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从数数开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整数的认识”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叫禹晓,来自河南省郑州市大河路中心小学,。(首先和大家分享一段视频)

相信这个场景大家都不陌生,根据我的了解:有的孩子在进小学之前不仅能数到一百,甚至还能数到一千、一万,这样的孩子被当成神童,孩子的家长也是特别自豪。作为数学教师,我明白即使孩子能数到一万乃至十万,也只能证明这个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不错,但科学的数数方法是否掌握,不得而知。那么,如何让孩子通过数数来了解“数的世界”呢?请随我一起走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整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数数开始来研究数学吧。

一、说课标

【课程目标】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对“整数的认识”提出了四方面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经历数的抽象过程,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能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这四方面的目标。

【内容标准】

具体到“整数的认识”,2011版《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明确了以下内容标准: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并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新课标增加)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数的大小;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二、说教材

1.内容结构

围绕《课标》的内容标准,教材本着分散难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小学阶段整数的认识分为4个阶段,涉及到4册教材的5个单元。

2.立体式整合

纵向整合:

纵向来看,这4个阶段包括:“二十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每个阶段各有重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学习逐一计数,体会基数、序数等数的基本意义,初步感受计数单位“一”“十”。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学习以“十”为单位按群计数、初步体会计数单位“十”“百”。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万”,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数级和十进制,掌握多位数的读写及改写方法。经过多次循环逐步完成小学阶段整数的基本认识并不断深化。

横向整合:

在数与代数领域内部横向看,我们会发现,每个阶段整数的认识,基本都是先认识这个范围的整数(包括数的意义、认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然后再学习这个范围内的四则运算。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开篇第一单元就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接着在第三单元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之前专门一课时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20以内数的认识还为学生学习“常见的量”(整时和半时)奠定基础。

同时,整数的运算和常见的量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所以在数与代数领域内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各版块内容是互相联系,互为促进的。

跳出数学代数领域横向来看,在数学课程的“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不管是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认识、换算,还是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都离不开整数的认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等学习过程更是与“数的认识”密切相关。可见,“数的认识”与“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也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3.编写体例及目的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看北师版教材是如何呈现这些知识的:教材在编排上分2页1课时和3页2课时两种情况。2页1课时的内容包括1页的主情境和1页的“练一练”。3页2课时的内容包括1页“主情境”、0.5页的“试一试”和1.5页的“练一练”。每一个单元后安排的都有独立练习。

(1)主情境

本套教材的主情境通过“情境+问题串”的编写体例展开,形式包括如下三种:

●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如:一上《玩具》一课,由情境产生而展开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问题串。体现了由实物到数的抽象过程。

●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如:一下《谁的红果多》一课,从一个情境引发的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比大小

●上述两者不同形式问题串的结合——如:一下《数花生》一课,既有“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又有“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的编排体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新课程精神实质,更高效地实施教学。同时“情境+问题串”能够帮助学生围绕核心内容和关键点展开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逐步深化或多角度思考。

(2)试一试

教材在一些课时中安排了“试一试”的内容,安排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3页,一般需要2课时完成;如: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家园》,第一课时完成主情境和练一练的前0.5页,第2课时完成0.5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的后1页。

“试一试”的内容不再是前页内容的简单巩固,而是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3)练一练

另外每个课节都安排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1课时2页的内容,包括1页练一练;2课时3页的内容,包括1.5页的练一练。正文和练一练的页码比例为1:1。

“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题目的比例大致为7:2:1。其中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更不做考试要求。

(4)独立练习

在经历一段学习后教材都设计了“独立练习”。如:二年级下册学完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材安排的独立练习。呈现了数学理解、技能训练、问题解决和拓展练习4个维度的练习设计,体现对学习内容不同方面的要求。其中前三者是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不作统一要求。

4.编排特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整数的认识”部分充分体现了以下编写特点:

(1)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