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共48页
- 格式:pptx
- 大小:289.79 KB
- 文档页数:12
1.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可以分为( )两类。
A.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B.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C.统计预测和决策D.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答案】D【解析】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
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100万个家庭中抽取1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消费。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样本是、样本量是。
( )A.100万个家庭、1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1000B.1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100万个家庭、1000C.100万个家庭、1000个家庭、1000D.1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1000个家庭、100万【答案】C【解析】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3.下列数据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有( )。
A.年龄B.身高C.产品产量D.性别(男、女)【答案】D【解析】数据类型包括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数值变量),定性变量包括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
其中,分类变量是指只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分类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分类数据。
ABC三项都是数值变量。
4.下列选项中,按数据的计量精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定量数据B.分类数据、定量数据、顺序数据C.顺序数据、分类数据、定量数据D.定量数据、顺序数据、分类数据【答案】D【解析】将计量精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细分为两大层次: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数值数据)。
其中,定性数据又可以分为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顺序数据是比分类数据的计量精度更高一级的数据。
定量数据比顺序数据的计量精度又更高一级。
5.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性质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答案】D【解析】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的范畴?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回归分析2.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的:A. 集中趋势B. 离散程度C. 偏态D. 峰态3. 在正态分布中,数据的分布形态是:A. 双峰B. 单峰C. U形D. 无规律4.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的目的?A. 描述总体B. 描述样本C. 估计总体参数D. 进行假设检验5.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H0)通常表示:A. 研究者希望证明的效应B. 没有效应或效应为零C. 效应显著D. 效应不显著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7. 解释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说明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8. 描述什么是相关系数,并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9.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请计算: - 均值-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标准差10. 假设某产品的质量控制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重量为100克,标准差为5克。
如果从这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个样本,计算样本均值在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
统计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D(回归分析属于推断统计)2. B(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3. B(正态分布是单峰分布)4. C(参数估计的目的是估计总体参数)5. B(零假设通常表示没有效应或效应为零)二、简答题6. 中心极限定理指出,大量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在次数趋于无穷大时趋于正态分布,无论原始分布是什么。
这一定理在抽样调查、质量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7. 置信区间是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范围,它表示在多次抽样的情况下,有特定比例(如95%)的样本统计量会落在这个区间内。
它在统计推断中帮助我们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8.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统计学》试题库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必答题1. 欲研究广东省 6 岁儿童的身高情况, 在广东省随机抽取了 200 名 6 岁儿童进行调查,以此为例说明同质、变异、总体与样本这几个概念。
答:同质体现在同为广东省、同为 6 岁儿童,变异体现在 200 名儿童的身高不同。
总体是指所有广东省 6 岁儿童,样本为 200 名 6 岁儿童。
2.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哪些答:①统计报表。
②经常性工作记录。
③专题调查或实验。
3.简述统计工作全过程的四个步骤。
答: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4.试举例说明常见的三种资料类型。
答:(1).计量或测量或数值资料,如身高、体重等。
(2).计数或分类资料,如性别、血型等。
(3).等级资料,如尿蛋白含量-、+、++、+++、…。
5. 统计学上的变异、变量、变量值是指什么答:变异:每个观察个体之间的测量指标的差异称为变异。
变量: 表示个体某种变异特征的量为变量。
变量值:对变量的测得值为变量值。
6. 简述编制频数表的步骤与要点。
答:(1)找出最大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2)确定组距和列出分组计划:第一组应包括最小值;最末组应包括最大值,并闭口。
(3)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得到各组频数。
7.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一般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常用描述平均水平的平均数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
算术均数适合:对称资料,最好是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几何均数适合:经对数转换后近似对称分布的原始变量,常用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指标。
中位数适合:数据非对称分布、分布不清楚或开口资料的情形。
8. 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差别大小)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常见的几种描述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或全距,四分位数差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极差适合: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
四分位数差距适合: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
《统计学》试题库答案在最后面,答案仅供参考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5678910111213141234567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A、该班C、该班5A6A7A8AC9A、标志10AC11AC12、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A3AD4AD5A、性别6AD7AD8A、标志D9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学》试题库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学》试题库答案在最后面,答案仅供参考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答案在最后面,《统计学》试题库答案仅供参考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 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 、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 5 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 5 个数是()A 、指标B 、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 、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 、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 D 、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 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 、该班 50 名学生B 、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 50 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 、综合性B 、同质性C、大量性 D 、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 、总体性B 、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 元,则“工资”是()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 、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 、标志B 、指标C、变异 D 、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 、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 、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 D 、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 、数量标志B 、数量指标C、变量 D 、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 、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 、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 D 、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 、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 、大量性B 、数量性C、同质性 D 、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 、劳动生产率B 、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 、国民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 、性别B 、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 、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 、粮食产量B 、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 、标志B 、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 E 、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 、是连续不断的B 、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统计学的基本任务?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预测性统计D. 决策性统计答案:D2. 以下哪种数据类型是离散型数据?A. 某班级学生的身高B. 某商品的价格C. 某地区的人口数量D. 某企业的年利润答案:A3. 以下哪种图表适用于展示分类数据?A. 直方图B. 饼图C. 折线图D. 散点图答案:B4. 以下哪个概率分布适用于描述连续型数据?A. 二项分布B. 正态分布C. 指数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B5. 以下哪个量数描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A. 均值B. 中位数C. 标准差D. 众数答案:C6. 以下哪个量数描述了数据的位置?A. 方差B. 标准差C. 均值D. 离差答案:C7.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检验两个样本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A. t检验B. F检验C. 卡方检验D. 相关系数检验答案:A8.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样本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A. t检验B. F检验C. 卡方检验D. 峰度-偏度检验答案:D9. 以下哪个变量是随机变量?A. 某学生考试的成绩B. 某商品的重量C. 某班级学生的年龄D. 某企业的规模答案:A10.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估计总体数据的参数?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假设检验D. 回归分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以下哪些属于描述性统计的主要任务?A. 收集数据B. 整理数据C. 分析数据D. 解释数据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属于推断性统计的主要任务?A. 估计总体参数B. 检验假设C. 预测未来趋势D. 评估因果关系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数据类型是连续型数据?A. 某班级学生的身高B. 某商品的价格C. 某地区的人口数量D. 某企业的年利润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图表适用于展示定量数据?A. 直方图B. 饼图C. 折线图D. 散点图答案:ACD15. 以下哪些概率分布适用于描述连续型数据?A. 二项分布B. 正态分布C. 指数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BCD16. 以下哪些量数描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A. 方差B. 标准差C. 均值D. 离差答案:AB17. 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检验两个样本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A. t检验B. F检验C. 卡方检验D. 相关系数检验答案:AB18. 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样本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A. t检验B. F检验C. 卡方检验D. 峰度-偏度检验答案:CD19. 以下哪些变量是随机变量?A. 某学生考试的成绩B. 某商品的重量C. 某班级学生的年龄D. 某企业的规模答案:AC20. 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估计总体数据的参数?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假设检验D. 回归分析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描述变量的集中趋势的度量?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答案:C2. 统计学中的“总体”指的是什么?A. 研究对象的全体B. 研究对象中的一部分C. 研究对象的样本D. 研究对象的个体答案:A3. 以下哪种分布是描述二项分布的?A. 正态分布B. 泊松分布C. t分布D. F分布答案:A4.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多少?A. -1到1之间B. -2到2之间C. 0到1之间D. -1到2之间答案:A5. 回归分析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因果关系B. 相关关系C. 无关关系D. 函数关系答案:B6.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用于度量离散程度的指标?A. 均值B. 中位数C. 方差D. 众数答案:C7. 以下哪种图用于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A. 条形图B. 饼图C. 散点图D. 箱线图答案:C8. 假设检验的零假设通常表示什么?A. 研究假设B. 备择假设C. 研究假设的对立面D. 研究假设的肯定答案:C9. 以下哪种抽样方法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A. 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所有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种统计图可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A. 直方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条形图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描述变量的离散程度的度量?A. 方差B. 标准差C. 极差D. 平均数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模拟法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A. 制表B. 制图C. 编码D. 分类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回归分析D. 假设检验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A. 直方图B. 散点图C. 箱线图D. 饼图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统计学中的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的准确性越高。
《统计学》试题库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必答题1. 欲研究广东省6 岁儿童的身高情况, 在广东省随机抽取了200 名6 岁儿童进行调查,以此为例说明同质、变异、总体与样本这几个概念;答:同质体现在同为广东省、同为 6 岁儿童,变异体现在200 名儿童的身高不同;总体是指所有广东省6 岁儿童,样本为200 名6 岁儿童;2.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哪些答:①统计报表;②经常性工作记录;③专题调查或实验;3.简述统计工作全过程的四个步骤;答: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4.试举例说明常见的三种资料类型;答:1.计量或测量或数值资料,如身高、体重等;2.计数或分类资料,如性别、血型等;3.等级资料,如尿蛋白含量-、+、++、+++、…;5. 统计学上的变异、变量、变量值是指什么答:变异:每个观察个体之间的测量指标的差异称为变异;变量: 表示个体某种变异特征的量为变量;变量值:对变量的测得值为变量值;6. 简述编制频数表的步骤与要点;答:1找出最大和最小值,计算极差;2确定组距和列出分组计划:第一组应包括最小值;最末组应包括最大值,并闭口;3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得到各组频数;7.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一般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常用描述平均水平的平均数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算术均数适合:对称资料,最好是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适合:经对数转换后近似对称分布的原始变量,常用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指标;中位数适合:数据非对称分布、分布不清楚或开口资料的情形;8. 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差别大小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常见的几种描述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或全距,四分位数差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极差适合: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四分位数差距适合: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方差与标准差适合: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能充分利用全部个体的信息;变异系数适用:当比较两资料的变异程度大小时,如果变量单位不同或均数差别较大时,直接比较无可比性,适用变异系数比较;9. 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答: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用表、图和数字的形式概括原始资料的主要信息;表:详细、精确;图:直观;指标:综合性好;10.简述变异系数的适用条件;答:变异系数适用于变量单位不同或均数差别较大时,直接比较无可比性,适用变异系数比较;11. 怎样正确描述一组计量资料答:1.根据分布类型选择指标;2.正态分布资料选用均数与标准差,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选用几何均数,一般偏态分布资料选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12. 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1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位置参数和标准差变异度参数;4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13. 参考值范围是指什么答: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即大多数正常人某指标值的范围;“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14. 简述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步骤与要点;答:设计:①样本:“正常人”,大样本n≥100;②单侧或双侧;③指标分布类型;计算:①若直方图看来像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法;②若直方图看来不像正态分布,用百分位数法;15.简述正态分布的用途;答:1估计频数分布;2制定参考值范围;3质量控制;4统计检验的理论基础;16.简述可信区间在假设检验问题中的作用;答:可信区间不仅能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且还能提示差别有无实际意义;可信区间只能在预先规定的概率即检验水准的前提下进行计算,而假设检验能够获得一个较为确切的概率P 值;故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对假设检验问题的完整分析;17. 假设检验时,当P≤,则拒绝H0,理论依据是什么答:P 值为H0成立的条件下,比检验统计量更极端的概率,即大于等于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当P≤时,说明在H0 成立的条件下,得到现有检验结果的概率小于,因为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所以拒绝H0;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的同时,我们能够知道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不会大于,也就是说,有了概率保证;18. 假设检验中α与P 的区别何在答:以t 检验为例,α与P 都可用t 分布尾部面积大小表示,所不同的是:α值是指在统计推断时预先设定的一个小概率值,就是说如果H0是真的,允许它错误的被拒绝的概率;P 值是由实际样本获得的,是指在H0 成立的前提下,出现大于或等于现有检验统计量的概率;19. 什么叫两型错误作统计学假设检验为什么要加以考虑答:如果H0 正确,检验结果却拒绝H0,而接受H1,则犯I型错误,记为α;如果H0 错误,检验结果却不拒绝H0,未能接受H1,则犯II型错误,记为β;一般情况下,α越大,β越小;α越小,β越大;如果要同时减少两类错误,则需最大样本含量;因为假设检验的结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实验者在下假设检验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都要考虑到两型错误;20. 配对比较是不是就比成组比较好什么情况下用配对比较比较好答:配对比较可以控制实验单位个体间的变异,从而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性能;但这并不是说凡是配对试验就一定比成组比较好; 实验是否应做配对比较,首先应根据业务知识判断,看配成对子的个体间是否比不配对的个体间相似程度更高;21. t 检验有几种各适用于哪些情况答:t 检验以t 分布为理论基础;小样本时要求假定条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同;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 检验;即将一个样本均数X与一已知的总体均数作比较;二是配对资料的t 检验;例如治疗前后的比较,或配成对子的实验动物之间的比较;三是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两组的样本量可以不相同;此外尚有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的t 检验;22. 什么叫假设检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有哪些答:判断总体与样本之间、样本与样本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步骤是:①提出检验假设0 H ,确定单双侧与检验水准α;②计算检验统计量;③确定概率P 值;④判断结果;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显着性检验有u 检验、t 检验、F 检验、2 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等多种,不论那种检验均以假设成立时得到的统计量的概率来判断;23.通过实例说明为什么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化答:统计的结论为概率性的结论;拒绝H0 时,可能犯Ⅰ型错误;不拒绝H0 时,可能犯Ⅱ型错误;24. 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H0是什么答:各总体均数相等25. 方差分析中,各离均差平方和之间有何联系各自由度之间又有何联系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分别如何分解答:总的离均差平方和等于各部分离均差平方和之和. 总的自由度等于各部分自由度之和. 完全随机设计: SS 总=SS 组内+SS 组间V 总=V 组内+V 组间随机区组设计: SS 总=SS 组内+SS 处理组间+SS 区组间V 总=V 组内+V 处理组间+ V 区组间26. 三组均数比较时,为什么不能直接作一般的两两均数比较的t 检验答:增大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27. 两组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能否作方差分析,为什么答:可以.方差分析与t 检验关系:k=2 时,F=t 2 , P 值相等,即两检验等价;28.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资料设计的类型及研究目的, 可将总变异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通过比较各部分平均变异与随机误差平均变异,即可了解该因素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29.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率答:二者说明的问题不同;构成比只能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全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30.简述相对数标准化的基本思想;答:基本思想: 采用统一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以消除不同人口构成对两地死亡率的影响,使得到的标准化死亡率具有可比性;计算题1、2.3.4.5、. 某院收治了470例颅脑损伤后综合症患者,疗效如下表,请对此资料作统计分析并写出统计报告;组别治疗数有效数复方琥珀组320 297安定组100 45脑复康组50 22答案:3×2表χ2检验;⑴描述指标:有效率复方琥珀组%,安定组%,脑复康组%;5分⑵χ2 =, p=;10分⑶实际推论:三组有效率有显着差别;5分6、7.8、对10例肺癌病人和12例矽肺病人用X线照片测量肺门横径右侧距R1值cm,结果见下表:问:肺癌病人的R1值是否高于矽肺病人肺癌病人和矽肺病人的R1值比较cm肺癌病人矽肺病人答案:正态性检验:Normal Pr<W 即p<,不服从正态方差齐性检验:F'= DF = 9,11 Prob>F' = 即p<,方差不齐秩和检验结果:GRP N ScoresA 10B 12Wilcoxon 2-Sample Test Normal Approximation:S = Z = Prob > |Z| =Kruskal-Wallis Test Chi-Square Approximation:CHISQ = DF = 1 Prob > CHISQ =P>,可以认为病人组的R1值高于矽肺组;抢答题单选题:1. 对血清滴度资料表示平均水平的最常用统计量是::A.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全距E.标准差答案C2.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时,适宜的统计量是:A.变异系数CV B.方差C.极差RD.标准差S E.四份位数间距答案E3. 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____ A. 到 间曲线下面积是 95% B. 到 间曲线下面积是 2% C. 大于 的曲线下面积是 % D. 到 间曲线下面积是 % E. 大于 的曲线下面积为 % 答案C4. 1.96μσ±范围内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____ ; A. 80% B. 99% C. 95% D. 5% E. % 答案C5. 正态曲线下总面积为____ ;A. 95%B. 99%C. 50%D. 1%E. 100% 答案E6. 抽样误差是由A. 计算引起B. 测量引起C. 抽样引起D. 采样结果不准引起E. 试剂、仪器未经校正引起 答案C7.. 在抽样研究中,均数的标准误;A. 比标准差大B. 比标准差小C. 与标准差无关D. 比均数大E. 与标准差相等 答案B8. 配对设计 t 检验的统计假设为A. 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B. 差数的均数来自0μ=的总体C. 差数的均数来自0μ≠的总体D. 差数的均数来自0μ≥的总体E. 差数的均数来自0μ≤的总体 答案B9. 假设检验的步骤是A 建立假设、选择和计算统计量、确定 P 值和判断结果B 建立无效假设、建立备择假设、确定检验水准C 确定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选择 t 检验或 u 检验、估计 I 类错误和 II 类错误D 计算统计量、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E 以上都不对 答案A10. 在比较两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中,结果 t=,v=,v=;正确的结论是 A 两样本均数不同 B 两样本均数差异很大 C 两总体均数差异很大 D 两样本均数来自同一总体 E 两样本均数来自不同总体 答案E11. 区间 2.58XX S --±的含义是A .99%的总体均数在此范围内B .样本均数的 99%可信区间C .99%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D .总体均数的 99%可信区间 答案D12. 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 A .减小样本标准差 B .减小样本含量 C .增大样本含量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13. 关于假设检验,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B .采用配对 t 检验还是成组 t 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C .检验结果若 P 值大于 ,则接受 H0 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D .用 u 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 答案B14. 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下列何者所取第二类错误最小 A .0.05α= B .0.01α= C .0.10α= D .0.20α= 答案D15. 甲、 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抽得 30个 各取两位数字 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 求得221212,,,X S X S --,则理论上 A .221212,X X S S --==B .作两样本 t 检验,必然得出无差别的结论C .作两方差齐性的 F 检验,必然方差齐D .分别由甲、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 95%可信区间,很可能有重叠 答案D16. 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时,正确的理解是: A. 统计量 t 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B. 统计量 t 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C. 统计量 t 越大,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D. P 值就是αE. P 值不是α,且总是比α小; 答案C17.将 90 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 A 、B 和 C 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压的 差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____ ;A. 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 t 检验B. 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C. 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D. 作两两比较的 t 检验E. 以上都不对 答案B18.当组数等于 2 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 t 检验的结果:____. A . 完全等价且 F=t.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C.t 检验结果更准确. D.完全等价且 t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19. 方差分析中 A. F 值可能是负数 B. F 值不可能是负数C. 组间离均差不会等于组内离均差D. 组间离均差不会小于组内离均差E. 组间离均差不会大于组内离均差答案B20.方差分析的目的:A、比较均分B、比较标准差C、比较均方D、比较离均差平方和E、比较变异系数答案C观众题1 下面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A.身高B.体重C.年龄D.血型E.血压答案D2 下面的变量中是是数值变量的是A.性别B.年龄C.血型D.职业 E 疗效答案B3.随机事件的概率P 为=0 B. P=1 C. P= D. –<P< E. 0<P<1答案E4.用样本作推断, 样本应是A. 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 总体中任一部分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 总体中按比例分配的一部分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5.若以发汞含量大于kg为异常,调查某地1000 人中多少人属于异常,这资料可看作A.计量资料 B. 计数资料 C. 等级资料D. 实验资料E. 以上均不对答案B6. 统计工作的步骤是:A. 作假设、计算统计量、查界值表和作结论B.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假设检验C. 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D. 设立对照组、估计样本、重复试验E. 统计描述、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答案C7. 反映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____ ;A. 标准差B. 标准误C. 率D. 全距E. 均数答案E8. 编制频数表中错误的做法是____ ;A. 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极差B. 定组距, 常用等组距, 一般分8~15 组为宜C. 写组段时组段可重叠,如“2~4, 4~6,…”D. 用划记法计频数E. 第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大值答案C9. 在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宽的范围是___;A 均数标准差B 极差C 四分位数间距D 95%的参考值范围E P5~P95 间距答案B10.比较20 头河马体重和20 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____A.变异系数CV B.方差C.极差RD.标准差S E.四份位数间距答案A挑战题第一组每题10分1. 欲研究广东省6 岁儿童的身高情况, 在广东省随机抽取了200 名6 岁儿童进行调查,以此为例说明同质、变异、总体与样本这几个概念;答:同质体现在同为广东省、同为 6 岁儿童,变异体现在200 名儿童的身高不同;总体是指所有广东省6 岁儿童,样本为200 名6 岁儿童;2.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哪些答:①统计报表;②经常性工作记录;③专题调查或实验;3.简述统计工作全过程的四个步骤;答: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4.试举例说明常见的三种资料类型;答:1.计量或测量或数值资料,如身高、体重等;2.计数或分类资料,如性别、血型等;3.等级资料,如尿蛋白含量-、+、++、+++、…;5. 统计学上的变异、变量、变量值是指什么答:变异:每个观察个体之间的测量指标的差异称为变异;变量: 表示个体某种变异特征的量为变量;变量值:对变量的测得值为变量值;6. 简述编制频数表的步骤与要点;答:1找出最大和最小值,计算极差;2确定组距和列出分组计划:第一组应包括最小值;最末组应包括最大值,并闭口;3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得到各组频数;7.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一般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常用描述平均水平的平均数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算术均数适合:对称资料,最好是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适合:经对数转换后近似对称分布的原始变量,常用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指标;中位数适合:数据非对称分布、分布不清楚或开口资料的情形;8. 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差别大小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常见的几种描述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或全距,四分位数差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极差适合: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四分位数差距适合: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方差与标准差适合: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能充分利用全部个体的信息;变异系数适用:当比较两资料的变异程度大小时,如果变量单位不同或均数差别较大时,直接比较无可比性,适用变异系数比较;第二组每题20分1. 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答: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用表、图和数字的形式概括原始资料的主要信息;表:详细、精确;图:直观;指标:综合性好;2.简述变异系数的实用时机;答:变异系数适用于变量单位不同或均数差别较大时,直接比较无可比性,适用变异系数比较;3. 怎样正确描述一组计量资料答:1.根据分布类型选择指标;2.正态分布资料选用均数与标准差,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选用几何均数,一般偏态分布资料选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4. 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1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位置参数和标准差变异度参数;4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5. 参考值范围是指什么答: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即大多数正常人某指标值的范围;“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6. 简述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步骤与要点;答:设计:①样本:“正常人”,大样本n≥100;②单侧或双侧;③指标分布类型;计算:①若直方图看来像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法;②若直方图看来不像正态分布,用百分位数法;7.简述正态分布的用途;答:1估计频数分布;2制定参考值范围;3质量控制;4统计检验的理论基础;8.简述可信区间在假设检验问题中的作用;答:可信区间不仅能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且还能提示差别有无实际意义;可信区间只能在预先规定的概率即检验水准的前提下进行计算,而假设检验能够获得一个较为确切的概率P 值;故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对假设检验问题的完整分析;第三组每题30分1. 假设检验时,当P≤,则拒绝H0,理论依据是什么答:P 值为H0成立的条件下,比检验统计量更极端的概率,即大于等于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当P≤时,说明在H0 成立的条件下,得到现有检验结果的概率小于,因为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所以拒绝H0;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的同时,我们能够知道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不会大于,也就是说,有了概率保证;2. 假设检验中α与P 的区别何在答:以t 检验为例,α与P 都可用t 分布尾部面积大小表示,所不同的是:α值是指在统计推断时预先设定的一个小概率值,就是说如果H0是真的,允许它错误的被拒绝的概率;P 值是由实际样本获得的,是指在H0 成立的前提下,出现大于或等于现有检验统计量的概率;3. 什么叫两型错误作统计学假设检验为什么要加以考虑答:如果H0 正确,检验结果却拒绝H0,而接受H1,则犯I型错误,记为α;如果H0 错误,检验结果却不拒绝H0,未能接受H1,则犯II型错误,记为β;一般情况下,α越大,β越小;α越小,β越大;如果要同时减少两类错误,则需最大样本含量;因为假设检验的结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实验者在下假设检验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都要考虑到两型错误;4. 配对比较是不是就比成组比较好什么情况下用配对比较比较好答:配对比较可以控制实验单位个体间的变异,从而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性能;但这并不是说凡是配对试验就一定比成组比较好; 实验是否应做配对比较,首先应根据业务知识判断,看配成对子的个体间是否比不配对的个体间相似程度更高;5. t 检验有几种各适用于哪些情况答:t 检验以t 分布为理论基础;小样本时要求假定条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同;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 检验;即将一个样本均数X与一已知的总体均数作比较;二是配对资料的t 检验;例如治疗前后的比较,或配成对子的实验动物之间的比较;三是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两组的样本量可以不相同;此外尚有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的t 检验;6. 什么叫假设检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有哪些答:判断总体与样本之间、样本与样本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步骤是:①提出检验假设0 H ,确定单双侧与检验水准α;②计算检验统计量;③确定概率P 值;④判断结果;在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显着性检验有u 检验、t 检验、F 检验、2 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等多种,不论那种检验均以假设成立时得到的统计量的概率来判断;7.通过实例说明为什么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化答:统计的结论为概率性的结论;拒绝H0 时,可能犯Ⅰ型错误;不拒绝H0 时,可能犯Ⅱ型错误;8. 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H0是什么答:各总体均数相等第四组每题40分1. 方差分析中,各离均差平方和之间有何联系各自由度之间又有何联系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分别如何分解答:总的离均差平方和等于各部分离均差平方和之和. 总的自由度等于各部分自由度之和. 完全随机设计: SS 总=SS 组内+SS 组间V 总=V 组内+V 组间随机区组设计: SS 总=SS 组内+SS 处理组间+SS 区组间V 总=V 组内+V 处理组间+ V 区组间2. 三组均数比较时,为什么不能直接作一般的两两均数比较的t 检验答:增大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3. 两组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能否作方差分析,为什么答:可以.方差分析与t 检验关系:k=2 时,F=t 2 , P 值相等,即两检验等价;4. 方差分析中,组间变异是来源于那些方面的变异答:该变异除随机原因的影响外,有可能存在处理因素的作用;5. 对多组均数作方差分析的主要步骤和结果有那些答:1建立检验假设和检验水准2计算统计量F 值列出方差分析表3确定P 值和作出推断结论4作两两均数之间的比较若P 则可省略此步骤6.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资料设计的类型及研究目的,可将总变异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通过比较各部分平均变异与随机误差平均变异,即可了解该因素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7.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率答:二者说明的问题不同;构成比只能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全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8.简述相对数标准化的基本思想;答:基本思想: 采用统一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以消除不同人口构成对两地死亡率的影响,使得到的标准化死亡率具有可比性;第五组每题50分1 解释在何种情况下应选用率的直接标化法,何种情况选用间接标化法答: 率的直接标化法:已知各组的年龄别死亡率pi;间接标化法:已知各组的死亡总数和各年龄组人口数. 2.率的直接标化法,与间接标化法有何不同答: 1适用条件不同见第上题;2“标准”不同:前者选定一个“标准人口”或“标准人口构成”; 后者选定一套“标准年龄别死亡率”;3.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应用相对数指标的时候要注意:分母不宜过小;不要以比代率;资料的可比性;样本指标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考试还是实际应用中,统计学试题都是考察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些典型的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A. 平均值B. 标准差C. 中位数D. 贝叶斯定理答案:D 贝叶斯定理不属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
贝叶斯定理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用于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某事件的概率。
2. 下列哪种图表最适合用来表示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A. 柱状图B. 散点图D. 直方图答案:D 直方图最适合用来表示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
直方图将连续变量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区间,用矩形条表示每个区间的频数或频率,可以直观地展示变量的分布情况。
3. 在统计学中,什么是样本?A. 数据集的总体B. 某一特定变量的取值C. 数据集的子集D.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指标答案:C 样本是数据集的子集。
在统计学中,为了研究总体的特征,常常选取总体中的一部分数据来进行分析,这部分数据就是样本。
4. 下列哪个指标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绝对偏差C. 方差D. 百分位数答案:B 标准差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度量数据围绕算术平均数的离散程度。
5. 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拒绝原假设,表示什么?A. 原假设是真的B. 原假设是假的C. 无法确定原假设的真假D. 无法推断原假设的真假答案:B 如果拒绝原假设,表示原假设是假的。
假设检验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来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统计学是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统计学知识,对于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统计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统计学水平。
《统计学》试题库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F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T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T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T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F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F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F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F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T11、女性是品质标志。
T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T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F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A、标志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B)B数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B)B、离散型变量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BE)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CD)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BCE)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