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18.70 KB
- 文档页数:3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增加化疗敏感性的作用饶耀剑;刘慧娟;夏仁云【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06(19)2【摘要】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MG63细胞的抑制作用机制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survivin硫代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MG63细胞后,用单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urvivi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MG63细胞转染ASODN后生长明显受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Lip-ASODN组细胞72h总凋亡率为(81.12±3.2)%,Lip-SODN组为(27.09±2.1)%,空脂质体组为(26.87±1.6)%.三组比较,Lip-ASODN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survivi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urvivin ASODN和多柔比星(ADM)联合处理组的细胞抑制率在72 h达(91.6±3.4)%,明显高于单用survivin ASODN的(41.2±4.6)%(P<0.05)和ADM的(60.8±4.2)%(P<0.05).结论:survivin ASODN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能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能是因surviving ASODN能下调surviv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而起作用.【总页数】4页(P132-135)【作者】饶耀剑;刘慧娟;夏仁云【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30;黄石冶钢医院骨科,湖北,黄石,435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相关文献】1.骨肉瘤MG-63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J], 黎承军;缪叶佳;流小舟;施鑫;周光新;陆萌;吴苏稼;赵建宁2.抑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J], 宰红艳;易小平;李宜雄;龙学颖;曹丽平;刘慧3.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增加A375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J], 王梅;王晓丽;王冰;谭升顺4.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J], 王治;梅柱中;童新;董燕;李青山;孙志贤5.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J], 温贤浩;徐酉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顺铂和阿霉素诱导U2骨肉瘤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通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而恶性的骨肉连接组织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且复发率高。
目前,化疗是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顺铂和阿霉素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骨肉瘤的化疗中。
然而,这些药物对于肿瘤细胞的致死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因此有必要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顺铂和阿霉素联合化疗对U2骨肉瘤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及凋亡的影响,明确其作用机制,为骨肉瘤的化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使用U2骨肉瘤细胞系,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和阿霉素的细胞抑制率,并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浓度。
接着,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顺铂和阿霉素联合化疗对U2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
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4. 研究意义本研究能够深入探究顺铂和阿霉素联合治疗骨肉瘤的作用机制,明确其对U2骨肉瘤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
同时,为治疗骨肉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能够为临床化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5. 研究方法(1)实验材料U2骨肉瘤细胞系、顺铂、阿霉素。
(2)细胞培养将U2细胞培养在气体含量5% CO2的37℃恒温培养箱中,在含有10% FBS的DMEM中进行培养。
(3) MTT法采用MTT法检测顺铂和阿霉素的细胞抑制率。
在9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24h后加入MTT试剂,2-4h后加入DMSO,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值。
(4)流式细胞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
(5)蛋白质分析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6. 研究进程本研究当前处于研究计划制定和实验材料准备阶段,将对U2骨肉瘤细胞系进行培养,并进行MTT法的测定,明确适宜的治疗浓度。
接下来,将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U2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变化,同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揭示其作用机制。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全忠;王帅;刘毅【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glutathion S-transferase (GSTT1, SGTM1, GSTP1) and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of the telationshion. Methods An independently comprehensive electronic onlin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Med,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VIP, Wanfang Data, and the Chinese Biomedicine Database (CBD) to collect studies regarding glutathion S-transferase and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The data were screened based on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nd the qualified studies were evaluated. The pooled odds ratios (OR)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calculated using RevMan 5.3 and Stata 12.0 software. Publication bia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were also per-formed. Results Initially, 4 potentially relevant publications containing 12 separate studies involving 681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STT1 (Null vs Present, OR=0.92,95%CI=0.68~1.25, P=0.59), GSTM1 (Null vs Present OR=0.93,95%CI=0.68~1.26, P=0.63), GSTP1 (GG vs AA+AG, OR=0.61,95%CI=0.34~1.11, P=0.11) polymorphism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P>0.05).However, the robustness of 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of GSTP1 polymorphism was poor. Conclusion The cur-rent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GSTT1, GSTM1 GSTP1 polymorphism may be not related to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Further studies with a larger sample size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of GSTP1 polymorphism and the chemosensitivity of osteosarcoma.%目的系统评估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T1、SGTM1、GST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化疗敏感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CBD),收集有关GSTM1、GSTT1、GSTP1与中国人群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和95%CI,进行发表偏倚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由12个独立的研究组成,累计病例6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GSTT1(OR=0.92,95%CI=0.68~1.25, P=0.59)、GSTM1(OR=0.93,95%CI=0.68~1.26,P=0.63)缺失型与正常型及GSTP1各遗传模型(GG vs AA+AG, OR=0.61,95%CI=0.34~1.11,P=0.11)对化疗的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GSTP1 Meta分析稳健性欠佳.结论 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患者化疗敏感性无关.GST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肉瘤患者化疗敏感性可能无关,更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是必要的.【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5(026)021【总页数】4页(P3229-3232)【关键词】骨肉瘤;谷胱甘肽酶转移酶;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作者】全忠;王帅;刘毅【作者单位】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区,湖北老河口 441800;襄阳市解放军477医院骨科病区,湖北襄阳 441800;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区,湖北老河口 44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称为“成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的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1],其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证实其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2]。
骨肉瘤顺铂化疗耐药与FoxM1、Rad50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鲁康洋;朱霞;胡勇;郑露露;尹玉;蔡永萍【摘要】目的探讨FoxM1和DNA修复基因Rad50在骨肉瘤细胞、临床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骨肉瘤均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和随访资料;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2株亲本骨肉瘤细胞与顺铂耐药细胞中FoxM1和Rad50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临床骨肉瘤组织中FoxM1和Rad50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oxM1和Rad50 mRNA 及蛋白水平在耐药细胞中表达较亲本细胞明显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M1及Rad50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高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38.10%,与低表达患者相比,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较低、Enneking分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oxM1和Rad50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1).结论 FoxM1和RadS0可作为预测骨肉瘤生物学不良行为的指标,有望成为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的潜在靶点.【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413-418)【关键词】骨肿瘤;肉瘤;FoxM1;Rad50;化疗耐药;预后【作者】鲁康洋;朱霞;胡勇;郑露露;尹玉;蔡永萍【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骨肉瘤是发生于青少年的常见骨原发性高度恶性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0%~20%提高到60%~70%,近年虽尝试新的化疗药物或增大化疗剂量,但患者生存率仍未进一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1]。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虽然骨肉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较常见,但其晚期复发转移性形式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对于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本研究旨在对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具体包括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生存期、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的影响,以及评估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方案在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中的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目的也在于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启示,促进对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
1.3 研究意义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转移性的特点。
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治疗困难且预后差,给患者和家属带来重大心理和经济负担。
目前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是治疗骨肉瘤的常用药物,但其单药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耐药性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通过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以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为改善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的联合应用对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2. 正文2.1 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方案的治疗机制分析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
化疗对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的骨骼肿瘤,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和放疗,然而,化疗在骨肉瘤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化疗在骨肉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评估方法进行讨论。
一、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化疗是指使用抗癌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分裂。
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化疗通常用作手术和放疗的辅助治疗,以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并杀灭可能存在的转移癌细胞。
化疗在骨肉瘤患者中的主要药物包括顺铂、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合成或阻断其分裂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化疗药物也可以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促使癌细胞自行死亡。
二、化疗对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评估化疗在骨肉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下是常用的评估方法:1.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X线、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等情况,观察肿瘤是否缩小或消失。
2.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骨肉瘤相关抗原(GCTM-2)等,可以评估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和肿瘤负荷。
3. 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包括疼痛、肿胀、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观察,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
4. 病理学检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评估治疗后肿瘤组织的坏死情况和浸润程度。
三、化疗对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结果解析在骨肉瘤患者中,化疗通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通过化疗,许多患者可以在手术切除肿瘤后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研究表明,化疗对骨肉瘤的治疗效果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肿瘤的类型、分期、肿瘤大小、患者的年龄等。
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设计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论文题目:骨肉瘤的临床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摘要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
尽管标准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但治疗效果仍然有限,特别是在转移性和复发性病例中。
近年来,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新型治疗方法,特别是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成为骨肉瘤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详细探讨骨肉瘤临床试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引言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主要影响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尽管手术和化疗显著提高了骨肉瘤的总体生存率,但转移性和复发性骨肉瘤的预后仍然较差。
临床试验作为评估新型治疗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手段,在骨肉瘤的治疗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系统回顾和分析骨肉瘤的临床试验设计与结果,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前景。
一、临床试验的设计1.1 临床试验的阶段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目标和设计特点。
1.1.1 第一阶段(Phase I)主要评估新药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通常在少数健康志愿者或患者中进行。
1.1.2 第二阶段(Phase II)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治疗剂量和疗效指标,通常在较小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行。
1.1.3 第三阶段(Phase III)在大规模患者群体中验证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新药与标准治疗的疗效,最终确定药物是否可以上市。
1.1.4 第四阶段(Phase IV)新药上市后进行的进一步研究,监测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药物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1.2 试验设计类型1.2.1 随机对照试验(RCT)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新药或治疗方法有效性的金标准,通过随机分组和对照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倚。
1.2.2 开放标签试验在开放标签试验中,研究者和参与者都知道所使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难以进行盲法的治疗研究。
1.2.3 单盲和双盲试验单盲试验中只有参与者不知道所接受的治疗方法,而双盲试验中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这有助于减少观察者偏倚和参与者的心理影响。
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肉质肿瘤,其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成年人的比例较高。
目前治疗骨肉瘤主要以化疗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1. 靶向治疗当前的治疗方案主要以非特异性化疗为主,并没有考虑到骨肉瘤细胞的特异性属性。
针对骨肉瘤细胞的特异性属性,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些靶向治疗方案。
例如,抑制HER2表达的治疗药物针对骨肉瘤细胞中HER2表达水平较高的病例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和改善机体免疫系统,从而帮助机体自身抵御肿瘤的恶性侵袭。
在骨肉瘤治疗中,免疫治疗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例如,通过培养和激活自体淋巴细胞来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已经在一些骨肉瘤病人身上展示出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3. 三维生物打印技术三维生物打印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设备,将不同类型的细胞、细胞因子和生物支架材料堆积成为生物血管和组织,从而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组织工程修复。
在骨肉瘤治疗中,三维生物打印技术提供了一个独特而且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案。
通过利用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肿瘤结构重建、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分化和扩散、以及对于患者的高水平的生物兼容性。
4. 精准药物精准药物是由医学研究人员开发出的针对肿瘤形态或者分子结构的特异性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高安全性的特点。
鉴于骨肉瘤具有非常多样化的遗传变异形态和过程,精准药物可以较好地针对这一特定病情进行针对性化疗。
因此,开发精准药物被认为是骨肉瘤治疗方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总之,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提高和研发工作的不断进展,骨肉瘤治疗方案的发展也将更加全面、深广和有效。
希望通过医学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能够尽快为那些患有骨肉瘤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好、更全面、更有效率的治疗方案。
文章编号:1007-4287(2013)01-0100-03骨肉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研究张利恒,李 亮*,李晓峰,赵栓柱,桑 平,门宏亮(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 寻找耐药与敏感骨肉瘤组织样本,为进一步寻找差异蛋白做准备。
方法 取30例患骨肉瘤患者的标本,分离培养骨肉瘤组织细胞,采用试剂盒法体外进行细胞的6种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①顺铂组中度以上敏感20例(66.7%),耐药8例(26.7%);②阿霉素组中度以上敏感19例(63.3%),耐药7例(23.3%);③紫彬醇组中度以上敏感16例(53.3%),耐药8例(26.7%);④博来霉素中度以上敏感15例(50%),耐药6例(20%);⑤长春新碱中度以上敏感10例(26.7%),耐药14例(46.7%);⑥甲氨喋呤中度以上敏感5例(16.7%),耐药20例(66.7%)。
结论 骨肉瘤对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顺铂是进行进一步寻找差异蛋白研究的合适药物。
关键词:骨肉瘤;化疗药物;多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识码:AA experimental study on chemosensitivity to Osteosarcoma in vitro ZHANG Li-heng,LI Liang,LI Xiao-feng,et al.(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the Key Laboratory of Orthopaedic Trauma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13002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resistant and sensitive osteosarcoma tumor tissue samples,so that to prepare for fur-ther looking for differences in protein.Methods Obtain the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osteosarcoma cells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 cells,so as to identify drug-resistant and sensitive osteosarcoma tissuesamples.Results Detection curve of osteosarcoma cells to various chemotherapy drugs and Found resistant and sensi-tive osteosarcoma tissue samples.Conclusion Osteosarcoma has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various chemotherapeuticdrugs,Cisplatin is further appropriate drugs to look for differences in protein research.Key words:Osteosarcoma;Chemotherapy drugs;Multi-drug resistance(Chin J Lab Diagn,2013,17:0100) 目前国内、外对化疗药物多耐药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获得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动态过程,是细胞内蛋白质的修饰加工、转运定位、结构变化、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与其它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单一分析基因DNA无法澄清其耐药机制。
至今尚缺乏有效用于早期确定骨恶性肿瘤耐药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当然难以制定准确高效的化疗方案。
本实验为多耐药研究的第一步,具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与试剂 骨肉瘤组织分别来源于吉林省人民医院骨外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外科,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外科,取自30例骨肉瘤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8.5岁。
化疗药物顺铂,阿霉素,紫杉醇,博来霉素,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由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提供,化疗药物ATP药物敏感性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金紫荆公司。
1.2 方法1.2.1 骨肉瘤组织细胞的分离 用无菌眼科剪将骨肉瘤肿瘤组织剪碎,大致1mm×1mm×1mm的碎块,呈糊状,剪的过程中不再有明显颗粒状的感觉。
(将冻干粉状消化酶,用10ml CAM培养液充分混合溶解,过滤除菌,置于50ml无菌离心管中待用),10ml消化液可用于消化1-2个实体肿瘤样本,加入消化酶5-10ml,把剪碎的样本转移到无菌50ml离心管中,轻摇混匀。
将离心管倾斜置于CO2培养箱中,37℃孵育3小时(根据不同组织,孵育不同时间)。
每隔20min左右,颠倒混匀组织消化液5-10次。
轻摇同时肉眼观察消化情况,直至出现明显的细胞悬液。
若需要时,实体瘤样本可以处理过夜。
消化结束后,用10ml吸管反复轻轻吹打消化混合液,使组织块完全分散。
滴一滴于玻璃片上,加上台盼兰染色后,镜下观—001—Chin J Lab Diagn,January,2013,Vol 17,No.1取出存储在冰箱中的化疗药物溶液(为200X浓缩液),根据方案进行组合,并在细胞培养板上相对应位置进行备注。
取500μl CAM培养基加入到各个组合的20μl药物储存液中,终浓度8倍,混匀后备用。
根据得到的细胞的总量,设定5-6个检测浓度,即200%,100%,50%,25%,12.5%以及6.25%PPC浓度的实验孔,每种药物浓度做2个平行孔。
同时设定M0无药对照孔。
用多道加样器向A-G行每个孔中加入100μl CAM培养液。
用可调加样器,分别向各200%浓度孔加入100μl相应的800%PPC的待测药物。
混合后从200%浓度孔中吸出100μl加入100%孔,依次类推。
最后,从6.25%孔中吸出100μl弃去。
M0孔只加入100μl CAM培养液。
台盼蓝染色确定细胞总数后,调整细胞数至20-40万/ml,加样时每孔2-3个细胞/100μl。
计数之前,务必要混匀溶液,以免出现误差。
用多道加样器向G-A行每孔加肿瘤细胞悬液100μl。
盖上培养板盖,用胶布将96孔板盖固定后放入湿盒内,置于37℃,5%二氧化碳培养5-7天。
培养5-7天后,应用生物荧光发光检测仪进行ATP荧光检测,并通过药物敏感检测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
1.2.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百分率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2.1 培养骨肉瘤细胞分离骨肉细胞为圆形,经贴壁后变成梭形,细胞数目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多,逐渐增加,见图1。
A:初次分离骨肉瘤细胞,B:培养7天骨肉瘤细胞C:培养14天骨肉瘤细胞图1 分离获得骨肉瘤细胞生长图2.2 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检测曲线 通过对化疗药物对骨肉瘤细胞敏感性检测曲线分析显示,每个患者来源的骨肉瘤对于化疗药物敏感性不一致。
见图2,表1。
A为6中药物全部耐药的曲线图,B为部分药物敏感的曲线图(4种敏感)图2 同患者6种药物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曲线图—10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1月 第17卷 第1期感15例(50%),耐药6例(20%);长春新碱中度以上敏感10例(26.7%),耐药14例(46.7%);甲氨喋呤中度以上敏感5例(16.7%),耐药20例(66.7%)。
顺铂和阿霉素组中度以上敏感率高于其它组,与其他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顺铂和紫杉醇组敏感与耐药比例大于其它组,与其他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针对各种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患者数顺铂阿霉素紫杉醇博来霉素长春新碱甲氨蝶呤敏感5 3 6 3 2 0中度敏感15 16 10 12 8 5轻度敏感2 4 6 9 14 5耐药8 7 8 6 6 203 讨论骨肉瘤[1]是最常见的青少年恶性肿瘤,恶性度高,常早期发生肺转移,故选用骨恶性肿瘤中骨肉瘤为研究对象。
伴随着一系列药物进入临床,大剂量综合化疗使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有了较大提高;合理,积极地进行化疗,约80%的骨肉瘤患者的肢体能够得到保留,治愈率已由单纯手术的不足20%达到现在的50%-80%[2]。
然而无论采取何种积极的治疗,总有约40%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发生肺转移,最终导致治疗的失败。
在目前免疫治疗及各种生物治疗未能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基于化学治疗能够使大部分病例得到治愈的事实,决定了如何增强化疗的效果,进而提高骨肉瘤治愈率成了当务之急。
积极发展新药和加大药物强度是提高化疗效果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怎样提高骨肉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降低部分病例产生的耐药。
最终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肿瘤细胞发生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有关。
目前有30%左右骨肉瘤病人因发生多药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
化疗病人中,无论是初次化疗还是再次化疗,一旦对某一种化疗药物表现出耐药后,常还会表现出对其他的与此种药物的结构和功能全不相同的化疗药的耐受,从而导致化疗失败,这一现象称为多药耐药。
目前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常因无法早期正确判断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造成化疗药物错误使用,延误病情。
所以,建立药物敏感性的早期正确诊断系统,是急待解决的课题。
顺铂可通过诱导骨肉瘤细胞自噬性活化达到其化疗效果[3],是目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Rosen T系列方案中的3种主要药物之一[4]。
本实验中,甲氨喋呤敏感例数为0,耐药例数最多,考虑该药物只是抑癌药物的原因[5],与现在研究资料相符。
顺铂和阿霉纱组中度以上敏感率最高,与其它组存在统计学差异;顺铂与紫杉醇组敏感组与耐药组间差异最小,与其它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故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取顺铂为宜。
作者简介:张利怛,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1]Rosen G,Tan C,Sanmaneechai A,et al.The rat ionale for multi-ple drug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genic sarcoma.Cancer,1975,35(supple):936-945.[2]Bacci G,Longhi A,Fagioli F,et al.Adjuvant and neoadjuvantchemotherapy for osteosarcom a of the extremit ies:27year expe-rience at Rizzoli Ins titute,Italy[J].Eur J Cancer,2005,41(18):2836.[3]张志才,邵增务,熊蠡茗,等.顺铂诱导骨肉瘤细胞自噬及其与凋亡关系的体外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40):178.[4]徐万鹏,冯传汉.骨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93.[5]万法青.甲氨蝶呤对骨肉瘤细胞株的作用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3):406.(收稿日期:2012-02-12)—201—Chin J Lab Diagn,January,2013,Vol 17,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