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制操作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37.09 KB
- 文档页数:4
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化疗药物的配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是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一、患者信息核对1.提供患者的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与患者或就诊卡进行核对,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二、医嘱核对1.护士进行医嘱复核,确认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频次等信息是否与医生开具的医嘱一致。
2.若发现医嘱不规范或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核实。
三、药品准备1.根据医嘱,准备所需化疗药物。
一般情况下,准备过程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洁净和安全。
2.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如发现药品过期或包装有损坏,应立即汇报给主管护士或药剂师,重新准备药品。
四、药品配置1.根据化疗药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
常见的配置方式包括溶解、稀释等。
2.针对不同的药物,配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剧烈振荡的药物应轻轻旋转容器摇匀。
b.粉末溶解后应用过滤器过滤以去除沉淀。
c.稀释后的药物应轻轻旋转容器摇匀。
d.纯化水、生理盐水等配置药剂时,要使用灭菌或高纯水,注意水质的清洁度。
e.药物配置完成后,应标明药品的名称、浓度、配伍情况、配置日期、操作人员等信息。
六、核对和签名1.配置完成后,进行核对和签名。
2.护士进行自我核对,确认所配置的药物与医嘱一致。
3.药剂科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第二次核对,以确保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完成核对后,护士应在相关记录单上签名,完成药品配制的流程。
以上是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通过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可以确保化疗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整个配置过程中,护士还需注意防护措施的使用,避免药物对自身产生危害。
配制化疗药操作流程随着癌症的不断增多,化疗药物越来越成为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不同的癌症需要使用不同的化疗药物,而且不同的化疗药物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这就需要医院开展配制化疗药操作流程,从而保证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配制化疗药的流程配制化疗药的流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环节:药物制备、剂量计算、质检、标签贴附。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1.药物制备药房药剂师应根据医生开方的化疗药物剂量,进入准备区。
药物制备前,药剂师需要先检查药品的外观和标签是否符合要求,并核对药品和处方单的一致性。
然后,药剂师需要用精密仪器称量所需的药物剂量,精确到分秒。
为了确保药物的纯度和质量,药剂师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穿戴手术衣、戴手套、佩戴口罩等。
按照操作规程,采用对应级别的生物安全柜进行准备,避免接触化疗药物对身体的伤害。
2.剂量计算化疗药物的剂量计算非常关键,其正确性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剂师可以根据医生开方和病人细节资料输入,使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需要使用的药物剂量。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溶液浓度、用药途径、体重、性别、年龄、程度等因素,并参考药物复方指南、适用药物技巧和有关医疗资料。
3.质检质检环节主要是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剂师可以通过目测、药品标签查看或者质量分析法等方法,检查药物的外观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药剂师还要检查药物的标签是否准确无误,包括药物姓名、规格、批号、制造日期等。
4.标签贴附在完成剂量计算和药品质检之后,药剂师需要在该病人的所有药品上贴上标签。
标签上需要写明病人的姓名、日期、药物名称、剂量、频率、途径、医师姓名等信息。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药物历史、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二、配制化疗药的注意事项在配制化疗药的过程中,药剂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个体化调整。
化疗药物的剂量和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个体化调整可能涉及到患者体重、肝肾功能、药物代谢等多个因素。
农药药剂配制与药械使用操作流程1.确定使用农药的需求:农田或作物上出现病虫害时,根据农药的种类、作用对象和环境等因素,确定所使用的农药药剂。
2.配制农药溶液: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书上的配方,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工具,并按照要求配制农药溶液。
一般来说,首先准备一定量的水,然后按照所需浓度将农药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
3.检查农械设备:在使用农药之前,检查农械设备的状况,确保喷雾器、喷洒机、水泵等设备完好无损,并检查是否有异常或泄漏。
4.装药剂入农械设备:将配制好的农药溶液倒入喷雾器或其他农械设备中。
在此过程中,要避免溅入眼睛、皮肤等敏感部位,并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
5.启动农械设备:启动农械设备,如打开水泵或开启喷洒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调整好出药的压力和药液的出口大小。
6.喷洒药液:按照作物所需和药剂的建议使用方法,将农械设备对准作物,均匀喷洒农药药剂。
在喷洒过程中,要保持设备与作物的适当距离,避免浪费和喷洒不均匀。
7.清洗农械设备:使用完毕后,将农械设备清洗干净,避免药剂残留或腐蚀设备。
可以使用清水将农械设备和配制容器彻底冲洗干净,同时处理废弃物和废水。
8.储存药剂和设备:将剩余的农药药剂和农械设备储存到特定的位置,远离儿童和动物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农药药剂的配制和使用一定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说明书上的规定,注意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伤害。
在配制和使用药剂时,也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口腔和皮肤。
同时,农药药剂的使用需严格按照农药使用的标准和指导,遵守农药的用药周期和安全间隔期。
对于不熟悉农药药剂配制与使用的人员,应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并合理组织作业过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护士配药操作流程护士配药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正确的配药操作可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护士配药的操作流程。
1. 接受医嘱。
护士首先需要接受医生的医嘱,了解患者需要的药物种类、剂量、用药频次等信息。
在接受医嘱时,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内容,确保准确无误。
2. 准备药品。
接受医嘱后,护士需要前往药房准备药品。
在准备药品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确保与医嘱一致。
同时,护士还需要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药品。
3. 核对医嘱与药品。
在准备好药品后,护士需要再次核对医嘱与药品信息,确保医嘱与药品的一致性。
在核对过程中,护士需要特别注意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用药途径,避免因信息不符导致错误用药。
4. 配药操作。
配药是护士的核心工作之一,护士需要按照医嘱的要求,准确地配制药物。
在配药过程中,护士需要严格控制药品的剂量,避免出现配药错误。
同时,护士还需要注意药品的稀释、配伍等操作,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核对药品。
配药完成后,护士需要再次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规格等信息,确保配药的准确性。
在核对过程中,护士需要仔细检查药品的标签和包装,避免混淆或误用。
6. 记录信息。
配药完成后,护士需要及时记录配药的相关信息,包括医嘱内容、配药时间、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
记录信息是配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患者的用药提供准确的依据。
7. 交接班。
在完成配药工作后,护士需要及时将配药情况进行交接班,向接班护士详细介绍医嘱内容、药品信息以及配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护士配药的操作流程,护士在配药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护士们能够严格遵守配药操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药物配制安全操作规程药物配制是临床药学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贯彻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物配制安全操作规程。
一、配制空间准备1. 配制空间应具备充足的日光或照明设备,通风良好,并且应配备专门的洁净柜、称量台、工作台等工作设备。
2. 配制空间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壁面、天花板、门窗等。
3. 配制空间内禁止任何与药物无关的物品入内,包括食品、衣物、外套等。
二、药物配制人员要求1. 对药物的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需经过专业培训或考核合格方可从事配制工作。
2. 配制人员应穿工作服或白大褂,并配戴手套、口罩和帽子等防护用具。
3. 配制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过手部消毒后才能进行配制工作。
三、配制操作流程1. 配制前需要进行各项检查,确保所需配制药品的名称、剂量、瓶贴标签等信息准确无误,并检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备。
2. 配制时需根据药品配制要求按正确的剂量和方法,保证配制药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3. 配制过程中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各种药品的有效期。
4. 配制完成后必须进行标签标识,标注配制日期、有效期、配方、剂量等信息,配制药品必须加盖由质量部门审批的质量监管章,确保药品质量的可控性。
四、配制药品存放1. 配制完成的药品应放置于洁净、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
2. 不同药物不得混存,药品的存放应按照不同药物的特性分开存放,并标注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
3. 药品的存放应遵守“先进先出”原则,确保药品的有效期。
五、药物配制安全注意事项1. 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和药品污染的防止,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药品的交叉污染。
2. 配制过程中必须遵守药品的稳定性和活性等,即便于控制和密封。
3. 配制工作中应仔细核对标签标识,确保配制药品的准确性和可控性。
4. 未完成配制的药品应妥善保存,并避免接触到其他物品,以免污染。
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完整1. 引言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进行静脉用药操作时的参考指南。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静脉用药调配使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旨在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调配操作流程2.1 药品准备1.接收药物:按照医嘱,接收相关的药物。
2.核对药物: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确保无误。
3.温度控制:检查药品的适宜存储温度,避免超过药品要求的温度范围。
2.2 药品调配1.准备药品操作区:清洁并消毒调配工作台面。
2.根据医嘱计算剂量:根据医嘱中的药物剂量要求,计算需要调配的药物量。
3.操作准备:戴好手套,准备所需的注射器、针头、静脉接头等材料。
4.药品稀释:根据药物的使用要求,将需要稀释的药物与稀释液混合。
确保药物稀释比例正确。
5.过滤处理:使用无菌过滤器过滤药物溶液,去除悬浮物和颗粒。
6.分装操作:按照医嘱要求,将药物分装到相应注射器中。
2.3 药品标签1.标注药物信息:在每个注射器上标注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等信息,确保准确和清晰可辨认。
2.标记医院信息:在注射器上标注医院的名称、科室、日期等信息,确保追溯和管理。
2.4 药品贮存和运输1.药品存放: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将已调配的药物存放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2.防护措施:妥善包装药物,以防止药物的污染和损坏。
3.运输规范:在运输过程中,避免震荡和摩擦,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3. 使用操作流程3.1 准备工作1.核对医嘱:核对医嘱中的患者信息、药物名称和剂量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双人核对:邀请另一位护士参与核对,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3.药物检查: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
3.2 静脉通道准备1.清洁操作区:清洁患者的皮肤,使用无菌或消毒的清洁剂。
2.穿戴手套:戴上无菌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3.静脉通道选择:根据医嘱要求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
3.3 药物注射1.寻找静脉:使用细针在适当位置寻找患者的静脉。
配药操作流程配药操作是指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将所需药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步骤配制和包装的过程。
配药流程主要包括接受处方、准备药物、计量药物、包装药物和交付药物等环节。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配药操作流程,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是接受处方。
当患者拿着医生开具的处方到药房取药时,药房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核实患者身份和处方的合法性。
确认身份无误后,接受处方并记录在配药工作单上。
第二步是准备药物。
在准备药物前,药房工作人员要先检查所需药物的库存情况,确保有足够数量的药物供应。
然后,根据处方上所列药物的名称和剂量,到储藏室找到相应的药品。
在取药时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第三步是计量药物。
在计量药物前,药房工作人员需要对药品进行计数和称量,确保每种药物的数量和剂量准确无误。
对于液体药物,要使用专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准确测量。
第四步是包装药物。
在包装药物时,要尽量保持药物的干燥、清洁和无污染。
将每种药物按照剂量分装到药袋中,然后密封袋口,同时在袋子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医生和药物信息等。
第五步是核对药物。
在配药完成后,药房工作人员要对药物进行核对,确保每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数量和处方上的要求一致。
核对时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通过扫描药物的条形码来比对。
第六步是交付药物。
核对无误后,药房工作人员将配好的药物交给患者。
在交付时,要向患者说明用药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并向患者提供一份药品使用说明。
同时,要合理安排患者的取药顺序,避免拥堵和混乱。
以上就是一个常见的配药操作流程。
在配药过程中,药房工作人员要仔细核对处方、准确计量药物、包装合理并正确交付药物,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准确性。
同时,药房工作人员还要妥善保管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药物集中调配配置工作流程及操作实施细则PIVAS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最佳途径。
配置工作是重点,其岗位要求必须做到严谨、严格、认真并且具有扎实、丰富的药理知识和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慎独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人员及用物准备1人员准备配置人员的数量可根据工作量而定。
2.用物准备配置前30min安排专人开风机。
配置前检查配置用物是否齐全到位,有缺失反馈早班人员及时补充,保证配置工作有序进行。
二、班次及任务1早班6:30-9:00,配置第一〜第三批次用药。
2.中午班12:00-14:00,配置第四批次,即16:00用药。
三、实施细则(1)配置前准备:6:30配置人员进入配置间前,更换专用拖鞋,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借助手烘干设备烘干手,戴帽子、口罩(如为配置抗肿瘤药物需佩戴双层口罩),穿洁净服,备适合型号无菌手套2副/人(如为配置抗肿瘤药物需准备3~4副/人),入配置间。
(2)找退药:由于患者病情变化、出院、转科等原因医嘱信息会有所变动,产生退药,配置前应按配置任务将退药找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药品浪费。
(3)按科室一对一双人复核配置。
按规范戴无菌手套(如为配置抗肿瘤药物需佩戴双层无菌手套),根据配置任务及药品特点准备适合的注射器,开启前严格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期和密封性,无误后从开口处撕开,固定针头,取出后检查有无漏气,针简和针栓之间有无松动,随时固定针栓,防针栓脱落,造成药品浪费。
(4)辅助人员按科室和药品品种排药,按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顺序逐一配置,同一操作台只能摆放同一批次药品,所有配置范围内的科室同一批次药品配置完成后配置下一批次。
(5)辅助人员按处方信息逐一核对药品信息、用药时间、科室、药品摆放是否正确,注意用药合理性。
核对无误后,将核对好的药品及液体按规定摆到操作台指定位置,药品摆置在液体前端。
(6)辅助人员消毒、掰安就:1)药品为玻璃类安就需掰开,将安甑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复合碘棉签消毒安能颈部及砂轮,用砂轮在颈部划一划痕,再次消毒划痕处,掰断安甄。
静脉调配团体标准
静脉药物调配是指在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间内,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师和技术人员(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护士),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肠外营养、抗菌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等在内的静脉药物的配制。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 调配前的校对。
2. 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或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中。
3. 将其他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内,注意不能与磷酸盐加入同一稀释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也不能加入到同一稀释液中。
4. 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剂中。
如果处方中不含脂肪乳,可将水溶性维生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
复合维生素,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注射液中。
5. 药品加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顺序。
先加入氨基酸或含磷酸盐氨基酸注射液,再加入除脂肪乳注射液之外的其他液体。
加入药液时要不断缓慢按压输液袋,使充分混匀。
6. 最后注入脂肪乳注射液,边加边缓慢轻压袋体,待脂肪乳注射液全部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7. 竖直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使加药口向上,拆除加液管,通过挤压袋体排尽空气后关闭截流夹,将无菌帽套于加药口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药物配制操作流程
1. 背景介绍
药物配制是指根据医嘱和药物配方进行精确地制备和混合药物的过程。
正确的药物配制操作流程对于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 前期准备
在进行药物配制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查看医嘱和药物配方,了解所需的药物种类、药物剂量和药物配比等信息。
- 确保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定期对药品材料进行消毒。
- 准备所需的药物原料和配制工具,确保其清洁和质量。
3. 操作步骤
药物配制的操作步骤通常如下:
3.1. 洗手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进行药物配制之前,务必正确洗手,并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避免交叉感染和药物污染。
3.2. 准备药物原料
根据药物配方,准确称取所需药物原料,确保药物剂量准确。
3.3. 混合药物
将所需药物原料按照配方比例放入药物中,并进行混合。
混合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混合的时间和速度,确保药物充分混合均匀。
3.4. 筛选和过滤
混合完成后,根据需要进行药物的筛选和过滤,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和固体颗粒。
3.5. 质量检验
配制完成的药物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
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溶解度检测和pH值测定等。
3.6. 药物包装和标签
通过适当的药物包装和标签,标明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有效期等关键信息,便于药物的识别和使用。
4. 注意事项
在药物配制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配方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误配药物。
- 药物和配制工具要保持干净和完整,避免杂质和污染物的混入。
- 配制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 配制完成的药物需要及时使用或妥善保存,避免药物的变质和损害。
5. 总结
药物配制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要求操作者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和操作技能。
正确的药物配制操作流程可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保障。