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出线调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69
典型工作任务2 牵出线调车牵出线定义:借机车动力进行调车作业的一种调车设备。
牵出线设置位置:调车牵出线设于调车场的一端或两端,其长度一般不小于到发线的有效长或不小于该站编组的列车长度。
我国铁路车站配置的牵出线:基本上没有坡度,牵出线调车属于平面调车。
知识点一牵出线调车作业特点1.车辆的动力来源完全依靠机车的推送力。
2.解体车组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
3.车组脱离调车车列时的速度为该车组的最高速度,车辆的走行性能对溜放距离影响较小。
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间隔距离以及能否停在适当位置,主要依靠制动员随车扮闸来调节,对制动工作要求高。
5.调车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经常需在车辆(组)走行过程中上、下车,人身安全重要。
知识点二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1.推送调车法什么是推送调车法:凡使用机车将车辆由一股道送到另一股道,停车后再进行摘车的调车方法,称为推送调车法。
推送调车法原理:推送调车分解车列时,司机按照调车长的手信号,牵引车列至分路道岔外方停车,车长确认前方进路开通后,指挥司机将车组推送至指定地点停车或与停留车连挂后,摘下第一钩车组(辆)。
司机再根据调车长的手信号牵引车列返回牵出线或分路道岔外方,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摘解以后的车组。
推送调车法的特点:采用推送调车法时,车辆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和机车连挂在一起,直至车列停妥后再摘下,因此,技术上简单,作业上安全。
但是,每分解一组车辆需用两个长调车程,耗费的时间较多,平均钩分较长,调车效率较低。
2.溜放调车法溜放调车法原理:机车推送车列达到一定的速度,在推进中将车组提钩,使摘离的车组利用所获得的动能自行溜向指定地点的调车方法,称为溜放调车法。
溜放调车法按其作业方法不同的分类:溜放调车法按其作业方法不同分为单钩溜放、连续溜放、多组溜放和牵引溜放调车法等。
(1)单钩溜放法。
机车推送车列每加速、减速一次即溜出一个车组,调车机车停轮等待该溜出车组越过分歧道岔不妨碍后续车组进路时,再进行下一车组的溜放,这种调车作业方法,称为单钩溜放法。
铁路平面调车作业平面调车作业主要是指利用牵出线进行调车的一种作业方法。
牵出线分为平面牵出线和坡度牵出线,我国铁路大部分车站配置的是平面牵出线。
利用牵出线进行调车是一种基本的调车作业方法,是一种以机车推力为主的调车作业方式。
一、牵出线调车的特点牵出线调车具有以下特点:1.车辆移动完全依靠调车机车的推送力;2.解体车组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不断变化,提钩地点不固定;3.车组脱离车列时的速度为该车组的最高速度;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间隔距离,主要依靠制动员用手制动机来调节;5.调车人员劳动强度大,且需经常在车列、车组中上下车。
二、牵出线调车的基本因素(一)调车钩调车钩是调车机车连挂或摘解一组车辆的作业,是衡量调车工作量的一个基本单位。
调车作业计划就是以调车钩为单位,按作业的顺序排列的。
调车钩可分为:1.挂车钩调车机车(或挂有车辆)驶往线路内连挂车辆后牵出至开始进行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挂车钩。
当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时,调车机车由峰顶驶往到达场挂车并推至峰顶的调车钩也称挂车钩。
2.推送钩调车机车将车组推送至线路的预定地点摘车后,返回至开始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推送钩。
3.溜放钩调车机车用溜放的方法完成摘车作业的调车钩称为溜放钩。
4.空钩(空程)调车机车从峰顶或从作业地点至车场与待解车列连挂的作业称为空钩(空程)。
(二)调车程调车程是指机车或机车连挂车辆加减速一次的移动。
调车程按组成因素可分为六种类型:1.加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立即制动;2.加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3.加速-情行-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段距离,然后制动;4.加速-定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以惰力运行;5.加速-定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定速度并以定速运行-段距离后制动;6.加速-定速-惰行一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先惰力运行,最后制动。
牵出线
供调车机车牵出车列进行解体、编组等调车作业的线路。
牵出线是站线的一种,一般按尽头式布置。
为保证调车作业安全,在牵出线和车场或货场的咽喉区线路联结处外方,设有调车信号机,在牵出线尽头处设有车挡和标志(图1)。
牵出线
为了有利于调车作业,专门用于解体和编组作业的牵出线大都设在直线地段;有的因受地形等条件限制,设在半径不小于 600米的曲线地段,而且,一般都设在面向车场或货场不大于1.5‰~2.5‰的下坡(1000米长降低1.5~2.5米的坡度)或平道上。
由于一般牵出线的坡道平缓,故也称为平面牵出线。
苏联和日本等国,为提高牵出线的作业效率,采用一种由几个坡度较陡的坡段组成的特种断面牵出线(图2)。
牵出线
牵出线的有效长从车场或货场的咽喉区外方道岔始端(采用手动道岔时),或调车信号机外方(采用电气集中控制道岔时)算起,至牵出线尽头车挡止。
各车场或货场的牵出线有效长,根据作业需要和地形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应与到发线有效长一致。
一条有效长相当于到发线有效长的平面牵出线,配备一台调车机车时,每昼夜的作业能力约1000辆。
典型工作任务2 牵出线调车牵出线定义:借机车动力进行调车作业的一种调车设备。
牵出线设置位置:调车牵出线设于调车场的一端或两端,其长度一般不小于到发线的有效长或不小于该站编组的列车长度。
我国铁路车站配置的牵出线:基本上没有坡度,牵出线调车属于平面调车。
知识点一牵出线调车作业特点1.车辆的动力来源完全依靠机车的推送力。
2.解体车组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
3.车组脱离调车车列时的速度为该车组的最高速度,车辆的走行性能对溜放距离影响较小。
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间隔距离以及能否停在适当位置,主要依靠制动员随车扮闸来调节,对制动工作要求高。
5.调车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经常需在车辆(组)走行过程中上、下车,人身安全重要。
知识点二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1.推送调车法什么是推送调车法:凡使用机车将车辆由一股道送到另一股道,停车后再进行摘车的调车方法,称为推送调车法。
推送调车法原理:推送调车分解车列时,司机按照调车长的手信号,牵引车列至分路道岔外方停车,车长确认前方进路开通后,指挥司机将车组推送至指定地点停车或与停留车连挂后,摘下第一钩车组(辆)。
司机再根据调车长的手信号牵引车列返回牵出线或分路道岔外方,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摘解以后的车组。
推送调车法的特点:采用推送调车法时,车辆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和机车连挂在一起,直至车列停妥后再摘下,因此,技术上简单,作业上安全。
但是,每分解一组车辆需用两个长调车程,耗费的时间较多,平均钩分较长,调车效率较低。
2.溜放调车法溜放调车法原理:机车推送车列达到一定的速度,在推进中将车组提钩,使摘离的车组利用所获得的动能自行溜向指定地点的调车方法,称为溜放调车法。
溜放调车法按其作业方法不同的分类:溜放调车法按其作业方法不同分为单钩溜放、连续溜放、多组溜放和牵引溜放调车法等。
(1)单钩溜放法。
机车推送车列每加速、减速一次即溜出一个车组,调车机车停轮等待该溜出车组越过分歧道岔不妨碍后续车组进路时,再进行下一车组的溜放,这种调车作业方法,称为单钩溜放法。
铁路平面牵出线调车作业牵出线调车也叫平面调车,是最基本的调车作业方式。
目前,在我国铁路,大多数技术站仍以牵出线作为主要的调车设备,即使是使用了驼峰调车设备的车站,驼峰尾部的编组作业,车列的转场、转线,车辆的取送、摘挂等也仍然是在牵出线上进行的。
在大多数中间站的调车作业,大部分使用摘挂列车本务机作为动力。
没有牵出线的中间站,调车作业要利用区间正线或专号用线牵出。
因此,在全部调车工作中,牵出线调车占有很大比重。
一、牵出线调车的特点1.车辆移动及溜放的动力来源,完全依靠机车的推送力。
因此,要求调车组与机车乘务组之间要密切配合,做到灯(旗)闸一致。
2.解体车列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不断变化。
3.车组脱离调车车列时的速度是该车组的最高速度,为使大小不同的车组溜到不同的地点,调车长掌握速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互相问的距离以及能否停在适当位置,主要依靠制动员随车用手制动机制动来调节,因此,对制动技术要求高。
5.调车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经常需要在车列、车组走行过程中上、下车,因此,要十分重视调车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牵出线调车的基本因素1.调车钩调车钩是指完成一次摘车或挂车作业的行程。
它是衡量词车工作量的一种单位,通常是用调车钩的多少来表示调车工作量大小的。
同时,利用完成某·调车钩所需时分(简称“钩分”)的大小,确定牵出线调车能力,衡量调车工作效率的高低。
调车钩,按其性质小同可分为:(1)牵出钩:机车牵引车列由到达线至牵出线所完成的长距离行程。
(2)摘车钩:机车将车组摘解到指定线路内并返回至牵出线的行程。
(3)挂车钩:机车到指定线路内连挂车组并返回牵出线的行程。
(4)转线钩:机车牵引或顶送车列一车场(或线路)转往另一车场(或线路)的行程。
(5)溜放钩:采用溜放调车法叫,由线(包括道岔区)将车组分别溜入同定凋车线时的行程。
2.凋车程、重程、空程调车机车连挂车辆或单机进行调车作业的行程分为调车程、重程和空程。
铁路平面调车作业基本知识概述平面调车作业主要利用牵出线进行,其作业方法分为推送法和溜放法两种。
牵出线分为平面牵出线和坡度牵出线,我国铁路大部分车站配置的是平面牵出线。
利用牵出线进行调车是一种基本的调车作业方法,是一种以机车推力为主的调车作业方式。
一、牵出线调车的特点牵出线调车具有以下特点:1.车辆移动完全依靠调车机车的推送力;2.解体车组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不断变化,提钩地点不固定;3.车组脱离车列时的速度为该车组的最高速度;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间隔距离,主要依靠制动员用手制动机来调节;5.调车人员劳动强度大,且需经常在车列、车组中上下车,安全性差。
二、牵出线调车的基本因素任何一种调车作业都是由若干调车钩或若干调车程这两种基本因素组成的。
(一)调车钩调车钩是调车机车连挂或摘解一组车辆的作业,是衡量调车工作量的一个基本单位。
调车作业计划就是以调车钩为单位,按作业的顺序排列的。
调车钩可分为:1.挂车钩调车机车(或挂有车辆)驶往线路内连挂车辆后牵出至开始进行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挂车钩。
当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时,调车机车由峰顶驶往到达场挂车并推至峰顶的调车钩也称挂车钩。
2.推送钩调车机车将车组推送至线路的预定地点摘车后,返回至开始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推送钩。
3.溜放钩调车机车用溜放的方法完成摘车作业的调车钩称为溜放钩。
4.空钩(空程)调车机车从峰顶或从作业地点至车场与待解车列连挂的作业称为空钩(空程)。
(二)调车程调车程是指机车或机车连挂车辆加减速一次的移动。
调车程按其组成因素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加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立即制动;2.加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3.加速-情行-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一段距离,然后制动;4.加速-定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以惰力运行;5.加速-定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以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制动;6.加速-定速-惰行一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先惰力运行,最后制动。
详述牵出线调车作业特点牵出线调车作业是指在铁路运输中,通过引导和控制机车将车辆从车队中分离出来,使其停靠在指定位置,以完成装卸货物、换装车辆、维修和检查等作业的过程。
牵出线调车作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灵活性:牵出线调车作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不受列车运行计划的限制。
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需要对特定车辆进行维修、装卸货物或更换车辆,可以随时将其牵出,并在完成作业后再次牵入车队。
这种灵活性使得牵出线调车作业能够更好地适应运输需求的变化。
二、高效性:牵出线调车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列车停靠的时间。
通过将需要进行作业的车辆牵出,可以避免整个列车都停靠在作业区域,从而减少了作业时间和空间。
而且,通过合理规划牵出线的位置和数量,可以实现多个车辆同时进行作业,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
三、安全性:牵出线调车作业可以增加作业安全性,减少事故风险。
在进行装卸货物、维修和检查等作业时,如果整个列车都停靠在作业区域,就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而通过将需要进行作业的车辆牵出,可以将作业区域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减少了事故风险,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四、经济性:牵出线调车作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通过将需要进行作业的车辆牵出,可以避免整个列车都停靠在作业区域,减少了运输时间和空间的浪费。
同时,牵出线调车作业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时间,降低了作业成本。
这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五、灵活运用:牵出线调车作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运用。
例如,在装卸货物时,可以将需要装卸的车辆牵出,以便更加方便地进行装卸作业。
在更换车辆时,可以将需要更换的车辆牵出,以便更加快速地进行更换作业。
在维修和检查时,可以将需要维修和检查的车辆牵出,以便更加专注地进行维修和检查作业。
不同的运输需求可以通过牵出线调车作业得到满足。
牵出线调车作业具有灵活性、高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运用等特点。
这种作业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运输需求的变化,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事故风险,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