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副变速拨叉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副变速拨叉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副变速拨叉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副变速拨叉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完成时间:

目录

一、前言………………………………………………………………………………

二、零件图的分析……………………………………………………………………

1、生产类型…………………………………………………………………………

2、零件的作用………………………………………………………………………

3、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三、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基面的选择………………………………………………………………………

3、制定工艺路线……………………………………………………………………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4.1、Φ24mm右端面………………………………………………………………

4.2、Φ14mm的孔…………………………………………………………………

4.3、14H13的槽……………………………………………………………………

5、确定切削用量……………………………………………………………………

φ右端面的切削用量…………………………………

5.1、确定工序1:铣削24

φ孔的切削用量……………………

5.2、确定工序2:钻、扩、铰、及精铰14

5.3、确定工序6:铣削14H13的槽的切削用量…………………………………

四、夹具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夹具设计…………………………………………………………………………

2.1、定位基准的选择……………………………………………………………

2.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2.3、定位误差分析………………………………………………………………

2.4、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五、设计总结…………………………………………………………………………

六、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任务书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二、零件图的分析

1、生产类型

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2、零件的作用

副变速拨叉零件应用在副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中,拨叉头孔套在变速叉轴上,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换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上滑动以改变档位,从而改变速度。

3、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该拨叉变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为实现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叉脚两端面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48-58HRC。拨叉头两端面与叉脚两端面在轴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表面,又提高了变速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度。

通过对该零件的重新绘制,知道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

求齐全。但基准孔φ14要求R

a 3.2m

μ精度较高,要进行精绞以达到粗糙度要求,

其余的加工表面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的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该零件结构对基准的选择要求高,零件选用材料

KTH350-10。

三、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KTH350-10,考虑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所受冲击力不大,并且为中批量生产,所以,选择金属模机械砂型铸造毛坯。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孔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刚度及硬度,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1.3-1,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保证的尺寸公差在1-3mm。

2、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Φ24mm外圆为主要粗基准,以零件左端面为辅助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根据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以及考虑到工件的装夹与加工方便,选用14

φ孔中心为主要精基准,以加工后的零件右端面为辅助精基准。

3、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还应当考虑加工时的经济性,尽量使工序能够集中起来提高生产率。

工序1:铣削24φ右端面,以24φ左端面为粗基准,采用X51型立式铣床、YG8硬质合金端铣刀以及专用夹具;

工序2:钻、扩、铰、及精铰14φ孔,以24φ右端面以及24φ外圆为基准,采用Z525型立式钻床、锥柄麻花钻、锥柄扩孔钻、锥柄机用铰刀以及专用夹具;

工序3:铣削24φ左端面,以24φ右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X51型立式铣床、端铣刀及专用夹具;

工序4:粗铣大叉头外表面,以24φ右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X51型立式铣床、镶齿套式面铣刀及专用夹具;

工序5:精铣大叉头外表面,以24φ右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X51型立式铣床、三面刃铣刀及专用夹具;

工序6:铣两叉头内侧,以14φ孔中心为定位基准,采用X61W 型卧式铣床、细齿锯片铣刀及专用夹具;

工序7:铣14H13的槽,以14φ孔中心为定位基准,采用X62型卧式铣床、直齿三面刃铣刀及专用夹具;

工序8:钻7.8φmm 孔,以14φ孔中心为定位基准,采用Z32K 型摇臂钻床、直柄麻花钻及专用夹具;

工序9:铣大叉头右端外端面,以14φ孔中心为定位基准,采用X61W 型卧式铣床、细齿圆柱形铣刀及专用夹具;

工序10:去毛刺;

工序11:终检。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副变速拨叉零件材料为KTH350-10,硬度为198HBS ,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采用金属模机械砂型铸造毛坯。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4.1、Φ24mm 右端面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5,可得该零件尺寸公差为CT7-CT9,加工余量等级为F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21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为:

铣削73.2mm Z=1.2mm

4.2、Φ14mm 的孔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5,可得该零件尺寸公差为CT7-CT9,加工余量等级为F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4及表2.3-8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为:

钻孔Φ13mm

扩孔Φ13.85mm 2Z=0.85mm

粗铰Φ13.95mm 2Z=0.10mm

精铰Φ14mm 2Z=0.05mm

4.3、14H13的槽

从零件图上可知尺寸公差为IT13,加工余量等级为F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22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为:

铣削14mm 2Z=3.0mm

5、确定切削用量

5.1、确定工序1:铣削24φ右端面的切削用量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被加工材料KTH350-10 其最小抗拉强度为330MPa ,最低延伸率为10。

加工要求:铣削至长度为73.2mm 。

选择车床:采用X51型立式铣床,电动机功率:4.5kw 。

选择刀具:由于采用YG8硬质合金端铣刀。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3.1,铣削宽度e a ≤60mm ,p a ≤4mm ,直径为0d =40mm ,齿数Z=12。

(2)计算切削用量

确定切削深度p a :由于单边余量仅为 1.2mm ,可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p a =74.4-73.2=1.2mm 。

确定进给量f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3.5,得每齿进给量z f =0.15-0.24mm/z ,查表3.16取z f =0.18mm/z ,则f=0.18×12=2.16mm/r 。

确定切削速度c v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7,, v

p u e y z x p m q v c k z a f a T d C v v v v v v 0

=查表12,24,40,22.0,22.0,0,32.0,

/18.0,17.0,2.1,33.0min,120,1,5480==============z mm a mm d u q p y z mm f x a m T k c e v v v v z v p v v 计算得c v =211.72m/min ,min /14.539125

72.2111000r n =??=π。 根据X51型立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4.2-36),选择n=490r/min ,则实际的切削速度v=1000125

?n π=192.42m/min 。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为:min /4.1058

4901218.0mm f Mz =??=。 根据X51型立式铣床工作台进给量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

4.2-37),选择

min /765mm f Mz =,则实际的每齿进给量z mm f z /13.0490

12765=?=。

5.2、确定工序2:钻、扩、铰、及精铰14φ孔的切削用量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被加工材料KTH350-10 其最小抗拉强度为330MPa ,最低延伸率为10。

加工要求:钻孔至13mm ,扩孔至13.85mm ,精铰至14mm ,通孔。

选择钻床:选用立式钻床Z525。

选择刀具:钻孔时,采用锥柄麻花钻刀片材料为高速钢,钻头直径13mm ;扩孔时,采用锥柄扩孔钻刀片材料为高速钢,钻头直径13.85mm ;铰孔时,采用锥柄机用铰刀刀片材料为YG8,钻头直径为14mm 。

(2)计算切削用量

<1>钻孔Φ13mm

确定切削深度p a :由于单边余量仅为0.5mm ,可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p a =

2

1314-=0.5mm 。 确定进给量f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7,当可锻铸铁硬度≤200HBS ,钻头直径为13mm 时,f=0.52-0.64mm\r ,因为之后还要进行铰孔,故进给量应乘系数0.50,则f=(0.52-0.64)×0.50=0.26-0.32mm\r ,根据Z525机床说明书,现取f=0.28mm\r 。 确定切削速度c v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5,可得c v =16.66m\min ,所以s n =w

d v π1000=407.93r\min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w n =392r\min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1000w

w n d π=14.78m\min 。

<2>扩孔Φ13.85mm

确定切削深度p a :由于单边余量仅为0.425mm ,可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p a =

2

1385.13-=0.425mm 。 确定进给量f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10,当可锻铸铁硬度≤200HBS ,钻头直径为13.85mm 时,f=0.7-0.9mm\r ,因为之后还要进行铰孔,故进给量应乘系数0.7,则f=(0.7-0.9)×0.7=0.49-0.63mm\r ,根据Z525机床说明书,现取f=0.62mm\r 。 确定切削速度c v :根据有关手册的规定,扩钻的切削用量可根据钻孔的切削用量选取,v=(3121-)v 钻=5.55-8.33m\min ,所以

s n =w

d v π1000=128.02-192.14r\min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w n =140r\min ,故实际切

削速度为v=1000w

w n d π=6.07m\min 。

<3>铰、及精铰14φmm

确定切削深度p a :由于单边余量为0.075,故p a =0.075mm 。

确定进给量f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5,当可锻铸铁硬度≤200HBS ,铰刀直径为14mm 时,f=0.2-0.45mm\r ,根据Z525机床说明书,现取f=0.28mm\r 。

确定切削速度c v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2.25,当可锻铸铁硬度≤200HBS ,铰刀直径为14mm 时,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2.25,当可锻铸铁硬度≤200HBS ,铰刀直径为14mm 时,c v =8-12m\min ,所以s n =w

d v π1000=181.89-272.84r\min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w n =195r\min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1000w

w n d π=8.58m\min 。

5.3确定工序6:铣14H13的槽的切削用量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被加工材料KTH350-10,其最小抗拉强度为330MPa ,最低延伸率为10。

加工要求:铣槽宽:14mm ,槽长度:19mm ,槽深度16mm 。

选择机床:X62型卧式铣床,机床功率为7.5kw 。

选择刀具:高速钢三面刃铣刀。铣刀直径为125mm ,宽度14mm ,齿数20。(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1.4.8.1)

(2)计算切削用量

确定切削深度p a :由于单边余量为16mm ,所以p a =16mm 。

确定每齿进给量z f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3.3,得每齿进给量z f =0.08-0.12mm/z ,取z f =0.08mm/z 。

确定切削速度c v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7,, v p u e y z x p m q v c k z a f a T d C v v v z v v

0= 式中,0.1,125,20,14,/08.0,16min,

120,2.0,1.0,3.0,2.0,1.0,25.0.48==============v e z p v v v v v v k mm d z mm a z mm f mm a T m p u y x q C 计算得c v =25.4m/min ,min /68.64125

4.251000r n =??=π。

根据X62型卧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4.2-39),选择n=60r/min ,则实际的切削速度v=1000125

?n π=23.56m/min 。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为:min /96602008.0mm f Mz =??=。

根据X62型卧式铣床工作台进给量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

4.2-40),选择min /95mm f Mz =。则实际的每齿进给量z mm f z /079.060

2095=?=。 最后,将以上各工序的切削用量的计算结果,连同其他加工数据,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四、夹具设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我决定设计第6道工序—铣两叉头内侧。本夹具将用于X61W 型卧式铣床,刀具为细齿锯片铣刀,对工件两个面同时进行加工。

1、问题的提出

本夹具主要用来粗铣两叉头内侧面,主要是要保证两端面间距40B12mm ,因其要求表面粗糙度为a R 12.5,精度要求不高,所以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则不是主要问题。

2、夹具设计

2.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工件以已加工的孔轴及其端面定位。用定位销进行定位,其限制了零件的两个转动自由度和两个移动自由度,由孔的右端面及一个垫块限制了其一个移动自由度,由叉杆幅板右侧面与夹紧装置限制了其1个转动自由度,通过以上定位装置来限制其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根据生产要求,通过手动夹紧就可以满足要求,采用螺旋夹紧机构对工件进行夹紧。

2.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刀具:细齿锯片铣刀,Φ40mm ,Z=40,

切削力F=c F F F F F F w q u e y z x p F k n d z

a f a c 0(见《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8)

其中:,

40,0,86.0,40,86.0,5,

1,72.0,/08.0,0.1,2,300============z w q mm d u mm a k y z mm f x mm a c F F f e F F z F p F c 所以F=11

4040508.023086.086.072.0??????=65.13(N ) 水平分力:F H =1.1F=71.64(N ),垂直分力:F V =0.3F=19.54(N )

在计算切削力时,必须把安全系数考虑在内。安全系数K=K 1K 2K 3K 4。

其中:1k 为基本安全系数1.5;2k 为加工性质系数1.1;

3k 为刀具顿化系数1.1;4k 为断续切削系数1.1。

所以F '=KF H =1.5×1.1×1.1×1.1×71.64=143.03(N )

为克服水平切削力,实际夹紧力N 为N (21f f +)=KF H ,故N=21f f KF H +。 其中1f 及2f 为夹具定位面及夹紧面上的摩擦系数,25.021==f f ,则N==5

.003.143286.06(N )。 2.3、定位误差分析

(1)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水平放置的定

位销,查《机床夹具设计手册》可得,该定位销尺寸及上下偏差为Φ14016.0023.0-

-。

(2)定位误差计算。Δ定位=2d D δδ+=2

043.0023.0016.0-++)(=0.025mm 。从零件图可知,Φ14孔的轴线的直线度误差为Φ0.025mm ,所以上述定位误差可以允许。

2.4、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因为插头内侧端面精度要求不高,所以粗铣完就能满足其精度要求,根据生产要求,通过手动夹紧就可以满足要求,采用螺旋夹紧机构对工件进行夹紧。

夹具上装有对刀块,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的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与塞尺配合使用);采用直角对刀块(GB2242-80)及平塞尺(GB2244-80)对刀。对刀块可以沿着导向槽移动或更换,手动螺旋夹紧机构可以在夹具体上作左右调整。

安装工件时,把工件从夹具前方放入夹具,并使各定位表面靠紧各自的定位元件。然后拧紧夹紧螺母,用手柄锁紧辅助支承,即可进行加工。

该夹具的总装图及夹具体的零件图见图纸。

五、设计总结

为期三周的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已经结束,课程设计作为学完专业课程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更加接近,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对生产实习中的感性认识。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第二阶段是专用夹具设计。第一阶段我们运用了毛坯选择、基准选择、制定工艺路线、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计算、切削用量选择计算、机床选用、刀具选用等方面的知识;夹具设计的阶段运用了工件定位、夹紧机构及零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基本掌握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学会了查相关手册、选择使用工艺装备等等。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在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提高了我们思考、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由于能力所限、经

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指正。

六、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赵家齐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李益民主编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艾兴、肖诗纲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农业机械学院、长春汽车厂工人大学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主编

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变速器换挡叉的工艺设计 目录 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序言 (4) 零件的分析 (4)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确定生产类型 (4) 确定毛坯 (5) 工艺规程设计 (5) 选择定位基准 (5) 制定工艺路线 (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6) 夹具设计 (16) 问题提出 (16) 夹具设计 (16) 参考文献 (17)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制定变速器换挡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15 及2-M6孔的钻床夹具 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 设计时间:2009.6 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 2、绘制零件图(一张); 3、绘制毛坯图(一张); 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5、绘制夹具总装图; 6、绘制夹具零件图; 7、说明书 2009年06月 序言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变速器换档叉。它位于汽车的变速机构上,主要起换档作用。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35钢,,为此以下是变速器换档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孔Φ15.8以及与此孔相通的、M10螺纹孔。 2、上下U型口及其两端面 3、换档叉底面、下U型口两端面与孔Φ15.8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Φ15的孔,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选择以孔为基准加工的面作为孔加工的精基准。最后,以精加工的孔为基准加工其他所有的面。此变速器换档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换档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2.26Kg/个,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页表1.1-2,可确定该换档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确定毛坯 1、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35钢。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采用模锻件作为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锻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 工艺规程设计 (一)选择定位基准: 1 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圆柱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 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 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

拨叉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拨叉钻孔的专用夹具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2015年01 月26 日

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1) 设计任务 (2) 1零件的工艺分析 (3) 1.1设计题目 (3) 1.2零件的使用要求基本分析 (3) 1.3零件的工序特点 (3) 2.定位方案选择 (4) 2.1定位方案分析 (4) 2.1.1定位方案a (4) 2.1.2定位方案b (4) 2.2定位方案确定 (5) 3.夹紧方案选择 (5) 3.1夹紧方案 a (6) 3.2夹紧方案 b (6) 3.3夹紧方案确定 (6) 4夹具具体结构 (6) 4.1定位元件 (6) 4.2夹紧机构 (7) 4.3导向机

构 (7) 4.3.1钻模体机构 (7) 4.3.2.钻套的选择 (8) 4.3.3钻套高度的选择 (8) 4.3.4排屑间隙 (9) 5.定位误差 (9) 5.1定位误差分析 (9) 5.2定位误差计算 (9) 6夹紧力计算 (10) 6.1切削力计算 (10) 6.2实际所需夹紧力计算 (10) 6.3夹紧力校核.......................................................................................................................................... 11 7夹具精度分析与计算 (12) 8夹具总装 (12) 总结................................................................................................................................................................ .. (14) 参考文献 (1) 5 课程设计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大学本科里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这次设计为了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夹具问题。让我们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所需的夹具设计的能力,也是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30机械工艺设计——拨叉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 小头孔0.0210 22+-Φ以及与此孔相通的8Φ的锥孔、8M 螺纹孔 2. 大头半圆孔55Φ 3. 拨叉底面、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端面,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 ,小头孔上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 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Q=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m=1.0件/台, 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代入公式(1-1)得 N=5000件/年?1件/台?(1+3%)?(1+0.5%)=5152.5件/年 拔叉重量为 1.0kg,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本说明书中除特殊说明外,其余查表均由此指导教程查得)表1-3知,拔叉属轻型零件;由表1-4知,该拔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 确定毛坯 1 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由表2-1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12级。 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由表2-5,选用加工余量为MA-G 级,并查24页表2-4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分型面的选者及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

变速器换挡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摘要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各制造商推出各种各样的先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换挡叉裂解技术就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换挡叉加工新技术,和传统加工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突出优点而备受业界关注。我们国家正在不断地改变换挡叉的传统加工方法,加快提高换挡叉的加工水平,不断缩小同先进汽车生产国家的差距,使生产厂与世界先进换挡叉生产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不断加强了我国汽车整体的生产水平。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Abstract The manufactory continuously releases the forerunner’s car of various cash kind zero parts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stir the fork crack solution technique is the stir of a kind of forerunner fork which appears in 90’s for 20 centuries to process a new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at technique have significant product quality, raise rate of production and lower production cost etc. We are just national at constantly the change stir fork of tradition process a method, speed an exaltation to stir process of fork level, continuously contract a together advanced car to produce a national margin, for example one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we the university of the level more and more small,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our country the car whole production level The machine manufacturing craft learns a course design to make us to carry on after finishing learn all foundation lessons, lesson and part of professional lessons of the techniqu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This is that we are before carry on graduation design to once go deep into of each course learn of synthetic always review, is also an ories to contact actual training, therefore,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we the university of four years the life.

拔叉夹具设计

831008拔叉夹具设计 一、零件的生产纲领: 中批量生产,5000件/年, 二、本夹具的功用: 本套夹具用在拔叉加工的以下工序: 工序15:以Ф20 mm 的下表面为精基准,粗铣Ф20 mm、Ф50 mm的上表面。 工序20:以Ф20 mm 的下表面为精基准,精铣Ф20 mm、Ф50 mm的上表面,保证其粗糙度为3.2 um。 三、夹具的原理: 利用一组共两块V形块支承两个Ф20mm孔的外轮廓作主要定位面,以消除3个自由度,再用一个支承板支撑在Ф72mm 的上表面,以消除3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用螺栓和弹簧来达到V形快完全顶紧工件的目的,防止其松动。 四、夹具设计: 1、基准的选择: 由分析可知,待加工表面Ф20mm的上端面以及Ф50mm的上下端面都尚未加工的Ф20mm的内孔之间有着较高的位置垂直度的要求,而在铣削Φ20mm上端面之前下端面已经进行铣削。综合考虑,在进行铣削Φ20mm上端面这道工序时,以下端面为主要的定位基准,利用一个固定V形块和一个活

动V 形块进行夹紧定位,消除三个自由度,再在底面用一个支撑板消除三个自由度,以便达到所需的定位要求。 2、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刀具 选用W18Cr4V 硬质合金钢端铣刀。 由《机械手册》查得公式: F F F F F F W e z p n q d z u a y f X a C F 0= W18Cr4V 硬质合金钢端铣刀,牌号YG6。铣削宽度ae<=60,深度ap<=4,齿数z=10,故据《切削手册》,取刀具直径do=80mm 。选择刀具前角γo =+5°后角αo =8°,副后角αo ’=8°,刀齿斜角λs=-10°,主刃Kr=60°,过渡刃Kr ε=30°,副刃Kr ’=5°过渡刃宽b ε=1mm 。 查表9.4-8得其中:修正系数,=γK 1.0,=F C 30,=F q 0.83,=F X 1.0,=F y 0.65, =F u 0.83, =p a 8,z =24, =F W 0 所以,根据公式和数据可以算出F=889.4N 因在计算切削力时,须把安全系数考虑在内。 安全系数K :=1K 为基本安全系数1.5,=2K 为加工性质系数1.1 ,=3K 为刀具钝化系数1.1,=4K 为断续切削系数 1.1

车床CA6104拨叉(0407)设计说明书

GUANGXI UNIVERSITY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0407)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工艺装备(年产量4000件) 设计者 指导老师 教研室 2011年07月06日

GUANGXI UNIVERSITY 广西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0407)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年产量4000件) 内容:1、零件图1份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份 3、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1份 4、夹具零件图1份 4、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院系、专业班级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082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院长

GUANGXI UNIVERSITY 车床CA6140拨叉零件(0407)零件图

GUANGXI UNIVERSITY 目录 序言 (3) 一、设计题目 (3) 二、生产类型 (3) 三、零件分析 1、零件的作用 (3) 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四、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4) 五、工艺规程设计 (4) 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制订工艺路线 (6) 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 (8)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六、夹具设计 (32) 七、参考文献 (35) 八、总结 (36)

GUANGXI UNIVERSITY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大好基础。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设计题目: 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机床夹具。 二、生产类型为 该零件年产量为4000件,属于中批量生产。 三、零件分析 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车床上直径接近φ55mm的传动轴上的拨叉。主要作用一是传递扭矩,使车床获得运行的动力;二是当车床需要变速时,可经过拨叉变换需要工作的齿轮从而改变了传动路线,零件上的φ55的孔,使拨叉拨动齿轮从而得到所需传动路线,而与φ22mm孔相配合的拨叉轴通过M8的螺纹孔和两个锥销孔φ8传递扭矩。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模板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模板 1

毕业设计( 论文)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a

摘要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叉口面与钻mm Φ孔的夹 8. 15 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铣叉口面以mm Φ孔及其端面作为来定位 8. 15 基准, 以工件的另外一个端面作为辅助基准, 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 夹紧则是经过调节螺母来实现; 钻mm Φ孔以其端面 15 8. 作为定位基准, 夹紧则是由快换垫圈、螺母、心轴等组成。关键词: 夹紧定位基准 i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chine tool fixture design,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 tolerance and measu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 Fork processing procedures and milling fork and drill Φ hole of fixture design is including machining 15 mm 8. 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fixture design in three parts. Milling fork with diameter mm Φ hole and end as to 8. 15 the locating datum to the workpiece, another end as auxiliary reference, realize th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realized through adjusting nut; drill mm Φ 15 8. hole and its face as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to achiev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fast changing washer, nut, the mandrel. Key words:clamping positioning datum ii

CA6140拨叉831002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6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 1. 以φ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的孔,以及φ42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通孔。 2. 以φ60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主要是φ60H12的孔。 3. 铣16H11的槽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的槽的底面,

16H11mm 的槽两侧面。 4. 以M22×1.5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1.5的螺纹孔,长32mm 的端 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 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度公差为0.1mm.。 (2) 16H11mm 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 0.08m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 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二、 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 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 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 取φ25021.00 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 块V 形块支承这两个φ42作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2)精基准的选择。

CA6140拨叉831003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 报告题目: CA6140拨叉831003夹具设计学生: 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 年9 月25 日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本次设计是车床变速箱中拔叉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此拔叉零件的结构较为复杂,其加工的地方主要是孔和平面。本设计先加工孔后加工面。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它们的加工精度。基准选择以拔叉右面的最大的平面作为粗基准,来加工中间的通孔,然后以此加工过的孔作为精基准。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出顶平面和右侧平面以及下面的大孔的两平面,再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出下端的大孔。最后以这两个孔为基准,分别加工右侧的槽和顶面的螺纹底孔。整个加工过程选用了钻床、铣床和拉床。工件在机床上定位夹紧选用专用夹具,夹紧方式为手动夹紧,夹紧可靠,操作方便。因此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上加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加工工艺,定位,夹紧,专用夹具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 lather to become soon an appropriation for inside pulling out fork spare parts processing craft rules distance and some work prefaces tongs design.This pull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k spare parts than for complicacy, its the place that process is a peaceful in bore primarily.This design processes after processing first the bore.Process with flat surface the clear and definite dividing the line the bore the coarseness processes to process with the nicety the stage to guarantee their process the precise degree.The basis choice to pull out rough basis of conduct and actions of the biggest flat surface of the right in fork, process the in the center in general use bore, then be used as the precise basis with the bore that processed.Processing primarily work preface arrangement is first to process a flat surface with the center bore fixed position with the right side flat surface and below big bore of two flat surface, again with center bore the fixed position processes the big bore that carry down.While processing is to use the boring machine boring bore.Regard these two bores as the basis finally, process the right-hand slot respectively with the thread bottom bore of the a.Whole processes the process chose to use to the drill machine, miller with the boring machine .The tongs chooses to use the appropriation tongs, clipping tight way as to move to clip tight, clip tight and dependable, operation convenience.Therefore produce the efficiency higher, be applicable to the large quantity measures, the flowing water is on-line to process.Can satisfy the design request. Keywords Process the craft,Fixed position,Clip tight,Appropriation tongs

推荐-拨叉8317 工艺设计说明书 精品

课程设计与综合训练题目 设计“CA604拨叉831007”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 第 1 章零件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零件为CA6140车床的拨叉831007。拨叉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而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1.2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零件的尺寸和精度要求,查阅有关手册资料,应用所学机械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装备的相关知识,设计出零件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制成工艺流程卡片,并写出工艺设计的说明书。 具体内容如下: 1、零件图(如图1-1) 1张 2、毛坯图(如图1-2)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份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图1-1 拨叉831007零件图

图1-2 毛坯图 1.3 主要加工面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3.1需要加工的表面

1 圆柱Ф40的上下端面、孔Ф60的上下端面; 2 孔Ф22mm以及与此孔相通的Ф8mm的锥孔、M8螺纹孔; 3 大头半圆孔Ф60mm。 1.3.2位置要求 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小头孔上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1.4 确定定位基准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4.1 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φ22 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块V形块支承这两个φ40作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1.4.2 精基准的选择

《换挡叉》说明书课件

目录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1.1换挡叉的概述 (2) 1.2换挡叉的技术要求 (2) 1.3分析换挡叉的工艺性 (3) 1.4确定换挡叉的工艺类型 (3) 2.毛坯的选择 2.1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精度等级 (4) 2.2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 (4) 2.3绘制毛坯图 (4) 3.选择基准,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3.1粗基准 (5) 3.2精基准 (5) 3.3工艺路线方案 (5) 3.4工艺路线确定 (6) 4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4.1切削用量的计算 (8) 4.2基本工时的计算 (8) 5.φ19、φ20两端面铣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5.1约束自由度 (12) 5.2设计夹具定位夹紧装置 (12) 5.3定位误差分析 (12) 6.参考文献 (13)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1.1换挡叉的概述 1.1.1换挡叉的功用 换挡叉头以孔套在变素差叉轴上,并用销钉经孔与变速叉轴联接,换挡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换挡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换挡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换挡叉脚拨动双联变速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变换档位,从而改变机器的运转速度。 1.1.2换挡叉的结构特点 换挡叉在改变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换挡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换挡叉脚两端面、叉轴孔和锁销孔,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1.2换挡叉的技术要求 换挡叉零件技术要求如下表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及精度等 级 表变粗糙度 Ra/m 形位公差/mm 换挡叉头两端42 IT13 12.5

变速器换挡叉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概论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题目: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变速器换挡叉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职称: 教授 年12月3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变速器换挡叉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起迄日期:年12月3日~年12月15日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年12月 3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1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2) 1.2主要加工表面及要求 (2) 2毛坯的选择 (3) 2.1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 (3) 2.2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 (4) 2.3绘制毛坯图 (4) 3基准的选择 (4) 4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 4.1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5) 4.2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6) 4.3工艺路线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6) 5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7) 6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 (7) 7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序 (8) 7.1工序10 (8) 7.2工序60 (11) 8填写工艺文件 (11) 课程设计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1零件的工艺分析 1.1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该零件是以Φ15.8F8 孔套在轴上,并用销钉经Φ5H12 孔与轴定位,拨叉脚卡在双联齿轮的槽中,变速操纵机构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齿轮在花键轴上滑移,从而实现拖拉机的变速。 拨叉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操纵槽及拨叉脚两端面。主要配合面为Φ15H8孔、Φ5H12 孔和拨叉脚内侧面 50H12 。该零件属特殊形状零件,但复杂程度一般。由于拨叉在工作时承受一定的力,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韧性。 1.2主要加工表面及要求 3.2μm;孔端面 拨叉安装孔:孔径Φ15H8㎜,其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表面粗糙度R a 2 . 5μm。 位置尺寸30㎜,表面粗糙度R a 拨叉脚端面:厚度为7㎜,两端面对孔Φ15H8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1㎜,外端面与操纵槽对称面的距离为 31㎜,表面粗糙度 Ra 6.3μm。 拨叉脚内侧面:宽度尺寸为 50H12㎜,其对称面与拨叉头对称面间的夹角为20011' ,表面粗糙度 Ra l2.5μm。

拨叉设计说明书DOC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者 指导教师

前言 通过机床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公差于配合》、《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 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 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些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拨叉的铣床夹具。在此次课程设计 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在此期间 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在此表示感谢!

一.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 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 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 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 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 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拨叉(见附图1)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宽度为18+0.0120mm的槽尺 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 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 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 度。所以,宽度为18+0.0120mm的槽和滑 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变速器换挡叉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题目设计变速器换挡叉机械加工工艺工装 专业班级机设1094 学生姓名罗成学号16 指导老师倪小丹 审批 设计完成日期 2012年1月8日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一.设计内容 1、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对指定工序进行工序设计; 3、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二.设计要求 1、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过程卡; 2、按教师要求设计指定工序,填写工序卡; 3、设计专用夹具装配图; 4、设计专用夹具夹具体的零件工作图; 5、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生产类型:中批 说明书内容 1.课程设计封面; 2.任务书(插入零件图); 3.说明书目录; 4.设计计算过程; 5.参考文献; 6.总结与体会; 7.附录。 进度安排 第一周:熟悉零件结构及加工要求;设计零件机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过程卡片;设计指定工序,填写工序卡片。 第二周: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画出夹具装配图。 第二周:设计专用夹具夹具体的零件工作图;整理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1、李洪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2、王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3、倪小丹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4、王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5、王永康主编《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6、杨黎明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目录 1 零件的分析 (1) 1.1零件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2 工艺规程设计 (3)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3) 2.3锻件形状复杂系数与锻件材质系数的确定 (3) 2.4锻件分模线形状与零件表面粗糙度 (3) 2.5基面的选择 (4) 2.6制定工艺路线 (4) 2.7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 (6) 2.8确定切削余量 (8) 3 夹具设计 (9) 3.1问题的提出 (9) 3.2夹具设计 (9) 参考文献 (11) 总结 (11) 附录:变速器换挡叉机械加工工序卡 (12)

课程设计 变速器换挡叉课程设计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参加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应该得到下述各方面的锻炼: 1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 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数据。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目录 一.零件作用及设计任务: (4)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4) 三.零件技术要求 (4) 四.审查换挡叉得工艺性 (5) 五.确定毛坯: (5) 1.选择毛坯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222222222222226 3.锻件形状复杂系数22222222222222222222226 4.锻件材质系数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5.锻件分模线形状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6.零件表面粗糙度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六.拟定工艺路线 (7) 1.定位基准选择2222222222222222222222227 2.表面加工方法确定22222222222222222222227 3.加工阶段的划分222222222222222222222228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22222222222222222222228 5.工艺路线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8 (1)机械加工工序 (8) (2)热处理工序 (9)

拨叉夹具设计.doc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一、分析零件图 (3) 1.1 零件作用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二、确定毛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工艺规程设计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1 基面的选择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2 精基准的选择 (7) 四工序加工计算 (8) 五、夹具的设计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1 定位误差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2 工件的夹紧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2.1. 加紧位置的组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2.2. 加紧力的方向 (18) 5.2.3. 加紧力的作用点 (18) 5.2.4. 加紧力的大小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2.5. 夹具的精度分析 (21) 参考文献 (22) 任务书 1、分析零件图 1.1 零件作用 拨叉是传动系统中用来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的零件。其小头通过与轴的过盈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大头的内部突起处与滑移齿轮的凹槽配合。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零件选用材料为 ZG310-570。 ZG310-570 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