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平面调车作业基本知识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102.84 KB
- 文档页数:7
典型工作任务1 铁路调车工作的基本要求知识点一调车工作的领导与指挥调车工作领导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和单一指挥。
(一)统一领导统一领导,就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车站的调车工作只能由车站调度员统一领导;一个调车区的调车工作由本区的调车区长统一领导。
未设车站调度员的车站,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统一领导。
调车工作若需占用正线、到发线和机车走行线以及影响接发列车进路的时候,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必须经车站值班员同意后才可调车。
(二)单一指挥单一指挥,就是在同一时间内,一台调车机车的调车作业计划的执行、作业方法的拟定和布置以及调车机车的行动,只能由本班调车长一人指挥。
由本务机车进行调车作业时,可由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担任指挥工作。
特殊情况,可由资格的连结员代替调车指挥工作。
在调车作业中,所有调车有关人员都必须听从调车指挥人的指挥。
知识点二调车工作制度在调车作业中,严格班组管理、坚持标准化作业、落实岗位责任制。
(一)调车各工种岗位责任制1.调车指导岗位责任制(1)负责对调车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业务指导和考核。
(2)组织和开展练功比武活动,提高职工素质。
(3)检查调车作业人员执行作业标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检查和管理调车工具和备品。
(5)指导调车组搞好班组管理。
2.计划调车区长岗位责任制(1)正确、及时地编制下达调车作业计划和阶段计划。
(2)正确掌握调车作业进度。
3.驼峰调车区长岗位责任制(1)领导驼峰调车区的调车工作,组织本区作业人员安全、迅速地完成各项任务。
(2)合理组织调车机车工作,不断提高驼峰利用率。
如实填记调车工作记实单,并及时向车站调度员报点。
(3)及时收录下达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认真核对。
变更计划时,按规定向有关人员传达清楚。
(4)遇到溜放车组错进股道,应作记录,及时向计划调车区长汇报。
(5)检查行车有关设备、工具、备品,填写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
4.驼峰调车长岗位责任制(1)抄收、核对、布置、传达调车作业计划。
一、实训目的本次平面调车基本技能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平面调车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在铁路运输行业中的职业素养。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平面调车的基本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作业流程及设备维护等方面。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为: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铁路局XX站。
三、实训内容1. 平面调车的基本操作(1)了解平面调车的基本概念:平面调车是指利用调车机、调车员和信号设备等,在铁路车站内进行货物、车辆等运输作业的过程。
(2)熟悉调车机的操作:包括调车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
(3)掌握调车员的操作技能:包括信号操作、调车机操作、车辆连接与解钩、车辆摆放等。
2. 安全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铁路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熟悉调车机的性能和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
(3)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止发生碰撞、挤岔等事故。
(4)严格执行信号制度,确保调车作业的顺利进行。
3. 作业流程(1)接收调车指令:调车员接到调车指令后,应详细了解调车任务、车辆类型、作业地点等信息。
(2)制定调车计划:根据调车任务,制定合理的调车计划,确保作业效率和安全。
(3)信号操作:按照调车计划,正确操作信号设备,引导调车机进行作业。
(4)调车机操作:根据信号指令,熟练操作调车机,完成调车任务。
(5)车辆连接与解钩:在调车过程中,正确连接与解钩车辆,确保车辆安全。
(6)车辆摆放:根据调车任务,将车辆摆放在指定位置。
4. 设备维护(1)了解调车机、信号设备等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掌握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上报并协助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平面调车基本技能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方面:1. 平面调车作业是一项技术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我们严谨认真、细致负责。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调车机的操作、信号操作、车辆连接与解钩等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铁路调车工作要求基本知识概述一、调车作业准备做好调车作业前的准备,是安全、迅速地进行调车工作的前提。
只有做好准备,才能顺利地执行调车计划,保证安全地完成任务。
调车长在调车作业前,必须亲自并督促组内人员充分做好准备,认真进行检查。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如下内容:1.车列溜放或从驼峰解散前,要事先做好排风、摘管工作。
“排风”系指将待解车列主制动管的风放去,把副风缸内余风排净,使车辆缓解。
其目的是防止车辆在溜放途中,因副风缸存有余风产生制动,造成车辆追尾、撞车等严重后果。
“摘管”是指按调车作业计划要求,在车组分解处,提前将制动软管摘开,以免在解散或溜放中停车摘管,延长作业时间。
在机车、车辆行动中不得进入车档摘管以免威胁人身安全。
2.在作业开始前,为使有关调车人员协调一致,应核对计划,做到准确无误,防止传错、抄错、看错或误认。
在填写或抄改调车作业通知单的过程中,也应认真核对。
对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想、预防。
3.确认进路是否正确,检查线路是否空闲,检查停留车的位置、车组间的距离、车辆状况,检查车辆上下有无障碍物,检查防溜用具、线路有无障碍等。
在进入货物线、段管线、岔线等地点作业前,须派人通知装卸、检修作业等人员注意,并须确认线路两旁的货物堆放距离是否符合规定,以免发生调车和人身伤亡事故。
4.手制动时,要事先做好选闸、试闸工作,系好安全带。
需手制动机制动时,要预先做好选闸工作,根据”六选六不选”的原则,确定手制动机位置。
在确定之后,要坚持”一闸二试”的方法,即牵出试和停车前试,为安全连挂奠定基础。
上手制动机脚踏板台时,一定要抓牢站稳,并及时挂好安全挂钩。
5.准备足够的良好铁鞋。
接班后,脱、铁鞋人员要对自己分工包线的铁鞋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将不能用的剔除,并按规定补齐、归位,做到作业中不慌忙。
中间站没有铁鞋,但作业人员应提前到岗,按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6.无线调车设备试验良好。
一般情况下,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1)接班后,调车长应向电台使用人员逐个呼叫,与司机试验灯显信号,经与对方通话和色灯显示试验良好后,方可使用。
铁路调车作业的人身安全基本知识一、作业中安全1.所有调车人员都必须熟知调车作业区的技术设备和作业方法,以及接近线路的一切建筑物的形态和距离。
2.上下车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上车时,车速不得超过15km/h;下车时,车速不得超过20km/h。
(2)站台上上下车时,车速不得超过10km/h。
(3)在路肩窄、路基高的线路上和高度超过1.1m的站台上作业时,必须停车上下。
(4)登乘内燃、电力机车作业时,必须在机车停稳时再上下车(设有便于上下车脚蹬的调车机除外)。
(5)上车前应注意脚蹬、车梯、扶手、平车和砂石车的侧板及机车脚踏板的牢固状况。
(6)不准迎面上车。
(7)不准反面上下车(牵出时最后一辆除外)。
(8)上下车时,要选好地点,注意地面障碍物。
3.在车列、车辆走行中,禁止下列行为:(1)在车钩上,在平车、砂石车的边端或端板支架上坐立。
(2)在棚车车顶或装载超出车帮的货物上站立或行走。
(3)手抓篷布绳索或捆绑货物的绳索,脚蹬轴箱或平车鱼腹形侧梁。
(4)在车梯上探身过远或经过站台时在低于站台的车梯上。
(5)在装载易于窜动货物的车辆间和货物空隙间站立或坐卧。
(6)骑坐车帮。
(7)跨越车辆(使用对口闸除外)。
(8)两人及以上站在同一手制动脚踏板台、车梯及机车一侧踏板上。
(9)进入线路提钩、摘管或调整钩位。
4.手推调车时,必须在车辆两侧进行,并注意脚下有无障碍物。
5.在电气化区段,接触网未停电、未接地的情况下禁止到车顶上进行调车作业。
在带电的接触网线路上调车时,禁止登上棚车(在区间和中间站禁止登上敞车)使用手制动机。
编组、区段站在接触网高度为6.2m及其以上的线路上准许使用敞车手制动机时,不能站在高于手制动脚踏板台的车梯或货物上。
6.去专用线或货物线调车作业,须事先指派专人检查线路有无障碍物、大门开启状态及线路两侧货物堆放情况;事先派人检查有困难时,应在《站细》中规定检查确认办法。
7.带风作业时,必须执行一关(关折角塞门)、二摘(摘制动软管)、三提钩的作业程序。
铁路调车工作基本知识概述铁路调车工作基本知识概述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车站行车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车站及时编解列车、取送车辆,实现列车运行图,缩短车辆在站停留时间,加速车辆周转,及保证车站畅通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除列车运行外,凡机车车辆进行一切有目的的移动统称为调车。
调车作业主要包括列车编组、解体、摘挂、取送、转场、整理及机车车辆出入段等。
由于调车工作地点经常变化、工作对象不固定、工作条件不同,以及参加调车工作的人员众多,因此调车工作是铁路行车工作中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活动的基础,是行车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调车工作分类殛调车工作“九固定”(一)调车工作分类1.按技术设备分为:牵出线调车(也称平面调车)和驼峰调车。
2.按作业目的分为:(1)解体调车。
是将到达的车列或车组,按车辆的去向、车种或其他要求,分解到调车场各条固定线路内的调车。
(2)编组调车。
是按编组列车的有关规定,将车辆选编成车列或车组的调车。
(3)摘挂调车。
是为列车补轴、减轴、换挂车组或摘挂车辆的调车。
(4)取送调车。
是向货场、装卸地点和车辆检修地点送入或取出车辆的调车。
(5)其他调车。
上述目的以外的调车,如车列、车组或车辆转场、转线、站整及机车出入段等调车。
(二)调车工作“丸固定”调车作业由调车机车的机车乘务组及车务系统的多工种共同完成。
为使参加调车作业的有关人员在作业中相互配合、协调作业,调车班次和人员必须固定;为使参加作业人员熟悉使用的调车技术设备及工具的性能、数量及存放地点,便于及时操作和使用,对调车技术设备及工具等,须固定使用和固定存放地点。
1.固定调车机车的作业区域车站配有两台或两台以上调车机车时,应根据车站作业特点、设备情况以及调车作业性质,划分每台调车机车的固定作业区域。
2.固定线路使用结合车站线路配置及车流情况,固定车站调车场每一条线路的用途,以有效使用线路,减少重复作业,缩短调车行程,提高调车效率。
铁路平面调车作业平面调车作业主要是指利用牵出线进行调车的一种作业方法。
牵出线分为平面牵出线和坡度牵出线,我国铁路大部分车站配置的是平面牵出线。
利用牵出线进行调车是一种基本的调车作业方法,是一种以机车推力为主的调车作业方式。
一、牵出线调车的特点牵出线调车具有以下特点:1.车辆移动完全依靠调车机车的推送力;2.解体车组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不断变化,提钩地点不固定;3.车组脱离车列时的速度为该车组的最高速度;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间隔距离,主要依靠制动员用手制动机来调节;5.调车人员劳动强度大,且需经常在车列、车组中上下车。
二、牵出线调车的基本因素(一)调车钩调车钩是调车机车连挂或摘解一组车辆的作业,是衡量调车工作量的一个基本单位。
调车作业计划就是以调车钩为单位,按作业的顺序排列的。
调车钩可分为:1.挂车钩调车机车(或挂有车辆)驶往线路内连挂车辆后牵出至开始进行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挂车钩。
当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时,调车机车由峰顶驶往到达场挂车并推至峰顶的调车钩也称挂车钩。
2.推送钩调车机车将车组推送至线路的预定地点摘车后,返回至开始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推送钩。
3.溜放钩调车机车用溜放的方法完成摘车作业的调车钩称为溜放钩。
4.空钩(空程)调车机车从峰顶或从作业地点至车场与待解车列连挂的作业称为空钩(空程)。
(二)调车程调车程是指机车或机车连挂车辆加减速一次的移动。
调车程按组成因素可分为六种类型:1.加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立即制动;2.加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3.加速-情行-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段距离,然后制动;4.加速-定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以惰力运行;5.加速-定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定速度并以定速运行-段距离后制动;6.加速-定速-惰行一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先惰力运行,最后制动。
铁路调车工作制度基本知识概述一、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又称为分工负责制。
调车岗位责任制规定了每一个调车人员的岗位职责。
调车长岗位责任制的内容是:1.在本区词车区长的领导下,负责本调车组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学习和班组管理工作;2.调车作业前,亲自或派人做好准备工作;3.调车作业中,坚持单一指挥制,切实把好计划联系关、检查确认关和信号正确显示关;4.亲自与调车区长交接计划和亲自向调车机车司机传达计划。
组织全组人员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技术设备和运用先进工作方法,实现调车计划,完成调车任务,不断提高调车工作效率;5.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认真执行规章制度;6.搞好联劳协作,加强工作配合;7.负责全组调车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作业安全。
二、交接班工作制度(一)接班1.按时参加点名会(1)听取日班计划的传达和重点工作要求;(2)听取领导指示;(3)重点内容做好记录。
2.按分工检查线路(1)按包线原则检查线路有无障碍物;(2)检查停留车位置及数量等情况。
3.对号交接班按《站细》规定的交接班内容,对号交接线路存车辆数、停留车位置、调车工具和有关注意事项,做到不漏、不错。
4.作业前准备(1)按规定着装,系好安全带;(2)准备好调车工具(旗、灯、铁鞋叉子、铁鞋及无线电台);(3)检查试验设备良好情况(驼峰信号、调速设备);(4)召开班前安全预想会,研究本班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措施。
(二)交班1.交班准备工作(1)线路上停留的车辆不压鞋、不压标、不堵门;(2)铁鞋归位,质量良好;(3)调车工具(交接用的铁鞋叉子、安全带和无线电台)齐全完好;(4)搞好室内外卫生。
2.班后总结会(1)总结分析本班调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分析本班安全作业情况;(3)总结好人好事和工作经验,做好台账记录。
三、调车工具管理制度调车工具实行专人保管、整理、更换交接制。
旗、灯、安全带、铁鞋、铁鞋叉子、无线电台等调车工具要按规定配齐,固定其数量与存放地点,做到质量良好,分工明确。
铁路平面牵出线调车作业牵出线调车也叫平面调车,是最基本的调车作业方式。
目前,在我国铁路,大多数技术站仍以牵出线作为主要的调车设备,即使是使用了驼峰调车设备的车站,驼峰尾部的编组作业,车列的转场、转线,车辆的取送、摘挂等也仍然是在牵出线上进行的。
在大多数中间站的调车作业,大部分使用摘挂列车本务机作为动力。
没有牵出线的中间站,调车作业要利用区间正线或专号用线牵出。
因此,在全部调车工作中,牵出线调车占有很大比重。
一、牵出线调车的特点1.车辆移动及溜放的动力来源,完全依靠机车的推送力。
因此,要求调车组与机车乘务组之间要密切配合,做到灯(旗)闸一致。
2.解体车列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不断变化。
3.车组脱离调车车列时的速度是该车组的最高速度,为使大小不同的车组溜到不同的地点,调车长掌握速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互相问的距离以及能否停在适当位置,主要依靠制动员随车用手制动机制动来调节,因此,对制动技术要求高。
5.调车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经常需要在车列、车组走行过程中上、下车,因此,要十分重视调车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牵出线调车的基本因素1.调车钩调车钩是指完成一次摘车或挂车作业的行程。
它是衡量词车工作量的一种单位,通常是用调车钩的多少来表示调车工作量大小的。
同时,利用完成某·调车钩所需时分(简称“钩分”)的大小,确定牵出线调车能力,衡量调车工作效率的高低。
调车钩,按其性质小同可分为:(1)牵出钩:机车牵引车列由到达线至牵出线所完成的长距离行程。
(2)摘车钩:机车将车组摘解到指定线路内并返回至牵出线的行程。
(3)挂车钩:机车到指定线路内连挂车组并返回牵出线的行程。
(4)转线钩:机车牵引或顶送车列一车场(或线路)转往另一车场(或线路)的行程。
(5)溜放钩:采用溜放调车法叫,由线(包括道岔区)将车组分别溜入同定凋车线时的行程。
2.凋车程、重程、空程调车机车连挂车辆或单机进行调车作业的行程分为调车程、重程和空程。
铁路调车基本技能一、排风、摘管作业1.排风(1)排风目的排风是指排出每个待解车辆制动主管和副风缸内的压缩空气, 使每个待解车辆彻底缓解。
排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车辆在溜放过程中, 车辆内的余风大于主管余风压力时, 引起车辆自动抱闸, 造成车辆在溜行途中被迫停车。
此时若正在进行平面连续溜放或驼峰解散车辆作业, 就可能造成车辆侧面冲突或尾追事故。
由此可见, 不排风或排风不彻底不仅影响作业效率, 还影响调车作业安全。
(2)排风方法排风的方法: 包括放风和拉风两种。
①放风: 放风是在待解车列完成到达技术检查后进行的。
放风时, 由放风制动员站在车列一端, 一手拿起制动软管抓紧, 一手缓缓扳动折角塞门, 将制动主管风徐徐放尽。
放风时一定要小心, 防止打伤作业人员。
放风时, 严禁一次大开折角塞门过猛排风, 因过猛排风会使整个列车紧急制动。
这样既会使车辆制动机的零件损坏, 又会造成缓解不良, 甚至造成风管驳动伤人的后果。
如果待解车列停留时间较长, 制动主管漏风较多, 就勿须再进行排风。
②拉风: 拉风是在待解车列排风后, 分别拉动车列中各个车辆的缓解阀拉风杆, 将副风缸内的余风排尽。
如车列在制动状态, 拉风后制动缸活塞会缓缓回缩至制动缸内, 即表示副风缸内的余风已排尽, 如车列已在缓解状态, 制动缸活塞已回缩在制动缸内时, 需待副风缸内排出余风的声音停止后, 即表示风已排尽。
拉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石子拉风: 即是用手拉动拉风杆, 待副风缸内的余风开始排出时, 将石子卡在拉风杆与拉杆托之间, 无拉杆托或无拉杆时可直接卡在缓解阀杠杆与阀体之间, 以代替人力长时间拉动, 当确认石子已起到排风的作用时, 拉风人员方可离开该车。
将车列全部拉风完了后, 要逐车取下石子并要彻底检查车辆的缓解状态。
对未完全达到缓解程度的车辆, 要及时处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以石子代替了人力, 拉风速度快, 效率较高。
缺点是: 增加了取石子的过程, 或由于石子卡的不紧, 从而产生车辆不能及时缓解。
铁路机车车辆基本知识概述铁路机车车辆基本知识概述⼀、调车机车及备品(⼀)调车机车调车机车是调车⼯作的基本动⼒,在技术上要求与⼀般牵引列车的本务机车有所不同。
由于需要在短距离内起动牵引或推送车组,故不需要较⾼的构造速度,但需要⼀定的牵引⼒;由于调车作业中调车机车需要经常前进或后退,故要求有良好的作业瞭望条件;由于主要在站内作业,需要通过较⼩半径的曲线,故要求机车的固定轴距要⼩;由于经常需要起、停车,故要求机车操纵灵活,制动性能良好;由于经常在夜间作业,头、尾灯照明要求亮度好;此外,还要求便利调车⼈员安全上下车等条件。
我国⽬前使⽤的调车机车绝⼤多数是内燃机车。
也有少量的蒸汽机车,其部分型号及技术参数如表2-5所⽰。
表2-5部分蒸汽机车型号及参数表内燃调车机车的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6所⽰。
表2-6内燃调车机的型号及主要参数表采⽤内燃机车作为调车机车,与蒸汽机车相⽐,具有下述优点。
1.内燃机车采⽤电传动或液⼒传动,起动、停车都快,可⼤⼤缩短加减速时间。
2.内燃机车车⾝短,轴距⼩,动轮直径⼩,操纵灵活,易于通过较⼩半径的曲线(例如:解放型蒸汽机车为145m,东风5型内燃机车为100m);3.内燃机车整备时间短,可⼤⼤缩短⾮⽣产时间;4.内燃机车司机室有良好的瞭望条件,便利调车作业;5.内燃机车前后设有脚踏板,车上设有栏杆,便于调车⼈员上下车;6.内燃机车不冒⽕星,调动危险品车辆可不带防⽕罩,作业安全;7.内燃机车卫⽣条件⽐蒸汽机车好,在冬季作业不象蒸汽机车经常淌⽔冻冰,恶化调车⼈员的作业条件。
(⼆)调车备品根据调车作业范围、性质及作业⼈员分⼯不同,所应具备的备品也各不相同。
1.调车长应备有下列备品:(1)红、绿⾊信号旗各1⾯;(2)具有红、绿、⽩3⾊⼿信号灯1盏;(3)⼝笛1枚;(4)⽆线电台1部(采⽤⽆线调车的车站)。
2.连结员的备品有:(1)具有红、⽩2⾊信号灯1盏;(2)⼝笛1枚;(3)安全带1根;(4)⽆线电台1部(采⽤⽆线调车的车站)。
铁路车站调车作业计划基础知识调车作业计划是为了完成阶段计划内调车作业任务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也是调车机车和调车组进行作业的行动依据。
调车作业计划由调车领导人负责编制,并以调车作业通知单(表3-1)的形式下达给调车指挥人及有关人员。
表3-1调车作业通知单调车长:张周强调车区长(车站值班员):王忠义一、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原则1.符合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和《技规》的规定,确保调车作业安全和人身安全。
2.合理运用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实行解体照顾编组、解体照顾送车,使编、解、取、送作业密切配合,做到调车钩数少、行程短、占用股道少、作业方便、调车效率高。
3.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及时”,就是及时编制和下达调车作业计划;“准确”,就是保证计划本身无差错、无漏洞;“完整”就是填记调车作业通知单要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二、编制依据1.阶段计划规定的各项调车作业的顺序和起止时分。
2.到达列车确报,包括车种、车号、品名、载重、到站、收货人和特殊标记等。
3.调车场、货场装卸线的线路固定用途、容纳车数、停留车情况及装卸、检修车作业进度等。
4.调车区现在车分布情况。
三、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调车作业计划,因各站、各车场的设备不同而有所区别。
但无论如何,编制调车作业计划应考虑全站各项作业情况,将编组作业、解体作业和取送作业等项一并考虑,统一安排,严格执行阶段计划的要求。
编制调车作业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1.详细地注明车辆的特殊限制:如禁溜、超限、易窜、轻浮、空重车等标志,都要标写正确。
以保证作业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2.残存车数:通过逐钩累计和增减,可复核本批计划的摘挂车数是否正确,以防漏钩、漏车。
3.作业起止时分:应按计划起止时分和实际起止时间分别填写,前者是调车领导人向调车组下达的任务;后者是执行任务的实绩。
通过比较,可以考核每批调车作业是否完成车站技术作业过程所规定的时间标准。
四、调车作业计划的下达和变更调车领导人应及时、正确地编制、布置调车作业计划,并亲自与调车指挥人进行交接。
铁路平面调车作业根本知识概述平面调车作业主要利用牵曲线进行,具作业方法分为推送法和溜放法两种.牵曲线分为平面牵曲线和坡度牵生线, 我国铁路大局部车站配置的是平面牵曲线.利用牵由线进行调车是一种根本的调车作业方法,是一种以机车推力为主的调车作业方式.一、牵曲线调车的特点牵曲线调车具有以下特点:1.车辆移动完全依靠调车机车的推送力;2.解体车组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不断变化,提钩地点不固定;3.车组脱离车列时的速度为该车组的最高速度;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间隔距离,主要依靠制发动用手制动机来调节;5.调车人员劳动强度大,且需经常在车列、车组中上下车,平安性差.二、牵曲线调车的根本因素任何一种调车作业都是由假设干调车钩或假设干调车程这两种根本因素组成的.〔一〕调车钩调车钩是调车机车连桂或摘解一组车辆的作业,是衡量调车工作量的一个根本单位.调车作业方案就是以调车钩为单位,按作业的顺序排列的.调车钩可分为:1.桂车钩调车机车〔或桂有车辆〕驶往线路内连桂车辆后牵生至开始进行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桂车钩.当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时,调车机车由峰顶驶往到达场桂车并推至峰顶的调车钩也称桂车钩.2.推送钩调车机车将车组推送至线路的预定地点摘车后,返回至开始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推送钩.3.溜放钩调车机车用溜放的方法完成摘车作业的调车钩称为溜放钩.4.空钩〔空程〕调车机车从峰顶或从作业地点至车场与待解车列连桂的作业称为空钩〔空程〕.〔二〕调车程调车程是指机车或机车连桂车辆加减速一次的移动.调车程按其组成因素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加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立即制动;2.加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3.加速—情行—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一段距离,然后制动;4.加速-定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以惰力运行;5.加速-定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以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制动;6.加速-定速-惰行一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先惰力运行,最后制动.〔三〕钧分完成单位调车钩所需的时分称为钩分.钩分是衡量调车效率上下的一种指标.一般情况下,长距离行程的调车钩钩分较长,而短距离行程的调车钩钩分较短,因此,在调车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少用长距离行程的调车钩,或采取举措变长距离行程调车钩为短距离行程调车钩.以压缩钩分,提升调车效率.三、牵曲线调车作业方法牵曲线调车又称平面调车.按操作技术的不同分为推送调车法和溜放调车法.〔一〕推送调车法推送调车法是指使用机车将车辆由原地点调移到另一指定地点,在调动过程中不摘车的作业方法.推送调车作业过程如图3—3所示.使用推送调车法时,车辆在调移过程中不摘车,始终和调车机车连桂在一起,待车列停妥后摘车,因此,技术要求简单,作业比拟平安,但由于它主要使用桂车钩和推送钩等长距离行程来完成,故消耗时间长、调车效率低.〔二〕溜放调车法溜放调车法是指使用机车推送车列到达一定速度后制动,使摘解的车组借助获得的动能溜到指定地点的调车方法.溜放调车法按其作业方法不同分为单组溜放、连续溜放、多组溜放、惰力溜放和牵引溜放等.1.单组溜放将调动车列一次牵由,通过一次推进加、减速只溜由一个车组的作业方法,称为单组〔或单钩〕溜放.其作业过程如图3— 4所不.口占. ■ 一几2.连续溜放将调动车列一次牵由,通过一次推进,屡次加、减速,每一次加减速溜由一个车组,中途不回拉的作业方法,称为连续溜放.其作业过程如图 3 - 5所示用J—9 J& **瞳呻赣M例m连续溜放的关键是掌握好溜放速度和溜放车组间的技术间隔〔保安间隔〕.溜放速度过大,那么给目的制动造成困难, 容易使溜放车组与线路内的停留车组发生冲撞;速度过小, 又会使车组在未溜过线路警冲标时就中途停车, 造成“堵门〞或“压岔子〞,影响后组车的溜放,如此时后行车组已经溜由,就有可能造成车辆尾追或侧面冲突事故.前后两车组问隔距离过大,影响调车效率;间隔过小,容易造成扳道人员来不及扳道,两车组进入同一线路,或扳道员中途转换道岔车辆进入“四股〞而发生脱轨事故.3.多组溜放将调动车列一次牵由,通过一次推进加、减速,将多个车组一次同时溜由,在溜行途中运用于制动机调速限制车组间隔,依次分别进入指定线路的作业方法,称为多组溜放.4.惰力溜放将调动车列一次牵由,通过一次推进加速,屡次减速制动、缓解〔车钩压缩提钩〕,每一次减速制动溜由一个车组的作业方法,称为惰力溜放.5.牵引溜放调车机车牵引调动车列向对向道岔运行至适当地点关机,提钩后,机车再开机加速,迅速与后部车组分开越过道岔,道岔瞬时转换,使后部车组溜人其他指定线路的作业方法,称为牵引溜放.牵引溜放对作业有关人员的技能与密切配合要求高,相对平安系数低,因此,原那么上不准使用,如因设备条件限制必须使用时,须有特定平安举措,并须经铁路局批准.。
铁路平面调车作业基本知识概述
平面调车作业主要利用牵出线进行,其作业方法分为推送法和溜放法两种。
牵出线分为平面牵出线和坡度牵出线,我国铁路大部分车站配置的是平面牵出线。
利用牵出线进行调车是一种基本的调车作业方法,是一种以机车推力为主的调车作业方式。
一、牵出线调车的特点
牵出线调车具有以下特点:
1.车辆移动完全依靠调车机车的推送力;
2.解体车组时的提钩地点随着调车车列的移动不断变化,提钩地点不固定;
3.车组脱离车列时的速度为该车组的最高速度;
4.溜放调车时,车组脱离车列后的间隔距离,主要依靠制动员用手制动机来调节;
5.调车人员劳动强度大,且需经常在车列、车组中上下车,安全性差。
二、牵出线调车的基本因素
任何一种调车作业都是由若干调车钩或若干调车程这两种基本因素组成的。
(一)调车钩
调车钩是调车机车连挂或摘解一组车辆的作业,是衡量调车工作量的一个基本单位。
调车作业计划就是以调车钩为单位,按作业的顺序排列的。
调车钩可分为:
1.挂车钩
调车机车(或挂有车辆)驶往线路内连挂车辆后牵出至开始进行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挂车钩。
当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时,调车机车由峰顶驶往到达场挂车并推至峰顶的调车钩也称挂车钩。
2.推送钩
调车机车将车组推送至线路的预定地点摘车后,返回至开始下一项作业地点的调车钩称为推送钩。
3.溜放钩
调车机车用溜放的方法完成摘车作业的调车钩称为溜放钩。
4.空钩(空程)
调车机车从峰顶或从作业地点至车场与待解车列连挂的作业称为空钩(空程)。
(二)调车程
调车程是指机车或机车连挂车辆加减速一次的移动。
调车程按其组成因素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加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立即制动;
2.加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
3.加速-情行-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一段距离,然后制动;
4.加速-定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以惰力运行;
5.加速-定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以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制动;
6.加速-定速-惰行一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先惰力运行,最后制动。
(三)钧分
完成单位调车钩所需的时分称为钩分。
钩分是衡量调车效率高低的一种指标。
一般情况下,长距离行程的调车钩钩分较长,而短距离行程的调车钩钩分较短,因此,在调车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少用长距离行程的调车钩,或采取措施变长距离行程调车钩为短距离行程调车钩。
以压缩钩分,提高调车效率。
三、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
牵出线调车又称平面调车。
按操作技术的不同分为推送调车法和溜放调车法。
(一)推送调车法
推送调车法是指使用机车将车辆由原地点调移到另一指定地点,在调动过程中不摘车的作业方法。
推送调车作业过程如图3-3所示。
使用推送调车法时,车辆在调移过程中不摘车,始终和调车机车连挂在一起,待车列停妥后摘车,因此,技术要求简单,作业比较安全,但由于它主要使用挂车钩和推送钩等长距离行程来完成,故消耗时间长、调车效率低。
(二)溜放调车法
溜放调车法是指使用机车推送车列达到一定速度后制动,使摘解的车组借助获得的动能溜到指定地点的调车方法。
溜放调车法按其作业方法不同分为单组溜放、连续溜放、多组溜放、惰力溜放和牵引溜放等。
1.单组溜放
将调动车列一次牵出,通过一次推进加、减速只溜出一个车组的作业方法,称为单组(或单钩)溜放。
其作业过程如图3-4所示。
将调动车列一次牵出,通过一次推进,多次加、减速,每一次加减速溜出一个车组,中途不回拉的作业方法,称为连续溜放。
其作业过程如图3-5所示。
连续溜放的关键是掌握好溜放速度和溜放车组间的技术间隔(保安间隔)。
溜放速度过大,则给目的制动造成困难,容易使溜放车组与线路内的停留车组发生冲撞;速度过小,又会使车组在未溜过线路警冲标时就中途停车,造成“堵门”或“压岔子”,影响后组车的溜放,如此时后行车组已经溜出,就有可能造成车辆尾追或侧面冲突事故。
前后两车组间隔距离过大,影响调车效率;间隔过小,容易造成扳道人员来不及扳道,两车组进入同一线路,或扳道员中途转换道岔车辆进入“四股”而发生脱轨事故。
将调动车列一次牵出,通过一次推进加、减速,将多个车组一次同时溜出,在溜行途中运用手制动机调速控制车组间隔,依次分别进入指定线路的作业方法,称为多组溜放。
4.惰力溜放
将调动车列一次牵出,通过一次推进加速,多次减速制动、缓解(车钩压缩提钩),每一次减速制动溜出一个车组的作业方法,称为惰力溜放。
5.牵引溜放
调车机车牵引调动车列向对向道岔运行至适当地点关机,提钩后,机车再开机加速,迅速与后部车组分开越过道岔,道岔瞬时转换,使后部车组溜人其他指定线路的作业方法,称为牵引溜放。
牵引溜放对作业有关人员的技能与密切配合要求高,相对安全系数低,因此,原则上不准使用,如因设备条件限制必须使用时,须有特定安全措施,并须经铁路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