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与生物膜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69
脂类的生物学功能1.脂类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膜上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脂类的种类、比例能影响膜的功能。
比如:肺泡膜上,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的比例会影响墨的流动性。
磷脂酰胆碱会使得膜的流动性增强,如果其含量较少,会导致新生儿呼吸障碍。
2.部分脂类是生物膜上的识别位点鞘糖脂的糖部分是抗体识别的部分,鞘糖脂作为抗原,是识别位点。
比如,血型基因部分是由鞘糖脂的寡糖头部决定的,不同的鞘糖脂导致了血型的不同。
3.脂类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动物体内,三酰甘油作为最重要的储能物质,能存储大量的能量。
蜡也是重要的储能脂类。
脂类热稳定性好,还原度高,水合度低,单位质量产热量高,是理想的储能物质。
4.脂类有保暖功能动物体内,脂肪有重要的保暖功能。
脂类有热绝缘的性质,可以保温保暖,有助于动物在寒冷的地方生存,扩大生物适应范围。
5.脂类有保护功能脂肪可以缓冲减压,减小外界冲击对动物带来的伤害,防止机械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6.脂类可以作为信号传导因子磷脂酰肌醇是胞内信号分子,是某些可溶性蛋白的结合位点。
神经酰胺和鞘磷脂都是蛋白激酶的强调因子。
性激素都是类固醇激素。
7.脂类是辅因子维生素E常结合在细胞膜、脂质沉积物和血液中的脂蛋白上,是生物抗氧化物,可以保护不饱和脂肪酸不被氧化。
8.脂类作为色素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作为动物眼睛的视觉色素,可以促使视网膜对光线产生应答,与视觉的形成有关。
9.激素、维生素和色素的前体微生物A和维生素D是激素前体。
10.糖基载体合成糖蛋白时,磷酸多萜醇作为羰基的载体。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4脂类化学和生物膜一、名词解释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的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的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的温和方法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结构中的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的磷脂双层,通常只有用剧烈的条件将膜破坏才能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4、反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的过程。
7、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二、填空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极性的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的基本结构,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的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组成。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
11、膜脂一般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项选择题鞘1、神经节苷脂是()A、糖脂 B、糖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的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所以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结构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