生活逻辑和叙事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精心组接,使之做到时间上的连贯和空间上的统一;其次,要做到画面的匹配,即上下相连的两个画面中,同一主体所处的位置要保持一种逻辑关系上的空间统一性,使得两个画面连接在一起时产生自然和谐的系。
镜头间的连接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技巧的连接,其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主要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像、定格、翻转、分屏、跳切、闪回等特技技巧与光学技巧连接镜头,使镜头的过渡多样化;另一种是无技巧的连接,主要是利用镜头在内容与造型上的关联,进行自然连接,直接转场。
通常,剪辑的镜头分为运动镜头(如推、拉、摇、移等)和固定镜头(包括主体运动和主体静止镜头)。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宣告了电影的诞生。
2、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
3、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场》在美国问世。
4、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影片。
5、1948年,戏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6、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4、影视有三种基本时间是:事件时间;叙述时间;感受时间;1、当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进行拍摄之后,就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接已经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手工操作;第二个是机器操作;第三个是电脑操作(数码剪辑)。
3、1913年,《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张英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剪接人员。
1、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是:形象、动作、结构。
2、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3、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4、听觉形象则分为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
5、主体动作包括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
8、影视艺术的动作,分为作画面主体动和摄影摄像镜头动作两大类。
2、1900年,威廉逊在影片《中国教会被袭记》中使追逐和救援的场面交替出现——这视为蒙太奇的第一次使用。
3、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使蒙太奇真正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方法。
9、长镜头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
他提出的“照相本体论”是长镜头学派的理论基础。
10、长镜头特点: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景物的清晰度,来保证、复原、再现生活的真实性。
11、长镜头以美国人罗伯特•费拉哈迪1916《北方的纳努克》为代表作品。
2、1956年,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拍摄了影片《疲惫》(我国译为《筋疲力尽》),是使用跳切的代表作。
1、剪接点的选择分两大方面:一、画面剪接点;二、声音剪接点。
2、画面剪接点:动作,情绪,节奏剪接点。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宣告了电影的诞生。
2、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
3、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场》在美国问世。
4、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影片。
5、1948年,戏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6、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4、影视有三种基本时间是:事件时间;叙述时间;感受时间;1、当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进行拍摄之后,就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接已经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手工操作;第二个是机器操作;第三个是电脑操作(数码剪辑)。
3、1913年,《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张英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剪接人员。
1、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是:形象、动作、结构。
2、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3、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4、听觉形象则分为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
5、主体动作包括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
8、影视艺术的动作,分为作画面主体动和摄影摄像镜头动作两大类。
2、1900年,威廉逊在影片《中国教会被袭记》中使追逐和救援的场面交替出现——这视为蒙太奇的第一次使用。
3、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使蒙太奇真正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方法。
9、长镜头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
他提出的“照相本体论”是长镜头学派的理论基础。
10、长镜头特点: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景物的清晰度,来保证、复原、再现生活的真实性。
11、长镜头以美国人罗伯特•费拉哈迪1916《北方的纳努克》为代表作品。
2、1956年,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拍摄了影片《疲惫》(我国译为《筋疲力尽》),是使用跳切的代表作。
1、剪接点的选择分两大方面:一、画面剪接点;二、声音剪接点。
2、画面剪接点:动作,情绪,节奏剪接点。
《影视剪辑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在读生,学制三年二、适用专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后期剪辑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PR基础应用》,后续课程有《毕业设计》。
四、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掌握脚本编写、剪辑软件使用、素材粗精剪、渲染输出的方法,其中重点掌握剪辑软件(AdobePremiere>AfterEffect、达芬奇)及专业达芬奇调色台的相关功能。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脚本的思路、掌握剪辑技巧、对影片风格色彩的理解运用,能够完成一部影视的整体基础剪辑。
(二)知识目标1.了解影视视频剪辑与特效制作的原理,能够运用PR与AE进行影视编辑。
2.能够将PR与AE和其他计算机绘图及动画制作软件结合应用。
3.理解影视片头、栏目包装的后期合成流程,能够独立完成一部完成的影视短片创作。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理解脚本的思路、掌握剪辑技巧、对影片风格色彩的理解运用。
学会运用PR和达芬奇剪辑影片。
能够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制作动画配合短片。
掌握后期合成、特效处理能力(四)素质养成目标通过影视剪辑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
(五)证书目标影视后期制作师(初级)五、参考学时与学分(一)学时:108学时(二)学分:6学分六、设计思路依据对影视剪辑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参照影视剪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影视后期剪辑技术和影视后期特效,兼顾电影、影视、动画企业岗位就业群需要;通过制定影视剪辑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学时,对接工作岗位相应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影视剪辑与特效合成能力。
第一章影视艺术与剪辑功能一、影视艺术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电影、电视差异性:1.科技制作方面(电影)感光化成像法,画面需要洗印加工,声画以不同方式运行,画面是间歇运转,声音是连续运转,声画不同步,声音与画面相差19又1/2格,声音在画面前20格处发出,允许公差正负0.5格的空间距离。
每秒24画格,以英尺计算长度,16格为1英尺,1分钟90英尺,1440画格,电影摄影机、电影录音机、电影放映机这三机运转都是同步的。
电影摄影机可以进行顺拍,也可以进行倒拍,还可以进行变速拍摄即加快或减慢的拍摄。
电影画面附加技巧的运用,制作繁杂,时间长,成本高,难以保证技术质量。
字幕写定后不能随意更改,必须一次拍摄成功,否则有损技艺质量。
(电视)电子扫描成像法,画面不需洗印,摄录现场可见屏幕效果,声画同时连续运转,声音与画面绝对同步,无空间距离。
每秒25帧,以时间计算长度,电视的摄录、传送、接收系统均以此为准。
电视摄像机只能进行顺拍,不能倒拍,也不能进行变速拍摄,只有在电视特技机上才能做出倒放、加快、减慢等效果。
电视画面附加技巧的运用,制作简单易行,时间短,成本低,质量高。
字幕可以根据变动的需要,立即修改,随意增删,可保证艺术技术质量。
2.传播形式方面(电影)在影院放映,一定的观众群体,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观看同一影片,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欣赏氛围,看电影是一种群体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艺术欣赏方式。
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水平、地理条件和时间季节等方面的制约,影院放映影片有一定的局限性,决定了放映的场次和观众人数不可能无限度地膨胀。
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加之发行层次多,拷贝周转耗费时日,有时还要考虑安排上映档期,电影从筹划到创作到制作到发行到放映是一段漫长的时间,电影的时效性比较差。
电影由于制作、放映技术成熟,胶片感光性能优良,声带音质美妙,银幕宽大,多种音响立体环绕,影像声音俱佳,影院放映效果甚好,场面浩大,景深通透,画面清晰,色调优美,影像质量极佳,声画合一,情景交融,观看电影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电影拷贝可以几百次放映,只要胶片不受到损伤,影片的音像质量可以长期保存,影像仍然清晰,声音仍可保真。
(电视)被称之为家庭艺术,观看电视,是一种自由的个性化的艺术欣赏方式。
由于实现了卫星传播,电视已经覆盖全球。
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播放快捷,见效很快,不少电视节目还可以现场直播,时效性大大提高。
目前使用模拟技术的电视,解像力弱,宽容度差,屏幕窄小,无立体声,屏幕图像不够清晰,声音不够优美,电视音像质量都还需要改进提高,直到过渡到使用数字技术。
电视的磁带如果多次转录,反复播放,音像质量就会急剧下降,导致图像模糊变形,声音杂乱失真,直到过渡到使用激光视盘和数字技术。
3.艺术创作方面(电影)题材选择而言,受放映时间的限制,影片的长度是有规定的,这种长度的局限性决定影片的艺术处理必须精粹洗练,而不能繁杂拖沓。
就艺术手段而言,电影主要通过动作、形象和语言叙述,可以表现抽象的情绪,营造诗化的意境,闪现流动的意识,可以淡化情节,要求语言精炼。
镜头运用而言,由于银幕宽大,影像质量优良,可以自由地采用景别和变速镜头,充分地展现影片内容。
画面展现而言,银幕宽大,景深度强,便于展现宏大深远的场面。
艺术效果而言,电影的艺术、技术手段远新兴的电视成熟,总体艺术水平较高于电视。
(电视)题材选择而言,电视剧可以连续地摄录播放,十分自由,具有电影故事片不可能具有的长度。
就艺术手段而言,很难想象制作出诗意化或意识流的电视剧,戏剧化的情节铺排和不间断的人物对话,情节化对话多。
镜头运用而言,由于屏幕窄小,图像质量较差,只可多采用中景、近景及特写,以避免出现不良的屏幕效果,不能用变速镜头拍摄。
画面展现而言,电视屏幕和技术的限制,很难达到大场面的气势和震撼力。
艺术效果而言,电视需要从电视中学习、汲取、转化,进一步完善艺术手段,提高艺术水准。
电影、电视其他差异性:1.电影电视在一些艺术部门的具体艺术处理手法方面,摄影、录音、剪辑、美工。
2.参与电影和电视的创作人员,编辑在电影与电视创作中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电视创作中的导播、主持人、记者之类在电影中没有。
3.摄影师和摄像师有所不同。
影视艺术统一性:1.电影和电视都是运用音像结合、时空复合的手段塑造视听形象的艺术,它们都是通过传播手段再现的声画合一的视听艺术,都是时间和空间综合为影像一体的时空艺术。
2.电影和电视都是使用共同的艺术的表现手段。
3.电影电视在并存共处和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在制作手段上,逐步互相利用,互为借助。
4.电影和电视在传播方式上也呈现出相互渗透、交流融合的态势。
5.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的出现,不但表明电影和电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标志着电影电视进入了迅速融合并逐步形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形态的新时代。
二、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时间和空间艺术:传统艺术(分类)1.空间艺术绘画、建筑、舞蹈。
2.时间艺术音乐、戏剧、文学。
时间和空间:电影电视都是在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的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
在生活中,人物、景物和事物,都是在时空中存在、流动和变化。
影视的时空是生活时空的再现,它是真实的,具体的,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但是,影视时空又不同于真实生活中的时空。
因为影视不是将生活中人和物运动的全部过程都表现出来,而是根据艺术构思的需要,通过蒙太奇手法将现实的连续时空分切后组合而成的假定时空,具有虚拟性。
影视是将生活中的时间与空间,经过选择、处理、加工后再现为银幕屏幕上的时间与空间。
影视的时间可以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影视的空间可以囊括宏观、微观以至虚幻世界,所以说影视有其无限的时空自由,影视时空是无限时空。
但是,一个影视镜头、一组蒙太奇段落或称一段故事情节、一场戏、一组镜头、一部影视片又受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因此,影视时空是有局限性的,它又是有限时空。
在影视片中,单个镜头本身只能表现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而运用倒叙、叠化等技巧手法就可以达到无限时空的效果。
正是由于影视具有这种时空因素的特性,所以影视的时间处理,不必考虑生活中的时间顺序,可以超前叙述,也可延后倒叙,还可以自由伸缩时间,亦可同时叙述多件事情。
同样,影视的空间处理,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换、扩展、收缩。
影视呈现给观众的内容是无限时空,而直接表现在银幕屏幕上的是有限时空。
影视的时间总是在一定空间中产生的,而空间的变化,又决定了时间的长短。
影视艺术家必须善于运用影视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使影视的时空结构和时空转换合理、顺畅、自然,符合生活逻辑、符合艺术规律。
影视(基本时间)1.事件时间,在影视片里直接展开事件的时间。
或者是说,影视片中直接表现事件而产生的时间感/时间长度。
事件时间在戏剧中是唯一的时间,而在影视中它只是多种时间形态之一。
2.叙述时间,用形象和语言进行交代的时间。
叙述时间是以多种叙述方式,表现一个长时间内多次重复的动作,并且能够压缩真实事件的时间,具有很强的假定性和概括性。
叙述时间直接关系着影视的时间结构。
直叙、回叙、倒叙、插叙都是叙述时间的表现手法,它直接影响着一部影视片的结构方式。
叙述事件是影视最重要的必须认真把握的一种时间形态。
3.感受时间,人们直接感受影视片的时间。
感受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部影视片中的事件时间和叙述时间。
感受时间调节着影视片中事件时间的长短,影响着叙述时间的安排。
不能忽视感受时间给影视艺术创作带来的客观影响和制约。
影视(基本空间)1.银幕屏幕空间,含义一,拍摄的原始素材未经剪辑过的镜头画面,映现在银幕屏幕上的实际空间,包括银幕屏幕大小的空间和原始镜头内部景物的实际空间,含义二,两个和三个以上的不同内容的镜头,经过剪辑后连接在一起,所产生的全新的虚拟的影视空间。
2.动作空间,主体动作包括人物与景物在实际环境中的一切活动的空间,而这些活动是根据一定的情节线索的发展,使主体在不同的空间里的动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动作空间直接关系到影视片规定情境的形成和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地点、方向、位置等方面的混乱。
3.想像空间,根据艺术构思的需要,对现实空间加以改造变化,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影视空间。
想像空间可以通过画面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声音和联想,扩展到画面之外。
想像空间是一种特殊的虚幻的空间,比如浩瀚无垠的太空宇宙,神秘莫测的天堂地狱,荒诞怪异的幻想梦境之类。
想像空间的存在扩大了影视艺术领域,使影视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逼真性和运动性:逼真性:影视是以活动摄影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段,它能够逼真地纪录现实生活中人和物的活动状态,能够复现现实或逼近现实。
影视的运动性3个层次。
1影视是通过连续运动、不断变换的镜头画面来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 2.影视又是通过镜头画面内部的运动来表现现实世界人和物的情状形态,以取得艺术效果。
3.影视是通过摄影机、摄像机的运动,产生多变的景别、角度、场面和空间层次,来摄取和表现现实生活,以达到多变的影像和审美的效果。
数字电影(优点)1.数字电视给艺术家以更广阔更灵便的创作空间。
电影数字化制作技术,使抠像成为十分容易的事情。
电影艺术家可以根据创作需要增删画面图像的内容,调整画面图像中的光影色彩,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2.数字电影的特技具有更加逼真的艺术效果。
采用数字化制作手段,就能够全方位地精确地展现各种惊险动作而不露破绽。
3.数字电视保质性强。
数字电影的图像、色彩、声音,不仅比常规电影更清晰、更鲜艳、更纯真,而且能够经过卫星播放,地面接收,间接传递,多次复制,长期播映,在艺术和技术质量上保持经久不衰。
三、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剪辑定位于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第三度再创作,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创作层次或创作阶段。
1.影视艺术的第一度创作,是编剧和责任编辑对文学剧本的创作即剧本创作阶段。
影视文学剧本不同于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它必须具有影视化的严谨结构、动作性强、时空合理、语言简洁、形象鲜明等基本特点,是用文字写出视觉听觉形象的剧本。
这一影视化的文字形象的创作,为影视片的摄制提供了文学蓝本,同时又为该影视片的影视语言奠定了基础。
2.影视艺术的第二度再创作,是导演、摄影、摄像的任务,他们进行着将文学剧本的文字形象转化为影片视听形象的再创作即拍摄阶段。
从写出分镜头剧本到现场拍摄,导演、摄影、摄像、演员、录音、美工通力合作,完成前期设置的艺术创作,从而充实、丰富了第一度创作的文学剧本的内涵。
分镜头剧本已经是蒙太奇结构的文学形象剧本,是专供前期拍摄和后期拍摄制作使用的影片框架蓝图。
3.影视艺术的第三度再创作,是剪辑工作即剪辑阶段。
在影视片的后期制作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影视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